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之間可以有純粹的友誼嗎? 

作者:Jacq So      翻譯:Nancy

 

社會普遍對異性之間的友誼持懷疑態度。 大家都熟悉的電影《當哈利遇見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告訴我們,男女之間是沒有純友誼的,最終都是以一方單戀或雙方進入戀愛收場。 與此同時,據我所知,教會經常過於深入地解讀男孩女孩之間的互動,在「不許看不許碰」的規定和「使眼色、輕碰觸」之間來回搖擺。

十幾歲的時候,我還沉浸在「每個男生都可能是我的真命天子」的文化氛圍中,我興奮的在內心裡對許多有交集的男生進行了「潛在」篩選。

可是最終我只被他們當做「姊妹」而已,從來都沒有過發展愛情的可能。這曾經令我蠻氣憤。

但自從我接受了上帝給我的單身禮物後,我才意識到擁有普通的男性朋友是一件多麼祝福我的事情。 我的弟兄們來拯救我,和我聊幾個小時的天,一起吃飯,一起看電影——所有這些都是以普通朋友的身份。 我很享受這種能按照他們的「自然天性」了解他們的特權,而不是試圖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

耶穌祂自己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跨性別友誼之美的好例子。 祂與伯大尼的馬大和馬利亞姊妹倆很親近。耶穌是她們家的常客,至少兩次到訪,而且他們彼此都很敞開。 馬大和耶穌熟悉到都可以讓耶穌教訓她妹妹(路加福音10章40節)。 當祂正在傳道的時候,姊妹倆大膽地請求耶穌來醫治他們的兄弟 (約翰福音11章3節)。 在她們痛苦難過的時候耶穌當眾和她們一同哭泣(約翰福音11章35節)。

耶穌向我們展示了男性可以如何以弟兄的身份尊敬地關心和對待女性,尤其是在那個女性與男性相比是二等公民的時代。 反過來,馬利亞和馬大展示了女性可以如何以純潔的友誼來回報這樣尊重她們的對待,她們對主的愛顯而易見。

在當今這個異性之間信號混雜的時代,我們怎樣才能培養健康的兩性友誼呢?

 1、找到共同點

我學開車比我的許多同齡人晚得多。 為了更好地學習,我去找了一群我從高中就認識的男生。他們很勇敢,願意每周一次上我的車來指導我。 這個請求誕生了一段偉大的友誼,練完車後我們經常一起看電影,並在虛構的超級英雄問題上進行激烈的討論。

進入男生的世界對我來說相當容易,因為從小到大我身邊都是男生,而且我和他們有很多共同的興趣愛好。 但不管你是哪種類型的女孩,我認為你和男生總是有共同點的。 除了愛好和興趣之外,上學和工作的人生經歷總是相似的吧。  

對信徒來說,我們總是有共同的愛好——那就是耶穌基督。  

我參加了一些很棒的男女混合聖經學習小組。在那裡,我不僅能從男生們的智慧和建議中受益,還能從他們願意敞開心扉講述自己的掙扎中受益。 僅僅是有機會為他們禱告,就讓我可以以姊妹的方式來服事我主內的弟兄們。

  2、不過度解讀某個禮貌行為

當我在紐約會見一些朋友時,我完全被他們的紳士風度打動了。 他們會趕緊為我和另一個女生開門,然後退後讓我們先進去,還會確保我們安全到達酒店。 這是一種我很久沒見過的本能的禮貌。 但當我回到家,看到一個女孩獨自費力地搬一張桌子而另外五個男同事若無其事地站在旁邊時,我才清醒過來。

「騎士精神已死」,許多女生哀嘆道。 但我最近意識到,也許事實並非如此。 好像在歷史上的某個時刻,成為一個紳士不再是男人的自然反應,而更多的是一種特殊行為,只有在他對愛情關注時才會被喚醒。

因此,對一些男人來說,表現騎士風度就像是雷區,他們擔心自己的手勢會被誤解,從而導致尷尬。

過去,我曾陷入過度解讀紳士行為的陷阱中,並因此改變了我和一個男生的相處方式。 這樣的過度反應會讓潛在的友誼變得冷淡,也可能會阻礙一些男生以後對女生有禮貌。

現在,我的目標是鼓勵我弟兄們的騎士精神,確保我把他們的善良行為僅僅看作是出於禮貌。 我允許他們對我彬彬有禮,每當他們主動請我喝咖啡或開車送我上下班回家時,我都會表達我的感激之情。 僅僅就是這樣。 除非雙方有明確的興趣想要交往,否則禮貌就僅僅是禮貌。

