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睛耶穌,不看風浪

作者:以利亞       有聲播讀:以晨

 

2012年的夏天是我人生中最黑暗最苦難的一年,猶如電影《2012》一般,我的世界天崩地裂般展開了。

在那一年剖宮產產下一個不足月的男嬰。他在這世界上存活了27天,那27天是我們全家苦難和煎熬的一段日子,災難突然而至,那種心情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心裡就好像在熱鍋上翻騰。

我接受福音是在2000年,但那個時候的我只是一個掛名的基督徒,不聚會也不懂如何禱告,甚至不禱告,更別說屬靈成長了。遇見困難或者不順心的事只會自怨自艾,在主面前是一個極其不順服而頑劣的嬰孩。

在我心裡上帝成了「阿拉丁神燈」,只有當我想要什麼 ,想要滿足自已的要求和慾望的時候才向上帝要這要那。回想那時的我,真是靈魂活在私慾的世界,而肉體便是活在罪中。

我每天都在不安中度過,這個滋味難以言表。在單位里爭強好勝斗心智,在家裡跟丈夫常常爭吵。在外人看來風風火火一副女強人的樣子,但外強中乾只是追求錢財上的事情,最終搞的自己身心疲憊,精神不振。

斗轉星移,就這樣過了幾年。上帝是奇妙的上帝,對於衪所愛的,但卻不順服的人會借著各樣不順遂的境況來教導。

2011年之前我的工作一直很順利,各項指標都能令公司和自己滿意,其實現在知道是上帝的看顧。但那時的光景是——我常常不理會上帝,常常抱怨祂對自己的「不公」。感謝上帝祂依然憐憫我,只有祂知道我的難處和軟弱,這位上帝真曉得我的需要,也了解我在生活中的掙扎。

名列前茅的工作成績、老闆的賞識、再加上自己賣力地工作,盡乎瘋狂地加班,收入一年比一年賺的多,工資一個月比一個月高,業務能力不斷地長進,但是這些最終導致的是自我膨脹,我甚至忘記了自己還是一個基督徒,上帝在我心中成了可有可無的「主」。此時的上帝依然寬容等待憐憫我,只可惜當年的我矇昧無知,渾然不覺。

那時,我與丈夫的關係也是不好,甚至嫌棄他。更糟糕的是我不願意要孩子,將孩子視為「負擔」,結婚多年也不要孩子,甚至懷孕了也選擇流產,兩次都以自己工作忙,沒有準備好而放棄孩子,錯失了上帝給我們的兩個可愛的孩子,現在想來都是犯罪。

可當時的我,一心撲在工作上,專心積累物質基礎。我身負幾十萬的房產貸款,又為將來養老、生孩子不停地算計著········所以,越是想到這些就越鉚足了勁奔世界,找錢財,依靠它。

每天腦子裡總是房子、車子和票子,自己的健康每況愈下。失眠、煩燥,緊張的人際關係圍繞著我,甚至我還患上了焦慮症,睡覺的時候指甲都會不自覺的掐破掌心,早上醒來手是緊握著的,嘴裡是苦澀的,心裡是煩躁的。

就這樣持續了一年多,在我快要堅持不住的時候,2011年上帝反轉了我的一切,不是將我推向更高,而是把我狠狠地摔在地上。

那一年辦公室里來了一個女領導,她總是對我所做的事百般挑剔,因為我的薪資高於她,她對我更是充滿妒忌之心,處處設難,甚至陷害我,聯合其它同事冷落我。很快地我從一名曾獲得優秀員工稱號的人,落後成為領導口中的「最差員工」。

2010年年末,女領導向公司打報告要開除我,並將報告交到了董事長手中籤發。頓時,我感覺賴以驕傲的工作和引以自豪的事業心被徹底打碎。整個人如跌入谷底,眼前一片黑暗。但感謝上帝,祂也在這事上顯明衪的憐憫,使我將來可以榮耀上帝的名。

