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人反對我信主的時候……

girl-672254_640

作者:Sunny Pan,台灣

我今年22歲,是個基督徒,如果你問我:「你的人生有沒有過什麼苦難?」我會說:「家庭攔阻」。這是許多一代基督徒可能會面臨到的問題,我不敢說我的苦難有多大,但那的確是我到目前為止經歷過最大的苦難。

第一次經歷上帝

我出生在一個傳統信仰的家庭裡,雖然聽說過基督教和上帝,但我不認為這位上帝與我有任何關係,更沒想過有一天我會信主。直到四年前,我還是個高三的學生,必須要面對上大學前的升學考試。那時的我因為想實踐自己的夢想,所以很期待能考上理想的學校和科系,然而因為太過在乎,所以變得患得患失,漸漸失去了喜樂,人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就在同一年,我認識了上帝,才了解到原來上帝對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一個美好的計畫,我不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抓,只要完全信靠祂、按著祂的旨意走,我就能得著一個豐盛的人生。當我選擇跨出信心的步伐並試著相信祂時,上帝就接手了我所掛慮的一切,我的心也開始感到無比的平安。那是我第一次經歷上帝,從此,我便決定一生跟隨。後來上了大學,我才正式進入教會,但那也正是風暴的開始。

心碎的聲音

我家的生活雖稱不上富裕,但一家人和樂融融地住在一起,倒也還算幸福。對我來說,家人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要做任何事或決定時,他們總是我最好的諮詢者和支持者。因此,我很享受和家人無話不談的感覺,所以即使明知道家裡是拿香拜拜的,我還是想讓家人知道我信了耶穌,也去了教會。殊不知,爸媽一聽到「教會」兩個字就很反彈。一開始他們以為我只是玩玩,但隨著我去教會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他們的反對也越來越激烈。我永遠不會忘記有一次聚會完回家,爸媽對我說他們沒有我這個女兒,說我不孝,要我搬出去住,甚至要我休學。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就像匕首一刀又一刀地刺入我的心,那是我第一次聽見心碎的聲音。哥哥也因為我傷了爸媽的心,不再跟我說話,爸媽不接受我,哥哥不諒解我,一些親戚長輩也不支持,我就如同家中的罪人一般,好幾個夜晚都哭著入睡,我不懂這樣的事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

進窄門、走小路

有時,在教會可以聽到同樣有家庭攔阻的弟兄姊妹的見證,有人為了信耶穌被爸媽趕出家門,有人則是被打,當然也有人的攔阻沒那麼嚴重。但無論攔阻是大或小,上帝對每個人的計畫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應當揹負的十字架。上帝祂認識我們,並知道我們可以承受的有多少,然而,重點是我們是否有用盡全力走到最後一刻?

還記得爸媽要我搬出去住時,我真的差一點就要賭氣走出家門。那時,我所有的思緒都被情緒所佔據,我難過到極點,我以為「搬出去」就是我要揹的十字架,殊不知我只是在為自己找一條比較好走的路。就在我想收拾行李的時候,我教會的輔導打電話給我,她要我死都不能主動踏出家門,除非我爸媽真的把我拖出去。當時的我雖然一點都不明白,甚至覺得有些不情願,但我仍然選擇順服。事實上「搬出去」比「留下來」要容易得多,在跟隨耶穌的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常想選擇較輕的十字架去揹,但那真的是上帝所期待的嗎?耶穌為了完成天父旨意、為了救贖我們,所受的苦楚不比我們更大、更艱難嗎?耶穌在被捉拿的那個晚上對上帝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馬太福音26章39節)願耶穌基督捨己的心志可以時時提醒我們。

世上的光

我很感謝當時教會小組的輔導,在我信主初期面對這樣的逼迫時不斷地鼓勵我、堅固我,並且給了我許多聖經上的教導。聖經上說我們是世上的光,「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馬太福音5章15節)如果我離開家,或許我會面對更少的不快,但待在家中,卻可以讓家人有機會看上帝在我裡面的工作。我願意上帝在我身上的奇妙工作也給家人帶來祝福。也許有許多事是我們不明白的,但因著相信上帝、相信祂對我們的計畫與帶領都是好的,就會有勇氣繼續走下去。

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

人的一生當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患難,但那些患難之所以發生在我們身上並不是上帝要惡整我們,而是上帝要在過程中試驗我們、熬煉我們,使我們可以承接祂更大的使命。這就如同舊約聖經中大衛擊打歌利亞的故事一樣,上帝沒有讓大衛直接去面對身形巨大且自幼作戰士的歌利亞,而是在那之前先讓他去面對兇猛的獅子和熊(撒母耳記上17章34-36節)。

