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認識到自己的不冷不熱時……(有聲中文)

作者:Jeff Huxford,美國

翻譯:Eric,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2012年,我經歷了一場車禍,幾乎喪命,並因此遭受了大面積的腦損傷。在那之前,我在印第安納州西北部做了六年的家庭醫生。

事故發生後我依稀記得不斷有人對我說,遭到腦損傷的人必須找到一個生活的「新常態」。他們說我的腦部受傷非常嚴重,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回到車禍前的狀態了。

然而,在最初的幾個月里,我出乎意料的快速恢復令幾乎所有人驚訝。這讓我相信我的腦部損傷並不像我的醫生說的那麼糟糕,而且我認為自己很快就會恢復到車禍前的狀態了。

但是不久之後,我的恢復就變得異常緩慢。很明顯,我根本不可能恢復到以前的狀態了。腦損傷給我留下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我的腦子已經沒有能力輕易記住事情了。無論我付出多少努力、嘗試多少回,曾經那種專註力都不復存在了。種種跡象使我意識到醫生一開始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我現在的生活已然是一種不同以往的全新狀態。

我因此陷入了一種被現實壓垮的低潮期,我開始生氣地質問上帝「為什麼會這樣」。

我仍然認為事故發生的那一天是「生命從此再也不一樣」的一天。

然而,在我開始詢問上帝對我生命的計劃時,我的人生又發生了第二次變動。

當時,我正在參加達拉斯的一場基督徒營會,我並沒有主動要去,而是很不情願地答應陪妻子一起去。雖然我對營會沒抱太大期望,但讓我想不到的是,在那裡我聽到了一節改變了我人生軌跡的經文。

這節經文來自啟示錄3章15-16節: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我對這節經文並不陌生。之前我也聽過很多遍……但是這次的感受卻完全不一樣。它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以前每當聽到這節經文,我就會想,「呀,我可不想成為不冷不熱、被上帝吐出來的那種人!」但是當我那天再次聽到這節經文時,突然間我意識到自己冷漠的罪,並在心裡想,「事實上我就是那種在信仰里不冷不熱的人」。

你看,我一直儘力使我的信仰成為我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從來沒有離教會或離上帝太遠,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我是一個「不錯的基督徒」。但那天我覺醒了,意識到我其實是相當「不冷不熱」的。

這樣的覺醒讓我開始看到自己一直以來都在相信一個「倒錯的福音」。我聲稱要跟隨耶穌,但實際上,我只不過是邀請祂來跟從我。我從來沒有完全把一切都交託給上帝,大多數的事情還是由自己掌控。我認為耶穌能夠幫我得到我想要的,並能幫助我活得更舒服,但從未想過祂是多麼配得我的服事。我從來都沒有完全相信上帝會把最好的賜給我,所以我始終要確保自己掌握生活的走向。

這樣的認識點燃了我心中前所未有的熱情。我想要更多地了解耶穌究竟是誰,以及完全降服於祂的生活應該是什麼樣的。我覺得自己被給予了一次新的機會,我可以離開我不冷不熱的生活方式,重新過一個完全委身上帝的生活。上帝配得我這麼做,這也是我本該一直有的生命狀態。

完全擺脫「不冷不熱」並不是一次性、一瞬間的事。而是一個過程——我現在每天都在越來越多地了解將生命交給上帝意味著什麼。 到目前為止,我明白了降服就是放手讓上帝來帶領我,放下自己的想法,相信祂的安排。 與我過去的生活模式不同的是,我不需要在跨出第一步前或做出決定前確切地知道事情將如何進展,而是可以信靠上帝引導我走每一步路。

在擺脫「不冷不熱」狀態的這件事上,我看到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這並非是我自己的計劃和安排,我完全沒有料到會這樣。  但我能控制的是我如何回應上帝對我不冷不熱的教導。 我會因上帝要我改變而與祂抗爭,還是會坦然接受呢?我很感謝上帝給了我勇氣接受。

我曾經希望我的腦部損傷從未發生過,但隨著時間的過去,我學會了專註於上帝如何使用這段經歷為我帶來祝福……比如拯救我脫離「不冷不熱」。雖然我希望上帝能用另外一種方式點醒我,但我正在學習不去質疑上帝完美的計劃,而是感謝祂讓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我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

