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aphael Zhang,新加坡
翻譯:陳琳,中國
我們都很熟悉這句話:「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章35節)
但是為什麼呢?這不是有悖於常理嗎?畢竟,當你給予的時候,就要耗用自己的資源,它可能是身體方面的,金錢方面的,或者是情感方面的。難道不是接受會更好嗎?誰不喜歡收到禮物,受到關注和得到讚賞呢?
單單讀耶穌的話可能會讓我們誤以為給予很好而接受不好。但是事實並非如此。耶穌的意思是說接受是祝福,但是給予是更大的祝福。
那些接受多的人,給予的也多
我的內心卻並不太認同耶穌所說的。有好幾次,我覺得我很難把金錢、精力或時間奉獻給上帝或其他人,尤其是在我覺得自己都不夠用的時候。
當然,我不是說無論自身的處境怎樣,我們都要放棄所擁有的一切。我們當然需要關心自己,和儲備自己的資源。 「堆聚有時」,「保守有時」(傳道書3章5-6節),未雨綢繆一點錯都沒有。
然而我發現自己對於給予的掙扎源於一個更深的問題:在我的內心深處,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得到了多少,對於我所擁有的一切我也並不滿足。
當一個有罪的女人進到耶穌吃飯的屋子,用香膏抹祂的腳(路加福音7章36-50節)時,耶穌說因着她許多的罪都被赦免了,她就能給予許多愛。祂接著說,「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路加福音4章7節)
當我覺得很難給予愛的時候,是因為我忘記了從上帝那裡得到了多少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必須找出並解決是什麼讓我忘記了上帝給我的極大的恩典、慈愛和寬恕。
我意識到,當我明白上帝給了我如此之多時,我就更願意把愛給祂和其他人。只有當我真正明白,上帝已經厚賜百物給我享受(提摩太前書 6章17節),我才能成為一個“捐得樂意”的合神心意的人。(哥林多后書9章7節)
以下幾點是我在選擇給予時所學到的。
1、有施,才有得
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學邏輯。如果每個人都堅持不付出,要從哪裡接受呢?但如果每個人都選擇互相給予,那麼每個人都可以得到。這難道不是一個雙贏的狀態嗎?
2、給予有助於我們學習知足
「我真的需要這個嗎?」每當我猶豫要不要給予的時候,我都會這樣問自己。幾年前,我向上帝保證不再買任何新襯衫,褲子和鞋子,除非是我真的很需要。看一眼衣櫃,我就告訴自己已經足夠了;我要治死在地上的慾望,那些想要看起來很好,想要贏得別人讚美的慾望(歌羅西書3章5節)。因為如果我想學習為了上帝的國度,明智地管理錢財,學習“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摩太前書6章6節),那麼我就不能屈服於這樣的慾望。
這樣做,我可以把我的錢用在真正有需要的地方。有一個跟我交好的老婦人,在街上賣紙巾維持生計。從金錢角度衡量,她比我窮。然而,儘管她自己沒有很多,我卻看到她慷慨喜樂地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在這個方面,她是富有的,她的做法激勵着我要更多地給予。
有時,我會毫不猶豫地給她一些錢。但是有時,我發現自己不願意這樣做,因為我覺得我自己也沒有足夠的錢。在那些時候,我就問自己:「我是真的需要這些錢嗎?」然後我意識到不管我是否需要,她對金錢的需求肯定比我大。畢竟,我能有多少損失呢?不過就是在那個月的餐食上少花費一些罷了。於是我就大膽地給予,並且每一次我給她錢的時候,我都能感受到給予的喜悅。
3、給予有助於我們相信上帝的供應
每當我擔心給予后可能會遭受缺乏,上帝就用祂美妙的方式給我及時的供應。它可能不總以我期望的方式,在我預期時間發生,但我總能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上帝的信實。
這讓我真實地體驗到了上帝在瑪拉基書3章10節中的應許:「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
我在天上的父是耶和華以勒(「耶和華必供應」的意思);祂知道我所需用的,祂信實地供應我。因此,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要相信」這些東西都要加給我了。」(馬太福音6章8節,32節,33節)
4、給予讓我們更了解上帝
我相信上帝呼召我們去給予,是因為給予能讓我們更好地認識祂。天父賜下祂的獨生子給我們(約翰福音3章16節);又讓我們到耶穌那裡(約翰福音6章37節);祂還把聖靈賜給我們(路加福音11章13節;約翰福音14章26節)。聖子給我們聖父的啟示(約翰福音14章6-9節;馬太福音11章27節),讓我們傳和平的福音,叫我們合一,才得以進到父的面前(以弗所書2章13-18節)。聖靈叫我們想起耶穌的教導(約翰福音14章26節),將受於耶穌的告訴我們(約翰福音16章14節);祂也給我們在各樣的服侍上不同的屬靈的恩賜。(哥林多前書12章4-11節)
在給予時,我們能更多地明白上帝的心意。就好像是參與我們所愛之人喜歡的活動可以幫助我們更多地了解他們一樣。事實上,上帝的話告訴我們,生活的主要目標是了解和認識主(耶利米書9章23-24節)並通過在團契里學習祂的生平經歷,來更多地了解和認識耶穌。(腓立比書3章10節)
5、給予是來自上帝的禮物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當你熱情地在歌曲中敬拜時,你確信無疑地知道,這就是你被造的理由——為的是要讚美上帝。我有過。那時,我會覺得我好像已經實現了我人生的目標,我心中充滿感恩,感謝上帝創造我並讓我能夠享受對祂的欣然敬拜,我相信這也是祂所賜的美好禮物。
想象一下被某個人深深地愛着卻不能用任何方式去回報這個人,那該是多麼悲慘的一件事啊!愛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能夠回應給你愛,並為你付出如此多的那個人。我非常感謝上帝在創造之初就給了我回應祂的能力——無論是用讚美的歌聲,還是獻上我的時間、金錢和精力。
因此,我明白了給予不僅是在榮耀上帝,它本身就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上帝不需要我們給祂什麼,但是當我們回應祂的時候,我們就會經歷喜樂。祂也悅納我們回應給祂的愛。這就如同雖然父母不需要,我們仍然很樂意報答他們的恩情一樣。
於是,我明白了耶穌為什麼說,「施比受更為有福。」當然,給予和服侍有時,接受和休息亦有時。我們要學會用上帝賜給我們的智慧好好管理資源。
好好思考一番,給予根本就是上帝給我們的一種快樂和特權。所以不是我們必須給予,而是我們樂於給予。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甘心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