信主四年了,雖然四年來大大小小的逼迫與攔阻不斷,但感謝主我仍然住在家裡,大學也順利畢業,和家人的關係也不再那樣緊張。這對當時處在苦難中的我來說是完全不敢想像的事,雖然家人還是很反對我信耶穌,可能三不五時仍會冷嘲熱諷一下,但上帝的恩典是夠我用的。從我遭遇家庭攔阻後,就聽說過這將會是一場馬拉松式的爭戰,或許不會這麼快結束,也不知道會持續多久,但我相信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現在回想起來,仍然很被當時的經歷給激勵。雖然當時很心碎,但卻能感受到上帝真實的安慰與同在。哥林多後書1章4節說,「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雖遭遇患難,但其實也是祝福,為的是能更貼近上帝的心意,深刻地記得與祂一起走過的路,並安慰同樣處在患難中的人,成為別人的祝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面對苦難)

當我失去了好朋友……

当我失去好朋友时

作者:葉嘉桃,馬來西亞;封面繪圖:閃電小熊,中國

人生不一定一帆風順,反而會有許許多多的苦難。但即便苦難很多,聖經卻常常透過許多經文告訴我們,縱使在患難中,上帝也常與我們同在,並不撇下我們。就好比詩篇23章4節說:「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從這節經文中我們可以看見,上帝一直與我們同在,祂要引領我們每一個人度過我們所遇到的患難。

猶記在中學二年級時,我跟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大吵一架。吵完之後,他就不理我了。那時的我覺得既灰心又失望,但卻無可奈何。冷靜下來之後,我常常會找機會跟他說話,但他卻總是不理睬我。久而久之我便開始鑽牛角尖,變得常常責怪自己。

然而感謝上帝,祂在這時差派了一位牧師來我們教會服事。每當我與他分享我在友誼上的問題時,他常勸我不要鑽牛角尖,並給予我許多鼓勵。慢慢地,我才明白原來我自己也有責任,因為我不可能在傷害別人之後,只說一句對不起就可以一筆勾銷。我一心只想到要和他修復我們的關係,卻忘記了他也需要時間冷靜。原來我不顧對方的感受,勉強對方接受我自以為的給予,結果只會令對方感到反感。

因此,我慢慢學着把這段友誼交給上帝,不再憑自己的能力去死死抓住這段友誼。在這過程當中,我開始慢慢了解到,其實上帝祂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邊,如同詩歌《誰曾應許》的歌詞所說的:「每段窄路,祂陪我去走過。」感謝上帝,因為祂一直與我同在,緊緊拉着我的手。

後來我們升上四年級,分別就讀不同的班級。那位朋友有了自己的圈子,而我們的友誼也就漸漸地冷淡下來。為此,我並不埋怨上帝,反而心存感恩,感謝主能讓我有機會在之前跟他當朋友。

不久之後,我認識了一位學長。因為我們在同一間教會和學校,所以就彼此熟悉起來。我記得,他因為擔任社團的重要幹部表現不理想,常被老師責罵而感到灰心。然而他卻從中逐漸學習到如何尋求上帝的旨意,後來他更是按照上帝給他的感動,開始建立一個基督徒的學生團契。他邀請我參加這團契,漸漸地我們便開始一起搭配服侍,彼此的友誼也越來越好。雖然我們也有過大吵的時候,可是彼此之間從來沒有講過絕交這兩個字。

我很感恩,雖然自己曾經在友誼這方面有過失敗的經驗,但上帝有祂的美意,並且知道我對友誼的渴望,祂從不撇棄我,而是安排了學長成為我的好朋友。不但如此,耶穌基督也成為了我的好朋友和我生命的主。

感謝上帝,雖然生活有時會遭遇患難和愁苦,但是,耶穌基督一定會陪伴我們度過。因為祂曾應許我們,人生的每一段窄路祂都與我們同行。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面對苦難)

當你對教會感到厭煩時……

church-pews-

作者:姬磊,中國

在一間教會聚會久了,你是否曾感到厭煩?或是因曾受到一些傷害,產生了想要換教會的想法?或者覺得自己的異象要比教會的異象更符合上帝的心意?

