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懷上孩子,我們禱告了七年

作者:Amor Aurelio B. Alvarez          翻譯:Cindy Wang,澳大利亞

 

「寶寶在哪裡?」 第一次做超聲波檢查時,我和妻子Maricar因為看不到胎兒而倍感困惑。

那是2000年,才結婚幾個月的我們,一想到這麼快就要為人父母了,就有掩飾不住的興奮! 可是當B超師反覆尋找胎兒時,我們琢磨著所有的懷孕跡象,心裡不禁納悶,應該是懷孕了呀……不是嗎?

晨吐: 有。  

體重增加:有  

月經推遲:有。  

妊娠試驗陽性:有。  

「的確懷孕了, 不是嗎?」  

B超師就像念劇本一樣,告知我們去諮詢醫生,因為醫生更有資格來解釋結果。直到我們去看醫生,他做出最終診斷時,我們才如夢方醒:

「你的結果是假陽性。 你沒有懷孕。」

事實是,Maricar患有一種名為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的複雜的內分泌失調症,這造成她體內的激素失衡,從而引發了驗孕測試的「陽性」結果。我們後來才明白,這也是為什麼她在成長過程會經歷月經周期不規律,情緒波動異常,易發胖,以及這種病症的一系列其他癥狀。

我們離開了診所,醫生的每句話都讓我們心如刀絞。走到樓梯口時,再無力舉步,一屁股坐在台階上,淚流滿面地抱在一起痛哭。

艱辛、坎坷懷孕路  

接下來的每天、每周、每個月都很難熬。不過很快,我們就開始了積極備孕:接踵而來的是頻繁的檢查,諮詢專家,各種化驗,和用藥物來調節Maricar的月經周期。

一位醫生告訴Maricar 「也許你壓力太大了」。她隨後便辭去了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Ministries菲律賓辦公室主任的職位,該事工通過廣播、電視、書籍、會議、研討會和互聯網,服事100個國家。

似乎多囊卵巢綜合征和其它健康問題還不夠,Maricar的健康在2005年再次受到挑戰。 一天,在打掃我們的公寓時,她正彎腰從地板上撿東西,突然啪的一聲!她腰部的一個椎間盤從脊柱上脫臼,壓迫到身體上最大的神經,導致右腿極度的疼痛。

她為此住院兩次,接受了四次昂貴的脊椎推拿,更多的測試,幾個月的物理治療和無數劑量的止痛藥。 極度的疼痛持續了幾個月,造成Maricar無法控制地抽搐,直到她暈過去。 最糟糕的時候,她不得不服用嗎啡和用於治療癌症的藥物來緩解疼痛。

一天晚上,給她注射下一劑嗎啡的醫生遲到了。 隨著體內嗎啡的藥效逐漸減弱,疼痛再次襲來,她開始產生幻覺,相信上帝馬上會帶她回家。我檢查了她的生命體征後,知道她沒有任何危險。但我多麼希望她能免受所有的痛苦。 如果可以,我願意立刻和她交換!那一刻,我是如此無助。

是時候放棄了  

一年多後,Maricar的腰椎間盤突出終於有很大緩解,她也學會了控制疼痛。但這讓我們生孩子的夢想越來越遙遠。醫生說,懷孕並非不可能,但目前的情況確實讓一切難上加難。儘管如此,我們依然配合醫生,Maricar繼續積極備胎。

到2006年10月,又一年過去了,我們厭倦了所有的一切 ——各種檢查,昂貴卻毫無效果的生育治療。 我們的資源耗盡了,終於決定放棄一切,第二年重新開始。 我們把想要孩子的願望交給了主,相信祂掌管一切,祂的旨意是最好的。

與此同時,Maricar和我繼續投身於上帝的事工。 我已經接替Maricar成為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Ministries菲律賓辦公室的主任,該事工經歷了不可思議的成長!作為一名藝術家,我一直很喜歡平面設計,也有越來越多的機會讓我在事工上發揮才能 —— 比如設計簡報、書籍封面,以及我們的創始人Harold Sala博士在世界各地演講時所使用的演示文稿。

Sala博士和Darlene博士不僅是我們的老闆,也是我們的導師,在我們個人和夫妻的成長過程中指導、勸誡和糾正我們。他們就像我們的第二父母,充滿愛心地向我們敞開他們的生命,效法耶穌驚人的愛,關心著我們。 很多時候,我們會趴在他們的肩膀上哭泣,尤其是我們渴望孩子的時候。