3、清楚地表明你的狀態  

我認識一個女孩,她會直接告訴她的弟兄們她只想和他們做朋友,就這樣。 從表面上看,這麼坦率的態度似乎很奇怪,但我覺得這是一個明智的舉動。 畢竟,良好的兩性友誼一個主要因素是清楚地知道你們對於彼此是什麼身份。

有些時候,男生會通過一些姿態來試探女生,如果女生很容易接受男生的這些姿態,實際上卻不明白其中的意義,男生就會誤以為女生接受了他們。 因此,在這方面避免任何誤會的最好方法就是公開地告訴對方你只把他當弟兄看待。  

作為男女間友誼的常識規則,我會避免與男生單獨在一起,除非是那些我已經達成明確的「只是朋友」的兄弟。 如果我們不能進行如此坦率的討論,我寧願和他們在小組中相處,以使界限更清楚,以避免旁人想錯。

 4、不要讓流言影響你對兄弟的看法  

幾年前,教會的阿姨們看到我和一個關係好的弟兄在主日禮拜後共進早餐。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一個阿姨悄悄走到我面前,問我和那個弟兄的關係。 我澄清說,我們只是朋友,但顯然這不足以平息阿姨們認為我和他之間存在( 或應該存在)一些可能性的閑談。

暗示的力量常常成為兩性間友誼發展的絆腳石,尤其是單身男女之間的友誼。 流言蜚語和過度的暗示在雙方的心中和思想中植入了想法,導致他們質疑和重新考慮他們的關係是不是需要進一步發展。 原本可能是一段很好的友誼,卻被本來不可能存在的期望所牽制。

在這種情況下,重要的是,你和你交往的「弟兄」清楚彼此的立場。 一旦你這樣做了,就要遠離「你們很般配哦」這樣的閑談,並禮貌地要求有志做媒的人不要干涉你們的友誼。

當涉及到跨性別友誼時,重要的是要保護我們的心靈和思想,確保我們繼續恰當地對待我們的兄弟,無論我們是滿足於單身的狀態還是準備好了戀愛。 保羅在提摩太前書5章1-2節給了我們一個藍圖:未婚時,男女要像家人一樣對待彼此。

對我們女孩來說,這意味著我們不會在毫無戒心的兄弟身上測試調情技巧,也不會沒道理要求人家把我們擺到很重要的位置。這意味著我們有意選擇將教會中的人首先視為弟兄,像耶穌一樣看待他們。 我們為他們禱告,並尋求激勵他們與基督建立更深的連繫( 或者與基督建立關係,如果他們還不認識基督的話 ),以及鼓勵他們有「愛心和行善」(希伯來書10章24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愛那不可愛的孩子

作者:雪倫,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枝子

 

在從事上一份與兒童相關的工作中,我發現了我的另一面。我原以為自己是個富有愛心和耐心的人,因為我很喜歡小孩子,也很享受跟他們相處。但當我真正踏入這個職場時,我才發現我居然也會對孩子們差別對待。

當一個小孩很乖,很可愛,會對你撒嬌時,在我眼裡對方就像小天使一樣,我會給與更多的關愛和照顧。然而難免地也會遇到一些比較特殊,令人難以招架的孩子。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有一個約6歲的兒童,每次他來,總是喜歡在中心裡跑來跑去,特別不受控制 。他也比較難集中參與活動,時常在活動進行時跑掉,因此我們需要時刻注意他。雖然跟父母溝通後得知他有過動的問題,但我們不是什麼專業的兒童專家,為了不干擾到其他小朋友,每次只要他在,我們就會有一位工作人員陪在他身邊照看他。

我也被安排過去陪他幾次,我只能說過程是挺辛苦的,就像在玩貓抓老鼠的遊戲一樣,需要追著他跑。我也得時刻注意不讓他爬上書架,以免發生意外等。久而久之,我漸漸對他感到不耐煩,不希望被安排去照看他,對他避之唯恐不及。我對他的態度變得冷淡,甚至心裡默默希望他不要來參加我們中心的活動。

然而上帝很愛他,在讀經禱告中,上帝的話語提醒了我,讓我意識到自己那有限的愛。我選擇去愛那些可愛的孩子,卻忽略那不可愛的。可當我反思自己時,才驚覺在上帝面前,自己不也跟那小孩一樣不可愛嗎?生活上 ,我們常常明知故犯,違背上帝的教導,行些不討祂喜悅的事,對上帝缺乏信心,靈命停滯不前等等。可這麼不完美、不可愛的我,仍然被上帝以最完美的愛愛著。我卻驕傲地,連給予那小孩耐心的陪伴也不願意做。