就在報告交轉到董事長手裡進行最後簽發時,奇妙的事情發生了,董事長將報告留下來,並親自打電話找我談話。當我說明一切緣由後,不僅沒有被辭退,還被調到單位最有前途,其他人夢寐以求的部門。

但我心裡清楚,自己的身體已經亮起紅燈。頭疼頭暈、身體開始消瘦,臉色發黃、體力不支,而也就在那時,我心裡總有一個意念說:你該回家了!自己也產生了要孩子的願望,非常想回歸家庭。半年之後我主動辭職,這一舉動令上級領導和同事們震驚。

現在很慶幸當時選擇回歸家庭。因為在那次風波里,主保守了我,我沒有成為一個灰溜溜的失敗者,而是讓我主動地放下一切。上帝深知我的軟弱,不會給我過於所能承受的苦難。現在回想起來,這些都是祂的恩典!

2011年下半年,辭職在家的我,心力交瘁,但卻仍然準備懷胎。不久孩子如約而至,可是由於身體的原因,整個孕期我幾乎吃不下任何東西,嘔吐不止,聞到什麼都噁心,整個人好像生了一場大病。

八個多月的時候出現早產的徵兆,又伴有妊娠子癇,產前高壓達180,只得剖宮產下了一個不足月的男孩,他患有先天食管閉鎖症,出生第三天就動了手術並送進重症監護室。那麼小的孩子就要經歷那些苦痛,作為母親真是心疼啊!在醫院裡花錢如流水,一周就花掉了幾萬塊,全家沉浸在萬般痛苦之中。

在這以後,信主多年的母親每天帶著我禱告,求主醫治孩子,能使他康復早日回家。但是越禱告孩子的病情就越嚴重,噩耗不斷從醫生那裡傳來,我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主耶穌不聽我們的禱告,不把孩子健康地帶回來。

我的媽媽幾度跪著向主發出了哀哭:「為什麼這事會臨到我們家裡?為什麼會發生在我的女兒身上?」。她甚至對主說若不醫治好孩子,就再也不信衪了。

很奇妙,那時的我不但沒有垮下去,反而勸母親不要這樣禱告,要剛強,一切都會好起來!但心中卻平靜地想,上帝可能不會像媽媽祈求的那樣成就了。

戴德生曾經說過:即便你毫無知覺,上帝也在帶領你。

是的,後來才知曉這是聖靈的工作,是上帝愛我的方式,祂要徹底拯救並反轉我的人生。經過27天的煎熬,孩子的病情越發嚴重,竟沒有了自主呼吸,只能靠呼吸機來呼吸。當我知道孩子無法挽留的時候,心裡徹底平靜下來,有種說不出來的平安臨到。

如同大衛當年得知兒子已死,便起來穿衣吃飯一樣。深夜裡我獨自捧著孩子曾經抱過的小被子,聞了又聞,親了又親。向上帝流淚禱告說:「我不恨這結果,也不恨這個生來就有疾病的孩子。上帝啊,我把他交給你啦,我相信有一天我們母子會見面!」

丈夫送走孩子的那天,正值2012年夏天最炎熱的日子。本來艷陽高照的天空,突然下起大雨。那天真是讓人終生難忘,我放聲地哭喊:「我的孩子,我的兒子!」

此時我知道天父比我更為傷心,祂也會心疼我的遭遇。衪不停的將「上帝與我同在」的一年放在我心裡。現在想來,若不遭遇如此,我怎麼可能回頭,怎麼可能投入主懷,如何接受天父給我日後的恩典和祝福呢!