我不確定你現在正處於哪種狀態,也不知道我所說的「不冷不熱」是不是會引起你的共鳴。如果我的故事對你有任何啟發的話,我希望你知道,上帝愛你並希望你也能過一個完全降服於祂的生活。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那天晚上,當我準備自殺時……(有聲中文)

作者:Magu,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Melody,加拿大

我從來都沒有認真思考過宗教信仰這個問題,雖然小時候有去教會上過主日學,或在一些特別的日子去教會,我對上帝的認識只有一知半解。

對我來說基督教就和其他的宗教一樣,是叫人向善的,也認為不同的宗教有各自的神明很正常,就好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領袖一樣。我也相信天上住著多位神明,大家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或適合的來信奉。

而我則是比較喜歡在主日學和教會裡的氛圍,也莫名地對其他宗教感到排斥,所以我就這樣決定了,耶穌是我的神!從小便認定自己就是個基督徒了。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也漸漸不再去教會。因為我覺得星期天是賴在家,或是和同學出去玩的好日子,不去教會也沒關係啦,反正我都已經是基督徒了,只要心中有神,有需要時禱告就可以了!每周都去教會實在是太無聊了。

上了中學,我開始談了好幾場短暫的戀愛。那時候父母的關係不是很好,家庭的破碎讓我很難過,父母也沒怎麼關心我和弟弟妹妹,於是我期盼著自己能夠找到一個能讓自己依靠,快樂幸福的對象。

終於,上了學院後,我遇到了一個很不錯的對象,我們穩定地交往了將近8年。我們天天見面,除了睡覺和工作以外幾乎都膩在一起,我非常地愛他,也談婚論嫁了好多次,雖然中間有誤會有摩擦但我認為自己是幸福的。正當我期待著我們美好的未來時,我們分手了……曾以為不可能會發生的事,終究還是發生了。我無法接受,更痛不欲生!未來所有計劃里只剩下我一個人,我該怎麼辦?失去了依靠我無法活下去!

分開後,我每天需要靠著身邊好友姐妹們的陪伴來讓我分心,可還是無法填補心裡的空虛!我不敢告訴家人,自己默默承受。我甚至每天晚上都坐在電腦面前查尋對方臉書上的動態,一邊流淚一邊期待著對方的回復。我祈求上帝能把我痛苦挪去,甚至是死也沒關係,只要能讓我脫離這種痛苦!

直到有天我實在是受不了寂寞和空虛的襲擊,尋死的想法開始在我腦海里打轉。於是我翻遍了家裡所有的藥物,準備吞下自殺。

就在這時,我的臉書突然收到了一個私聊通知,我開心地以為是對方的信息就放下了手中的藥物前去查看,結果卻是一位從未謀面的弟兄找我閑聊。我禮貌上應酬那位弟兄,可也因為這樣我暫時忘了自殺這回事。回想起來,這位弟兄真的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及時阻止了我。

因著當時我負責的一個活動剛好與這位弟兄有合作的關係,我們慢慢變成了朋友,我也才發現原來他是個虔誠的基督徒。為了擺脫寂寞和傷痛,我決定嘗試走出舒適圈認識不一樣圈子的朋友。透過他我認識了我現在的老公Raymond,也認識了啟發課程,上帝也透過啟發課程,改變了我的生命。

老實說,我從沒想過會和Raymond交往。他是個基督徒,家人都是基督徒,更令人驚訝的是他的父母雙雙都是牧師,我們兩個根本屬於不同世界的人。可Raymond常常跟我說耶穌的故事,用經文來安慰當時受傷的我。很奇妙地,這些上帝的話給了我極大的安慰,是身邊人所有的安慰和鼓勵所比不上的。就這樣,慢慢地我也被他愛上帝的心給吸引了。

Raymond的父母是馬來西亞中文啟發事工的牧者,在他們的鼓勵之下我參加啟發課程。在啟發課程里,我感受到了教會弟兄姐妹的熱情和真誠的關懷。大家總是臉帶笑容地歡迎我,待我像家人一樣讓我感到很放鬆很感動,我也開始期待每個星期的課題!

