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感到孤獨的時候(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919095128

作者:勇者,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親愛的我自己:

前陣子,我寫了一封生日卡給朋友。內容除了問候他個人的近況之外,也順帶附上了箴言19章6節的經節來鼓勵他。把信交給他的兩天後,他和我分享說我給他的生日卡內容竟無意中激勵了他周圍許多陷入「屬靈荒漠」而感到孤獨的弟兄姊妹。

躊躇了一會兒,我決定也寫一封信給你,希望你能在陷入孤獨的境況時打開來閱讀,從而得到激勵,更多尋求上帝的面。

心理醫生萊斯·卡特(Les Carter) 在他的著作《Minds over Emotions》如此定義「孤獨的感覺」:

「孤獨是一種與人疏離、隔絕,和分離的感覺。孤獨通常影射情緒上的痛楚、空虛感,和一種想被被別人了解和接受的渴望。」

我知道當你還是單身的時候,你很容易會感到孤獨。就像有一次我和一個弟兄聊天的時候,他向我坦誠,沒有女朋友他的生活就不完美。他甚至申明他願意和一位非基督徒交往來滿足他情感上的需要。

不只如此,我也能夠了解你身為你生活圈子裡唯一的基督徒,即使身處在一群人當中,孤獨的感覺也會不自覺地油然而生。比方說被同僚排擠,亦或是不被家人、朋友和同事諒解的時候。我了解這感覺不好受,但我亦深信你孤獨的感覺只是暫時的。其實你知道你該採取些行動,只是你卻不知道要採取什麼行動去應付或解決這來勢洶洶的感覺。

所以我才寫了這封信,想與你談談當孤獨的感覺來襲時,我們可以有哪些解決方案。

相信你也明白,如今世人已經全然敗壞,並「死在罪惡過犯中」(以弗所書2章1節)。因此,我們只能夠懇切的仰望樂於在主權中施恩於我們的上帝,信靠祂,認識到即使我們感到孤獨,上帝仍是美善的,因為“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8章28節)

所以,當你因孤獨而感到混淆、舉棋不定時,或許你可以從主耶穌基督、以利亞和一位神學家的身上找到啟發。

你看,道成肉身的主耶穌基督看起來有許多同伴。祂不僅有有十二個門徒,而且講道時也有許多人前來聆聽,跟隨者眾多。然而在祂被釘十字架的期間,所有祂認識的人都逃跑了,就連聲稱「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路加福音22章33節)的彼得都三次不認主。並且,在上帝將對罪的忿怒完全傾倒在祂身上時,耶穌基督大聲喊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馬太福音27章46節)。那麼,主耶穌在祂感到極其孤獨的時候卻做了些什麼呢?

第一,祂向父上帝禱告,坦然地向父上帝傾吐自己的心意。

第二,祂懇求父上帝成就祂的旨意。

第三,祂靠着上帝差來的天使所加添給祂的力量順服上帝到底。(路加福音22章42-44節)主耶穌基督的舉動固然簡單明了,但是我們又是否願意像祂那樣完全降伏在創造我們、認識我們的上帝面前呢?

當你因自己是工作圈和家裡面唯一的一個基督徒而感到孤獨時,你不妨回想一下以利亞的故事。以利亞在孤獨的時候,認為整個以色列只剩下他一個先知尚未向巴力屈膝。儘管在真假先知比試之後,他仍然感到自己似乎是在孤軍奮戰。在耶洗別威脅取下他的性命之後,他逃之夭夭,甚至向上帝求死(列王記上19章4節)。上帝隨即把以利亞召來何烈山,並且在那裡讓以利亞知道祂為以色列留下7千個未曾敬拜巴力的人(列王記上19章18節)。原來以利亞並不是在孤軍奮戰。

你最近不也讀了賓克(A.W Pink)的自傳嗎?他是二十世紀初的一位神學家。那你肯定也知道儘管他本人在在世的時候名不見經傳,但在他去世之後,他的許多著作開始在英國以至於全世界廣為流傳。因為不擅於社交,他在世的時候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在極度孤單的時候,他向上帝禱告,希望有一個了解他的姐妹會嫁給他。上帝垂聽他的禱告,賜給他一個愛主的妻子。賓克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找不到一間傳揚聖經真理的教會。請別誤會,我並非說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不去教會了! 這是因為他不認同當代教會的神學立場。儘管他感到“真教會”難找,但在他太太的協助之下,他專心撰寫了許多影響一整代神學家的巨作。

賓克對教會絕望,因而陷入孤立的處境,但他仍藉著超乎常人的自律、讀經和禱告來尋求上帝,因此減少孤獨的感覺。我知道現在你在一間願意貫徹聖經教導的教會聚會。穩定在一間教會聚會,並且與教會的弟兄姊妹團契可以幫助我們應對孤獨的情緒。別單顧自己的事啦!記得使徒保羅要我們也顧別人的事啊!你也要記得以上帝的話語勉勵彼此呢!

