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想換另一種人生時,其實“不換”才是一種勇敢

 

 

作者:懷子蕙

 

 

思考一個詞,叫做“勇敢”。何為勇敢呢,是對困難的迎頭而上,還是看恐怖片時氣定神閑,還是在槍林彈雨中發起無畏的衝鋒?我想這些都是勇敢的,甚至一些還稱得上英勇。但是似乎這些情景下的主角們,都是因著某些方面能力的不足,才不得已選擇勇敢,好激勵自己向前。

在生活中我們就常常不得不選擇這樣的勇敢。我們在學校時面對繁重的課業壓力和老師的催逼,只能勇敢起來去埋頭苦讀。我們當中可能有人遭受了不幸的家庭情況帶來的憂傷的童年,一定也是一顆勇敢面對未來的心在支撐著走下去。工作的肢體們面對這家裡上有老下有小的境遇,也勇敢地撐起了自己的家。我們所委身的教會,所處的城市可能正面臨嚴峻的逼迫,每一次我們離開家門,離開工作崗位來教會聚會,也是一種勇敢。唉,不得不感歎大家都是勇敢的人呀。但這樣的勇敢常常使我們感到無可奈何,如果可以,誰又想承受這樣一份勇敢,或者說無奈呢?為什麼我不能是一個天賦異稟的學霸,考試答案、實驗成果都可以信手拈來?為什麼我不能跟隔壁家的小孩換一換,人家的家庭就很美滿,每個月都能去遊樂園?我也多想像那群中彩票的傢伙一樣,享受著天降之財,再也不用兩點一線地工作了。為什麼我們要躲避逼迫者的眼目,就不能像別的國家的教會那樣公開大方地聚會嗎?

好想跟別人換一換啊。

似乎只要我們變得更有能力,境遇更好,我們就不必再承受這種無奈的勇敢了。如果我可以輕易撤去前進路上的困難;如果恐怖片裡的鬼怪傷害不了我分毫;如果槍林彈雨都打不穿我的皮膚,要是我能說有就有,命立就立,那我又何須勇敢地面對這些,何須面對我那慘淡無光的生活?像這樣的全能者,他還需要勇敢嗎?他會想和我們換一換,感受我們的生活嗎?當他跟我們一樣面對失望,挫折,甚至註定的結局時,他會用他的力量扭轉乾坤嗎?還是他會跟我們一樣,平靜地走屬￿自己的路呢?

讓我們來到兩千年前客西馬尼園的那個晚上,看主耶穌基督和他的門徒。

“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坐在這裡,等我禱告。” 於是帶著彼得、雅各、約翰同去,就驚恐起來,極其難過, 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警醒。”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倘若可行,便叫那時候過去。” 他說:“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 耶穌回來,見他們睡著了,就對彼得說:“西門,你睡覺嗎?不能警醒片時嗎? 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耶穌又去禱告,說的話還是與先前一樣, 又來見他們睡著了,因為他們的眼睛甚是困倦;他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 第三次來,對他們說:“現在你們仍然睡覺安歇吧(吧:或譯嗎?)!夠了,時候到了。看哪,人子被賣在罪人手裡了。 起來!我們走吧。看哪,那賣我的人近了!”(馬可福音 14章32-34,36-42節)

面對著早已註定的結局,這一位曾經擺列群星,立定大地的根基,劃分諸水的邊界,興起諸國又打傷列王,使一切生命繁榮又枯萎的上帝,祂說了什麼?祂驚恐起來,極其難過,祂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警醒。”相比較之下,他的門徒們反而顯得有些無知無畏了,他們倒是能夠安然睡著。面對這一群門徒,內心憂傷甚至要死的主,還在教導他們,總要警醒禱告,祂知道也顧念他們固然願意的心靈,也勉勵他們軟弱的肉體。即使在這關頭,在心裡極度驚恐難過的時候,祂仍教導他的門徒,求父上帝將這杯撤去。