直到孩子被送走的時候,我也沒能看上他一眼,摸過他一下。這對於我來說,不見或許是最好的選擇。就在那個時候我的心全然轉向了上帝。

2012年盛夏之時我回到教會,開始熱切尋求主,在教會開始美好團契生活。讀聖經,禱告,結識教會的弟兄姊妹,靈命在生活中不斷地長進,愛主的心與日俱增,多年受洗的願望也得以實現。漸漸地也和丈夫在教會參與服侍工作,對上帝的家充滿了熱情,與弟兄姐妹們開始籌備組建青年團契的聖工。

只要是教會的事,都主動去問去做。不僅如此,上帝還奇特地反轉了我的生活,幾十萬的貸款全部還完,接著我的丈夫也歸到了主的名下,那拜偶像40多年的婆婆公公認識了主耶穌。

時間很快到了2014年,35歲的我在禱告里得知:上帝會在五月份賜給我一個孩子。主說:撒拉怎樣有的孩子,你也將怎樣獲得。我怎樣除去人對哈拿的羞辱,就怎樣除去你的!」

回憶起我懷孕時的日子,仇敵雖然也不時用驚嚇來恐嚇我們,但上帝在仇敵前為我擺設筵席,我們選擇「只看耶穌,不看風浪」,越有困苦越禱告,越是靠近主,母親越是奉主名去聚會,每天我都會在家裡讀經靈修。

2015年元月順利生女兒,她20天時就能抬頭、慢慢爬行,兩個多月就能在我的輔助下自己抱著奶瓶喝奶,照看她的月嫂說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健壯的女嬰,如今女兒4歲的多了,聰慧可愛,身體健康,她常都與我一起謝飯禱告,感謝主耶穌的恩典!

如今儘管生活中依然會遇見困苦,病痛和風浪,不同的是我學會了依靠主,信靠上帝,從耶穌那裡得到力量和幫助。我們所信奉的這位上帝是活的,是真實的。

沒有經歷過上帝的人總覺得在聽個神奇的故事,但是經歷過與上帝同在的我,真是感受到主的同在如蜜一樣甘甜,像泉水一般清涼,澆滅心中的煩憂。

主恩實在說不盡,報不完。經上記著:「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1章4節)

今天把這見證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鼓勵大家有經歷上帝的勇氣和信心。一個真基督徒是勇於經歷上帝同在的。上帝沒有按我的過犯待我,而是用衪慈愛給我憐憫恩典,是上帝把苦難變成祝福。

我也感恩上帝當年沒按人的意思成就我們的要求,因為上帝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上帝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若不是上帝親自帶領我們走過這苦難,別說房子車子,就是基本的生活也難保障。在風浪面前,我們選擇只看耶穌,不看風浪。

弟兄姊妹,你的生活不會因信耶穌而不再遇到困難或疾病,不會因此脫離苦難的攪擾,但上帝應許我們在祂裡面有平安;應許我們衪是以馬內利的上帝,衪已勝過死亡,我們就因信祂就稱義得勝。

主耶穌告訴我們:「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翰福音14章27節)

只要信,不要怕。主的教導記在心裡,一切都在上帝大能的手中。這個世界不屬於撒旦,上帝才是這個世界和宇宙的創造和擁有者,我們不必懼怕。要有敬畏天父的心,因萬有都在衪的手中。

我願主來,主必快來,阿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疫情中超自然、超級自然的恰好

作者:ELYSHA    有聲播讀:木木

 

「依靠耶和華的人什麼也不怕……」

—《陪我走過春夏秋冬》小羊詩歌

 

2022.3.27,全國疫情形勢嚴峻,我的城市也被疫情「感「上了,朋友圈裡都在轉發「我的城市生病了,我們為自己加油……」等動態,他們發出來一方面是為了鼓勵別人,一方面也是為了安慰自己吧。

因著一位陽性小夥伴的出行軌跡,全市首次開始連夜做起了核酸檢測,2路、17路等公交車成為臨時疫站,防疫工作人員以及全市居民加班加點,開始在寒冷的三月末蓄力奮戰……

事情發酵的很快,剛開始的一則微信公告並未引起我的重視,好朋友的一個電話,緊接著,家人師友等一個又一個的電話,才讓我覺察到事情的嚴重性。

作為祂的孩子,我知道我的指望在天上,因為小信,這個時刻不免也有些慌亂,有些擔心。

就在此刻,我在房間里聽到了微弱的喇叭聲,那是許久都沒有出現在小區里賣菜的貨車。我立刻知道,這是祂的供應!人們因為疫情,還在超市裡為了搶菜而「廝殺」時,上帝(卻)早已為我預備。因為這賣菜貨車到小區來(因為這買菜貨車的到來),我不用排隊、不用搶奪,也不用為了沒搶上食物而煩惱;網路上現在戲稱的奢侈品土豆茄子等,我也一樣都不缺乏,並且得的更豐盛。