聖經以賽亞書40章11節告訴我們,面對這麼軟弱的我們,祂仍然以偉大的愛牧養我們,用膀臂將我們抱在祂懷中,慢慢引導我們。我禱告求主幫助我可以效法祂,以祂的愛來愛那個孩子,因為上帝說 「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約翰福音13章34節)

於是,我調整好心態來對待那名小孩。儘管我仍然數次感到耐心快被磨沒了,但感恩我們的主是賜力量的主,靠著主的愛,我可以一遍又一遍地選擇去愛那名小孩。久而久之,竟也可以看到對方一些可愛之處。「所以,你們既是上帝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歌羅西書3章12節)

如今我已經沒有在那個中心工作了,但我禱告願那名孩子平安健康長大,能同享主的恩典,並祂賜予的各樣福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當牧師家的孩子,是怎樣一種體驗

作者:Ashley Muñoz    譯者:Abby     有聲播讀:Joya

 

因為上帝就是這樣創造的啊。

小時候,這就是我所有問題的答案。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太陽為什麼是橙色?瓢蟲的翅膀為什麼那樣摺疊?我所有的問題,我身為牧師的父親都會回答:「因為上帝就是這樣創造的啊。」當時我很沮喪,但回首往事,這個答案驅使我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獨自找出答案。

在教會成長也有挑戰。當告訴朋友我是牧師家孩子,在他們想像中,我是一個從不說髒話、聽Colin Buchanan讚美詩,有特權稱呼教會一大群牧師為「叔叔」的人。在他們的心目中,我總是穿著一件嬌小的花裙子,禮貌地與大人們交談,全心全意地敬拜讚美。大家都知道我是「牧師的女兒」,都期待我表現得聖潔、敬畏上帝,不犯錯。教會之外呢?我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但是,天哪,當我在教會的時候,我就是名人。

我並未在這些高期待下崩潰,這得感激我父母的養育方式。父母從未讓我覺得需要在別人面前演戲(按特定方式行事為人)。一次,因為把吃了一半的早餐帶到學校,我感到很尷尬。父親對我和哥哥說:「你們永遠不需要為任何事感到尷尬,除了罪。」這番話我一直銘記於心,那幫我應對他人的期望。只要我的心是純潔的,其他人對我的想法或要求都無關緊要。

我感激父母的養育方式。他們為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敬虔的行為和聖潔的態度。

他們彼此友好交流,把計劃交託給上帝,每周日必定帶我去教會。

成長過程中,我有很多機會看到父親用上帝的話語鼓勵和勸誡會眾——相信和順服(出埃及記);用正直的心做任何事(箴言);保守我們的心遠離邪惡(詩篇);先尋求祂的國(馬太福音)。對我來說最有意義的是,父母不僅教授這些話語,也全力活出這些話語。

初中時,我與上帝的關係出現了裂痕。

上帝讓我進入到一所很好的學校讀書,那裡課程難但很有趣,同學間彼此競爭,大家都很有毅力。和其他同學一樣,我努力學習。幸運的是,我考試成績還不錯,寫的文章也被老師拿來在課堂宣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內心發生了變化。我愈發地從成績中尋找安全感,全然忘記了獲得好成績是因著上帝的恩典。當我表現好時,這就進一步鞏固了我作為「尖子生」的身份。當我做得不好時,我就會苛責自己,「我太沒用了,什麼都做不好。」

大約在同一時間,我越來越不喜歡禮拜時間。我厭倦了這些歌曲和靈修。在家裡,我變得挑剔又易怒,經常諷刺父母和兄弟,把學校的壓力轉嫁到他們身上,因為我覺得他們不明白我面對的是什麼。父親教育了我,但他們不知道我怎麼會變成這樣,因為我不願與他們分享我的感受。事實是,我正飽受信仰缺失的痛苦。那一刻,上帝不是我生活的中心,我的學業成績才是。我覺得上帝與我所取得的一切無關。

直到年初級學院的時候,上帝才醫治我。祂加給我一種嚴重的疾病,差點住院。

我無法正常生活,每次不得不連休好幾周。在那段時間裡,我開始質疑上帝:「為什麼這會發生在我身上?」

上帝回應了我,孩童時期主日學的所有記憶重新浮現,隨之而來的還有慈愛天父的應許。我讀了如耶利米書29章11節、詩篇119章50節和羅馬書8章38-39節的經文。詩篇119章50節特別安慰到我的境況。因為生病,我感到生活被破壞了,但上帝的救贖計劃保全了我的生命。此外,祂讓我明白,學校不是生活的一切,上帝才是。它提醒我,我們工作不是為今生,而是為未來。我被迫重新安排生活優先次序,並且問自己在學校如此努力是為了什麼。

