與其驕傲,不如一起建造教會吧!

tool-belt-739152_640

作者:Sandy Zhuang,中國

聖經中提到教會與耶穌基督的關係時,常把教會類比為「耶穌的身體」(哥林多前書12章27節、歌羅西書1章24節、以弗所書5章23節),並強調每一個肢體的不可或缺(哥林多前書12章25-26節)。可當我們這些肢體組合到一起時,卻常常發現彼此摩擦不斷,無法自然融合。我明白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可能在於我們每個人自身的驕傲——因為驕傲,我們無法看到自己對他人的需要;因為驕傲,我們無法意識到彼此間的差異也是寶藏;也正因為驕傲,我們對人的關心常常停留在「錯」與「對」,「是」與「非」的表面,而忽略了他人更深的需要。

有一天,當我發現與人連接比一個人強,彼此搭配比一個人單幹美好時,我終於明白,與其驕傲,不如一起建造教會。希望以下幾點親身體會可以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一、要與他人連接。聖經上說:「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書6章2節)我曾經是個埋頭做事不太重視關係的人,後來我才意識到,我也需要朋友來陪伴和安慰我,需要關係的滋養。當我與他人連接時,我也發現關係所帶來的滿足感實在是「完成事情」所帶來的「成就感」不能替代的。

二、要珍惜彼此的不同。美國作家查爾斯·博伊德牧師(Charles F. Boyd)將人的基本行為模式歸納為四種:掌控型、影響型、謹慎型和穩定型。而比分類更重要的是,不同類型的人彼此需要。比如,我們需要掌控型的人定製藍圖並督促實施;需要謹慎型的人在每個具體的問題上提出更為周全的建議或堅持原則;需要影響型的人活躍團體關係;最後,我們也需要穩定型的人照顧到不同人的需要,維持彼此的關係,使之牢固。我相信上帝的教會也需要每一位不同類型的信徒共同參與。我們需要欣賞彼此的差異,並珍惜這差異,好讓我們可以互相補足,一起來建造教會。

三、要堅守聖經原則,也要關心彼此的心。在教會,我們若只講道德而忽略彼此內心的需要,難免會做出過於簡單的道德審判。當我們不了解一個人的過往、不站在他/她的立場分析、不接納他/她的軟弱或痛處時,所提出的建議往往會讓人難以接受。當然,我們並不是說要毫無原則地接納一切「個人選擇」,因為上帝的原則是出於愛,放棄上帝的原則不但不會讓人快樂,甚至會招來當事人無法承擔的痛苦。我們需要的,是學習如何在接納別人的基礎上提出符合聖經的建議來幫助對方,而不是在毫不了解對方的情況時就用聖經真理去要求對方,更不能把自己的理解當成「正確」的標準。

四、要彼此配搭。每每看到基督徒在職場中發揮着不同的恩賜與才能,共同建造更美好的社會時,我都備受鼓舞。基督徒醫生憑藉良好的技術和醫德幫助患者減輕痛苦;基督徒商人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無論才能大小,上帝都能藉著我們不同的才能,讓眾多的人受益,彰顯出基督的榮耀。所以不要再糾結誰強誰弱,為彼此感恩、加油,一起配搭服事吧!

建造上帝教會的方式其實還有很多很多,你願不願意放下自己的驕傲,一起來參與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教會生活)

世界冷清的時候,找間教會去坐坐

church-1010300_640作者:Iris Ding,中國

那一年的聖誕節,從12月起初,就滿大街已經彩燈閃爍,聖誕樹林立。到12月中旬時,假扮的聖誕老人們也開始臨街表演或分發禮物了。整座城市那麼熱鬧,如此浪漫,充滿童話色彩……一個人走着,都感覺怪怪的。

朋友拿着火車票,前往另一座城市。她要去見心愛的他。路邊的張燈結綵在車窗里飛馳而過時,好像是甜蜜的光芒,照亮了前方。

她的旅程,其實一個月前早已籌劃好,卻沒有告訴他,連通電話的時候都裝做很忙,為的是要給他一個驚喜。的確,他們的關係不是那麼順利。三個月前他母親冷漠的表情和話語現在都還歷歷在目。那時,他臉色很難看,與母親爭吵,又牽着她離開。不過,他叫她不要擔心,他說他會處理好這些,他說他們一定會在一起。於是,她感動他的堅定,相信他們會有未來。

坐上火車后,她開始給他發信息。一小時過去,卻沒有回復。這讓她擔心。打電話過去,竟然是關機。她開始不安,開始打電話給他的朋友,卻都說不知道他在哪裡。慌亂中,她只好不停地安慰自己——或許只是在忙,忘記手機沒電而已。

終於到達他的城市。大雪紛飛的地方,出租車塞在路上無法動彈。電台里播放着歡快的聖誕樂曲。朋友不停拿出手機查看,每一次按亮屏幕卻只有空蕩蕩的桌面,什麼消息都沒有。

忽然手機響起,熟悉的號碼,熟悉的問候。原來世界還安好。

“你在做什麼?”那邊的聲音響起。

“我。。。打車在路上。”她想還是不要告訴他,一會可以給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可是電話那頭卻開始沉默。

忽然,電話斷掉了,進來一條信息:“對不起,我實在說不出口,希望你幸福。”

那一刻,她彷彿聽到琴弦斷掉,耳邊突然安靜地好像都能聽到窗外雪花落在地上的聲音。很久很久,她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滿臉淚水。她對司機師傅說就到這裡吧,然後默默下車。手裡的行李突然變得好重,好重,現在,讓她去哪裡才好呢?