緊接著,一天兩頓飯的我,在結束晚禱的時候早已經飢腸轆轆,出門繼續備菜品做核酸的同時,恰好路過了小吃攤。那個時候,忙碌的攤主們還並未接收到本市的疫情信息,但也過了正常的營業時間。感恩的是,上帝知道我的飢餓,也知道連續幾天的封城,我這個「小饞貓」會怎樣,所以這位超越時間又充滿恩典的祂又為我預備了一頓豐盛的晚餐。大串兒,包面,烤冷麵,是祂預備了這些好吃的讓我能享用。

因為烏龍事件,我和小夥伴們不得不返回到朋友那裡去處理一些事情。途中我感到口渴,可是沒帶水。(途中,沒有帶水的我,因著吃食讓我感到很口渴)。恰好這個時候,我喝到了不知哪位家人預備的,已經燒開了但是不燙嘴的熱水,時間和溫度都剛剛好。上帝又滿足了我口渴的需要。行經至此,真的不得不讚歎祂細緻入微的眷顧和供應!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不,祂奇妙的安排還在發生。

返程的路途中恰巧路過了一個檢測站點,在那裡,排隊做核酸的人員稀少又迅速,這與我家小區的核酸檢測隊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排隊加做核酸的時間不超過五分鐘,我的鄰居們在寒風中排隊就要兩個小時了。我知道,這又是祂的愛,使我免遭這樣的寒冷;這樣的恩典,其實還在繼續……


媽媽恰好需要的菜,以及我恰好需要的口罩,媽媽的慰問,交換了我們各自的需要;

不是很勇敢的我,面對疫情,恰好收到來自十五年的異地好友許久沒聯繫的問候; 總是說自己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我,在疫情中,也收到了妹妹們的寵愛與溫暖……

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當天晚上發生的,雖然看著是小事,但這每一件事情接連的奇妙安排,都是上帝——這位父親對我超自然的愛護和眷顧。我彷彿像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一樣,經歷著雲柱火柱的引導,嗎哪鵪鶉的供養,以及紅海分開的庇護……

有時候等候是需要耐心的,在祂的裡面等候,更是讓我看到了「……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我對祂的愛並不夠,但因祂的愛,我看到並經歷到了那麼多超自然,超級自然的「恰好」,「剛剛好」。

看吶,祂如此地愛我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韓劇《海岸村恰恰恰》觀後感——治癒的三個過程【含劇透】

作者:Jessie

 

不久前韓劇《魷魚遊戲》火爆全網,在看似充滿童趣的遊戲背後是血腥、暴力和對人性黑暗赤裸裸的揭露。越是殘忍無情的內核也許就越需要童真單純為包裝,這樣別人就不會看見真實的情況。遊戲如此,人也是如此。如果說《魷魚遊戲》是用童真包裝血腥,那麼另一部韓劇——《海岸村恰恰恰》就可以說是用溫暖包裹悲傷了。這部劇的火熱程度和《魷魚遊戲》倒也不相上下,豆瓣評分8分以上,是一部公認的「治癒小甜劇」。全劇清新又充滿溫情,故事發生在一個風景怡人的海邊小鎮公辰。但在這個平靜的海村裡,那些表面看來愉快愜意的人,其實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傷痛。