何等真實,百分之百的人性啊!我們看到過多少關於“犧牲”的故事,裡面的主人公一個個都目光如炬、無比堅定、大無畏地走向犧牲的結局。可是總讓我感覺他們活在宣傳海報上,但是這一位這樣禱告的主,祂就仿佛在我的身邊禱告。在苦難臨到之前,懇求這苦難能否被更換。他痛苦、他掙扎、他害怕。全能者也會這樣嗎?全能者竟然也會痛苦憂傷,幾乎要死嗎?他難道不早就知道他三日後就會復活嗎?他難道不能大手一揮把接下來來拿他的兵丁擊殺嗎?他為什麼在這裡俯伏在地,懇求他的上帝挪去他的杯呢?沒有一位犧牲者像他,在經歷了這樣的死蔭幽谷之後,憑著信心勇敢地禱告說“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

我們想和別人的人生換一換,無非是想換得我們不曾擁有的,別人看似享受到的好處。因著人性的敗壞,殘破的我們即使換一個人生,也只會在別處增加新的破口。這一位上帝卻主動把我們的人性換到了自己的身上,他經歷了我們人的軟弱,我們人的有限,他明明是君王,卻跟乞丐做了交換;他明明在榮耀之處受生,卻把肉身誕生的地方換成了馬槽;他的冠冕和寶座明明是榮耀和至高,卻換成了荊棘和木頭。弟兄姊妹們啊,我們不是常常被教導說,上帝為我們安排的都是最好的嗎?祂的帶領一定是最適合我們,最能使我們成長和飽足的嗎?我們卻常常軟弱倒退,把勇氣稱為無奈,把應許看做虛妄,把信心當成小信。然而這位上帝給自己預備的是怎樣的結局呢?是那受咒詛的、被棄絕的,承受天父怒火的結局。他在極端的驚恐和要死的憂傷中,走向了那裡。他臨終的目光中,客西馬尼園裡的勇敢化為了祝福,透過這份目光,好讓你我的故事成為了可能,多麼完美的謝幕!

勇敢,亦是來自於上帝的屬性!

這份勇敢,不是憑血氣的勇敢,不是一腔熱血驅使下的闖勁,是在真正的信心中,靠著上帝的話,透過生活和生命的重重迷霧,看到最後屬天榮美的勇敢。弟兄姊妹們,何苦與他人交換人生呢?何苦想要人生重新開局呢?主都不曾想要更換他的軛,我們這承擔得更輕省的又有什麼可要更換的呢?

我最近也在經歷上帝對我的破碎和重建的過程。在許多方面,四月也是我思考最為繁重的一個月。我故鄉的老房子,從四歲開始居住到現在的房子重新開始裝修了。看著父母拍給我的照片,裡面曾經的一切:牆壁、櫥窗、吊燈,兒時的記憶,統統被砸爛拆毀,為著要重建。我的心也在四月經歷了破碎和改變的過程。上帝在明處暗處都安排得如此巧合,提醒我重建的過程已經開始了。我在經歷破碎的時候也不止一次地想要脫離目前的處境,我想跟進入戀愛關係的肢體換一換,好讓我體會這種甜蜜的關係、位格的交流到底是怎樣的;我想跟學業有成的肢體們換一換,因為我對自己現在學校的學習環境和教學質量感到失望;我想與能忙碌工作的肢體換一換,因為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虛度光陰,虧缺了上帝給我的年輕的身體和旺盛精力;我想跟事業有成,家庭穩定的肢體換一換,因為我害怕將來畢業要面臨的各種壓力;我甚至想跟未來的自己換一換,因為我把上帝的應許當成一場終要實現的美夢,既然上帝美好的應許終會來臨,那不如讓我跳過這段等待和尋求的時間吧,讓我直接到那所有美好都成就的日子。