親愛的我自己,最後我還要再提醒你,孤獨是一種情緒,更是我們沒有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時的其中一個徵兆。因為內心空虛,所以就去找其他的東西來尋求滿足感。倘若如此,願你記得耶穌基督的宣稱:「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翰福音 6章35節 )。願上帝給以賽亞先知的安慰也成為你的安慰:「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上帝。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 (以賽亞書 41章10節)

*此作品為雅米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重新美麗

上帝的信實幫助我接納自己,也接納他人

 

 

作者:聖夏

 

這段時間,我參加了教會的洗禮班旁聽,向牧者學習如何帶領洗禮班,也藉此來預備充實自己。在最近這次的洗禮班學習過程中,我們學習了關於上帝的屬性——自然屬性(人類無法擁有的)和道德屬性(人類可以擁有的)。
上帝的自然屬性有:無所不在(箴言15章3節);無所不知(詩篇139篇7-10節);無所不能(馬太福音19章26節);以及廣大無限(列王紀上8章27節)。
上帝的道德屬性有:聖潔(彼得前書1章15節);公義(羅馬書2章6-8節);慈愛(羅馬書5章8節);信實(民數記23章19節)。

之後牧者問我們,在上帝的這八項屬性中,有沒有哪一項對自己的生命帶來影響或改變。

思索片刻之後,我回答說是——信實

 

 

我和牧者以及洗禮班的姊妹們分享說:我想到我之前為外國留學生做課堂翻譯的一段經歷。因著這份工作,我可以接觸許多留學生,所以當時我很期待能與他們建立關係,關心他們,向他們傳福音。
但是當我實際與他們接觸後,我發現這比我想像的要複雜和艱難得多。他們經常做出一些我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的行為。那時我內心對他們充滿了論斷。

有一天,我在課堂上,正在思考到底要如何與這群學生相處,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他們。我突然聽見聖靈對我說:「不要用你的眼光去看待他們,而是要用我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因為他們和你一樣,都是我所愛的。」
聖靈幫助我想起以前的自己,比這些學生還要糟糕。但是上帝沒有因此就論斷我、放棄我,反而透過牧者和弟兄姊妹接納我、愛我,使我能夠得著上帝寶貴的祝福。

這使我放下自己的眼光,不再按眼前所見去論斷,而是選擇相信上帝的帶領。因為我知道,上帝的應許不會落空,祂會按著祂的計劃,引導並改變他人。正如上帝在聖經中應許的那樣:

「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立比書1章6節)

我要做的,就是帶著上帝信實的「濾鏡」去等待和接納他人。不是因為別人表現得好才去接納或愛他,而是因著相信上帝的信實來愛人、接納人。相信祂會按著祂自己的時間和方式展開祂的工作,而我要做的就是信靠與交託。

然而,上帝不只是要我因著祂的信實去接納他人,也要我因著祂的信實去接納我自己。

我最近也在跟一位屬靈前輩學習查考聖經。他按照釋經學的方法和步驟訓練我。對我來說,釋經學是一種全新的查經方式,但當時我還沒有意識到,以為只是普通的查經學習。
這使得我在面對熟悉的經文時,卻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前輩的提問,這極大地打擊並挫敗了我的自尊心。面對前輩的問題,我先是表現出憤怒,質疑他的方式;然後對於自己無法回答的問題,我選擇了逃避。

我知道,其實我內心是害怕——害怕自己就這樣一直「不會」下去,不敢承認自己的不足。好像一旦承認自己「不會」,就等於貼上了「我不行」的標籤。

 

而上帝藉著這次洗禮班的分享,再次提醒我祂的信實:
雖然我現在不會,但沒關係,祂會親自帶領我學習祂的話語,我的不會只是暫時的,不是永遠的。因著相信上帝必定會改變我,我開始學會接納現在對聖經仍然無知的自己,也相信上帝會幫助我。

於是我鼓起勇氣,向這位前輩坦白自己的難處,說出自己不會,請他幫助。而前輩也暖心地回覆我說:「沒問題,辛苦你了,我會慢慢教你。」
這讓我感到被接納,也讓我發現原來承認自己的軟弱不但不會被嘲笑,反而能得到幫助,使我得以成長。

這也讓我想起聖經說:

「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這次的經歷也幫助我越來越能向身邊的人表達自己的軟弱,越來越能主動尋求幫助。

感謝上帝,因著祂的信實,我可以接納他人,也可以接納自己。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1

9月主題:我被“時間管理”了!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一醒來,腦袋就開始運轉:

今天要完成幾個待辦事項?會議和約會來得及嗎?更別說還有教會的服事、關心人、陪伴家人……

但不知為什麼,事情是做完了,人卻越來越累,越來越空,甚至有點想逃。

 

在這個效率至上的時代,我們常常被一個聲音追著跑:

“你今天做了什麼?你有沒有善用時間?”