直到上到第四課「怎樣確定自己信了主?」,我才知道自己從來都不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耶穌曾無數次地在我心門外叩門,可是我從不曾邀請過祂進入我的生命里。我以為上帝是位高高在上的神,我和祂毫無關係,可直到那天我才真正認識主耶穌和了解上帝的救恩,也深深地被祂的愛感動。課程結束前,在牧師的帶領下,我眼眶含著淚做了個決志的禱告。我決定我要受洗,我要成為上帝的孩子!我要承認祂做我的父,我也要把福音帶入我的家,因為唯有上帝才能改變我破碎的家庭。就這樣,Raymond陪著我上完整個課程。因著主耶穌我認識了真理,也順利地在2015年10月25日受洗,成為一個新造的人!

現在的我,在教會服事,參加小組,心中充滿了無法形容的喜樂。上帝是怎麼樣把我帶回祂的身邊再怎麼重新塑造我,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奇妙。雖然過程起伏很大,很煎熬,但若不是上帝從我所經歷的傷痛,還有死亡的威脅中將我拯救出來,讓我跌入谷底的生命可以抬起頭,再一步一步地拉著我的手建立我,我也不可能重新認識祂。主的愛醫治了我,填滿了我內心的空虛,讓我有勇氣再次面對生命。我很慶幸當時我做的那個禱告讓我活過來了。

感謝主從來都沒有放棄過我,還為我安排了一個更適合我的對象和超乎我想像的美滿家庭。最重要的是,能認識上帝,好幸福!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70歲,我仍在學習 「服侍」(有聲中文)

作者:Mart DeHaan,美國

翻譯:漱翎,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Mart DeHaan 是「靈命日糧」事工的上一任總裁。他在這個事工服侍了45年。Mart 是廣播節目「聖經探索」的常駐嘉賓,在節目中與大家分享他對於上帝話語的得著。他同時也為「探索叢書」寫作,並在每月「個人隨想」專欄中執筆,探討一些熱門話題。他和妻子Diane有兩個孩子。Mart 喜愛戶外活動,尤其喜歡釣魚。

 

親愛的朋友,

我不知道該從何談起這個話題。或許這是因為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才能在某件事上給別人建議,更別說是在「服侍」這麼重要的事情上了。讓我先來講一個故事吧。

我看過很多搞笑的卡通,其中有一個讓我記憶猶新。講的是一個男士想要在一次晚餐約會中給對方留下好印象。晚餐結束時,他拿出信用卡打算買單。他覺得這次約會美妙極了,隨即深吸了一口氣,說道:「哈,我說了這麼多了。現在來說說你吧。你覺得我怎麼樣啊?」

為什麼我會記得這個笑點呢?可能是因為我也曾經多次對別人傳遞過那個 笑容。也許是因為我仍然在努力戰勝自己過度關注自我利益而忽略他人感受的傾向。

我已經不再是個年輕人。70多歲的我,跟很多人吃過飯,交談過。到如今我仍然覺得,我們太容易忘記自己活著的目的和怎樣活才不枉此生。

因此,我感謝卡通畫的畫師、作者們,以及一直伴隨我的教會領袖們,我的家人,朋友,老師們。是他們幫助我認識到,一個有意義的人生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而是要彼此相愛的。我有幸見到很多簡單善意的舉動——哪怕是對一株將死的植物,一隻受驚的小動物,或者一個最不可能的陌生人——所帶來的奇妙。

最重要的是,我有機會聽到了耶穌的事迹。耶穌一直在包容和忍耐我們之中那些常常軟弱跌倒的人。在一次次的經歷中,耶穌讓我們看到,當祂要我們跟從祂的時候,甚至當祂問我們「覺得祂是誰」的時候,其實都是在尋求我們的好處,而非祂自己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希望你們永遠不要停止向耶穌學習,也偶爾可以從我這樣曾經犯過錯誤的老頭子身上學習些教訓。

 

服侍人的領袖

在耶穌被賣受難的當晚,祂的門徒們圍坐在一起彼此爭論(路加福音 22章24節)。他們以為他們等候已久的彌賽亞終於要統治世界了,而他們當中有些人要比其餘的更配得做他的左膀右臂,與祂一同把凱撒趕下王位並一同掌管新政權。他們並沒準備好聽耶穌說:「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那掌權管他們的稱為恩主。但你們不可這樣,你們裡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侍人的。是誰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侍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嗎?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侍人的。」(路加福音 22章25-27 節)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是那時候的使徒,當時就坐在耶穌身旁,會是怎樣的感受?那天早些時候,我們會看見耶穌像僕人一樣,雙膝著地給我們洗腳(約翰福音 13章 1-17節)。我們會聽到耶穌向對朋友一樣對我們說,有一件事情最為重要,就是要如同祂愛我們一樣地彼此相愛。(15章12-15節)。

