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主題:生活發發發

 

如果你突然中了五百萬,你的生活會變好嗎?

這個問題很多人秒回:“當然啊,我立刻辭職、買房、旅行、供養父母,然後投資理財,讓錢滾錢,讓生活變成我想要的樣子”。

聽起來很棒,對吧?但我們想邀請你,慢一點,深一點,想一個更根本的問題:

“你以為你缺的是錢,但你真的確定那是你最深的缺口嗎?”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真的很煩?

我們理解你。
想吃頓好飯,得看銀行卡;
想有安全感,得有穩定收入;
想有尊嚴,不想總在買一杯奶茶前都猶豫;
連談戀愛都有人說:沒錢就別談了。

在這個“發達才算成功”的世界觀裡,錢成了衡量一切的底線。於是我們在焦慮和內疚之間擺蕩:“我是不是太愛錢了?”又或者“我是不是信得不夠好,才這麼缺錢?”

但其實,問題不只是錢,而是我們到底把什麼當成根基在活。

《聖經》裡,耶穌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風一吹、雨一沖就塌了;另一個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暴風雨來了,也不動搖。(馬太福音7章24–27節)
這不是建築學,這是人生觀。

很多時候,我們拚命賺錢,是因為我們以為那能替我們穩住一切:
自由、身份、安全感、自我價值、人生方向……但錢撐不起那麼多重量。

真正的穩固,不是賬戶有多少,而是你站在什麼上面。

 這份根基和穩固來自耶穌!因為他已經替你還了最沉重的

聖經說:“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哥林多後書8章9節)

替我們還了我們還不起的罪債,然後賜下一個永恆、自由、有價值的身份。
不是靠你賺來的,而是靠祂白白給的。

原來耶穌才是那個讓你“一夜暴富”的人!祂所賜的,乃是一個全新的生命。

當我們在福音中“脫貧”,才真的自由。
當我們知道自己是誰、為何而活,錢才不會變成偶像。
我們才可以開始,好好生活,才能真正 “發發發”!

8月份,雅米藉著主題【生活發發發】,想和你談談 金錢與信仰之間的張力、掙扎、突破。思考角度如下:

  1. 關於財富與信仰的反思,基督徒不能有錢嗎?聖經為什麼說有錢的人那麼難進天國?
  2. 當我錢不夠用,如何還能“靠主恩典生活”?
  3. 基督徒需要理財嗎?應該如何理財?如何成為忠心好管家?
  4. 關於理財、金錢方面的掙扎和見證。
  5. 關於奉獻,我為什麼要十一奉獻?奉獻是和上帝做交換嗎?
  6. 如何才能知足?上帝為什麼不給我更好的生活?

 

我們相信,真正的人,不是賺最多的,而是知道自己已經被償清、被接納、有盼望。
這篇文章,可能不能改變你當下的財務狀況,但願它讓你看見:在耶穌裡,你的生活已經從負債豐盛

約稿信息

  • 字數:1000–1500字
  • 風格:年輕、真實、有信仰根基也有生活感
  • 交稿時間:2025年8月20日
  • 投稿郵箱:jessie.ng@odb.org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

原來我不用證明自己,因為祂早已呼召我!

 

 

作者:聖夏

 

 

在約翰福音20章24-29節記載主耶穌死後,第三天向門徒們顯現,門徒們向不在場的多馬講述主耶穌已經復活的事實。多馬給的反應先是不信,並說:

 

“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裡,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多馬說:“我的主,我的上帝!”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當我在復活節的主日,聽到牧師念出這段經文的時候,我的心好像被什麼擊中了一樣,心裡感動,眼淚也止不住一直流。我似乎透過多馬看到了自己,主耶穌對多馬說的話,此時此刻,也成為對我說的話。多馬不信,我也不信,多馬想用自己的方式來驗證主耶穌復活,而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應上帝對我的呼召。

 

 

