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爸爸的那個晚上,我哭了

Why-I-Cried-Over-A-Dream-1024x613作者:何佩欣,新加坡;翻譯:苗苗,中國

早上醒來的時候,晚上的夢依舊清晰。這個夢既不壞,也沒有讓我很悲傷。實際上,這是我這段時間裡做的最甜的夢了。

夢中我和爸爸在一起吃巧克力冰淇淋甜筒(注意,不是因為夢裡有冰淇淋我才說這個夢甜的)。不知為什麼,我記得很清楚冰淇淋花了50新幣。夢醒后,我就只記得這些了,卻足以讓我潸然淚下。

刷牙時,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為什麼流淚。因為夢醒的那一刻,我已經知道,夢中一起吃冰淇淋的快樂時光再也不會在現實中發生了。

爸爸去世兩年半,我以為終於習慣了他的離開,但那天早晨的經歷卻證明,事實並非如此。雖然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夢見爸爸,但夢中看到他的音容笑貌,我才意識到自己是多麼思念他,也意識到我並沒有從悲痛中完全走出來。

記得爸爸剛去世的那幾周,整個世界都讓人有一種離奇感。那時,我覺得自己喪失了所有的感知能力。沒有什麼能吸引我,讓我高興,也沒有什麼能讓我感到沮喪。除了淚迸腸絕的喪親之痛外,我的感覺徹底麻木了。失去了爸爸,生活就突然變得沒有意義,未來也彷彿一個有大又黑的空洞。有時,我甚至希望耶穌快點再來,或是母親、哥哥和我一起突然死掉,這樣我們一家就可以在天上團聚,而不用在地上過沒有爸爸的日子了。

但上帝用時間和日常瑣事來幫我們度過每一天。漸漸地,我開始恢復正常的情緒:快樂、憤怒、沮喪、嫉妒、恐懼,等等。每當取得成功時,我會很開心;別人工作不用心害我多做事時,我也會生氣;坐錯公交車浪費時間時,我更會感到沮喪……

生活恢復了常態,我彷彿覺得自己已經完全接受了爸爸去世的事實。對我來說,談論起以往共度的快樂時光已經不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翻看他以往的照片也不再讓我忍不住掉眼淚;即使是紀念他的逝世周年和誕辰(幾周前),也變得更加容易了。

但是,那天早上的小插曲卻讓我發現,原以為早已消失的悲傷竟然從未離開過。過去的這些日子裡,它只不過是休眠了,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候爆發出來。

一方面,我很驚訝為何這麼長時間了,這種喪親之痛依然如此強烈。在父親的葬禮上,朋友送我一個掛件,上面刻了一句話:“這一切也都會過去”。我本來以為“這”應該是指悲傷,現在我有點懷疑。

另一方面,這種疼痛感的繼續,在某些方面倒讓我鬆了一口氣。這種感覺一回來,就讓我可以重新思考自己生活中的優先次序、擔心及顧慮。之前我會因為朋友說過的某些話而惱怒,為別人取得了我沒有取得的成就而心生嫉妒,現在看來,這些都無足輕重了,全都是自尋煩惱。悲傷真實地提醒我們,最終,在我們生活在地上的日子裡,沒有什麼比與天父以及他人的關係更重要了。劇烈的悲痛提醒我,失去是我們每個人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都必須經歷的人生轉折。每個人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痛苦和失去。同時,失去也深刻地提醒我們,我們的人生並非正常。死亡和失去家人或朋友不應該是“正常”事件;它們是這個偏離上帝心意的世界里罪的結果。

同時,這也嚴肅地提醒我,生命何等短暫。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會產生永恆的影響。這讓我開始專註那些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而不是那些緊急但不重要的事。也激勵我去活出信仰,在我活着的日子裡同我所愛的人們分享耶穌,免得以後來不及。