好像談戀愛一樣,剛剛加入一個教會時,我們可能會覺得它什麼都好。時間長了,與弟兄姐妹之間摩擦越來越多時,你又可能漸漸覺得這間教會很討厭,巴不得離開它。當我們有這樣的想法時,應該怎麼辦呢?我在這裡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希望與大家共勉:

一、認識教會

很多時候,我們對教會失望或者不能足夠委身,或許是因為我們對教會本身存在的意義和功用並非完全了解。聖經告訴我們,教會是上帝的家,是基督的身體,而我們則是祂的肢體(哥林多前書12章)。因此,教會不僅僅是一個提供我們良好環境讓我們感到舒適的地方,更是一個練習愛的絕佳場所,一個一起敬拜上帝、彰顯祂榮美的整體,因為我們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以弗所書2章19-22節)。無論我們覺得教會裡的弟兄姐妹有多不可愛或難相處,讓我們都彼此鼓勵、提醒、共同配搭建立基督的身體,並在基督里合一相愛吧,因為當我們彼此相愛時,別人就在我們中間看見上帝的工作了(約翰福音 17章23節,約翰一書 4章12節)。

二、在禱告中聆聽上帝的帶領

當我們產生想離開教會的想法時,我們可以來到上帝面前禱告,將這件事情交託在祂手中,祈求祂幫助我們不輕易受外在環境的影響,將焦點定晴於祂。

對我來說,由於個性不同,與教會裡有些人總不太容易相處,經常產生摩擦,讓我有換教會的念頭。但就在前幾天,上帝感動我要主動去關心一個跟我關係疏遠的弟兄。於是我向上帝禱告,求祂幫助我,賜給我勇氣,能夠謙卑自己來去愛人(馬可福音12章31節)藉著禱告,我主動去關心該弟兄,詢問他是否需要我為他禱告。感謝主,雖然他說目前沒什麼需要我為他禱告,但他態度非常和藹地回應了我。在禱告中聆聽上帝的帶領,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果效。

三、檢視自己,選擇和好

我之前跟這位弟兄一直不合,因為我覺得他總是欺負我,而我也認為這都是他的問題。然而我卻忘記,我自己也曾為了某些事情沖他發過脾氣,迫使他不得不離開團契。

我們都是罪人,不管是誰都會有軟弱的時候。因此我們需要檢視自己,不一味地將過錯歸到對方身上。而且,當我們得知我們的看法可能是錯誤的時,我們需要求上帝幫助我們去向對方道歉,並和好,而不是選擇離開教會來逃避。若是對方做錯了,我們更要祈求上帝幫助我們可以因着祂的愛來選擇饒恕。

四、學習順服

順服是件不容易的功課,我曾經因為教會否決了我的夢想而抱怨過教會。直到過了一段日子,才知道教會其實是在保護我。

希伯來書13章17節教導我們:「你們要依從那些引導你們的,且要順服,因他們為你們的靈魂時刻警醒,好像那將來交賬的人。你們要使他們交的時候有快樂,不致憂愁,若憂愁就於你們無益了。」 因此,即便你覺得教會的異象跟你的不盡相同,或是覺得教會不理解你,我們仍要學習順服,在不違背聖經真理的前提下,協助教會完成從上帝領受的異象。

五、仔細查驗

當然,有時候我們對教會的不安感或厭煩並不是完全沒有原因。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警醒,並查驗我們之所以厭煩教會,究竟是因為教會的教導或行事與上帝的話語有衝突,還是因為我們自身的安全區域受到了挑戰,抑或是我們的完美主義在作祟。這就要求我們,無論環境如何,都要與上帝保持親密的聯繫,積極查考祂的話語,並願意謙卑地按祂的旨意而行,這樣我們才有智慧做出正確的判斷(希伯來書 4章12節)。另外,找一些行事為人方面都能讓你信服與信任的屬靈長輩來交談也會是不錯的選擇,因為「驕傲只啟爭競,聽勸言的卻有智慧」(箴言13章10節)。

總之,當你對教會感到厭煩時,不要急於做出決定,停下來多思考一下吧。願主耶穌親自帶領我們,成為合祂心意的門徒,並在基督徒的群體中彼此服侍,健康成長。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教會生活)

我為什麼不換教會

berdoa-1024x613

作者:Lim Chien Chong,新加坡;翻譯:劉學鳳,中國

Chien Chong曾在新加坡一家初級學院(Junior College)任教6年,於1998年全職加入新加坡青年歸主協會(Singapore Youth For Christ),以下簡稱SYFC,並與2005年成為SYFC全國總監。Chien Chong目前在教會擔任講道和聖經課程的服侍,同時在新加坡的多加教會、青年團契參與佈道、培訓和教導的工作。Chien Chong結婚14年,育有兩個可愛的男孩——Joshua(10歲)和Elijah(7歲)。

