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我不是葯神》——在面對死亡時,請給我一束光

作者:奇奇,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2014年,慢粒白血病患者陸勇因幫助上千名病友購買印度仿製瑞士抗癌藥「格列衛」,而被湖南省沅江市檢察院以涉嫌「銷售假藥罪」提起公訴,後來,493名白血病患者聯名寫信,請求司法機關對陸勇免予刑事處罰。

這就是近日國內熱映的電影《我不是葯神》的故事原型。過去一周,我在朋友圈內看到很多朋友都在討論和推薦這部電影,很多人稱之為中國電影的良心。因此,我今天也去影院刷了一下。看完之後頗有感觸。我想,這部電影之所以呼聲那麼高,是因為它不僅探討了很多社會及人性問題,比如情與法對立的時候該如何權衡,天價葯的問題國家該如何處理,社會該如何對待身患重疾又無力治療的人群……更是因為它觸及到了眾多人的內心,同理了那些在疾病中掙扎着的社會底層老百姓。

 

生與死的問題

有句俗話怎麼說?沒什麼都不能沒錢,有什麼都不能有病。這是個生不起病的年代,尤其是當你得了白血病。因為這意味着你傾家蕩產也未必能保住性命。然而就像電影里那個病友阿姨說的,誰能保證自己不生病?雖然看似我們過着不同的生活,做着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身份,但是實際上在生死和疾病面前,我們都一樣軟弱無力。

然而不論如何,我們依然想要活着。這是我們在電影裡面看到的病友們的狀態,現實中也確實如此。雖然病魔折磨着他們的肉體和心靈,但是他們依然想要活着,而且似乎疾病讓人的求生欲更強了,因為當我們到真正要思考和面對死亡的時候,都會恐懼。有一段在警局裡的戲令我印象深刻,當一大批病友因着被查出在用走私葯而被抓和審問時,一個阿姨對警官說:領導,我求求你,不要再去追查這個賣葯的人了好嗎?因為如果你們抓了他,我們就沒有葯吃了,就都得等死。但我們不想死!

是的,我們不想死!有些人寧願苟延殘喘也還是想要努力地活下去。為什麼呢?因為有個更應該問的問題是,我們為什麼害怕死亡?是因為未知,因為我們不知道死了之後會怎樣,因為我們擔心自己的靈魂無處安放。所以,當我看到電影里那一群戴着口罩的白血病病友們無助的眼神時,我想到的不是瑞士藥品公司多麼無良賣天價葯,也不是他們如何能買到便宜的葯好能維持多幾年的生命,而是他們的靈魂還好么?他們的靈魂將歸為何處?

因為無論是天價的瑞士真葯「格列衛」,還是印度的仿製葯都不能真正的拯救人的生命,都只能延緩我們死亡的速度而已。這對於我們所有人都一樣。在身體健康的時候,我們看似不用去擔憂生死問題,但終究有一天,我們都要去面對——死亡之後是什麼,我們要去往哪裡?沒有人能逃過。而且活着的時候我們也都在尋找着人生的意義。我,為什麼而活?真理究竟是什麼?

 

生命里的光

我很慶幸,在我還不需要面對疾病的時候,就已經找到了這人生的答案,或者說這人生的答案找到了我。我相信因着基督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我被永遠地救贖出死亡的終點,或者說是與上帝隔離的終點。雖然面對死亡我或許還是會害怕,但我知道有一位為愛我的主會牽着我的手,走進上帝愛的永恆國度。我在想,如果影片中的那些病友可以得知這一消息,生命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而熒幕前的我們,如果在死亡接近前知道這一點又會有什麼樣的改變呢?

