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不用證明自己,因為祂早已呼召我!

 

 

作者:聖夏

 

 

在約翰福音20章24-29節記載主耶穌死後,第三天向門徒們顯現,門徒們向不在場的多馬講述主耶穌已經復活的事實。多馬給的反應先是不信,並說:

 

“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裡,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多馬說:“我的主,我的上帝!”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當我在復活節的主日,聽到牧師念出這段經文的時候,我的心好像被什麼擊中了一樣,心裡感動,眼淚也止不住一直流。我似乎透過多馬看到了自己,主耶穌對多馬說的話,此時此刻,也成為對我說的話。多馬不信,我也不信,多馬想用自己的方式來驗證主耶穌復活,而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應上帝對我的呼召。

 

 

2024年8月畢業之後,我和教會姊妹一起服事留學生的事工。在服事過程中,我萌生了想要全職服事上帝的想法。但是當時的自己心裡有很大的掙扎,因為覺得自己在國外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好像都沒有相關的工作經歷,說實話有些許的不甘心,自己很想要靠自己的專業知識改變人,影響人。其次是在服事留學生的過程中,我也發現想要接觸留學生其實越來越不容易,他們似乎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他們也越來越不願意社交,對於信仰更是顯得很漠視。看到這些我心裡也在想那我能在這個方面做些什麼呢?這些現象也讓我設想,如果我有一份在學校的工作是不是更容易接觸學生,是不是更容易給他們傳福音呢?帶著這樣的想法我也開始禱告,也開始往國內大學投簡歷,希望能有一份高校老師的offer,有一份能接觸學生的工作。

 

 

2025年春節回家,我看到了家附近的一所大學在招聘,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投了簡歷。從收到面試通知到入職用了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真的是“神”速。事情發展的速度快到我來不及和牧者還有教會弟兄姊妹做充分告別,我僅用了兩天的時間,離開了生活了9年的地方,然後回家工作。我似乎“如願以償”地進入了高校,當了一名高校心理老師。入職第一天,我想我是面臨了所有留學歸來的高校老師要面對的問題——信仰問題(編者按:作者所處的國家對教職人員持基督信仰一事比較警惕和抱有負面態度)。我聽過也看過一些關於國內對信仰問題的見證。但是當這一幕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時候,我從未想過會是這樣的場景。

 

 

只是簡單地入職面談,卻好像是在審訊我。當得知我是基督徒時,她們面面相覷,領導又是一字一句地說:“聽到了嘛?她說她是基督徒。”在之後的日子裡,我時常被領導提醒說,上課的時候不該說的話千萬不要說,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有那麼一段時間,我每天都很緊張,活在被懷疑和不被信任之中,似乎我對學校來說是一顆“定時炸彈”,好像隨時會給領導惹“麻煩”。後來我不知道自己能說什麼,我也不知道自己不能說什麼。與此同時當我走在教室裡,看著低頭看手機,玩遊戲,刷視頻的學生比比皆是,我看不到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看不到一個學生應該有的人生追求。相反我似乎感受到了絕望,我覺得我的這堂課改變不了他們的人生,對他們的人生幫助益處不大。時間長了就連我自己也這麼想,就是我改變不了人,我也影響不了人,我感到不自由,我想他們同樣也感到不自由。

 

 

我感到無助,感到無力,因為這與我當初的想法背道而馳,原來我沒有辦法通過一個老師的工作傳福音給學生,在這個環境中就連我自己是個基督徒的身份都很難被人接納。在之後的一段時間我迷茫著,不知道能做些什麼,好像除了禱告我什麼都做不了。直到我聽到了約翰福音20章24-27節的經文,我才發現上帝對我的心意。透過多馬的不信,我看到了我自己裡面的驕傲,發現自己其實在回應呼召的過程中,一直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那位呼召自己的主身上。我一直在看的是:我自己是不是有能力為主做些什麼,我是不是能夠配得上上帝的呼召?