這些日子以來,我學着接受悲傷作為我生活的一部分。當它發作時(我確信它會再來),我要充分認識到,因着耶穌所做的一切,這份疼痛變得只是暫時的。我會在榮耀中再次與爸爸團聚,在那之前,我要好好地生活。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世界冷清的時候,找間教會去坐坐

church-1010300_640作者:Iris Ding,中國

那一年的聖誕節,從12月起初,就滿大街已經彩燈閃爍,聖誕樹林立。到12月中旬時,假扮的聖誕老人們也開始臨街表演或分發禮物了。整座城市那麼熱鬧,如此浪漫,充滿童話色彩……一個人走着,都感覺怪怪的。

朋友拿着火車票,前往另一座城市。她要去見心愛的他。路邊的張燈結綵在車窗里飛馳而過時,好像是甜蜜的光芒,照亮了前方。

她的旅程,其實一個月前早已籌劃好,卻沒有告訴他,連通電話的時候都裝做很忙,為的是要給他一個驚喜。的確,他們的關係不是那麼順利。三個月前他母親冷漠的表情和話語現在都還歷歷在目。那時,他臉色很難看,與母親爭吵,又牽着她離開。不過,他叫她不要擔心,他說他會處理好這些,他說他們一定會在一起。於是,她感動他的堅定,相信他們會有未來。

坐上火車后,她開始給他發信息。一小時過去,卻沒有回復。這讓她擔心。打電話過去,竟然是關機。她開始不安,開始打電話給他的朋友,卻都說不知道他在哪裡。慌亂中,她只好不停地安慰自己——或許只是在忙,忘記手機沒電而已。

終於到達他的城市。大雪紛飛的地方,出租車塞在路上無法動彈。電台里播放着歡快的聖誕樂曲。朋友不停拿出手機查看,每一次按亮屏幕卻只有空蕩蕩的桌面,什麼消息都沒有。

忽然手機響起,熟悉的號碼,熟悉的問候。原來世界還安好。

“你在做什麼?”那邊的聲音響起。

“我。。。打車在路上。”她想還是不要告訴他,一會可以給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可是電話那頭卻開始沉默。

忽然,電話斷掉了,進來一條信息:“對不起,我實在說不出口,希望你幸福。”

那一刻,她彷彿聽到琴弦斷掉,耳邊突然安靜地好像都能聽到窗外雪花落在地上的聲音。很久很久,她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滿臉淚水。她對司機師傅說就到這裡吧,然後默默下車。手裡的行李突然變得好重,好重,現在,讓她去哪裡才好呢?

身後忽然涌過來一群年輕人,走進路邊的一個小樓,嘰嘰喳喳說著熱鬧的話語。他們在說馬廄的嬰兒,聖誕的故事。小樓門口有一個男孩在發傳單。他滿臉笑容地對她說:“耶穌愛你。”她突然不知道哪來的力氣,生氣地回答說:“沒有人愛我!所有的愛都是騙人的!那些打着愛的名義的懦弱和傷害。你們這些懦弱的、永遠長不大的男孩怎麼懂得什麼是愛!”

男孩愣住了。她也愣住了,羞得無地自容。

男孩忽然笑了,塞給她一張傳單,把她介紹給旁邊與他一起負責迎接大家的女孩,並回復她說:“只要相信,有一份愛會一直與你同在,進來看看吧!”。迎接她的女孩也開始給她講他們的教會,他們的活動,他們的種種種種。

突然,她被一種熱情傳染了。在人群里,那種被遺棄的孤獨感好像暫時遠離,她跟着他們一同走了進去。是啊,反正已經無處可去了。

外面依然大雪紛飛。屋子裡,他們卻說:“馬廄里的嬰孩已經出生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小說:因愛而生

baby-784607_640作者:秦麗,中國

劉有才的父親給他們兄弟四人分別取名為:劉生才、劉旺才、劉秀才和劉有才。他常常對此感到十分惱火,並埋怨父親的不用心,竟為他們取了如此俗氣的名字。他認為,縱使不識字,大可請一位有文化的人來為他們取個響亮的名字。