我希望我自己不會像電影里的陳牧師那樣,在面對疾病和死亡時忘記了自己所信上帝的愛與大能,而把仿製葯當做救命草;我希望當我被對死亡的恐懼勒得呼吸不過來時,可以被提醒,沒有什麼可以使我與上帝的愛隔絕,因為「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羅馬書8章38-39節);我更是希望,我可以在為其他病友提供購買便宜葯的途徑之餘,能更多關心他們的靈魂,不是單單告訴他們:God bless you!而是將上帝拯救與愛的福音分享給他們,陪伴他們走過這死蔭的幽谷。畢竟,我們每一個人,貧窮或富足,健康或生病,都會漸漸走到死亡的面前,而在這黑暗的路途中,我們都需要光。

如果你跟我一樣,生命里已經有了基督所帶來的亮光,或許,現在就是我們把這光分享出去的時候了。讓這光照進那些掙扎在死亡邊緣之人的生命里,給他們帶去最美好的平安與盼望。又或許,我們不用等到身邊的人身患疾病才去關心他們的靈魂,因為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需要光,而你的出現沒準就能照亮他們的一生!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從《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 看生命與團結的價值

作者:Simon Moetara,新西蘭

翻譯:Patty Song,中國

文中和封面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評分:4.5(5分)

滅霸薩諾斯(Thanos)終於在漫威電影中露面了!在最新的復仇者聯盟3中,他準備通過實施他的“種族滅絕計劃”來滅絕宇宙中一半的生命。只有復仇者聯盟的英雄們聯合起來才能阻止他。

《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2018)是漫威從2008年的《鋼鐵俠》開始,10年來拍攝的18部電影的集結篇。這部電影將前所未有的宏大場景搬上了大熒幕:電影中有超過70個人物,彙集了多條故事線,情景橫跨宇宙中的多個星球。

滅霸薩諾斯是漫威動漫中最大的反派人物(除了以整個宇宙的生命能量為食的“行星吞噬者”Galactus之外)。就像安迪·瑟金斯(Andy Serkis)在《魔戒》中對咕嚕一角,以及在《猩球崛起三部曲》對猩猩凱撒一角的完美演繹一樣,演員喬什·布洛林(Josh Brolin)利用自身優異的表演和電腦成像技術相結合,生動地塑造了滅霸這一角色。

 

我們第一次看到薩諾斯那微笑着的紫色面孔是在復仇者聯盟1的電影片尾彩蛋中。但是此後,他一直站在幕後,從遠處觀看時局,操縱事件的走向,等待他的最佳時間。現在,瘋狂的巨人已經從幕後走了出來,站在了舞台的正中心。正如一位作家寫道,他是“即將來臨的風暴,是逐步逼近的死神,是末日和天啟的策劃者,是萬物的終結者。”

這位強大的泰坦星霸主想要通過控制6塊無限寶石來實現他的專制統治(這6塊石頭是在宇宙之初被鍛造出來的,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在無限之戰打響之前,薩諾斯已經擁有了6塊石頭中的1塊,但他還需要另外5塊石頭來幫助實現他扭曲的“救贖計劃”。在瘋狂的功利主義驅使下,因着他瘋狂的宇宙實用主義思想,薩諾斯希望通過隨機殺死地球上一半的人類來緩解人口過剩、資源匱乏和生活痛苦等一系列問題,從而給宇宙帶來“平衡”。薩諾斯不是故意要這麼殘忍,因為他並不能從毀滅人類中得到任何樂趣。實際上,他真的認為自己是在通過隨機殺死數十億生命的方法來幫助人類。

與此同時,地球上實力強大的英雄們紛紛聚集在一起,準備反抗這一狂妄的計劃,他們中間有阿加迪亞人、外星人、機器人、科學家、士兵、間諜和術師。這些英雄們的戰鬥信念和紫色大反派薩諾斯的完全不同。當幻視(電影中的角色)建議將他前額的心靈之石(無限寶石中的一個)銷毀時(這意味着他自己也將隨着寶石的銷毀而死亡),美國隊長Steve Rogers回應說:“我們不拿生命換生命”,而這恰恰反映了地球英雄們的立場。

 