2006年11月,Sala博士帶我一起去Dumaguete參與事工。在那裡,我們服事在偏遠貧困地區服事的牧師和他們的家人。 有一次,他講到哥林多後書4章1節,「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職分,就不喪膽……」  

講道之後,大家開始分組禱告。Sala博士隨後加入了我所在的小組,先是為牧師們的需要禱告,然後開始為我和Maricar禱告,當時她在馬尼拉。 這是我聽過的最衷心的禱告,那一刻,似乎只有我們兩個人在上帝面前,而他正為我誠懇地代求。祈禱結束後,他像父親一樣緊緊地抱住我,安慰我說上帝會給我們最好的。

出乎意料 

接下來的一個月,Maricar又開始出現「癥狀 」。 我們一笑置之,自嘲著買了個驗孕棒,看到試紙上顯示的「+」, 我們笑得更厲害了!又試了一次……一次……又一次, 結果總是一樣!我不想為此太激動,覺得應該找醫生核實一下。

2006年12月12日——就在我們決定將心愿交給上帝的幾個月後,在Sala博士和我做了那個重要的禱告一個月後, 在Pasig的一個小診所里,我們一起看著超聲波的銀幕上,我們的第一個孩子五周大了,心臟強而有力地跳動著。我們要當爸媽了!

九個月後,Maricar生下了一個健康的男孩,Adrian Adam。兩年後,我們迎來了另一個優秀的男孩,Azriel Aiden。今天,他們已長成為聰明的青少年,朝氣蓬勃。

回顧過去,我們感謝上帝讓我們等了七年才有了第一個孩子。 這讓Maricar和我有機會深入了解彼此,享受彼此的陪伴。 在那七年里,我們日日夜夜聊個不停,在商場看夜場電影,一起參加各種各樣的教會活動,共進親密的晚餐。在無數個夜晚里,一起夢想著有一天我們會有一個孩子。這麼多年的等待也讓我們更加珍惜這兩個孩子,他們的確是上帝恩典的禮物。

人生,有時讓我們陷入看似不可能的境地。但在我們的上帝,難道不是凡事都能嗎 (馬太福音19章26節)?這個福音真理讓我們認識祂是怎樣一位上帝。因此,當不可逾越的困難臨到時,讓我們銘記永恆里我們的身份——上帝的兒女,不管在何種境況里,祂都珍愛我們,保護我們,供應我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我為什麼想要一個配偶?

 

作者:Mackenzie King      翻譯:Nancy      有聲播讀:佳音

 

我四歲的時候就告訴我媽媽我長大後想結婚。「因為,」我興奮地告訴媽媽,「我想穿上白裙子——就像灰姑娘一樣!」

我現在30多歲了,親眼目睹了我的許多朋友、以及最近我妹妹穿著白色的裙子在教堂舉行婚禮。然而,我離買結婚禮服、並向所有人宣布這件事還遠得很呢。

我已經單身十年了。在我20歲出頭的時候,經歷過幾次令我失望的戀愛——遇見錯誤的人,不合適的人,以及被腳踏兩隻船——這讓我決定應該暫停約會。

所以,我20多歲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放在我的事業、友誼、愛好和教會上面。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社交媒體上的畢業典禮和海外打工假期的照片漸漸被訂婚、婚禮和寶寶的超聲圖像所取代。

在社會看來,我曾經和我的朋友們發展同步(畢業,搞定;海外打工旅行,搞定),然而卻突然被落在隊伍後面——我沒結婚,也沒有未婚夫。

「是啊」,我想,「我應該更用心更認真地去尋找我的潛在伴侶。」所以,當一個男生開始連續七個月每天給我發簡訊時,我以為他喜歡我,想要更多地了解我。可惜的是,這段關係並沒有實現。我也試過和另一個我喜歡的男生約會,但不幸的是,他對我沒有「那種感覺」。

隨著傷口的癒合,我想我已經適應了單身的狀態。但當一個朋友告訴我她開始戀愛時,我所有的不安全感、渴望和想要一個伴侶的願望立刻浮出水面。

我發現自己會有消極的想法,像是,「我會孤獨終老並被貓吃掉」,「你最後兩位男性朋友都只把你當朋友——也許你註定只能是『朋友』」,而且我對「我究竟還能找到那個人嗎」感到日益恐慌。