2024年8月畢業之後,我和教會姊妹一起服事留學生的事工。在服事過程中,我萌生了想要全職服事上帝的想法。但是當時的自己心裡有很大的掙扎,因為覺得自己在國外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好像都沒有相關的工作經歷,說實話有些許的不甘心,自己很想要靠自己的專業知識改變人,影響人。其次是在服事留學生的過程中,我也發現想要接觸留學生其實越來越不容易,他們似乎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他們也越來越不願意社交,對於信仰更是顯得很漠視。看到這些我心裡也在想那我能在這個方面做些什麼呢?這些現象也讓我設想,如果我有一份在學校的工作是不是更容易接觸學生,是不是更容易給他們傳福音呢?帶著這樣的想法我也開始禱告,也開始往國內大學投簡歷,希望能有一份高校老師的offer,有一份能接觸學生的工作。

 

 

2025年春節回家,我看到了家附近的一所大學在招聘,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投了簡歷。從收到面試通知到入職用了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真的是“神”速。事情發展的速度快到我來不及和牧者還有教會弟兄姊妹做充分告別,我僅用了兩天的時間,離開了生活了9年的地方,然後回家工作。我似乎“如願以償”地進入了高校,當了一名高校心理老師。入職第一天,我想我是面臨了所有留學歸來的高校老師要面對的問題——信仰問題(編者按:作者所處的國家對教職人員持基督信仰一事比較警惕和抱有負面態度)。我聽過也看過一些關於國內對信仰問題的見證。但是當這一幕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時候,我從未想過會是這樣的場景。

 

 

只是簡單地入職面談,卻好像是在審訊我。當得知我是基督徒時,她們面面相覷,領導又是一字一句地說:“聽到了嘛?她說她是基督徒。”在之後的日子裡,我時常被領導提醒說,上課的時候不該說的話千萬不要說,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有那麼一段時間,我每天都很緊張,活在被懷疑和不被信任之中,似乎我對學校來說是一顆“定時炸彈”,好像隨時會給領導惹“麻煩”。後來我不知道自己能說什麼,我也不知道自己不能說什麼。與此同時當我走在教室裡,看著低頭看手機,玩遊戲,刷視頻的學生比比皆是,我看不到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看不到一個學生應該有的人生追求。相反我似乎感受到了絕望,我覺得我的這堂課改變不了他們的人生,對他們的人生幫助益處不大。時間長了就連我自己也這麼想,就是我改變不了人,我也影響不了人,我感到不自由,我想他們同樣也感到不自由。

 

 

我感到無助,感到無力,因為這與我當初的想法背道而馳,原來我沒有辦法通過一個老師的工作傳福音給學生,在這個環境中就連我自己是個基督徒的身份都很難被人接納。在之後的一段時間我迷茫著,不知道能做些什麼,好像除了禱告我什麼都做不了。直到我聽到了約翰福音20章24-27節的經文,我才發現上帝對我的心意。透過多馬的不信,我看到了我自己裡面的驕傲,發現自己其實在回應呼召的過程中,一直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那位呼召自己的主身上。我一直在看的是:我自己是不是有能力為主做些什麼,我是不是能夠配得上上帝的呼召?

 

 

進高校做老師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崗位做些什麼事情來向上帝證明自己好像可以,值得被祂呼召。當我看到多馬的不信,而主耶穌並沒有因為多馬的不信就不把自己向多馬顯現,反而主耶穌祂用多馬尋求的方式向他顯明自己的復活和大能。那一刻我再次經歷上帝的信實,原來祂聽每個人的禱告,祂按照個人的方式來顯明自己的心意,我也明白了上帝現在也在借著這份高校老師的經歷回應我的禱告,解答我心裡的疑惑。我感謝上帝給我這樣的機會和經歷,讓我看到祂是看顧我的上帝,祂沒有因為我拒絕祂的呼召就放棄呼召我,反而祂願意給我這樣的神跡,就是在這個不容易找到工作的環境中,祂為我安排了一個合適我專業和想法的工作來讓我看到祂對我的心意。就是我憑著自己不能做什麼,上帝呼召我就呼召了我,不是因為我能做什麼,而是祂說,你來,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約翰福音2027節)

所以這一次我要去,我也願意去。這一次我想用上帝的方式來回應祂對我的呼召。這次的經歷也再次讓我明白是主耶穌用復活的愛將我呼召,不是靠著我自己做了什麼,不是我能做什麼,不是因為我配得這呼召,而是因為上帝愛我,願意讓我與祂一起同行,讓我可以見證祂的作為。親愛的弟兄姊妹,如果你有從上帝來的感動和呼召,就大膽和祂求,不要逃避,我相信祂必會為你成就,也必會讓你看到祂對你的心意和旨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

7月主題:404 Life Not Found

 

嘿,你是誰?