生命的價值與愛的力量

當受到“在浩瀚的宇宙中生命是無意義的”這樣的世界觀的挑戰時,地球上的英雄們卻堅持認為每一個生命都是寶貴的。正如基督徒博主洛根朱迪(Logan Judy)所說:“超級英雄的故事總是能成為肯定生命價值的故事”。在這樣一個充滿痛苦的世界,復仇者聯盟的英雄們卻堅持生命的價值。

當我們從宏觀角度來看,把人類僅僅視為一個經濟單位或者不過是個數字的話,就很容易蔑視生命和物化他人。而這和聖經中對人性和上帝的描述相距甚遠。聖經中說,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珍貴的存在,因為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創世記1章26-27節)。正如《聖經》研究學者約翰·斯托得(John Stott)所主張的:“正是人裡面這個‘上帝的形象’賦予了我們作為人本身的尊嚴與價值。上帝在創造人類的時候,將這種價值賦予了每一個人,不論種族、宗教、膚色、文化、性別分類與年齡。”這樣的信念肯定了每一個個體存在的價值。

其次,聖經中的上帝既強大又美善,既超越這個世界,又存在於世界每一處。基督徒作家大衛·傑克曼(David Jackman)指出,當我們看地球不過是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顆星球,如同一粒布滿灰塵的網球一般,而我們的生命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粒塵埃,我們自己也不過是數十億生命中微小的一個時,我們就很難想象上帝那長闊高深的愛;同樣的,當我們想到世界所有的邪惡和苦難,想到那麼多破碎的生命時,亦很難想象上帝是愛我們的。

然而,使徒約翰告訴我們上帝就是愛(約翰一書4章8節)。傑克曼宣稱:“我們一定要明白如此偉大而無限的創造主卻也是在乎我們每一個微小的生命的。上帝是如此的偉大,以至於祂可以關心到我們每一個人的需要。”正如早期教會神學家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寫到的:“上帝,你是美善的,也是滿有大能的。你看顧我們每一個人,彷彿世界上只有我們某一個人一樣;而你對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的關愛。”

儘管薩諾斯擁有神一般的力量,他的追隨者也尊稱他為“全能的薩諾斯”和“父”,他也稱呼他的追隨者為“孩子”,稱他的計劃為“救贖”計劃,但是,距離真正的神性,他還相差甚遠。這裡可以借用魯益師(C.S. Lewis)的一句名言,薩諾斯或許是強大的,但他卻不是良善的。

 

團結最重要

各路漫威英雄必須聯合起來共同反抗不斷擴張的反派勢力。但在《無限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大家之間仍存在一些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和自我的碰撞:鋼鐵俠與奇異博士有嚴重的分歧。雷神和星爵也在某些問題上持有不同的意見。國務卿埃弗雷特·羅斯(Everett Ross)仍然認為美國隊長和他的隊員是逃犯。在電影《雷神3:諸神黃昏》(2017)中,雷神在摧毀阿斯加德的過程中受了傷。戰爭機器詹姆斯·羅德斯(James Rhodes)在內戰中受傷,也仍未恢復過來。(2016)

薩諾斯是如此強大的對手,讓人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所謂的“救贖計劃”很有可能成功。因此,復仇者英雄們必須要聯合起來才有可能阻止他。正如俗語說:“先團結,再談分歧”。

鋼鐵俠能夠放下過去受到的傷害與背叛嗎?鋼鐵俠和奇異博士能夠將頑固的自我先放一邊嗎?復仇者們可以放下之前因為各樣分歧導致的內戰而選擇再一次團結起來嗎?他們可以阻止那個瘋狂的泰坦人用無限寶石來實施“救贖計劃”嗎?