在那些人當中,男主角洪斗植有著陽光的笑容,熱於助人的心,喜歡衝浪、會泡咖啡、懂紅酒、能下廚,設計裝修不在話下,還是個攝影愛好者。在公辰居民眼中,他是個手持無數張資格證的「百事通」洪班長。人長得帥就算了,還熱心能幹又聰明,堪稱完美人設。但就是這樣完美的人身上,有個大家都不知道的謎團:首爾大學畢業的洪班長到底為什麼要回到公辰這個小村落?在首爾念書和工作的那5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除了這個謎團之外,公辰還有另外兩個謎團,一是到底是誰中了14億彩票,二是呂華貞統長和張永國區長離婚的真正原因,隨著劇情發展,這三個謎團也都被一一解開。在這過程中,來自首爾的牙醫,也就是女主角尹惠珍,從一開始帶著大城市對鄉下的嫌棄和不適應,到熱愛和樂於服侍這個海邊小鎮,間中亦經歷了不少誤會、和好、寬容和諒解。而她骨子裡的倔強和正直,像刺蝟一樣用尖刺呵護自己,也是源於從小就失去母親和面對父親再娶的失措不安。

這部劇里的每個人都像公辰的海,平時看起來是那麼溫暖,在水深之處卻洶湧著不為人知的傷痛。但他們也都被公辰的寬廣包裹,彷彿再大的悲傷都能拋擲給這片海。我身邊的朋友都說這部劇非常「治癒」,我自己在看15,16集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感受(大概用掉3包紙巾吧)。看完之後我發現,男主角洪班長在面對贖罪和離別的傷痛中,經歷了治癒的三個過程:抒發、原諒和接納。

一、抒發

在劇中,洪班長內心深處有一道不肯痊癒的傷口,而這道傷口總在告訴他,愛他的爺爺、學長、認識的大叔和父母,都是因為他才過世的。長大之後他甚至不養任何小動物,因為他認為只要是他愛的或愛他的,都會因為自己死去。所以他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幸福,他才是那個該死的人,他也差一點就用自殺來贖罪。既然死不了,那就必須用一生來贖罪,還清那些本不是他該還清的罪債。

這件事埋藏得太久太深,在自我封閉幾天之後,他終於把所有的事向女主角坦白。那反覆成為惡夢的事,那不願意去面對的死亡,像被忽略太久而潰爛的傷口,透過一字一句的訴說,重新撕裂成鮮紅的傷痕,自此也有了痊癒的可能。心裡的傷口和外在的傷口一樣,要得到最全面的治療和徹底痊癒的第一步,總是需要把那些掩蓋的東西挪走,面對它最真實的樣子。即使潰爛成殤,只要願意看見真實的情況,就有治癒的可能。

二、原諒

洪班長無法原諒自己,同時又無法真正淡忘,所以那件學長買給自己的西裝外套始終掛在衣櫥里,卻也始終無法再穿上。我們如何能原諒自己呢?面對那麼深的自責如何才能走出?洪班長面對了自己真實的情況,也抒發了壓抑許久的傷痛,然而治癒的關鍵(也是最引起大家落淚的地方),是在見到學長的遺孀之後。學長的遺孀告訴他,自己已經不怨恨他了,所以洪班長也要原諒自己。在淚眼婆娑中,學長也來到他身邊告訴他,那些不幸的事,包括自己的死亡,都不是他的錯。

原來自我原諒的前提是先被原諒。洪班長拚命要贖罪的大叔的兒子也主動與他和解,他虧欠的所有人都親口告訴他,他們原諒他,所以他不用再把自己關在自責的牢籠里,「被原諒」釋放了他,也給了他真正的自由。


三、接納

除了贖罪,洪班長另一道無法面對的傷口是離別。故事的最後,從小做飯給他吃照顧他的坎離奶奶安詳地離世。坎離奶奶在洪班長的爺爺去世後用心照顧洪班長,雖然洪班長不是她親生的孫子,但卻非常愛他。洪班長總是問坎離奶奶為什麼不收他的錢,是不是把他當外人,而在坎離奶奶最後寫給洪班長的信中說,他從來就不是外人,而是自己的兒子、孫子。

在世上沒有血緣關係親人的洪班長,獨自背負著贖罪的重擔孤單地生活著,在那一剎那明白原來自己早就被接納為坎離奶奶的兒子。原來坎離奶奶不但在情感和物質上照顧洪班長,更是在身份上認定洪班長就是她的兒子。這一身份的認同,使洪班長不再是漂泊的種子,他能夠在公辰,在這片大海邊紮根生長。