我在不知不覺中掉進了一個不健康的思維陷阱,認為婚姻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至少可以保護我的未來,不讓我孤獨地死去和被社會遺忘。

並且,我也渴望自己可以穿著漂亮的禮服,由我的父親帶我走過鋪滿鮮花的紅毯……

我渴望穿著美麗的禮服,踩著華爾茲舞步進入童話的結局……

我參加過無數場婚禮,看著新娘在紅毯上耀眼地一路走來,新郎在交換誓言時深情地注視著她,有時我會淚眼朦朧,懷疑自己是否有機會體驗到這種幸福。我也會滿懷心事地看著這對幸福夫婦的結婚照,希望我也能有自己的結婚照來給別人看。

單身人士往往不知道婚姻的另一面是什麼樣子。所以,我們總是把焦點放在了它美好閃耀的一面——浪漫的求婚,童話般的婚禮。

在我比較理性的日子裡,我知道婚姻不僅僅是身穿婚紗,凝視彼此的眼睛,在完美的、夢幻般的場景中交換結婚誓言。婚禮只是其中的一天,而在那個夢幻的、完美的日子裡許下的誓言將考驗著我們未來四五十年的人生。在每一個人的婚姻中,都有孩子和配偶生病的日子,睡眠不足的夜晚,以及對入不敷出的擔憂。

我也聽說過婚姻破裂的故事,英年早逝導致年輕的寡婦/鰥夫的故事,還有那些在沒有愛情的婚姻中艱難前行的故事。即使是幸福的婚姻也會有爭吵和分歧。當兩個有著不同性格和背景的人在一起維持終身承諾時,摩擦必然會發生。

就像結婚並不意味著完美和完整一樣,單身也並不等於不完整。Andrea Trevanna在她的書《單身的心》中寫道:「沒有『那個人』,單身基督徒也不是不完整的。事實上,我們已經有了終極的那位。不,作為上帝子民的一部分,定義我們並支配我們情感的「關係狀態」並不是「單身」,而是「已經與基督結婚」。

我渴望伴侶關係……以及有人可以在美食廣場給我留個座位

話說回來,有一個人類伴侶是完全不同的,不是嗎? 婚姻通常被認為是擁有終極人類伴侶的關鍵。

最近幾個月,我決定向我的心理醫生袒露我想要一個配偶的渴望。因著那次談話和我通過禱告進行的反思,我發現我真正渴望和嚮往的是人際聯結。

我的心理醫生解釋說,人際聯結是無論處在任何社會地位的人都渴望的東西。這意味著擁有志同道合的,以及那些願意在早午餐約會之外出現並在我有需要的時候來幫助我的人。

我渴望伴侶的主要原因是,我相信,如果我有了另一半,我就不會孤單了。在更實際的層面上,這意味著當我在美食廣場用餐的時候,會有人幫我占桌子,這樣我就免於端著盛滿食物的餐盤穿行在擁擠的用餐區找空位了。

但在內心深處,我知道,不管有沒有配偶,都沒有人能完全保護我不受孤獨和不幸的傷害。

當我感到孤獨時,我知道耶穌不僅理解,而且也感受過(以賽亞書53章3節)。當我覺得我需要另一個人使我快樂時,我明白快樂是短暫的,但我在基督里找到了深切的永恆的喜樂(羅馬書15章13節)。當我感覺我被遺忘被落下時,我知道上帝沒有忘記我,祂把我銘刻在祂掌上(以賽亞書49章16節)。

除了耶穌是我永遠的伴侶之外,我知道上帝已經 (或將)為我安排我需要的人和團體。我可以發簡訊給他們說:「要出來見面嗎?」如果他們沒有時間陪伴我,我也可以做其他的活動來保持充實。我可以給我的筆友寫信,開始我的剪貼本項目,或者讀我越來越多待讀的書。

至於在擁擠的美食廣場給我佔個座位這件事,我相信上帝會預備好心人,在他們吃完之後把座位讓給我。

我不知道我的未來會怎樣。我可能不會與誰喜結連理、走過教堂的紅毯、在宣讀誓詞時和我的丈夫深情相對。也許,婚姻並不是上帝給我最好的選擇。

但我知道,在創立世界以前,我已經被上帝揀選(以弗所書1章4節),祂曾提我的名召我(以賽亞書43章1節)。我也許沒有世俗的新郎,但我嫁給了基督。祂是一個完美的丈夫,祂深愛著我,為我捨命(約翰福音3章16節),祂將每一天與我同在,「無論順境、逆境、貧窮、富足、疾病或健康」,直到永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跟我媽吵吵鬧鬧這麼多年,我終於覺悟了!