我們的英雄們為了保護平民,都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自我犧牲的精神。然而在這個故事中,對於團結的意願才是最重要的。 “復仇者集結”的口號也體現了這一點,正如古老諺語所表達的真理:“團結則存,分裂則亡”。當看到這一個個帶着自己的驕傲、痛苦、擁有自己的理想和價值觀的活生生的人物為了他人的緣故,克服自己身上的問題,團結一心地戰鬥時,我真的是非常感動。

團結合一也是上帝對祂子民的呼召(詩篇133篇1節)。上帝的子民也會集結起來成為ekklessia——“被揀選出來的人”——也就是教會。上帝希望我們在真道上合一(以弗所書4章13節)。祂希望我們在這一切之外,要存着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歌羅西書3章14節)。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得前書4章8節)。同時,愛也讓我們生活在有力而團結的集體中,並能團結一致合力對抗一切可能拆散和毀滅我們的事物。

儘管這部電影時長160分鐘,但故事情節非常緊湊。這部電影真的只是上半部,下半部將於2019年5月上映。無論即將發生的是什麼,復仇者們都需要集結在一起,團結一致,才能對抗薩諾斯日益強大的破壞力。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裡成長

《無問西東》——生命到底應該獻給什麼?

作者:依含,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前任3》的熱度還沒褪去,電影《無問西東》就立刻轉入了人們的視線。電影片名來自清華大學校歌第三段歌詞中的一句:“器識其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原意是人的德行要放在學問之前,義之所在自然能夠堅定不移、勇往直前,美好的德行與於人有益的言辭是青春飛揚的根基。英文名則譯為Forever Young,意思是永遠年輕。說的是希望大家不忘初心,保持年輕時的勇敢與純粹。

電影從七年前就已經開始籌備,在2012年早已殺青,如今終於在網友的千呼萬喚中始出來,呈現在了我們眼前。除了高顏值的大咖雲集外,影片的最大亮點在於導演李芳芳純熟的講故事手段。影片講述的不是那些清華偉人的故事,相反,它講述的是平凡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的故事。它以倒攀時間線敘述,展現了21世紀的張果果、1962年李想、陳鵬、王敏佳三人的清華校園、1937年西南聯大敘述沈光耀,最後到1923年吳嶺瀾的故事。片中的幾個青年人,在四個非凡且不同的時空中,一路勇敢思索、追隨內心前行,尋找生命意義。影片就在此有條不紊的時空中穿梭,看似沒有邏輯,實則深思熟慮的巧妙連接並互相互動與影響着,最後都在同一生命線上回合,傳承清華人對生命的執着精神。

第一段故事發生在二十年代,清華學生吳嶺瀾在他的人生中所遇到的第一個困惑是“自己是否該堅持讀自己並不擅長的理科”。校長梅貽琦開導他:“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

第二段故事發生在西南聯大,抗日戰爭開始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為了躲避日軍轟炸,一路西遷至昆明,並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富家子弟沈光耀也在這裡讀書。他是學校里拔尖的人物,出身不凡、世家公子、書香門第,家中不乏功名利祿。這讓米雪飾演的母親對兒子要求不要追求功名利祿,只要做平凡的人,追尋心中的快樂平庸一生即可。但當沈光耀看到炮火中的中國,他做出了選擇,去當兵參戰!他不是為了什麼功名利祿,只為盛放對生命特別的熱愛。

第三段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醫院護士王敏佳因為寫信舉報師母欺辱自己的老師以及謊稱和毛澤東合影而遭到了批鬥,在眾人的侮辱與虐打中近乎崩潰死亡。這時一直愛戀她的陳鵬始終堅定地保護她、愛惜她,在敏佳絕望之時托住了她。但因為嚴酷的時代,兩人最終沒能走到一起。在理工男陳鵬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非常認真、執着和純粹的愛,只問深情,無問西東。”

 

最後一段張震所飾演的張果果的故事發生在現代,他為了救助來自農村的早產四胞胎家庭,費盡全力爭取奶粉的案子,來拿到款項救助。其中講述了現代社會的爾虞我詐,無論是職場還是生活,人與人之間誠信的缺失。在他聽了父母支邊的故事之後,決心選擇跟從內心的聲音,只問初心,無問西東。