然而,當我從美夢中驚醒,我還是在過著自己的生活,我沒有得到我憧憬的姊妹的芳心,導師的任務也沒有完成,今天也是虛度的一天,也不知道自己畢業之後要從事怎樣的工作,更不知道上帝最後會帶領我走向何方。上帝沒有讓我變成另一個人,沒有立馬讓我跳過這段時光進入應許成就的那個瞬間。我努力回想上帝對我的破碎和帶領。我從不信主的家庭中誕生,在小學同學的一句話下被主感動,中學六年沒接觸過教會卻在一進入大學就被上帝領到了他的百姓中間。祂一再地向我顯明祂自己,向我展示祂的同在和大能。祂讓我在經歷情感的漩渦後重新思考自己對愛的理解,祂也並沒有消滅我心中尚存的憧憬和感動,而是讓我重新看到尋求愛的源頭在何方,讓我知道所有的尋求最後都要回到祂本身。祂讓我體會學習的重壓,體會沒有知識,沒有智慧帶來的苦果,告誡我不能期待不勞而獲,成果從天而降。祂讓我知道人生道路的選擇不在於地上的形勢,也不在於人的能力,只要信靠祂與祂同行,就能充滿平安和喜樂。祂讓我不要急著遇見未來的自己,這一路上的尋求,一路上的跌倒和被攙扶,一路上與主耶穌基督共負一軛,同走天路的過程,才是將來更加美好的見證。我的今天也沒有虛度,靈修和禱告、和弟兄的美好的交流、參加教會的服侍……這些都是祂恩典的明證,祂也都會紀念。

是的,弟兄姊妹們,在寫下這些文字之前,我一直在擔心會寫成一篇充滿屬靈高調的雞湯文。但是寫到這裡我的眼眶真的濕潤了。回看自己的生活,回看聖經的話語,我們怎能喪失生活的勇氣?上帝是無與倫比的編劇,我們的舞臺又是何等地榮美,我們應當是充滿信心的屬靈話劇的演員,勇敢地迎接屬￿我們的完美謝幕。

*編者注:此文章並非對「馬可福音 14章32-34,36-42節」的解釋,而是作者對於經文的延伸思考。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詩:一棵空心的樹

 

作者:Lynn

有聲播讀:子悅

 

 

一、

 

他們都看我如一棵開花的樹

他們都說,你的生命真好

躁鬱症得醫治的見證真棒

 

我笑了,卻又哭了

誰又明白並接納真實的我呢?

 

敞開我的傷口,我的心

依舊是傷痕累累,並未癒合

若我未來還是會繼續生病

若我依舊只顧自己、看似冷酷無情

誰還會理解我呢?

若我始終都不能從破碎中站立

無法在黑暗中一直散發金色光芒

誰還會欣賞我呢?

 

親愛的主

若我根本不像外在那般堅毅勇敢

若我承受不了禰留在我身上的刺

禰還會呼召我麼?


若我用盡了半生終不成大器

付出了心血,所做的還不如AI

若我對禰終究無用

禰還會視我為寶貴嗎?

 

若我再一次離開禰

像小兒子那樣在外肆意放蕩

當產業耗盡時,再回來求一份工

禰還會收留我嗎?

 

是啊,主啊!

其實我根本無法滿足你的期待

我無法償還向禰許過的願

我不配得到禰白白的恩典

 

我只是一棵枝繁葉茂的“空心樹”

禰還會繼續澆灌我嗎?

二、

 

他們都說你是一棵開花的樹

而我始終視你為樹下的花

你得醫治的願望我已滿足

你早已回來歸榮耀於我

女兒啊,就平平安安地去吧!

 

別忘了,你的肺腑是我所造

你坐下,你起來,我都知道

你比路邊的百合花珍貴

又比天上的飛鳥貴重

你本是塵土,但絕非僅是塵土

我深知你仍在痛苦中

別害怕,那是我的手在做工

我留下一根刺在你身上

還留了寶貝在你瓦器裡

破碎它,讓金色光芒綻放吧!

 

我始終用慈愛吸引你

雖你離開時也任憑你

而我必不撇下你為孤兒

待你回轉,我就在這裡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

也無需用果效、能力來換取

若像小兒子那樣在外敗光家業

就回來吧!我必欣喜快樂

因你是失而復得

看啊,女兒!