作者:悅媽咪     有聲播讀:木木

 

1月初,我一個人帶著倆娃坐火車回老家了。

這是自從我月子第七天我媽走之後,我再次跟她相處。

她當時走之後的一個月,我沒聯繫她,她也不聯繫我,最後還是我低了頭,主動聯繫她。但我們誰都沒有再提月子里那件事,直到有一天,大概是幾個月之後,我們視頻聊天的時候,她提到了一句。她說我比別的孩子受委屈,月子里也沒人照顧,自己坐月子,我說誰讓她走了啊!我們沒有繼續再聊這件事。但她說的那句話,讓我意識到,她可能以為當時她走了,我婆婆會過來。後來我經歷了跟倆娃輪流感冒,還得了次急性乳腺炎,我深刻體會到和老公獨自帶倆娃的艱難。

所以有一天跟我爸視頻的時候,我問他我媽願不願意到我家給我們幫忙,我爸說我媽很願意。我說我問問我媽。我媽把手機接過去,她並沒有像我爸說的那樣表現出那麼願意。她說:「我能給你幫上忙嗎?我又不會開車,你生病了我也不能帶你去醫院。」我說:「不用你開車啊,我會開,這次生病不就是我自己開車帶著老公和孩子去的嘛,他在後面抱孩子,我開車。」 我繼續說:「媽,你來了之後就是配合我,別總讓我聽你的,你就輔助我就行了。」說著說著就聊到了上次月子里相處的那次經歷,當時那件事都過去五個多月了,我們才第一次深入溝通,聊了一個小時。

聊著聊著,我就哭了,我說:「你也不知道心疼我。」我媽說:「我怎麼心疼你啊?讓你早上起來吃飯,你也不吃,人家坐月子一天吃五六頓飯,你這一天三頓都保證不了……」 我說:「那天早上我真的太困了,那是剛生完孩子出院,孩子半夜一個多小時就吃一次奶,餵奶也得喂一個小時,根本睡不了覺,我又不是不吃了,就趁孩子早上睡著那會兒,我跟著睡會兒,睡醒了再吃不行嗎?」我媽說:「那你睡醒了飯就涼了啊。」我說:「飯涼了我自己再熱啊。」她說:「那多麻煩啊。」我說:「媽,我用微波爐熱,兩分鐘就能熱好。」我媽說:「那你要是養成習慣了呢?」

聊到這兒,我突然能體會到她的那種擔心。因為我自己作為媽媽,在養女兒的過程中,也有過一樣的擔心。女兒吃少了、睡少了,都擔心她養成習慣之後對身體不好。我跟我媽說:「媽,你不用擔心,孩子剛出生不是沒規律嘛,也就剛開始可能早上需要補覺,那孩子再大點兒,睡得好,規律了,我也不用那樣了,是不是?」我媽說:「那你可以頭一天晚上告訴我,讓我不要那麼早做飯啊。」 我說:「那時候剛出院,我也不知道孩子晚上的情況,沒法提前跟你說啊,而且早上XX(我老公)走之前不是告訴你了嘛?」我媽不再接話。我接著說:「人家XX坐月子的時候,媽媽過來幫忙,人家月子坐的很開心,因為她媽媽都聽她的啊。」我媽說:「我總惹你生氣,還不如不在你們那兒了呢,讓你婆婆過去照顧你啊。」 我說:「婆婆跟媽能一樣嗎?」 我媽說:「怎麼不一樣啊?都一樣。」 我說:「媽,你自己又不是沒經歷過,我奶奶跟我姥姥那能一樣嗎?」 她說:「有點不一樣。」

我跟我媽的交流就是這種模式,我說一句,她就用反問的語氣回一句,實在沒理可說了,就不說話了。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的也沒聊出來個所以然。