慢下來、停一下,似乎都成了一種奢侈,甚至——羞恥。

 

但上帝是這樣看的嗎?

難道我的價值,真的取決於我做了多少事?完成了多少目標?參與了多少服事?

如果我忙不過來,我可以減少服事嗎?我的家庭也需要我,我是否能說“不”?

還有個憋在心裡很久的問題……教會的服事,是不是永遠都該排在第一位?

(還是我們誤把“為上帝而服事”,變成了“替上帝工作”?)

 

這一次,我們不講“怎麼把時間排滿”,

我們想聊的是:在壓力與呼召之間,如何知道上帝對我們“時間”的心意?上帝到底要我們如何分配時間?是一定要填得滿滿的,才算“珍惜每一秒,不揮霍光陰”嗎?

還是,真正重要的只有一件事?那上好的福分是與上帝美好的關係,與人和睦有愛的同時,也能好好安靜、安息自己?

真正重要的,也許不只是管理好時間,更是能在時間里活出與你的呼召一致的節奏。

 

雅米9月份以主題:我被“時間管理”了!邀請你,記錄你的思考、故事與掙扎。

歡迎你從以下任何一個角度切入分享:

1.        你怎麼面對“卷到疲憊”的生活?在工作、家庭、教會服事、個人時間裡面,你如何平衡或安排輕重?

2.        有沒有哪一刻,你在忙碌中發現其實離上帝更遠?

3.        你是怎麼分辨什麼該做,什麼可以放下?你的優先級是什麼?

4.        在你有限的時間里,如何保守你的心與你與上帝、與人的關係?

5.        你有沒有被“效率焦慮”壓過,後來發現其實上帝根本沒有要你這樣?我們可以如何面對?

6.        關於“時間管理”的見證、故事、反思

 

截稿日期:2025年9月15日

投稿方式:請發送你的作品至jessie.ng@odb.org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

7月主題:404 Life Not Found

 

嘿,你是誰?

姓名、年齡、職業,家庭情況、知識水平,喜歡的食物、喜歡做的事、性格優缺點……這些都是關於你的事,但,這些就是你嗎?

在這樣一個崇尚“自我認識”的時代,你被告知:只要我足夠瞭解自己,我就能作出完美選擇,活出自由人生。

你試圖摒棄別人對你的評價,嘗試赤裸裸地面對自己——我到底是誰?

你以為,只要能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案,你就算是找到自我了。

於是你拼命分析:刷心理測評、觀看分析自我的直播或是小視頻、看書、寫日記,甚至用AI來把“我”拆解分析。

但越拆解,心裡越空。你努力搜索人生軌跡,分析你過往的每個決定和選擇,你按照一套系統的、可衡量的方法來研究自己。你以為只要把自己分析得足夠透徹,就能完成“我是……”的填空題。可沒想到最終的結果卻是:

 

404 Life Not Found
結果不存在,或早已斷線。

 

於是你開始發現:人不能靠自我定義來找到自己。

我們真正的身份,不是靠“分析”得出來的,而是“被認識”出來的。

而那位認識你、理解你、創造你的上帝,早在你問我是誰之前,就已經知道你是誰,

在你難以抉擇咖啡還是奶茶的時候;在你討厭上這門課但是悄悄喜歡旁邊同學的時候;在你被快樂滿溢,感動得不知所措,抑或是焦慮、疲憊、軟弱的時候——

祂說:“我認識你。我造你。我知道你是誰。”

原來認識自己不是從自己出發,而是從創造你的上帝出發。在祂對你的認識裡面,你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看清自己,明白自己。

明白原來真正重要的不是我認識我”,而是“禰認識我。禰從創世以前,就在愛裡認識我。

“你們當曉得耶和華是上帝!我們是祂造的,也是屬祂的;我們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場的羊。”(詩篇100篇3節)

雅米7月份想邀請你來分享你探索自我,認識自我的過程,把你人生曾經遇過的“404  Life Not Found”的經歷告訴我們,也告訴更多的年輕人,你如何在祂裡面認識自己。你可以思考這些角度:

  1. 關於你的“404 Life Not found”時刻,你迷失自我、迷茫的時候
  2. 你如何從分析“我是誰”,到願意被祂揭示“你是誰”
  3. 你想對“辛苦找尋自己的你”說的話
  4. 上帝的應許和聖經的啟示如何改變你看待自己的眼光和方式?
  5. 你想對正在迷茫中的年輕人說的話

 

題材不限:見證、故事、散文、詩歌、短視頻、 長視頻、插圖、漫畫等都歡迎!

截稿時間:15/7/2025

投稿郵箱:jessie.ng@odb.org

字數建議: 1500-2000 字左右

我們會認真讀每一篇投稿,因為我們相信:你願意被看見的部分,正是上帝在你身上寫的故事。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