你一直視自己為一顆枝繁葉茂的“空心樹”

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的靈早已進駐在你裡面

生命的活水已澆灌你,永遠不停息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畢業後的抉擇讓我更深地認識了自己和祂

 

作者:聖夏

有聲播讀:Joya

 

畢業面臨選擇

我們很多人應該都經歷過畢業,又或者是即將要畢業,而我也是其中一個。但可能與別人不同的是,我經歷了很多次的畢業,從大學到碩士,我斷斷續續讀了10年。高中一起畢業的同齡人,要不就是高薪工作,要不就是已經博士畢業,還有的已經結婚生子過著穩定生活。看看別再看看自己,我的焦慮與日俱增,我心裡開始盤算我要如何才能緩解我的焦慮,調整我的情緒,因為我深知道我的壓力來自我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

關於如何解決這些壓力,我的父母為我提供了幾個“不可參考”的答案,比如,找一個不信主的但是經濟較好的人交往,如果順利就可以進入婚姻,生活就能穩定下來了;又比如說,在家附近找一個穩定的工作,薪資不用很高,重要的是離家近且穩定。我知道父母是希望我能有一個幸福安定的生活,離他們近些,結束這幾年好似“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生活。雖然我知道父母的這些話不可取,但是還是讓我產生了一些想法。

我開始關注招聘資訊。但看著各行各業的招聘廣告,我陷入了混亂。因為我發現自己不知道要找什麼樣的工作,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工作,也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雖然其中的很多工作,我覺得自己也能勝任,但是我總覺得哪裡不太對勁。因為上帝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哥林多前書10章30節)。 所以我們的工作應該是既能發揮自己的恩賜,又能榮耀上帝的,而不單單只是為了生存。而且我們的主也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馬太福音4章4節)

找到更深的問題

於是,我和牧者,還有教會的姊妹分享我的難處,我的焦慮,請他們幫忙代禱。就在我以為我已經知道方向,調整好自己的狀態,開始重新依靠上帝,可以再次得力量的時候。我卻發現,在我的面前卻出現了“涇渭分明”的兩條路,或許這兩路一直存在,只是我一直視而不見,如今到了我真正要做選擇的時候,我不能再逃避了。一條是我按照自己的標準,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判斷去選擇生活;一條是完全地放下自己的權利,完全地信靠上帝,按照祂的帶領認識祂,跟隨祂。起初,當我在禱告中看到這個畫面的時候,我覺得有些滑稽,什麼意思,我不是一直在跟隨上帝嘛,為什麼又要我做選擇。

可是當我再次安靜在上帝的面前的時候,我發現對於畢業找工作這件事情,我其實並沒有完全交托,或者說對上帝半信半疑。我心裡想:上帝真的能帶領我,為我預備工作嘛?又或者說,在我心裡,上帝的帶領是不是合我心意的,才是最重要的。說到底,我信上帝能帶領我,為我預備,但是祂會不會按照我的想法預備,是不是讓我滿意,這卻很令我懷疑。如果事情不是按照我的想法成就,那我要怎麼選,是繼續跟隨相信,還是自己做安排,自己為自己打算呢。當我想到這一點的時候,我才發現這不僅僅是我找工作的問題,而是我的信仰問題。

回顧自己信主的經歷,我發現我的信仰生活是從參加教會各樣的活動開始的,在這期間我接受栽培,學習聖經,參加禮拜、團契,成為基督徒。在這個過程中,跟隨上帝看似是我自己的選擇,但大多數時候更像是事情自然而然的發展,我也沒有做什麼選擇。這倒不是說,我不喜歡教會的活動,或者教會的活動沒有價值沒有意義。恰恰相反,我在教會遇見牧者,被栽培;通過教會的活動我和弟兄姊妹建立關係,開始接觸基督信仰,認識主。我思考的是,如果我的生活中沒有了這些活動,我是不是還會堅定地跟隨上帝呢。而我也漸漸明白上帝的意思是讓我看清真實擺在我面前的路,做出一個選擇並為之付上代價,而不是像之前那樣“不冷不熱”“真假參半”地過生活。

何去何從?