這次我帶著倆娃回老家,準備過完年多待一段時間再回家。當然我知道最大的挑戰是跟我媽相處,但是我也做好了心理準備,該面對的關係還是要面對,逃避不是辦法。果不其然,跟我媽和平相處三四天之後,我就開始反抗我媽的事事干涉,一反抗就會激發自己的情緒,情緒一積累就會爆發,然後就會吵架。一般,這個過程不會超過一個星期。這次也是,在老家待了一個星期後,我又跟我媽吵了一架,確切地說是我單方面情緒非常激動,大聲嚷嚷,邊哭邊說。我媽這次倒是沒有那麼激動。我情緒一上來就不管不顧了,什麼都說。我跟我媽說:「你如果不想讓我們回老家,那以後我們就不回來了!在我最難的時候你也不幫我,以後你老了也別指望我!你現在怎麼對我,我以後就怎麼對你!」我又提到了月子里她走的事情,我說:「我月子里你都不照顧我!」我媽說:「是你給我買票讓我走的。」我一聽就更生氣了,我說:「是你說要走讓我給你買票的!」我媽就堅持說是我讓她走的,還說我不聽她的話,讓我起來吃飯我也不吃。我就意識到我之前跟她解釋過的話她都沒聽進去,她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

我情緒非常激動的時候,把我女兒都嚇哭了,她還從來沒見過我情緒這麼失控過。等我情緒平復下來之後,想到如果以後有一天我女兒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我的話,我肯定很難受,我就意識到我跟我媽之間無論誰對誰錯,我都不應該用那種大喊大叫說狠話的方式對待她。

於是我做了一件以前從沒有做過的事情,我走到我媽跟前,我緊緊地抱住她,邊哭邊跟她說:「媽,對不起,我不該沖你發脾氣。」以前我要跟我媽擁抱的時候,我媽會推開我,不讓我抱。這一次,我媽沒有推開我,她也不生我氣了。她笑著說:「沒事兒,知道錯了就行。」我說:「我昨天晚上太累了,沒休息好。」(晚上我陪兩個孩子一起睡覺,我女兒睡前吃多了,她半夜起來拉臭臭,她一起來弟弟也不睡了,倆娃從1點多折騰到3點多,哭聲此起彼伏的,我早上起來心情就不太好了,就藉機跟我媽發泄出來。)我媽說:「那我看著兩個孩子,你去睡一會兒吧。」我說:「你自己看不了他倆,我不睡了。」

就這樣我跟我媽和好了,我倆和好之後,我女兒也不害怕了。她爬到我的腿上,我抱著她,她笑著問我:「媽媽,你剛才為什麼哭啊?」我說:「媽媽跟姥姥吵架了,媽媽很生氣就哭了。」女兒接著問:「那你為什麼去抱姥姥啊?」我說:「媽媽跟姥姥道歉呢。」女兒說:「你怎麼說的呀?」我說:「我跟姥姥說『媽,對不起,我不該沖你發脾氣』,媽媽對姥姥發脾氣的時候,姥姥會很難過,所以媽媽要跟姥姥道歉。」女兒笑著說:「你沖我發脾氣的時候,我也很難過。」我說:「是嘛,那我也跟你道歉,對不起,寶貝,媽媽也不應該對你發脾氣,你能原諒媽媽嗎?」女兒笑著說:「能。」

我在跟女兒的關係中得到了很多治癒,我也開始反思,我跟我媽的關係中,我需要成長的地方。我回想我們這麼多年的相處模式,基本上都是她說的話讓我覺得自己的能力被質疑,自己不被信任,不被尊重,然後我就會辯解,她也繼續堅持她的說法,我就會很生氣,然後就爆發出來,我們就開啟互懟模式,互相戳對方的痛處。

我們都期待對方能好好說話,但我們都不會好好說話,都是容易著急,帶著情緒去溝通,誰都聽不進去對方說的話。每次跟她相處,我都想改變她,但看不到改變,我就會覺得失望和受傷。我想了想,我為什麼每次都想改變她呢?因為我覺得只有她改變了,我們的關係才會改變,我才不會那麼痛苦,我把我們關係不好的原因都歸到她身上。但事實是,關係是兩個人的,關係出現問題,不會是一個人的責任,我媽有她需要負責的部分,但是我需要負責的是什麼?