然而,一介農民的父親,對子女的愛雖過於含蓄而深沉,但卻是那麼的濃烈而細緻。看似俗氣的名字,其實包含着對孩子的祝福與期望,希望他們畢生才華橫溢、用之不竭,不再過農民的生活。但事與願違,兄弟四人似乎並沒有與才華結緣,基本上都繼承了父親的特長——以務農為生。唯有劉有才不甘於現狀,總覺得俊朗的自己走在田埂間顯得不搭調,認為自己雖然才華不出眾,但至少相貌不凡、頭腦靈活,不應該過農民的生活。因此,他在不知不覺間養成了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只會吃、喝、賭的習慣。

父親對他感到萬分焦急,於是跟劉有才的哥哥們竭盡全力、傾其所有,在他成年之際幫他建立起一番家業,希望能藉此磨礪他的責任感。然而,家中的嬌妻和家業仍然無法滿足劉有才的心。平淡的日子只過了數日,他便變賣家業,帶着妻子去另尋更加廣闊的天地。

劉有才的父親為此再度傾其所有地為他預備了遠行的資本。當劉有才即將踏上啟程的客車時,父親將一本《聖經》塞進他的懷裡,告訴他:“不管未來的日子過的怎麼樣,一定要把人做好!當日子過不下去的時候,《聖經》或許可以幫助到你……”但劉有才卻不屑一顧地將《聖經》掖進行李的最底層。

正如他所料,他才華不夠出眾,頭腦卻靈活過人,沒幾年的時間,他就成功地成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水泥經銷站。但同時,他也把之前所有的不良嗜好發揮到了極致,對家人只有給予金錢上的滿足,自己則在外頭盡情地享受着多姿多彩的生活。直到法院的傳票送到他手裡,告知他,他的兒子以搶劫罪被捕時,他才霍然停止了他“豐富”的生活。

“兒子?”“搶劫?”“被捕?”“破獲贓款2000元?”他急切地揉着眼睛,一字一頓反覆讀着傳票上的內容:“劉澤輝,父親:劉有才,母親……”

妻子在慟哭,父母在抽泣,親友在嘆息,他卻感到複雜的思緒在猛烈地衝擊着自己的胸膛,彷彿快要將他炸毀。對於兒子搶劫這件事,劉有才感到難以置信。因為自己對兒子在生活物資上的需求從來都是加倍賦予,不曾有過絲毫的吝嗇。恍惚間,他突然憶起兒子出生時,肉嘟嘟的只有幾斤,長得比他俊美,性格也斯文。他一度期待兒子長大后能夠才華橫溢、智慧超群,但……怎麼就突然成了罪犯?20年來,他在這個家中從未缺席過,卻唯獨對兒子的成長曆程感到有些模糊。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竟然對於兒子的性情、人品和思想觀念一無所知。

縱使兒子已經成年,其行為也造成了社會危害,但身為父親的劉有才,不能接受兒子即將遭受到的痛苦。因此,他轉讓了水泥經銷站,出售了房子,籌備資金,奔走於法院、檢察院和派出所之間,動用一切想到、或想不到的關係,試圖替兒子緩解劫難。然而兒子的命運並沒有因他的努力而有絲毫改變。10年有期徒刑,成了兒子的判決結果。劉有才陷入了無邊的懊惱與沮喪中,他絕望而茫然地目送兒子那漸行漸遠、最終消失在高牆后的身影,眼角不禁奔湧出滴滴的眼淚。他想,對兒子傾其所有卻落得如此下場,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挽回失足的獨生愛子?

曾經輝煌的過去瞬間消失殆盡,劉有才感到人生似乎了無生趣,一輩子在不知不覺中便會過去。他不禁懷疑人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等着死去、為了感受苦痛嗎?

當劉有才強壓着煩躁整理家中那些看似有用,實質毫無價值的家產時,他突然發現一本父親在20年前送給他的《聖經》。

他想起當初父親所說的,當日子過不下去時,《聖經》可以幫助到他。因此他情不自禁地翻開,想看看《聖經》到底可以如何幫助到他,他可以從中找到“人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的答案嗎?