姓名、年齡、職業,家庭情況、知識水平,喜歡的食物、喜歡做的事、性格優缺點……這些都是關於你的事,但,這些就是你嗎?

在這樣一個崇尚“自我認識”的時代,你被告知:只要我足夠瞭解自己,我就能作出完美選擇,活出自由人生。

你試圖摒棄別人對你的評價,嘗試赤裸裸地面對自己——我到底是誰?

你以為,只要能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案,你就算是找到自我了。

於是你拼命分析:刷心理測評、觀看分析自我的直播或是小視頻、看書、寫日記,甚至用AI來把“我”拆解分析。

但越拆解,心裡越空。你努力搜索人生軌跡,分析你過往的每個決定和選擇,你按照一套系統的、可衡量的方法來研究自己。你以為只要把自己分析得足夠透徹,就能完成“我是……”的填空題。可沒想到最終的結果卻是:

 

404 Life Not Found
結果不存在,或早已斷線。

 

於是你開始發現:人不能靠自我定義來找到自己。

我們真正的身份,不是靠“分析”得出來的,而是“被認識”出來的。

而那位認識你、理解你、創造你的上帝,早在你問我是誰之前,就已經知道你是誰,

在你難以抉擇咖啡還是奶茶的時候;在你討厭上這門課但是悄悄喜歡旁邊同學的時候;在你被快樂滿溢,感動得不知所措,抑或是焦慮、疲憊、軟弱的時候——

祂說:“我認識你。我造你。我知道你是誰。”

原來認識自己不是從自己出發,而是從創造你的上帝出發。在祂對你的認識裡面,你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看清自己,明白自己。

明白原來真正重要的不是我認識我”,而是“禰認識我。禰從創世以前,就在愛裡認識我。

“你們當曉得耶和華是上帝!我們是祂造的,也是屬祂的;我們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場的羊。”(詩篇100篇3節)

雅米7月份想邀請你來分享你探索自我,認識自我的過程,把你人生曾經遇過的“404  Life Not Found”的經歷告訴我們,也告訴更多的年輕人,你如何在祂裡面認識自己。你可以思考這些角度:

  1. 關於你的“404 Life Not found”時刻,你迷失自我、迷茫的時候
  2. 你如何從分析“我是誰”,到願意被祂揭示“你是誰”
  3. 你想對“辛苦找尋自己的你”說的話
  4. 上帝的應許和聖經的啟示如何改變你看待自己的眼光和方式?
  5. 你想對正在迷茫中的年輕人說的話

 

題材不限:見證、故事、散文、詩歌、短視頻、 長視頻、插圖、漫畫等都歡迎!

截稿時間:15/7/2025

投稿郵箱:jessie.ng@odb.org

字數建議: 1500-2000 字左右

我們會認真讀每一篇投稿,因為我們相信:你願意被看見的部分,正是上帝在你身上寫的故事。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

你知道的那些“職場法則”……也許都是謊言!

 

作者:小木木

 

文化和社會觀念對於塑造工作觀有著巨大的影響,在這個被謊言充斥的世界,我們正在被一些關於職場和工作的謊言影響,下面我將分享幾個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謊言,以及與之對應的真理,求上帝歸正我們的想法,幫助我們在工作中榮耀祂!