當我開始這樣想的時候,我發現,我需要負責的是:

一是我自己的情緒管理,我不能把我媽當成可以任意發泄情緒的對象,我可以有其他方式來釋放我的情緒,然後跟我媽心平氣和地溝通。

二是我自己的價值感,我不能因為我媽對我的質疑和否定就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了,就努力向她證明我的價值。如果我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就不會受她說的話影響。

當我把焦點轉向我自己需要負責的部分時,我就不再那麼關注我媽有沒有改變了,而是更多地關注自己的情緒和需要,學慣用平和的語氣表達自己的需要,關注自己想做的事情。現在跟我媽相處兩周了,第一周是重複以前的模式,第二周開始,我自己有了一些變化。我媽說的話已經沒有那麼影響我了,不管她說什麼,我自己想做什麼事情,我就堅持去做,也不用先跟她爭辯一番。如果她說的話影響到我的心情,我就先離開,調整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儘可能平靜地跟她溝通。我用更柔和的方式表明我的界限,表達我的需要,我也會考慮她的需要和感受,說一些以前沒有說過的「軟話」。就像昨天我跟我爸和妹妹一起收拾家裡,我媽嫌我們扔東西,就一直在旁邊念叨:「這件衣服這麼好就扔嗎?我能穿!」其實很多衣服在衣櫃里放了七八年沒穿過,但我媽都不想讓扔,一見我們要扔,她就說她要穿。我攔著我媽,讓她不要干涉。我爸跟我妹妹收拾,收拾了兩個小時,扔了4大包衣服和鞋,我媽就開始生氣地說我們「敗家子」、「不會過日子」,罵我爸「熊老頭子」之類的話。我讓我媽不要怪我爸,怪我就行,我帶頭讓收拾的。後來晚飯的時候,我就開始跟我媽說「軟話」了。我說:「媽,這麼多年你為這個家付出這麼多,把我跟妹妹養這麼大,你辛苦了,你不需要再穿我們要淘汰的舊衣服了,你值得穿更好的衣服,我在網上給你買的衣服,你穿著不合適,我可以帶你到店裡去買。」我媽說:「我有衣服,不用你買了。」我說:「我跟我妹妹給你買衣服,你每次都說不要,買了之後你也經常讓退了,買東西也是我們表達孝心的方式,你不讓我們買,我們通過什麼方式表達呢?我們又不能經常回家,也就買點東西能表達一下。」我媽嘴上說不用表達,但是能看出來她也不生氣了,心裡應該也是高興的。

這麼多年,我終於找到了跟我媽和平相處的「門道」——放棄要改變她的執念,負起自己的責任。母女關係的改變,從我開始。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荊棘還是玫瑰?——在逃公主和勇氣王子的故事

作者:雲曦
有聲播讀:木木

 

對於愛情和婚姻,我想每個人都憧憬過。在我們圈子中廣為流傳的兩個說法是:這是一份祝福,也是一個功課!而我一直以來總是期盼愛情里的祝福,但功課就算了吧!所以當我主觀判斷,身邊發出好感信號的異性會造成一些我並不期待的「功課」時,我第一反應就是逃跑,這一逃就逃了很多次,也越來越覺得談戀愛好難,婚姻更是遙遙無期。

然而沒想到,總是逃跑的我,從單身到結婚其實只用了兩年。我和先生是在讀書的時候相識的。讀書之前我在國內有穩定的工作,所以當我跟家裡面說明又要重新去讀書時,雖然我的父母沒有反對,但是卻遭到其他親人的強烈反對。最讓我覺得難過傷心的話是:「28歲的女孩子上了四年學之後就已經30多歲,到時候很難再找到一個合適的對象結婚。」我心裡覺得挺難過的,我的家庭已經是基督化的家庭,這句話竟從非常疼愛我的舅舅說出,我的心裡覺得不被理解。但父母都依然支持我,要我尋求上帝的帶領,結婚這件事情他們不會給我壓力。所以,我在學校的學習雖然很忙碌,但是心裡對於婚姻並沒有過多的壓力。

後來我認識一位宿舍樓上的學姐,她只比我大兩歲,因為戀愛和婚姻的事情,心裡壓力很大也很焦慮。她說家裡不停地施壓,幾乎每次打電話回去都會提及是否有對象。當她過30歲生日的時候,她找我聊天說了這樣一句話:「女人30歲這年非常重要,因為這一年如果還沒有找到一個好的歸宿,就會很難了。」她也聽了很多周圍姐妹的分享,說30歲之後就要學會看開了,也許就做好準備找不到那個對的人了。我當時看到她發出感慨的表情很落寞,很孤單也很無可奈何。難道一定是這樣的結果嗎?