雖然不能說我全部理解,但我多少有點了解為什麼那時候的使徒,也就是未來教會的建立者們,會如此困惑。他們的家族和國家在歷史上都滿有強勢的領袖。有殘暴的,也有仁愛的。但是這些領袖都無一例外地是從前方,從高處和上層,通過施加掌控和下命令來領導眾人。難怪他們會不明白耶穌的領導方式。因為耶穌是從下至上,從裡到外完全不一樣的領袖。

 

鼓勵我們,給我們力量的領袖

耶穌成就了祂聖潔尊貴的名,因為祂總是把我們的需要放在他自己的需要之上。不僅如此,祂還要祂的跟隨者們負祂的軛,跟祂一起以世人無法想像的方式和程度捨棄自己,向世界顯明通向真理的道路——就是那為我們道成肉身的上帝。

只有當我們回過頭來看的時候才會發現,在那個逾越節發生的一切和五周之後的五旬節上所發生的神跡,都是為了引領我們踐行犧牲和愛。耶穌為我們做了榜樣,祂為了我們死在十架上,向我們顯明了祂的愛。祂賜下聖靈給我們,讓我們可以帶著仁愛,喜樂,平安,耐心,慈愛,忠實,溫柔和節制(加拉太書 5章22-25節)跟從祂。這應該就是耶穌在祂的天國宣言里所願景的那種更慈愛,更溫柔的變革(馬太福音 5章1-12節)。

多年以來,我一直深受那些不懼風險而效法基督領袖方式的人們所激勵。他們從不用威脅和強迫的方式,而是以僕人的心腸關懷,服侍和帶領人。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當我想起下面這些人的時候心中會湧起一股暖流:曾經那個願意抽出時間來詢問我小時候成長經歷的老師;在我行走在低谷時還非常耐心傾聽我的牧師;還有那位年長的教會領袖,在午餐時願意向我袒露他自己的軟弱,跟我分享說他也曾疑惑該如何解讀那些似乎不能體現天父慈愛的經文。

這些舍己關懷他人的行為讓我體會到了一些跟隨耶穌的早期使徒們與耶穌相處時的感覺。我想,當你們被耶穌的慈愛和耐心所激勵,效法祂以僕人的心腸服侍和關懷他人的時候,一定會有人被你影響而因此轉向耶穌。

 

活在聖靈中

是的,我確實覺得這才是你應該傳遞的笑容。但請不要誤解,我並不是說你「既然明白了就去做吧」。我經歷了很多失敗才學到的功課就是,倚靠自己的決心捨己為人是走不了太遠的。

到現在我也仍然在學習,耶穌所教導的僕人式領袖絕不是要我們立定心志投入到大無畏的自我犧牲中。也不僅僅是要我們學習去選擇做對的事情。效法耶穌的服侍需要有一個更深的屬靈起點。正如耶穌始終相信祂的天父愛祂和引領祂一樣,我們也需要相信祂對我們永不改變的愛,並相信祂的靈會帶領我們去關懷和服侍他人。

我們天生的罪性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我們會自然地認為我們想做什麼都可以做成。但是耶穌給門徒和給我們的教導卻是,除非我們認識到靠自己什麼也做和改變不了,否則我們就無法跟隨祂,也無法產生像祂那樣的影響力。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在耶穌被捕的時候,祂讓彼得和其他門徒們離開了祂。也許這也是為什麼耶穌在復活之後告誡那些未來教會的領袖們,務必耐心等候聖靈降下,然後再去傳福音(使徒行傳 1章1-9節)。

當我緊握耶穌的應許——「我們的天父不會不把聖靈賜給來尋求祂的人」時,所經歷的奇妙帶領仍讓我驚嘆。耶穌的作為總是讓我驚喜不已,祂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認識到我這美妙的一生不應該只是為了自己而活。

在文章開頭的卡通里我們提到了一個令人發笑、極其自我中心的人。我們誰也不想成為那樣的人。那麼在文章的結尾,讓我們換一種笑容。我們要如何才能體驗到捨棄自己本應得的「權利」,成為影響他人生命的基督徒而帶來的喜悅?讓我們一起行動,跟隨祂,服侍他人!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15招打造喜樂新生活(有聲中文)

作者: Janel Breitenstein,美國

翻譯:兩小鹿,中國

有聲播讀:馨寧,中國

 

一個朋友最近跟我講了幾年前他和妻子去夏威夷旅行的事。把妻子送到候機廳後,他成了汽車出租公司擺渡車上唯一的乘客。他記得當時那個司機說:「我覺得我需要去度假。」我的朋友笑著跟我描述了這件事。你就住在夏威夷還要去哪裡度假呢?