 

謊言一:只有“鐵飯碗”才是上岸

2023年,中國申請就讀碩士研究生的人數達到了474萬。大家希望通過提升學歷增加自己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然而走出校園卻發現,在極度飽和的就業市場,學歷早已貶值,高學歷並不能換來安穩的工作。於是又掀起了報考公務員的熱潮。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世界裡,我們怎麼能過上想要的生活?我們常常陷入一種誤區,就是試圖讓我們想得到的東西永恆不變。感恩是著眼於過去,愛是紮根現在,而幾乎一切罪惡都紮根于未來——恐懼、貪婪、色欲、野心則眺望著未來。然而,當下是時間觸及永恆的那一瞬間,也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禮物。正如在《魔鬼家書》路易斯借大鬼Screwtape之口說,人類生活在時間之中,但上帝卻命定他們進入永恆。上帝讓我們看到世間所有的事物都要被時間沖刷,無論是一份光鮮亮麗的簡歷,或是千萬人奔赴的“鐵飯碗”,都會在時間的長河中被凍結,只有那天上的產業才是永恆的福分,是永不廢的約。

 

謊言二:職場裡只有利益和權利關係

我從小就不喜歡出頭露面,即使是幫助了別人也不會主動告訴對方,因為不想讓對方覺得我在“討好別人”。有次回家,媽媽給我親手做了包子,並囑咐我帶一些給領導,我立刻拒絕了:“萬一別人覺得我是在拍馬屁怎麼辦?”其實,是我太在意自己和領導之間的那層權利關係,太想讓自己的行為無瑕疵,導致我表達善意時畏手畏腳,反而不敢去大大方方的愛我的領導。這何嘗不是因為我太在意領導的地位,以致於矯枉過正了呢。

馬太福音十章42節說:“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這人不能不得賞賜。”上帝讓我們奉祂的名去愛別人,因此我表達對領導的關心和愛,其實是在遵守上帝的命令,是在服事上帝。討好人和服事上帝最大的區別就是上帝的命令比人可靠,祂吩咐我們做的都是於我們有益處的。討人喜悅和討上帝喜悅也完全是不一樣的,討人喜悅指向自私的愛,討對方喜悅是希望從Ta身上索取好處;但討上帝喜悅指向無私的愛,是以感恩的心回應上帝對我們的愛和供應。

 

謊言三:永遠不要把同事當朋友

前不久部門來了一位新同事,她比我年長幾歲,工作經驗也豐富一些。一天,領導說有個業內非常有名的會議名額,但只能一個人去參加,我看了看旁邊的同事,發現她滿臉期待。當晚回家後我跟父母提起這件事,父母都讓我直接跟領導要名額,不要問同事的想法,但聖靈借著一位姊妹的口提醒我要“憑愛心說誠實話”。第二天我便和同事溝通這件事,得知她很想去,我便鼓勵她向領導爭取。很多職場生存法則說“不要和同事當朋友”,但作為基督徒應當像基督一樣舍己愛人,顧念他人。“人為上帝的國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兒女,沒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來世不得永生的。”顧念他人勢必會讓自己失去一些東西,但上帝已將最好的賜給了我們,又有什麼不能失去的呢?

 

謊言四:努力追求你想要的工作環境

大學畢業後我參加了一個宣教活動,看到世界上還有這麼多“未得之民”,我在上帝面前躊躇滿志,立志奔赴遙遠的禾場。後來因為父母極力反對,我便暫時擱置了這樣的想法,開始日復一日的上班。每天穿梭在擁擠的地鐵過道裡,望著周圍低頭一言不發的人群,每天重複著機械的生活,感覺自己的靈魂仿佛也被掏空。我想逃離這偌大的城市,去一個陌生的禾場,肩負起榮耀的使命,每天過“屬靈的生活”。

直到我來到現在的教會,只是一個能容納四五十人的地下室,卻讓我看見上帝對這座城市的應許。猶大人在被擄到巴比倫做奴隸時,他們的國家被巴比倫毀滅,積蓄被搶奪,百姓痛苦不堪,但上帝說“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我們今生所到之處都是暫居之地,哪裡都可以成為我們的禾場,我們是上帝手中祝福的器皿,傾倒在哪裡,哪裡就會開出繁盛的花。這座充斥著墮落與犯罪的城市,因為有上帝的子民,上帝的義怒不輕易臨到這地,而我也在立志在工作中作光作鹽,成為平安的使者。

 

很多人說職場和校園完全不一樣,在職場中有更多人情世故,也會有很多試探和誘惑,但我想這些都是上帝賜給我們的考驗,好讓我們在不同的環境中操練,我們要拿起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抵擋仇敵,並且在職場中成為祝福的管道。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