說實話,我很難選擇。作為基督徒,我知道應該選擇跟隨上帝的帶領。但是坦白地說,雖然頭腦上很清楚要選擇上帝,但是我心裡卻十分掙扎。我知道我做不到。我做不到完全地放手,完全地信靠。隨之而來的是我心裡的羞愧感和失落感,因為我發現原來我對上帝有要求,而且我不能接受上帝不合我心意的安排。然而上帝沒有放棄我,祂給我時間允許我掙扎,也給我開路,讓我看到了這段經文,就是耶穌呼召門徒的經文:

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裡。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 上帝的羔羊!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什麼?他們說:拉比(拉比翻出來就是夫子),在哪裡住?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祂在哪裡住,這一天便與祂同住。那時約有申正了。聽見約翰的話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一個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他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彌賽亞翻出來就是基督)。於是領他去見耶穌。耶穌看著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又次日,耶穌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見腓力,就對他說:來跟從我吧!這腓力是伯賽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腓力找著拿但業,對他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拿但業對他說: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腓力說:你來看。耶穌看見拿但業來,就指著他說: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裡是沒有詭詐的。拿但業對耶穌說:你從哪裡知道我呢?耶穌回答說: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拿但業說:拉比,你是 上帝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耶穌對他說:因為我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你,你就信嗎?你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又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 上帝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 (約翰福音135-51)

在這段經文中,我看到起初門徒被呼召之時,是因為他們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彌賽亞,是拯救者。所以他們決定跟隨耶穌,做耶穌的門徒。但是後來我們也知道,門徒以為耶穌來,是要重新建立以色列王國,呼召他們成為勇士,成為開國元勳,門徒們想的是要建功立業,所以他們各人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解讀耶穌,跟隨耶穌。當我看到耶穌祂知道人心裡所存的(約翰福音2章25節),但是祂仍舊願意揀選他們,親近他們,接納他們,帶領教導他們的時候,我的心深深地被上帝感動。當我為到自己的軟弱而感到羞愧的時候,祂說祂知道我所懷的意念(申命記31章21節)。

我感到我的重擔一下子變得輕省了很多,我意識到我不是要靠著自己來信靠主,我要在認識到自己的不行,不能的時候來信靠祂。上帝祂藉著這段經文告訴我,祂會像幫助門徒那樣幫助我,只要我向祂尋求幫助,因為主也說過,“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路加福音1110 。雖然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到完全地信靠祂,但是我願意每天都來到祂的面前向祂祈求,主啊,求禰賜我謙卑順服的心,你知道我的軟弱,求你幫助我,像我起初未曾認識禰的時候那樣,幫助我重新站立起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比起性格測試的定義和分析,接納更寶貴!

 

作者:聖夏

有聲播讀:佳音

 

 

這幾年一種新型的交友問候方式盛行於年輕一代當中,對於初次認識的新朋友,已經不再是單純地詢問對方的愛好是什麼來瞭解對方,而是通過詢問對方的MBTI來瞭解對方的性格類型、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來建立關係,以為這樣能夠更全面地認識對方。維琪百科是這樣介紹MBTI的,它是人格類型學中一種內省的自我報告問卷,它表明人們天生在感知和決策的方式上存在不同心理偏好。MBTI的理論框架包括四組相反的先天偏好:內向與外向(Introversion-Extraversion);實感與直覺(Sensing-iNtuition);思考與情感(Thinking-Feeling);判斷與感知(Judging-Perceiving),四項偏好可交叉組成 16人格類型(INTJ, INFJ, ISTJ, ISFJ, ENTJ, ENFJ, ESTJ, ESFJ, INTP, INFP, ISTP, ISFP, ENTP, ENFP, ESTP, ESFP)。

去年的耶誕節,教會也為我們預備了MBTI和九型人格測試,只不過不同於網路上博人眼球的解析,而是結合牧者多年對我們的認識和瞭解,去驗證我們所測試的結果和分析是不是真的符合我們的性格和實際情況。對我們個人的優點缺點,焦慮來源,還有我們面對焦慮我們所做出的可能的回應方式,以及改進的方向和建議都進行了詳細的討論。這兩個測試幫助我更加全面地瞭解了自己,也讓我陷入了沉思。因為我發現我並不喜歡我的性格,也不喜歡我的恩賜。