影片中的四個故事包含着許多的元素:誠信、初心、勇敢、愛情、迷惘與方向……。但是最終的主題卻都巧妙地融在一個點上,即“追隨真理,不被世界的聲音影響,無問西東。”

反觀現今的速食文化社會中,比起追求真理、生命的意義,我們每天都忙碌在自己的小天地。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這個社會灌輸着“你要好好學習,出人頭地、比別人強。” “將來要掙很多的錢,開豪車、住名房等……”,以至我們變得將精神世界的基礎建立在了物質主義的基礎上。而物質的來源就是必須順應世界設下的框架活才能得着。

就像故事中的吳嶺瀾,在那時代的清華校園,其文科全部滿分,物理卻掛科。在“人人都是第一名”的學校里,這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當教務長梅貽琦找他談話,問:“你文科這麼好,當初為什麼非要學實(理工)科呢?”他回答卻是:“因為成績最好的學生都學實科。”在人云亦云的時代中,別人怎麼樣我就怎麼樣,好像那個大家認為最好的,就是我也應該去做的,把自己置身於盲目的忙碌中,用虛假的真實來度日。記得曾問過一個朋友:“你覺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他回答:“我哪有時間想這些事情?我的人生還沒有經歷太多,現在人都那麼現實,都看重物質,那些關乎意義的事情等我老了再說吧。”

所以影片中有一句台詞才會那麼觸動大多數人的心——“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那麼,除去這些世界加給我們的物質框架,人生什麼是真正值得,且需要我們去追求的呢?就好比片中的主角後來那樣,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和未來也要去追求的事?我的答案是那真理、光、永恆的生命——主基督耶穌。(約翰福音1章1-4節“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萬物是藉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着祂造的。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如果我們明白人生真正的意義且追求的是這永恆的生命,那麼當我們如影片中主角們那般正在經歷着人生的低谷、在十字路口徘徊,恐懼戰兢不知道方向,每天馬不停蹄地跟隨世界的節奏,讓自己變得更好,卻在打擊中迷失自己時,我們會知道上帝一直在掌管一切。因為這是祂在詩篇18篇1-3節給我們的應許,“耶和華,我的力量啊,我愛禰!耶和華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上帝,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祂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台”

“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篇90篇10節)“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着智慧的心。”(詩篇 90篇12節)聖經也早已提醒我們,生命是有限的。既然知道了生命的意義為何,那麼就不該再浪費生命去追求那些物質上短暫的滿足。而是有鑒於在世時光的短促及永恆的無限,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乃是來到上帝的面前,認識祂,以國度的眼光正確地看待周遭的一切,而不是在世界的霓虹燈中隨波逐流。

常聽有人說,青春,就應該用在美好的事物上。同樣的,我的青春就該用在追求那永恆的生命,在當中建立自己,因這是世上最美好的事了。最後與大家分享一句影片中經典台詞:世俗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可是無論外界的社會如何跌宕起伏,請都對自己真誠,堅守原則。內心沒有可雜念和疑問,才能勇往直前,無問西東。願你在被擊打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中同行

觀《銀翼殺手2049》有感:基督徒的人生意義何在?

作者:Andrew Koay,澳大利亞
翻譯:詹啟聖,台灣

電影評分:5星好評

身為人類的意義是什麼?這是大導演雷利史考特的新黑色科幻電影《銀翼殺手》(1982年出品)所探討的主題。在今年上映的續集《銀翼殺手2049》中,雖然更換為加拿大籍法國導演丹尼維勒納夫執片,仍持續在探討這個問題。

在首集的《銀翼殺手》中,哈里遜福特飾演的主角瑞克戴克被指派去追捕試圖延長他們內建僅四年壽命的仿生人造人。這個任務讓他開始懷疑自己的人性,並因為愛上人造人瑞秋而陷入內心的掙扎(由女演員西恩楊飾演)。