當我終於能夠重返學校時,我把對成就的熱愛都交給了上帝,發誓無論做什麼,都為祂的榮耀做,不是為自己;為祂工作,不是為人(歌羅西書3章23節)。在開始任何學習前,我都會迫切地禱告自己有正確的動機,這對祂來說才是重要的,不是我的成績。我開始有規律地閱讀聖經,慢慢地我又愛上了祂的話語。我祈求上帝幫助我愛家人,祂回應了。

生病後我養成了一個新習慣,就是跟父母探討關於信仰的問題。過去我一直怨恨他們,避免與他們交談。但上帝讓我看到我需要愛家人;上帝也讓我看到家人是我解決生活問題的有力後盾。感謝主,他們欣然原諒了我,並向我清楚地解釋了聖經。隨著病情好轉,我也開始和朋友們談論更多更深的話題,比如如何將上帝教給我的功課應用到我日常生活。我參加了一次宣教之旅,學會了服侍祂國度的子民。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和上帝的關係越來越親密。

如今,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上帝的參與,我努力承認祂的名,並在做的每件事中把祂放在首位。

情緒低落時,我會和祂交談;高興時,我會讚美祂。因此,我感覺到祂一直與我同行。

牧師家孩子和其他孩子沒什麼不同。我同樣有起落,哭泣,起床,然後和其他孩子一樣生活。不聽父母的話,頂嘴,生氣,當事情沒有按照我的想法時,我會發脾氣或不理睬人。我睡懶覺,玩電子遊戲,和別人一樣瘋狂地刷劇。

當牧師家的孩子並不能讓我變得更聖潔。但會讓我更深刻地意識到,我是為祂分別開來的。人們對「牧師的孩子」的高期望,好處之一就是提醒我,用基督徒的方式去思考和行為,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羅馬書12章2節)。跟隨父母服侍教會的榜樣,我也學會了用自己的恩賜來服侍他人(彼得前書4章10節)。歸根結底,是上帝讓我經歷了失去祂、找回祂、學習再次與祂同行。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關於友誼,這些年我所學到的…….

作者:Mackenzie King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小七

 

我的朋友們曾經向我感嘆,一旦我們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很難建立新的友誼。 那是2016 年,我正在英國拜訪他們,他們剛剛為新的機會而遷居那裡。雖然他們已經適應新環境,但交朋友卻是個問題。他們中的一個曾嘗試藉助手機應用程序來尋找新朋友,但效果並不理想。

我的朋友們認為,交不到朋友的一個原因在於他們工作場所的大多數人都結伴而行,或者有年幼的孩子,因此沒有時間在周末約出來一起吃早午餐。還有一些人則已經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並且覺得沒有必要結交更多新朋友。想要「闖進」一個已經存在很久且關係穩定的朋友圈也很難。

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換城市和國家的我非常清楚不得不重新開始並結交新朋友的痛苦。從某種意義上說,我算幸運。不像我的非信主朋友,在我要去的新地方,我通常有一個當地的教會可以聯繫,這讓我有一個「現成的家庭」可以加入。

我並不是說每次我與這個「現成的家庭」建立聯繫時都會一帆風順,並立即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在教會裡建立的友誼也有其複雜性——心痛和失望(以及擺脫一些太過主動的追求者)。但它也帶給我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美好而獨特的友誼。

友誼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最珍貴的禮物之一,如果我可以改寫箴言 18章22節,我會改成:「得著好友的,就得著好處」

下面三點是我通過在教會建立的不同友誼中學到的。

1、友誼不分年齡

很多時候,當我們想到新朋友時,通常會想到與自己年齡相仿的人。這沒什麼不好,但只聚焦於同齡人可能會減少與比我們年長(或年輕)的人建立有意義關係的可能性。

當我剛開始在一個小鎮的地方報社工作時,我很焦慮,很擔心自己是否能夠在那裡結交新朋友。為了緩解我的焦慮,一位教會朋友幫我聯繫了他們在這個小鎮上的親戚。起初我有點擔心,因為我覺得60多歲的她大概不會想和 20 多歲的陌生人來往。