我有朋友曾經住在夏威夷島上,因此我深知無論你住在哪兒,生活都不可能是幸福完滿的。事實上,我家旁邊就有一棟常年出租給遊客度假用的木屋。上帝似乎在用它提醒我:你住在一個度假勝地哦。

這個提醒在我感到疲憊軟弱時尤為重要。比如當我在等待出版商的回復時;當我在觀察一個青少年的生活是否能回到正軌時;當我掙扎著度日,希望上帝會告訴我為什麼將我放在這個國家時…..我想起了朋友從當年照顧他患有ALS(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妻子,並看著她離世的這個過程中所總結出的忠告:感恩是逃離痛苦的出口。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幸福與感恩密切相關。然而,作為一個母親、妻子、女人,我太容易就忘記感恩。我常常在追逐我想要的,抓取我沒有的,卻從來沒有恩之心。

當我處於低谷時,就完全看不到實際上我就活在自己的夏威夷啊。如果說眼睛是身體的燈,那我的可能按了一個自動調暗裝置。

我的思想總是掠過上帝給我的慷慨,就好像看不到祂滿屋子給我留下的情書,卻只在乎有一封我等了很久卻還沒收到。就這樣,我慢慢錯失了本應為所擁有的而生髮的感恩和喜樂。有時,我還甚至得出了「祂不愛我」的結論。

但誰知道呢?也許有一天,當我回首往事,我會想,我過去就住在夏威夷呢!至少那地方很像夏威夷。

活得喜樂的關鍵是睜開我的眼睛去看。

有時候,我必須訓練我自己去數算上帝的祝福。那些時候,我會借著感恩用下面這15個簡單的方法找回幸福。這是我失意時的救命稻草。興許也能幫到你。選擇其中幾個去試試吧。

 

1.你今天要向多少人表示感激?定一個目標。去做吧。

2.在你起床之前,為10件事感謝上帝。要真心的哦。

3.給家人寫張卡片或發個簡訊,讓他們知道你很感激他們。寫得具體些。

4.當你在屋子裡走動或做家務時,唱一首感恩的歌(說真的哦)。通常和那些和我處境吻合的歌詞會讓我產生共鳴,例如:「當我的禱告沒被應允時……我仍然信靠你。」

5.本周給一位常被忽略的人發一封感謝信。重複三周。

6.工作的時候,在旁邊放一本感恩筆記。每小時記下一件值得感恩的事。

7.當有人誇讚你時,要把讚美歸給上帝,因為沒有祂我們什麼也不能做(約翰福音15章5節)。也要感謝任何參與其中的人。

8.吃飯前感謝上帝和做飯的人。

9.在你的社區,你孩子的學校,或者你的工作場所,找到至少一個不被欣賞的人,真誠地當面感謝他們的工作。公開地向對方表示我們的感激之情就像送對方禮物一樣!

10.當你情緒低落或為某事抓狂時,快速列一個感恩清單。

11.在櫥櫃門、窗戶、冰箱門等處貼上讓你感恩的人和事。

12.從你的感恩清單中找出至少一項並有所行動。比如:我很感恩自己有這麼好的孩子,所以我要去抱一抱他們。我愛我住的地方,我要把窗戶打開。我很感恩自己身體健康,我要去跑個步。

13.努力成為最感恩的自己,但不是那種「我是最棒的!」的態度,而是出於謙卑,知道我們一切所有的,都是從上帝而來的(哥林多前書4章7節。)

14.在餐桌上或在車裡與你的家人或朋友玩一個快速的「感恩遊戲」:你現在有什麼感恩的事情嗎?你的生活中有什麼很棒的事情?

15.當別人問你近況如何時,如實回答。然後至少提到一件你真心為之感恩的事。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