而在續集里,由萊恩葛斯林飾演的銀翼殺手K帶我們進入整個故事情節。他是新一代的人造人,壽命更長同時也被設計得比前幾代更順命。K的任務同樣是去追捕叛變的人造人,但他後來發現了一些內幕,讓他開始質疑自己存在的意義。

導演維勒納夫所呈現的2049年的美國帶給大家一種沉浸式的體驗。整個影片充滿了讓人驚駭的視覺及景觀特效,高聳的金字塔及巨大的建築結構佔據螢幕,讓人物顯得更渺小。蕩氣迴腸且貫穿始終的音樂帶你進入男主角K紛亂的世界,但卻不會讓你失去對故事主線的專註。電影聚焦於K個人的糾結,因為整個電影的情節就是因着K尋找他存在的意義及目的而被推動着的。

這部電影對這個問題的思考透過兩種不同的人展開——通過母腹被生出來的人類和被製造出來的人造人。如同在第一集中一樣,這兩種人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續集從人造人的角度出發,他們的處境也越來越與人類相近。對K來說,從母腹而生會帶來非凡的意義,這意義不僅僅是生理上的。出生能帶來K渴望尋求的意義和目的。

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同樣在尋求意義。我們的文化告訴我們,人類是特別的,生命絕對不僅是平凡的存在而已。媒體帶給我們體驗我們所渴望的生活的機會,整個社會也都在鼓勵我們去夢想一個充滿意義和激情的人生。

但是身為基督徒,我們明白我們人生的目的與主流文化企圖灌輸給我們的很不一樣。如同《銀翼殺手2049》電影裡面最一針見血的一段對話所說,目的和意義來源於一個值得為它犧牲生命的事,而不在於我們的人生因此可以獲得什麼。

基督徒的意義在於福音。我們的人生與福音緊緊相連,無時無刻不是為了彰顯福音。如同以弗所書2章4-5節所描述的,我們原本死在過犯中,是因着福音才得以活過來的。而且也是為了福音,我們蒙召受苦,甚至最後可能失去生命。對基督徒來說,福音是值得我們為其捨命的。

為了一個更偉大的目的捨命是《銀翼殺手2049》中的重要主題。電影一開始的場景是人造人農夫謝波摩頓(由戴夫巴蒂斯塔飾演)在告訴K說,K之所以願意過着平凡的生活是因為他從來沒有目睹過奇迹。然而摩頓自己已經找到他存在的意義,也找到了值得為其犧牲生命的事,一切全都因為在電影中間發生的一個奇迹。

同樣的,耶穌的死和復活的神跡應該完全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及我們看待生命的態度。因着在我們裡面的新生命,物質對於我們理應失去吸引力。福音理應改變我們面對每日生活事務的態度以及我們時間安排的優先順序。

如果要說《銀翼殺手2049》中哪一點讓人不太舒服,可能就在於裡面提及的大計劃其實並不是聚焦在人類身上的。我們總喜歡讓自己感覺到很特別和受到關注,總希望將自己置身於宇宙的中心。因此福音中不一樣的說法讓我們覺得難受。

福音的緣由及意義遠遠超出我們的雄心和夢想。這是上帝提供給我們的機會,讓我們能成為祂偉大救贖計劃的一部分。這遠遠超過我們憑藉自己在此生所能成就的一切。在這個計劃里,我們藉由傳福音和活出福音來扮演好我們的角色,但到最後,主耶穌才是真正的主角。如同歌羅西書1章28節所說的:「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誡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上帝面前。」耶穌是值得我們為其生為其死的。

《銀翼殺手2049》論及作為人類的意義何在。但其實還有一個更大的議題:作為基督徒的意義何在?當我們思想我們存在的目的和意義時,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就是從福音當中尋求解答,看看福音是如何從根本及內在改變我們的存在的。

此文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封面圖片來自電影官方宣傳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細數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