當一頁頁的文字、一個個的故事呈現在劉有才眼前時,他才恍然發現,原來這本泛黃的《聖經》里竟然講述的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愛,也就是天父上帝對我們──祂的孩子的愛。

劉有才淚如泉湧、泣不成聲,他這才知道有一位天父上帝是何等地愛我們,竟願意用自己獨生子的生命來拯救得罪祂自己的我們。而人活着本身就是出於上帝的愛。祂渴望我們接受祂的“愛”,在這份“愛”中擺脫罪的束縛,並活出這樣的“愛”。他也了解到,原來所謂的愛,並不是只是物質上的供給與滿足,更是對一個人靈魂和生命的關心。

此時,劉有才開始感恩,因為他開始看到希望,看到日後自己的孩子還有機會,可以重新做一個正直的、自由的人。更讓他感恩的是,如自己的孩子一樣,他也有機會,可以在上帝的愛裡面悔改、重新在上帝面前做一個自由的人,開始全新的、正直的生命,開始真正有意義的人生。

原來,人活着,是因為我們因愛而生。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去教會,不再是因為貪玩

grandstand-330930_640作者:小宇宙,馬來西亞

我是個二代基督徒,從小在教會長大,教會對我來說就像第二個家。小時候我總是很期待去參加教會每周六午間的兒童會,因為在那裡可以跟我的死黨們見面,和他們一起搗蛋、玩遊戲等。到了少年時期,我也常期待每周六晚上的團契時間,因為可以與弟兄姐妹們一起玩。當然,最重要的是可以見到心儀的對象。如今,青年階段的我仍然對青年小組充滿期待,因為在一周忙碌的工作結束后,能回到小組與弟兄姐妹們一同聊天、分享生活經歷、彼此代禱,這種感覺很美好。因此,教會對我來說就好像是個遊樂園,是一個能讓我在其中玩樂、放鬆的地方。

但倘若當天的聚會內容是禱告會或小組查經,我就會覺得“很閑”(馬來西亞用語,表示很無聊、很悶的意思),不想去。每周的主日敬拜對我來說更是例行公事。然而若不去主日敬拜的話又彷彿少了些什麼,心裡會有股莫名的空虛感,而且也擔心不去的話會挨罵。漸漸地,隨着年齡的增長,思想上的改變,我開始問自己,心裡期待着去教會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又該為了什麼而去教會呢?

高中畢業之後,小組的每個人對自己的未來都有着不同的計劃。有人選擇出國留學,有人選擇步入社會,有些人則因着某些原因不再來到教會。而這時候的我,對於未來並沒有太多的計劃,所以決定留在本地,先打工掙點零用錢。短短几年間,身邊熟悉的人、事、物也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改變,決定留下來的我開始擔心自己在教會變得孤單寂寞。

然而在18歲那年,一個長輩推薦我擔任少年團契的團長。我本是一個弔兒郎當的人,但上帝透過我擔任團長的經歷讓我的生命得到成長。我學會了如何承擔責任,關心團員們的需要,並且盡我所能幫助他們。我發現自己期待去教會的原因變得不再只是因為能與弟兄姐妹們見面聊天,而是期待能看見弟兄姐妹們享受一起團契、一起敬拜讚美,在主里成長的時光。看着這樣的畫面,我就會有莫名的感動與喜樂。

回首過去,我發現上帝在我身上賜下了許多恩典。上帝透過這些經歷提醒我,來到教會的真正目的不該是像從前那樣,只關心有多少精彩的活動與朋友的多寡,而是回到天父上帝的面前親近祂,與弟兄姐妹們一同來敬拜祂、讚美祂和認識祂。

我也相信上帝把每個人放在不同的位置都有祂最美好的旨意,就如同上帝透過把我留在本地改變了我去教會的心態,使我的焦點回到祂身上。祂更讓我明白真正的喜樂並不來自外在事物,真正的喜樂是從耶穌基督而來!因此,若你正處於對未來不知所措的階段,擔心自己在教會感到孤單寂寞的話,讓我們一起安靜自己,謙卑地來到上帝面前,將自己完全交託在祂手中——讓祂幫助你重新聚焦於祂,從而得到真正的喜樂。

“教會是祂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以弗所書1章23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