身後忽然涌過來一群年輕人,走進路邊的一個小樓,嘰嘰喳喳說著熱鬧的話語。他們在說馬廄的嬰兒,聖誕的故事。小樓門口有一個男孩在發傳單。他滿臉笑容地對她說:“耶穌愛你。”她突然不知道哪來的力氣,生氣地回答說:“沒有人愛我!所有的愛都是騙人的!那些打着愛的名義的懦弱和傷害。你們這些懦弱的、永遠長不大的男孩怎麼懂得什麼是愛!”

男孩愣住了。她也愣住了,羞得無地自容。

男孩忽然笑了,塞給她一張傳單,把她介紹給旁邊與他一起負責迎接大家的女孩,並回復她說:“只要相信,有一份愛會一直與你同在,進來看看吧!”。迎接她的女孩也開始給她講他們的教會,他們的活動,他們的種種種種。

突然,她被一種熱情傳染了。在人群里,那種被遺棄的孤獨感好像暫時遠離,她跟着他們一同走了進去。是啊,反正已經無處可去了。

外面依然大雪紛飛。屋子裡,他們卻說:“馬廄里的嬰孩已經出生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去教會,不再是因為貪玩

grandstand-330930_640作者:小宇宙,馬來西亞

我是個二代基督徒,從小在教會長大,教會對我來說就像第二個家。小時候我總是很期待去參加教會每周六午間的兒童會,因為在那裡可以跟我的死黨們見面,和他們一起搗蛋、玩遊戲等。到了少年時期,我也常期待每周六晚上的團契時間,因為可以與弟兄姐妹們一起玩。當然,最重要的是可以見到心儀的對象。如今,青年階段的我仍然對青年小組充滿期待,因為在一周忙碌的工作結束后,能回到小組與弟兄姐妹們一同聊天、分享生活經歷、彼此代禱,這種感覺很美好。因此,教會對我來說就好像是個遊樂園,是一個能讓我在其中玩樂、放鬆的地方。

但倘若當天的聚會內容是禱告會或小組查經,我就會覺得“很閑”(馬來西亞用語,表示很無聊、很悶的意思),不想去。每周的主日敬拜對我來說更是例行公事。然而若不去主日敬拜的話又彷彿少了些什麼,心裡會有股莫名的空虛感,而且也擔心不去的話會挨罵。漸漸地,隨着年齡的增長,思想上的改變,我開始問自己,心裡期待着去教會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又該為了什麼而去教會呢?

高中畢業之後,小組的每個人對自己的未來都有着不同的計劃。有人選擇出國留學,有人選擇步入社會,有些人則因着某些原因不再來到教會。而這時候的我,對於未來並沒有太多的計劃,所以決定留在本地,先打工掙點零用錢。短短几年間,身邊熟悉的人、事、物也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改變,決定留下來的我開始擔心自己在教會變得孤單寂寞。

然而在18歲那年,一個長輩推薦我擔任少年團契的團長。我本是一個弔兒郎當的人,但上帝透過我擔任團長的經歷讓我的生命得到成長。我學會了如何承擔責任,關心團員們的需要,並且盡我所能幫助他們。我發現自己期待去教會的原因變得不再只是因為能與弟兄姐妹們見面聊天,而是期待能看見弟兄姐妹們享受一起團契、一起敬拜讚美,在主里成長的時光。看着這樣的畫面,我就會有莫名的感動與喜樂。

回首過去,我發現上帝在我身上賜下了許多恩典。上帝透過這些經歷提醒我,來到教會的真正目的不該是像從前那樣,只關心有多少精彩的活動與朋友的多寡,而是回到天父上帝的面前親近祂,與弟兄姐妹們一同來敬拜祂、讚美祂和認識祂。

我也相信上帝把每個人放在不同的位置都有祂最美好的旨意,就如同上帝透過把我留在本地改變了我去教會的心態,使我的焦點回到祂身上。祂更讓我明白真正的喜樂並不來自外在事物,真正的喜樂是從耶穌基督而來!因此,若你正處於對未來不知所措的階段,擔心自己在教會感到孤單寂寞的話,讓我們一起安靜自己,謙卑地來到上帝面前,將自己完全交託在祂手中——讓祂幫助你重新聚焦於祂,從而得到真正的喜樂。

“教會是祂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以弗所書1章23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