直面我們真實的本相,知道人在這天地之間就好似塵土。當我們站立在繁華街道,或置身在廣袤的大自然中,卻突然意識到我們似乎是虧欠著誰,好像那朵花、那片星空是我們不配得的。我們生來有著難以說明的罪惡感,誰也不能說自己配得無緣無故,無條件的愛和付出。我們當然虧欠一切無條件愛我們的人,然而更是虧欠那創造我們的上帝。那種與生俱來的虧欠感,乃因為我們得罪了創造天地,供應和滿足我們一切的上帝。這正是我們的本相。

更可怕的事實是,得罪了上帝的我們,竟然早已被原諒了!生命的虧欠只能用生命來償還,我們被原諒卻不用「以死謝罪」,這根本的原因就在於『那一位』舍了自己的生命,已經替我們償還了。人只有知道自己被天地的主原諒了,才能真正安心地活在這世上,不用一生因為「生而為人而感到抱歉」,因為所有的罪過,都已經被原諒了。

被原諒的人是真正自由的人,因為罪被清除,誰也不能再控告他了。然而上帝的愛不止於此,祂更是接納從前得罪祂的人為自己的兒女,使我們能呼喚祂為「阿爸,父」。於是我們忽然發現,原來在天地間,我們不是孤獨地活著,不是偶然被生出來,不是一場意外。我們雖然是獨立的靈魂,在這宇宙中但卻是被牽掛,被在意,被愛著的。

這部劇真正感動我的地方正是在此。我們實在需要直面和抒發那些殘忍的真相,也實在需要有個誰由衷地告訴我們:你已經被原諒,被接納了。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放下生命中的重擔,獲得真正的自由,去包容、諒解和體諒別人。先被原諒了,才有力量去原諒人;先被接納了,才能真正接納別人。並且,只有與創造者和好了,此生才能安然度日,不再害怕死亡和離別。

所以比起《魷魚遊戲》,我還是比較推薦大家去看《海岸村恰恰恰》呢。希望我們都能從中「被治癒」,不只是在劇中,更是在真實的生命中經歷。

 

*圖片取自網路,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為什麼我們會愛看《魷魚遊戲》

作者:Rebecca Lim
翻譯:奇奇

 

前方劇透,請小心!

想像一下: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掙扎,你發現自己掉進人生的深淵,山窮水盡,走投無路。就在這時,一個陌生人為你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的機會,可以贏得一卡車錢。

你要做的就是參加一系列簡單的遊戲。

你會怎麼做呢?你願意忍受背負巨額債務的屈辱和羞恥,不停地躲債,還是抓住這個機會快速獲得一筆意外之財,即使這會讓你堵上一切?

這就是電視劇《魷魚遊戲》的主題。這部網飛上的最新熱播韓劇風靡全球,目前已經成為網飛有史以來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

和其他觀眾一樣,我也忍不住要去看一看這部劇。這部以「適者生存」為主題的電視劇被大家拿來和《飢餓遊戲》、《無主之地》,甚至《蠅王》等其他劇相提並論,這些劇不是我通常會喜歡看的那種娛樂節目。

但是看到社交媒體上一個又一個關於此劇的截圖和表情包出現時,我決定不讓自己錯過其他人都在談論的話題——儘管朋友們警告我說這部劇既血腥又暴力,看了後有可能會做噩夢,但我還是冒險看了。

魷魚遊戲講什麼?