但我們建立起了輕鬆的友誼。她熱情好客,經常邀請我去她家吃飯。我永遠都忘不了她家的樣子,寒冷的夜晚,她家裡開著暖氣特別溫暖,廚房裡飄來食物的味道,背景播放著主內廣播電台的聲音。

如果問我從這段友誼中學到了什麼,那就是她對上帝堅定不移的信心。

上帝是她生命中永遠穩固的存在,對她來說,沒有任何事對上帝來說太小或太大了。祈禱是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當我在工作中遇到困境時,她都會安慰地說:「我們來為此禱告」,而且聽起來並不會居高臨下。

我離開那個小鎮已經七年了,但我們仍然通過簡訊和郵件交流來保持我們的友誼。

2.友誼可以是季節性的

我曾經天真地懷疑我所在的小鎮是否真的有年輕人(而不只是農場里的大量奶牛)。然而令我沒想到的是,真的有年輕人。

知道我可以每周與同齡人見面,讓我鬆了一口氣。儘管我們的背景不同——我來自大城市,而他們在有大量的綠色植物和新鮮空氣的鄉村小鎮長大——但他們並沒有讓我覺得自己像個圈外人。

後來,當我發現自己身處一個不友好的工作單位時,他們是我所依賴的救生圈。我記得自己在一次小組聚會上哭泣——可能那天非常艱難,或者是Hillsong的歌曲《Glorious Ruins》中的歌詞(我將仰望十字架/當我的失敗消失/在你恩典的榮光中)打開了我情緒的大壩。我當時在地板上哭得亂七八糟,當他們中的一個說她看到我哭後自己也哭了,這讓我覺得他們很關心我,他們是那些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哭的人(羅馬書 12章15節)。

我也很感恩我們的友誼不止於每周的小組而是延伸到了我們的生活中。

當我的生日臨近時,其中一個朋友帶著自製的菲律賓菜 adobo(燉豬肉)出現在我家門口,而另一個帶著一包用於燒烤的香腸和一張禮品卡。

當我最終從讓人苦惱的工作單位辭職時,我很難過地與他們告別,因為他們是如此真誠的人。儘管我們善意地打算「保持聯繫」,但生活卻將我們帶向不同的方向。現在,我與他們的唯一聯繫就是在他們的社交媒體狀態下面點贊。

儘管我們彼此很想積极參与到每個人的生活中,但我也開始接受這樣的事實,有時,上帝只將某些友誼團體放在我們生活中某一個季節——也許是在我們剛好可以滿足彼此需要的那段時期——就這樣也沒關係。

3、並非所有的友誼都能奏效

我最近剛剛擺脫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傷人教會環境。友誼一開始是表面上的友好——聚會後的午餐、查經學習小組——但事情慢慢地發生了轉折。

轉折始於與小組某個成員的一次不愉快的磨合,然後有人向另一組與該事件無關的弟兄姐妹講述了這件事。之後事情從那裡慢慢滾雪球。有一個我誤以為喜歡我的朋友背叛了我。當一位領袖打電話詢問我怎麼樣卻只是輕描淡寫地給了我一個「應該凡事感恩」的回答時,我陷入了痛苦的深淵。

事實是,教會仍然是由破碎的、有罪的人(包括我自己)組成的,所以不可避免地會有傷害和失望。

我仍在努力原諒那些傷害我的人(這是一場前進一步後退十步的戰鬥)。也許有一天和解會發生,雖然我不知道何時或如何發生。

話雖如此,那個教會裡仍然有一些真誠的人,我仍然和他們中的一些是好朋友。但我現在也知道,友誼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

能夠經歷無數的友誼,讓我更好地了解上帝是誰——祂是通過給我我可以依賴的朋友來供應我所有需要的上帝(腓立比書 4章19節),但也是始終信實的上帝,即使當我和我的朋友並不可靠時(提摩太後書 2章13節)。

建立新的友誼並不容易,有時我們最後會受到傷害或者傷害我們的朋友。然而,友誼是來自上帝的無價禮物,祂用友誼來讓我們成長和塑造我們。

今天,如果你正在尋找朋友,為什麼不在你的年齡或興趣組之外找一找呢?我發現(為教會或非營利組織的)志願服務、在體育俱樂部註冊,或者有時只是對教會裡的新人友好(與他們交談,邀請他們參加教會後的午餐)都是很好的結識新朋友的方式。

或者,如果你認識某個可能正在為某事苦苦掙扎的人,為什麼不傾聽他們的心聲呢?也許你被你的基督徒朋友傷害了,不確定你是否可以再信任任何人——那就藉此機會尋求上帝,讓充滿愛的祂醫治你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