 

 

進高校做老師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崗位做些什麼事情來向上帝證明自己好像可以,值得被祂呼召。當我看到多馬的不信,而主耶穌並沒有因為多馬的不信就不把自己向多馬顯現,反而主耶穌祂用多馬尋求的方式向他顯明自己的復活和大能。那一刻我再次經歷上帝的信實,原來祂聽每個人的禱告,祂按照個人的方式來顯明自己的心意,我也明白了上帝現在也在借著這份高校老師的經歷回應我的禱告,解答我心裡的疑惑。我感謝上帝給我這樣的機會和經歷,讓我看到祂是看顧我的上帝,祂沒有因為我拒絕祂的呼召就放棄呼召我,反而祂願意給我這樣的神跡,就是在這個不容易找到工作的環境中,祂為我安排了一個合適我專業和想法的工作來讓我看到祂對我的心意。就是我憑著自己不能做什麼,上帝呼召我就呼召了我,不是因為我能做什麼,而是祂說,你來,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約翰福音2027節)

所以這一次我要去,我也願意去。這一次我想用上帝的方式來回應祂對我的呼召。這次的經歷也再次讓我明白是主耶穌用復活的愛將我呼召,不是靠著我自己做了什麼,不是我能做什麼,不是因為我配得這呼召,而是因為上帝愛我,願意讓我與祂一起同行,讓我可以見證祂的作為。親愛的弟兄姊妹,如果你有從上帝來的感動和呼召,就大膽和祂求,不要逃避,我相信祂必會為你成就,也必會讓你看到祂對你的心意和旨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

你知道的那些“職場法則”……也許都是謊言!

 

作者:小木木

 

文化和社會觀念對於塑造工作觀有著巨大的影響,在這個被謊言充斥的世界,我們正在被一些關於職場和工作的謊言影響,下面我將分享幾個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謊言,以及與之對應的真理,求上帝歸正我們的想法,幫助我們在工作中榮耀祂!

 

謊言一:只有“鐵飯碗”才是上岸

2023年,中國申請就讀碩士研究生的人數達到了474萬。大家希望通過提升學歷增加自己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然而走出校園卻發現,在極度飽和的就業市場,學歷早已貶值,高學歷並不能換來安穩的工作。於是又掀起了報考公務員的熱潮。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世界裡,我們怎麼能過上想要的生活?我們常常陷入一種誤區,就是試圖讓我們想得到的東西永恆不變。感恩是著眼於過去,愛是紮根現在,而幾乎一切罪惡都紮根于未來——恐懼、貪婪、色欲、野心則眺望著未來。然而,當下是時間觸及永恆的那一瞬間,也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禮物。正如在《魔鬼家書》路易斯借大鬼Screwtape之口說,人類生活在時間之中,但上帝卻命定他們進入永恆。上帝讓我們看到世間所有的事物都要被時間沖刷,無論是一份光鮮亮麗的簡歷,或是千萬人奔赴的“鐵飯碗”,都會在時間的長河中被凍結,只有那天上的產業才是永恆的福分,是永不廢的約。

 

謊言二:職場裡只有利益和權利關係

我從小就不喜歡出頭露面,即使是幫助了別人也不會主動告訴對方,因為不想讓對方覺得我在“討好別人”。有次回家,媽媽給我親手做了包子,並囑咐我帶一些給領導,我立刻拒絕了:“萬一別人覺得我是在拍馬屁怎麼辦?”其實,是我太在意自己和領導之間的那層權利關係,太想讓自己的行為無瑕疵,導致我表達善意時畏手畏腳,反而不敢去大大方方的愛我的領導。這何嘗不是因為我太在意領導的地位,以致於矯枉過正了呢。

馬太福音十章42節說:“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這人不能不得賞賜。”上帝讓我們奉祂的名去愛別人,因此我表達對領導的關心和愛,其實是在遵守上帝的命令,是在服事上帝。討好人和服事上帝最大的區別就是上帝的命令比人可靠,祂吩咐我們做的都是於我們有益處的。討人喜悅和討上帝喜悅也完全是不一樣的,討人喜悅指向自私的愛,討對方喜悅是希望從Ta身上索取好處;但討上帝喜悅指向無私的愛,是以感恩的心回應上帝對我們的愛和供應。