《魷魚遊戲》在一個簡單的前提之下開展開來:456 名已經走到人生盡頭的人被邀請到一個隱世島嶼上參加比賽,在那裡他們將有機會贏得 456 億韓元的大獎。

在比賽過程中,他們必須參加六場以韓國傳統兒童遊戲為原型的不同比賽:有單人、雙人和團體比賽。一旦他們決定參加比賽,他們就必須每場比賽都參與,並且只有在大多數人都選擇棄賽時才能夠退出。

但整個比賽只是聽起來很簡單。參與者並不知道他們將要玩什麼遊戲,如何玩,最重要的是——他們並不知道如果他們未能贏得遊戲,就將被徹底淘汰(即被槍殺)。再加上有時間限制的壓力,以及策劃者給玩家們進行的心理遊戲——一會兒要求他們相互合作,一會兒又要他們與最信任的人決勝負,於是我們看到了人性最好的一面,也看到了最陰暗的一面——參賽者們為了能夠繼續遊戲和贏取大獎不惜使用各種手段。

我只想說,這太殘酷太可怕了。

在這九集里,我們看到了一幅凄涼且非常現實的畫面——這就是當我們掌管世界並且每個人都在做自己眼中認為正確的事情時,會發生什麼。

我們看到富人因無聊而剝削窮人,朋友相互背叛、反目成仇,絕望的人為了自保而去謀殺他人。

但與此同時,其中有的不僅僅是屠殺和罪惡。穿插在這些可怕的場景之間的是發人深省的瞬間、美麗的背景故事,以及角色之間特別讓人感動的善意和真實流露——這些因素讓我明白了為什麼《魷魚遊戲》會那麼吸引我們:

這部劇讓我看到我們與這些角色並沒有什麼不同,甚至當我對這些角色對待彼此的方式、評估他們眼前的情況並制定進一步策略感到震驚時,我意識到如果我陷入同樣的情況,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評估我的選擇和我周圍的人:這個人會幫助我前進還是拉我的後腿呢?誰是我可以依附的強者?誰是我應該避免合作的弱者?

推動這部劇的大部分的緊張氣氛來自於不斷的精神鬥爭,即弄清楚你應該信任誰並與誰結盟——卻不知道策劃者會如何或何時讓他們與你反目。獎金隨著每個角色的淘汰而呈指數增長,不難看出為什麼玩家們會隨著闖過更多的關而變得為了生存以毫無人性的方式做出回應。

當我在這些不同的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時,我開始審視自己的心:我是否也按照自己所謂的「好壞」標準來評價另一個人的價值?我是如何對待那些我自認為比我「弱」的人的?

這部劇讓我們看到生活並不總是如我們所願

但正如現實生活一樣,成功的人並不總是最強壯、最健康或最聰明的人。事實上,《魷魚遊戲》顛覆了我們對哪類人能贏得這類遊戲的認知。通常,贏家不是那些能夠根據過去的經驗獲勝,利用他們的技能計算生存概率或使用他們的先見之明擺脫困境的人,而是那些安靜、被忽視、被拋棄、甚至被嘲笑和鄙視的人。

這部劇讓我們直面自身知識的局限,證明無論我們的戰略多麼深思熟慮,我們的想法多麼出眾,甚至我們的團隊多麼強大,總還是有一些不確定因素或一些我們沒有考慮到(或根本不可能知道的!)的因素會破壞原本的計劃。

我自己也在思考是否我也被「自力更生」所捆綁。我有多少次以為我已經把一切都弄清楚了——結果卻遇到了阻礙我努力或讓我走上了不同道路的障礙?

這部劇讓我看到我們是多麼容易對罪放鬆警惕

《魷魚遊戲》在世界範圍內獲得如此大的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它填補了大家因著全球疫情大封鎖而造成的無聊和內心不安的空洞。相比之下,《魷魚遊戲》具有視覺衝擊力的場景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幻想世界,在那裡我們可以得到豐富的視覺享受、不間斷的動作戲和扣人心弦的情節。

對我來說,幻想和現實之間的界限一直很清晰,直到我看到VIP們(或遊戲的贊助商們)摘下了面罩,面目可憎的打賭誰會活到最後。當攝像機顯示他們坐在大屏幕後面觀看整個比賽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作為觀眾,我們也被安排在與 VIP 相同的位置。

我不得不收回自己開始時對他們粗魯行為的厭惡,並承認我也正在享受偷窺的樂趣——讓網飛自動播放功能引導我一集接一集的看,急切地想知道誰能在這一輪中倖存下來,以及我討厭的玩家是否終於被淘汰了。