所以我也把我的婚姻交託給上帝。我心裡很平靜,如果上帝為我預備了,那麼我們就會在合適的時間相遇;如果上帝並沒有預備,那麼我也不覺得終身未婚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也不會留有什麼遺憾。說來也巧,我和我的先生因為一次借花瓶事件開始有來往,後來也機緣巧合在一起學習,他給了我很多的建議。

逐漸熟悉之後,他開始每天約我出去跑步。我對他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但也沒有反感,幾次出去之後發現他每次都偷笑。我就問他:「你為什麼總是約我出去跑步?而且每次都偷偷在笑什麼呢?」他很坦誠地回答我:「我對你比較有好感。不過我約你的時候你都答應我,你是不是也是有同樣的想法?」。這回答跟我心裡的答案八九不離十,但是當他親口說出來的時候我覺得壓力很大,因為我不懂得怎麼談戀愛,還是一個非常理想主義的人,所以才會保持單身。我也一直跟上帝禱告說要麼不遇到、要麼遇到了我希望就可以直接走進婚姻。我自認為自己並沒有強大到可以承受感情上的傷害或者分手的痛苦。當他對我說,也許可以考慮在一起,並且反覆跟我說,婚姻也是一種選擇,以此看看進入親密關係是不是上帝的帶領。這樣的快節奏是我始料未及的,所以我心裡很糾結,並沒有給他正面的回應。

我心裡覺得,我們兩個在不同的成長背景長大,並且還存在著巨大的性格差異,我可以想像以後我們的磨合會是多麼的「精彩」,也會讓我覺得很辛苦。所以我本能地又想要逃避這段感情的發生。直到有一天,他沉默很久後,對我說:「即便我們最後沒有結果,你也要打開你封閉的心,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願意無條件地去接納你、愛你,哪怕我只能陪你走過一段人生的旅途也好。」我聽到這句話後被觸動了

我想起他在追求我的過程中,表現出了很多的耐心,關懷和安慰。這讓我看到他品格上面的真誠和善良。我開始認真在禱告中尋求上帝。直到兩個多月後,我禱告心裡有平安的時候,他又再次問我是否願意和他交往,我就答應了。

那天我們聊了很久,他向我坦白之前的戀愛經歷,他一直是被追求的那一方,也是被付出的一方。我是他追求的第一個女生,他很緊張,也曾想要放棄,但還是鼓起勇氣,在禱告中一直等待。想到自己在感情里的迴避和膽怯,我很佩服他的勇氣,也感恩正是他的勇敢和堅持,我開始正視自己和這段關係。

因為巨大的性格和成長背景的差異,我們兩個戀愛過程中的磨合真的非常的辛苦,也有很多的爭執和不肯讓步。我反覆地想,如果這是上帝所配合的為什麼會這麼困難呢?當然也流了很多的眼淚,我心裡開始有動搖。我爸爸知道後很心疼地勸我:戀愛是讓人覺得喜樂的,如果整天流淚的話,可能這不是一段合適的感情。雖然爸爸沒有明確說他反對,但是我也聽出了他不是很贊成,因此也想過,要不就放棄吧。

但是當我禱告的時候,就能夠從情緒里出來,恢復平靜。身邊的一些長輩也給我很多的勸勉。有一位長輩說的話讓我反思了很久,他說:「真正合適的配偶是有一顆願意共同進退的心和一個願意守住這份諾言的勇氣。」

我想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只有願意為對方妥協的人。我開始反思自己的不足,也開始調整腳步去配合對方,不再逃避,逐漸地我發現我們兩個都有了很大的成長和改變,所以當他提出考慮結婚的事,我也不再像之前那樣害怕和逃避,而是開始認真考慮。

收到求婚戒指的那晚我很驚喜,不善言辭的他,竟然為了求婚默默準備了好幾個月。從設計戒指到場地踩點,再到策劃怎麼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約我到現場,每一個細節他都在考慮我的喜好。聽到好友跟我說這幾個月他有時行蹤不明的原因後,這讓我覺得之前的一切付出都非常值得。

