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ndrew Laird
翻譯:奇奇
Andrew 在澳大利亞城市聖經論壇工作,並且是 Life@Work 專案的全國負責人,該專案旨在幫助基督徒將他們的信仰與他們的日常工作聯繫起來。 同時 Andrew 寫了兩本關於工作的書,其中包括《壓力之下:福音如何幫助我們處理工作壓力( How the Gospel Helps Us Handle the Pressures of Work )》。 Andrew 是瑞德里學院( Ridley College ) Marketplace Institute 的前院長,他之前做過廣播新聞記者。他住在墨爾本,與妻子 Carly 育有三個年幼的孩子 。
從我第一次拿到工資的那天起,一切都改變了。
當錢存入我的帳戶時,我已經入職我第一份全職工兩周多了。 我以前從未在自己的銀行帳戶見過這麼多錢。 “我有錢了”,我心裡想。
遺憾的是,這種感覺並沒有持續多久。 我的生活方式很快就用盡了我的收入!
幾乎所有與我交談過的人(包括我自己)都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我們工作已經多久了,我們的薪水似乎永遠不夠用。 “如果我能再多賺一點錢就好了,”我們想。
工作的美好祝福之一就是我們能因此獲得報酬。
上帝設計了我們要工作,工作要麼為我們提供生存所需的物質,要麼可以提供金錢購買我們需要的東西(箴言 10章4節, 30章8-9節)。 我們還使用金錢為他人做很多好事——照顧家人和朋友,供養我們的孩子,以及作為信徒,支援福音傳到地極的事工。
但我們也知道,對金錢的追求可能會變得不健康:“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欲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 6章9-10節)。
那麼,我們要如何平衡努力賺錢而又不被其捆綁和吞噬呢? 這裡有4點建議:
挑戰那些對金錢的世俗觀念 首先值得探討的是,我們是否從家庭或文化中接受了與上帝對財富的看法不一致的金錢觀。
世界對金錢的普遍看法是它能提供安全感。 經常受到質疑的假設是,我們應該盡我們的所能來賺更多錢,這樣我們就可以為自己和家人提供安全保障。 儲蓄很重要,因為可以給我們預備“以備不時之需”的花費。
節約裡面有很多智慧! 聖經也警告我們不要愚昧和不明智地花錢(箴言 21章5節,20節)。
然而,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我以追求安全感的名義追求財富是否合理?”
辨別這一點的一個好方法是詢問其他人。 找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問問他:“你有沒有看到我有信靠金錢勝於信靠基督的跡象?”
聖經警告我們不要在物質上尋找安全感:“倚靠人血肉膀臂,心中離棄耶和華的,那人有禍了!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耶利米書 17章5節, 7節)。
真正的安全感無法通過金錢得到。財富是轉瞬即逝的,即使對於那些按照我們的標準來看很富有並且因著擁有財富而避免了一些痛苦的似乎生活得無憂無慮的人來說也是如此(箴言13章8節)。
我們需要相信聖經的話,並用真理挑戰這種觀念,即最終的安全感只有在上帝那裡才能找到,而且祂會賜給我們所需用的一切。 “我們的上帝必照祂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裡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立比書 4章19節)。
2. 挑戰你的動機
還有另一個我們處理金錢方式的方面需要被挑戰:我們的動機。 驕傲和恐懼都可能潛伏在表面之下,影響我們對金錢的看法。
例如,在許多文化中,地位通常與我們擁有的財富相關。 我們可能會根據我們有多少錢來衡量我們的價值(或他人的價值)。
這可能是很微妙的,但想想你在聚會上通常會被誰吸引,你會更傾向於與誰做生意,甚至是在教會你更傾向於與誰待在一起。 通常,它們與我們能夠用金錢做的事情有關(我們有過的有趣的經歷,我們去過的旅行等等)。 這同樣適用於當我們希望人們注意到我們的某些方面時。
因此,我們應該問自己:“驕傲(希望被別人稱讚)是否左右了我對財富的看法及追求?”
同樣的,對他人看法的恐懼可能會引發不敬虔的積累財富的動機。 我們不想成為那個提出去吃更便宜的餐廳、去更實惠的地方度假或買音樂會上最便宜票建議的人。 因此,我們努力賺更多錢,以便跟上朋友的步伐。
我們需要提醒自己,我們在基督裡擁有怎樣的富足,祂“慷慨”地賜給我們一切屬靈的祝福(以弗所書 1章3-12節),並豐富地供給了我們今生所需的一切(提摩太前書 6章 17節)。
3. 記住你的立場
僅僅挑戰錯誤的觀念和動機是不夠的。 我們還需要用正確的觀念和動機來取而代之!
可以幫助我們的一個真理是記住誰才是我們金錢的主人。 最終,我們的錢屬於上帝,而不是我們自己。
聖經說:“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詩篇 24篇1-2節),這一點應該讓我們停下來,定期在上帝面前禱告承認這一真理!
上帝以極大的慷慨將祂的“財產”託付給我們(詩篇 8篇3-4節, 6節),我們要管理祂的美好恩賜,造福他人。
4. 採取愛的姿態
就像基督徒生命中的其他事情一樣,對他人的愛應該成為我們看待和使用金錢的動機。
我們在以弗所書 4 章 28 節中清楚地看到了這種愛的動機。 “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金錢是用來分享和愛別人的,因為正如聖經所說:“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哥林多後書 9章10-11節)。
這就是為什麼聖經如此強烈地反對囤積財富。 “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禍患,就是財主積存資財,反害自己。”(傳道書 5章10節, 13節)。 為自己囤積的金錢最終只會腐蝕我們,因為我們只會變得越來越貪婪。
我覺得為自己囤積財富相對於慷慨地使用錢財,就像是水流進死胡同相對于水流自由流過河道一樣。 當水流進死胡同而無處可去時,就會停滯、變得骯髒、發臭。 它需要不斷流動才能保持新鮮。
金錢也是如此。 當上帝將財富託付給我們時,我們與之保持健康關係的方法不是只為自己積蓄,而是成為財富流經的管道,造福他人!
給予會帶給我們一種特殊的喜樂,是未曾給予所無法體驗到的! 我們要相信耶穌所說的:“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 20章35節)。
我們可能會想,“我想奉獻金錢,但目前手頭緊張。 當經濟更寬裕一點時,我再給吧。”然而,聖經中的鼓勵並不是要過度奉獻,而是要以付代價的方式奉獻(哥林多後書8章2-5節)。 當我們真正仰望耶穌時,我們就能做到這一點,因為祂不計代價把自己的生命都給了我們。
耶穌在物質上和屬靈上都是富有的,但他如何使用了祂的財富呢? “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哥林多後書 8章9節)。
祂因著愛你和我而用盡了祂的財富。記住這一點可以使我們走在正路上而不被愛財的心蠶食。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