「 你是說這麼多年你還在同一家教會嗎?」兩年前,有人向我提出這個問題。

提問的朋友分享說對自己的教會非常失望,並在想有什麼理由讓自己留下來。這個問題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我至今還留在35年前我十來歲時參加的教會。

簡單介紹下我的教會。這些年來我們教會的平均出席人數一直保持在一百左右,期間有新人加入,也有人離開,還有一些出去建立了新的教會。

對於我的教會,我也曾經面臨和其他很多人相同的掙扎和問題,比如觀念不同、對於優先項目的安排有不同理解、對帶領人員和某些成員不滿、也在應該如何講解上帝的話語上有分歧。

曾有朋友邀請我到他們的教會,但我都拒絕了,並不是因為我對教會沒有失望和沮喪。我也確實認為教會可以組織得更好一些,會眾也應該對上帝的工作更感興趣並更多參與其中。儘管如此,我還是決定留了下來。

這讓我有時在想:我留下來的動機是什麼?我留下來僅僅是因為懶得改變嗎?難道我不應該對教會有合宜的期待?如果我的教會不達標,我不應該離開嗎?

保羅在以弗所書2章19的話語幫助我明白了什麼是教會,以及教會的作用。雖然這節經文指的是普世教會,但也幫我形成了對自己教會的看法。

1.教會是一個國和一個家
「(你們)是與聖徒同國,是上帝家裡的人了。」(以弗所書2章19節)

我們既是上帝國度的子民,也是擁有同有一位天父的弟兄姊妹。我可以選擇讓誰成為自己的朋友,卻無法選擇讓誰成為自己的家人。既然如此,我就應該向對待家人一樣,委身去適應教會的弟兄姊妹,與他們建立關係,並同他們一起來解決教會的問題。

大多數時候這並不容易,但我知道我需要努力去理解他人並與大家交流,有時候還要在其中調解斡旋,因為我們是一個大家庭。我們不是每個人都有相同的價值觀,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作為家人的身份。

2.教會是以上帝的話語為根基的
「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以弗所書2章20節)

對於上帝的子民來說,上帝的話語是中心。這也是為什麼有的教會把講壇設立在教會的中央來提醒我們真理的重要性。很多人就因為感到沒有得到很好的餵養而離開了自己的教會。

我理解其中的掙扎。我可能不是每個周日都能在教會經歷靈命上的更新,但我需要在與上帝的每日同行中被祂的話語更新。每周的講道不能取代我對上帝話語每日的默想。即使我沒有在教會得到令自己滿意的靈命餵養(這並不是說我在教會裡什麼都沒有學到),我仍然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與他人有建設性地分享我從上帝的話語中所學到的功課。這些功課可能是在正式的場合中學到的,也可能是在非正式的場合中學到的。

3.教會是以耶穌基督為根基的
「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以弗所書2章20)

作為基督徒,我們是耶穌基督的追隨者。我們的生活,不論是公共生活還是私人生活,不僅必須根植於上帝的話語,還要根植於基督所做的工以及我們與祂的關係。

如果我宣稱自己追隨耶穌,但我的生活方式、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如何處理與他人的不同之處上反應不出耶穌的品格,這就非常諷刺了。另外,耶穌死在十架上,已經讓我與上帝和好,也與人和好,我沒有理由不去追求和諧、和睦。

4.主親自建立教會、並使之連接和成長
「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上帝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以弗所書2章21-22節)

雖然我非常盼望我們教會在力量和數量上有所增長,但我要不斷提醒自己,讓教會成長的是主自己。這並不是說我們可以忽略那些使會眾離開的因素。我們應該誠實好好地查驗一番,看我們的教會生活對每一個人都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可能有很多方面等待我們去改進,這樣我們才真正活出上帝子民的樣式。

然而,我知道我需要耐心,因為人的改變不是在一夜之間。而且,任何人心的改變都需要上帝做工。這意味着我應該更多地為自己的教會禱告。

所以對於「你是說這麼多年你還在同一家教會嗎?」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是的,為什麼不呢?」我自己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方面等待我去完善,與其他教會成員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我的教會並不完美,我也不完美。事實上,這就是我們作為上帝的子民聚集在一起的原因嘛。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教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