籌備婚禮的那段時期也是我學期最忙碌的時候,因此覺得壓力很大。因為我先生也讀了幾年的書,我們兩個都沒有很豐厚經濟基礎,家庭的支持也不多。我聽很多姐妹說即便我們是作為基督徒結婚,也是要有房有車,要有聘禮,彩禮也要有三金、五金。我心裡想,其實這些並不是不好,但是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應該更加看重的是對方是否有一顆真正願意為這段關係負責到底的決心。所以當我們決定要結婚,並且跟父母說明的時候,我也告訴他們我更看重的是什麼。最終婚禮的一切都非常簡單,也很愉快地決定了所有的事項。

雙方父母因為疫情並沒有在現場參加我們的婚禮,而是通過網路直播的方式參與。我們婚禮所需的一切,一開始我們認為以我們的經濟狀況,肯定負擔不起,但是上帝卻給了我們很多的恩典。婚禮的場地是我先生所在教會的教堂,婚禮現場布置裝飾的人員是我的同學,我們所有的裝飾物品都是在網上採購,最終算下來我們並沒有花太多的錢,也根本沒有超出預算,包括婚紗攝影,也是低於市場上的價格。

上帝為我們預備了最好的婚禮。然而,在當地寸土寸金的狀況下,我們想要找到結婚當天迎親的場地是非常艱難的事。也因為疫情管控所有的酒店都不能接受訂單,他們建議我們去預訂宴會廳,但是宴會廳的價格不是我們所能負擔的。我們向祂禱告,而上帝的恩典再一次臨到。當時剛好有一對從台灣來的夫婦要照看他們孫子,因此他們的房子有兩個月的時間會沒人住。非常感恩!我們在一個超過我們想像的、很美的一間公寓裡面迎親。

原本以為婚後可以開始舒舒服服的假期,然而婚禮結束之後我就生病了。我的身體逐漸恢復健康後,先生卻突然確診了新冠病毒。於是我們開始長達10天的居家隔離。我的心裡很忐忑,先生也覺得壓力很大。我們在上帝面前禱告和尋求,求祂保守我的健康,好讓我可以照顧他。媽媽覺得我很有勇氣,選擇自己照顧先生而不是把他送去隔離中心,我想我應該要陪伴他,也要給予他最大的支持。

非常感恩,隔離期間有很多的弟兄姐妹為我們送上食物,他們的愛心塞滿了一整個冰箱,讓我們不至於短缺。我也在這期間學會做飯,也明白了婚姻里的責任、犧牲和真正的付出。感謝主,先生很快康復了,也沒有留下什麼後遺症,當我們說起這見證時,大家無不讚歎上帝的恩典。

分享這些並不是要表現我和先生有多麼好,而是想說婚姻是上帝所設立的,我們要抱有期待。更要知道婚姻不是幻想有一個完全符合我們理想的人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從此王子與公主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是我們是否願意和對方共同守住對婚姻的諾言,彼此扶持、犧牲和付出,為對方付出與改變,願意在愛中學習和成長。

所以還沒有遇到上帝為你預備的另一半的時候,那個所謂的「準備好」其實就是持有這樣一份勇氣和守住承諾的決心。就像我和先生在婚禮上彼此的諾言:他願意在人生接下來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愛我;而我也願意無論任何的景況都能夠做到不離不棄。

雖然並不是每一天都很甜蜜,沒有任何爭執,面對生活經濟的壓力,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樣平淡的日常中,我們仍然會有一些需要學習和磨合的地方,但是我們兩個彼此談心,都認為結婚比戀愛的時候更好,就如聖經所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傳道書4章9節)。

也借著在情人節之際祝願主內的單身弟兄姐妹,若是你沒有單身的恩賜,也希望你在等候和預備婚姻的過程當中充滿盼望,相信上帝所預備的那個人會在合適的時間出現。也希望你預備自己的心,因為婚姻並不是為了享受對方的付出,而是願意為對方付上代價。

婚姻於我而言,是在荊棘里盛放的玫瑰,在提升的同時也學習成為彼此的祝福,在逃公主遇到勇氣王子,不逃了。也祝福大家情人節快樂!是不是單身都別焦慮,因為主愛你,而你的每一個階段都值得被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