看著別人受苦不應該讓我們上癮和感到被娛樂。坦率地說,猜測最終獲勝者是誰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不幸的是,猜對這一點沒有獎品!),讓人想要繼續看下去的是他要如何克服困難並取得勝利。

就在角色們看到他們的同伴死亡並隨著時間的過去賭注越來越高而不再互相保護時,我看到了自己看劇時的相同變化:最初幾次我聽到槍響,我用手捂著眼睛,無法忍受這樣的血腥和暴力。

但是當我不再被驚嚇之後,我就對死亡和地上的血泊變得麻木了。它們不再影響我——我只是想快進這些殺戮場景並找出我問題的答案(究竟誰是這一切背後的策劃者?獲勝者真的會得到所有的錢還是會有另一個轉折?這些面具背後免費向人射擊的人是誰?)。

這讓我不禁想:為什麼觀看邪惡會如此令人上癮,尤其是當它從有趣的角度被拍攝、使用某種特定濾鏡並拍攝得很美時?我們是否正在滋生一種認為自己可以免受暴力的影響並將其正常化的文化?

這部劇讓我大開眼界,讓我看到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在面對罪和試探時是多麼容易放鬆警惕。

事實上,當我反思我最初為什麼要開始看這部韓劇時,我意識到我讓自己周圍的世界認為好的、可以接受的和有趣的標準(一個不斷變化的標準)引導了我的看劇習慣——而沒有思考這些是不是聖經所定義的真實、可敬、公義和清潔的(腓立比書 4章8節)。

藉此,我開始更好地理解保羅警告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的樣式,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馬書 12章2節)是多麼的重要。

看到在我們覺得什麼是好的和可以接受的以及我們查驗「祂對我們的生活的良善、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 12章2節)之間的界限在我們沉浸在罪中時是多麼容易變得模糊時,真的超級可怕。

那麼,我們應該看《魷魚遊戲》嗎?

如果你還沒有開始看,你可能會想,「我應該看這個劇嗎?」或者,也許,像我一樣,你已經趕上了這波潮流,並在劇集結束時感到矛盾和「空虛」。

也許關鍵問題不在於是否可以觀看如此暴力和血腥的節目(但同時,讓我們不要高估我們「處理」此類內容的能力!)。相反,當我們更深入地參與和反思像《魷魚遊戲》這樣的劇集所揭示的關於我們自己的本相時,我們需要問問自己這些會如何影響我們的靈魂,並將我們的目光移到屏幕之外,真正看到我們身邊那些沒有被看到的痛苦和苦難。

我們是否也像這些玩家一樣陷入了無休止的追逐以自我中心的、無意義的追求的循環之中?我們是否會對那些我們在街上看到的很容易被忽視的陌生人的內心掙扎敏感,尤其是那些隱藏在微笑面具和完美妝容的外表之下的人?或者是那些我們自己與之抗爭的隱秘的罪和苦毒的想法?

事實是——我們不需要像《魷魚遊戲》這樣的韓劇來向我們揭示生活中殘酷和絕望的現實或我們內心的墮落(只需閱讀《士師記》或查看《羅馬書》第一章即可!)。我們不需要在屏幕上看到這些暴行,就已經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邪惡、貪婪和背叛的世界裡——以及我們多麼迫切需要救贖和拯救。

在一個我們已經準備好相互競爭並根據我們擁有多少、我們認識誰或我們取得什麼成就來衡量我們的價值的世界裡,知道上帝給我們救贖的恩典難道不是很美妙嗎?並且這救贖完全不取決於我們如何?這不是在一個兩難的境地做選擇。更重要的是,它不需要我們跳過鋼化玻璃橋,在蜂糖餅中摳出形狀,最重要的是,我們不需要踩在別人身上取勝。

這是一份禮物,它為我們提供了擺脫今生遭遇的真正希望和自由——無論我們的過去怎樣不堪,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它。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