 

謊言三:永遠不要把同事當朋友

前不久部門來了一位新同事,她比我年長幾歲,工作經驗也豐富一些。一天,領導說有個業內非常有名的會議名額,但只能一個人去參加,我看了看旁邊的同事,發現她滿臉期待。當晚回家後我跟父母提起這件事,父母都讓我直接跟領導要名額,不要問同事的想法,但聖靈借著一位姊妹的口提醒我要“憑愛心說誠實話”。第二天我便和同事溝通這件事,得知她很想去,我便鼓勵她向領導爭取。很多職場生存法則說“不要和同事當朋友”,但作為基督徒應當像基督一樣舍己愛人,顧念他人。“人為上帝的國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兒女,沒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來世不得永生的。”顧念他人勢必會讓自己失去一些東西,但上帝已將最好的賜給了我們,又有什麼不能失去的呢?

 

謊言四:努力追求你想要的工作環境

大學畢業後我參加了一個宣教活動,看到世界上還有這麼多“未得之民”,我在上帝面前躊躇滿志,立志奔赴遙遠的禾場。後來因為父母極力反對,我便暫時擱置了這樣的想法,開始日復一日的上班。每天穿梭在擁擠的地鐵過道裡,望著周圍低頭一言不發的人群,每天重複著機械的生活,感覺自己的靈魂仿佛也被掏空。我想逃離這偌大的城市,去一個陌生的禾場,肩負起榮耀的使命,每天過“屬靈的生活”。

直到我來到現在的教會,只是一個能容納四五十人的地下室,卻讓我看見上帝對這座城市的應許。猶大人在被擄到巴比倫做奴隸時,他們的國家被巴比倫毀滅,積蓄被搶奪,百姓痛苦不堪,但上帝說“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我們今生所到之處都是暫居之地,哪裡都可以成為我們的禾場,我們是上帝手中祝福的器皿,傾倒在哪裡,哪裡就會開出繁盛的花。這座充斥著墮落與犯罪的城市,因為有上帝的子民,上帝的義怒不輕易臨到這地,而我也在立志在工作中作光作鹽,成為平安的使者。

 

很多人說職場和校園完全不一樣,在職場中有更多人情世故,也會有很多試探和誘惑,但我想這些都是上帝賜給我們的考驗,好讓我們在不同的環境中操練,我們要拿起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抵擋仇敵,並且在職場中成為祝福的管道。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

我在求職期間學到的3個功課(有聲中文)

 

作者: 謝葆芳

翻譯:Nancy

有聲播讀:楊瀾

 

 

葆芳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從事與語言相關的職業;化學是她的最初所愛。當她在15歲接受耶穌為她的救主,並向祂表達她想要創作觸動生命的書籍時,轉折點出現了。目前,她是靈命日糧事工新加坡辦公室的總編輯。

 

大學剛畢業,我決定先花一年的時間在一個非營利組織服侍,參與青年外聯工作。我想,我還很年輕,也有一個好大學、好學位,以後再找工作應該不會有困難。

然而我錯了。

一年後,我的國家新加坡經歷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衰退。找工作的人比工作多。而我就是那些求職者中的一個。我花了整整九個月才最終找到一份全職工作。

也許現在你的處境和我當年一樣,在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下擔心你的工作前景。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希望我將要分享的經驗能幫助你度過這個不確定又艱難的時期。

 

你會懷疑自己…..這是正常的。

 

當你發出無數份簡歷,參加面試(在這段時期很可能是通過視頻),等待潛在僱主的消息時,你可能一會兒充滿希望,一會兒又感到失望。隨著這個循環的繼續,也許你會像我一樣,開始懷疑自己的技能和能力。難道我不夠好嗎?