我是一個說話快、反應快、行動也快的急性子的人,很多的時候我習慣邊做事情邊思考,總是給人很魯莽、衝動、脾氣也很壞的印象。我也喜歡用享樂來回避問題,喜歡與喜樂的人同喜樂,但是不喜歡與哀哭的人同哀哭。所以當我看見自己原來是這樣的人的時候,說實話我對自己很失望,我也開始參考這個測試結果去定義我能做什麼,適合做什麼,要做什麼,這個過程給我很大的壓力,也讓我感覺很迷茫,因為我覺得自己是沒有能力的,沒有什麼是我能夠勝任的。

我來到上帝的面前向祂禱告說:上帝,這和我想得不一樣,我心裡原是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方式來更認識瞭解自己的,但是為什麼我現在如此焦慮,好像我心裡認定自己是不會改變的了,就如測試結果寫得那般了。當我安靜下來的時候,上帝讓我看到,我其實在用測試的結果定義我自己,想用自己的方法去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但事實是,當我和我的姊妹在看到自己的測試結果所對應的分析和建議的時候,我們發現這些不過是牧者牧養我們多年的一個總結,其實我們對自己早有了一定的瞭解,而且也在不斷地被上帝改變。經上說,“因我的肺腑是禰所造的。我在母腹中,禰已覆庇我”(詩139篇13節)。其實上帝在我們還不認識祂,不認識自己的時候,祂就知道我並且愛了我們。

當我意識到這點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不光用這個測試結果定義自己,我還定義別人。我會通過詢問教會年輕新朋友的MBTI類型幫助我們打開了溝通的管道,建立初步的關係。但是當我想進一步瞭解這個人的時候,我發現我的第一反應不是向上帝禱告,祈求祂給我耐心和愛心去接納對方,認識對方,或者可以的話,邀請對方見面聊天來建立關係,增加瞭解;而是上網找到他們對應的MBTI類型的解析來分析他們,定義他們原來是這樣或那樣的人。這樣的我並沒有憑愛心去認識他們(哥林多前書16章14節)。 當我越來越依靠這個測試結果來認識對方的時候,我發現我不太能用上帝的眼光來認識眼前的這個人,而是按照自己的標準,喜好來定義接納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我忘記了我起初要關心他們的初衷,也將上帝所賜的愛心丟棄了(啟示錄2章4節)。

其實MBTI也好,九型人格測試,或者其他別的什麼,也許能説明我們認識自己,瞭解自己。但是真正能幫助我們,只有上帝,因為主耶穌基督愛我們,為我們舍己(加拉太書2章20節) 保羅也說過,“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我若將所有的周濟窮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哥林多前書13章1-3節)。 所以如果我們所做的不是出於愛心,不是出於上帝,那我們所做的就都是無用功。

我感謝上帝賜予一位幫助我,接納我的牧者,她沒有像世界上的人一樣定義我,她也沒有選擇自己的眼光看待我。她是用從上帝而來的愛心接納我。尤其是當我看到我裡面真實的我是那樣的糟糕,就連我自己都不喜歡自己的時候,想到我的牧者即使知道我是如此的糟糕,她也沒有丟棄我,一直陪伴我走在信靠主耶穌的道路上,生命也被改變,我真的很感動也很感恩。這鼓勵我學習用從上帝而來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別人,不是因為我夠好,我配得,而是因為上帝先愛了我(約翰一書419節)。因此我也能夠用從上帝而來的愛,去接納人、愛人,而不是遵循其他別的什麼標準。因著上帝的應許,我們也不再因著自己的身份,自己所做的事情就輕看自己,輕看他人。不再拿我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所作的事情,而是相信祂看重我們每一個人,對我們每個人都有祂的心意。這無關我們的能力和我們所做的事,因為“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章17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