在經歷了無數的面試,並且現在我也已經站在了面試的另一端——成為面試官之後,我向你保證,如果你已經獲得了面試機會,那就表明你已經具備了必要的技能。但招聘過程是一個高度主觀的過程,取決於許多其他因素,比如你如何推銷自己,或者你是否適合公司的目標和當前的團隊。所以,你沒有得到這份工作,並不意味著你不夠好。

在我沒有找到工作的時候,詩篇139章14-18節中熟悉的詩句鼓勵了我:「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上帝啊,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寶貴!其數何等眾多!我若數點,比海沙更多。我睡醒的時候,仍和你同在。」

當我們自我懷疑的時候,提醒自己:我是上帝所造的,我的生命在祂慈愛的手中。我一直在祂的心裡,祂一直與我同在!

上帝知道你在經歷什麼,祂知道你的擔心和憂慮而且祂關心你。因為祂創造了你,把你握在手中,祂會引導你在正確的時間做最適合你的工作——就像祂在我生命中所做的一樣。

 

你會懷疑上帝…..這是可以的。

 

在那段不確定的日子裡,我寫了一本日記,其中有一篇是這樣寫的:「對於不認識主的父母,我是不是成了他們的絆腳石?爸爸認為我把畢業後的幾年都浪費在了非盈利機構里……我不想成為任何人的負擔,但我覺得我現在就是一個負擔。我非但不能用我掙來的錢孝敬我的父母,反而仍然在用他們的錢。」

那時,我想知道上帝在馬太福音6章33節中所應許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是不是真的。雖然我覺得我履行了自己的承諾,但上帝似乎並沒有遵守祂的諾言,給我「這些東西」。

我真的能相信上帝的話嗎?甚至上帝值得追隨嗎?當時,我們的靈命日糧事工製作了一本名為《為什麼基督徒會懷疑(Why Christians Doubt)》的小冊子,給了我很多鼓勵。它使我確信,我可以誠實地把我的疑惑帶到上帝面前,祂願意幫助我們信靠祂。

先知哈巴谷的一生印證了這一真理。在哈巴谷覺得上帝的屬性與祂的行為不一致時,他向上帝哀告(哈巴谷書1章1節),上帝並沒有拒絕他。相反,上帝耐心地向他解釋祂的計劃,因此,在書的結尾,哈巴谷可以自信地宣稱,「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3章17-19節)。

當我在疑惑中與上帝摔跤的時候,祂也通過禱告和讀經帶我進入更深層次的信心和與祂的關係。我學會了從祂不變的屬性中觀察環境,而不是讓變化的環境來決定我對上帝屬性的判斷。

後來,我在日記中寫道:「『靠信心而不是靠眼見生活』要求我們放棄可預見性所帶來的舒適和把握,放棄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和努力做成某事的選項。」當我們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時,它意味著完全的信靠和完全的順服。」

上帝邀請我們去信靠祂,意味著要把我們的全部擔子都交給祂。上帝是完全可靠的。

當你在製作你的簡歷、為面試做準備和參加面試時,把你全部的壓力都放在上帝的肩上!這會使你不那麼緊張,讓你不再認為是否能得到那份工作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你會感覺自己猶如在坐過山車…..但上帝與你同在。

 

求職的過程將是一個加深我們信仰的旅程,但它也是一個情緒的過山車。有些時候,你會充滿信心和希望;但有些日子,你會充滿懷疑和絕望。我還記得,當我接到工作面試的通知時,腦子裡充滿了各種期待的可能性,而當一切歸於平靜的時候,我卻感到徹底的絕望。但在這一切的事上,上帝與你同在。

也許你擔心你的積蓄會被用完,或者你的錢不夠讓你在找到工作之前度過難關。我們中大部分人希望上帝給我們多過我們每天所需的。但我們慈愛的父親低聲說:相信我。

就像祂用烏鴉和寡婦供養以利亞一樣(列王紀上17章1-9節),對祂來說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依靠祂的愛和大能,祂會供應我們的日常需要。

經過9個月的求職,我最終找到了一份營銷主管的工作。說實話,這份工作並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我預想的職業發展方向。但我接受了,因為我遵循基督徒作家伊麗莎白·埃略特(Elizabeth Elliot)的建議,「做接下該做的事情」,對我來說,那就是謀生。

但是上帝從不犯錯,祂的計劃是完美的。事後,我意識到這對我來說是完美的工作,因為我學到了重要的技能:如電子郵件禮儀,以及如何在大型組織中與各部門合作,達成最終的目標,進而裝備了我真正的夢想——即我的目前工作,在靈命日糧事工中擔任主編。

所以,如果你正在這個時節找工作,我要鼓勵你:親近上帝並多讀祂的話語,祂會帶領你度過難關。在這段旅程的最後,你不僅會找到一份工作,還會與祂建立更深的親密關係!相信祂!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多彩的世界

6月主題:無限公司Offer

 

找工作很難,特別是現在。

一邊刷招聘網站,一邊算銀行卡餘額;你可能已經體會過投簡歷沒回應、面試被“已讀不回”、甚至入職後發現根本不是自己想做的事。

我們努力進“好公司”,追求穩定收入、有清晰發展路徑、體面的職稱,渴望從這些地方獲得一種“確定感”和“保障”。但你我都知道——這些公司,其實都是 “有限公司”。它們能給的,是有限的資源、有限的保障、甚至有限的尊重。

但,有一間公司,祂開的職位沒有裁員風險,給的身份不是打工人,而是家人;祂不是看你的學歷履歷,而是認識你是誰,知道你的名字、恩賜、使命。

這間公司,叫做“無限公司”。祂的創辦者,是創造天地的主,是那位永不動搖的上帝。

祂發出的 offer,不是用短期合同衡量你,而是用永恆的眼光邀請你加入祂的計劃。哥林多後書 5章20節 說:“我們是基督的使者。”也就是說,祂不僅讓你“被雇傭”,更是派你出去執行祂國度的使命。

我們在這有限的土地上做工,但我們真正效忠的是那位無限的老闆。

所以,當你為工作憂慮時,別忘了:你已經收到了一個來自“無限公司”的 offer。祂的供應不會短缺,祂的計劃不被經濟波動左右。正如詩篇23篇1節:“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這不是一句“靈性口號”,而是一個可以站穩的真理。是你在投出第88份簡歷仍然沒有回音時,依然可以不慌不亂的底氣。

當然,我們仍然要努力、學習、打拼,因為在“無限公司”的崗位說明書裡,寫著:“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

你的工作也許看起來平凡無奇,但你在其中的忠心與真實,會成為一種“榮耀上帝”的方式。

所以,讓我們換一個視角看自己的人生——

我們不是在茫茫人海中投簡歷求一份認可,而是已經被“無限公司”錄取,正在這個世界各個角落執行祂的計劃。

你的身份早已確定,你的價值不靠績效打分,你的未來不被裁員定義。

願你帶著“無限公司”的 offer,在“有限公司”的世界中,自由地、勇敢地、榮耀上帝地工作與生活。

你的崗位,上帝早已為你預留。

我們期待你也來分享:你是怎麼活出這份 offer 的?創作題材不限,繪畫、短視頻、文章、漫畫、音樂……只要能表達你的觀點,我們都歡迎!

  1. 關於職場、求職、工作相關的真實故事和心路歷程。
  2. “我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也看不到什麼特別的恩賜”,我要怎樣改變?
  3. “不是我不想事奉,是我下班只想癱著。”是什麼讓我們失去了對事奉的熱情?有沒有一種不靠“燃燒自己”的方式事奉?
  4. 我的工作無聊、成長慢、薪資低,我想問:“這真的是上帝讓我做的工作嗎?這有意義嗎?”
  5. 我如何從“工作給我確定感和安全感”走向“完全信靠上帝”?
  6. “我拿到的 offer好像不是我真正想要的,現實和理想有可能都要嗎?
  7. “我想有影響力,但我不想卷。”自媒體、創業、個人品牌,年輕人渴望活出意義,但又被“輸出焦慮”困住。信仰如何幫助你活出真實的影響,而不是被流量模式挾持?
  8. “我怕一旦‘慢下來’,就被世界甩掉。”如何面對不拼命就會掉隊的焦慮?
  9. “我也想回應呼召,但我也要生活糊口,怎麼辦?如何面對這種兩難和掙扎、如何抉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