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我的事業終止在26歲之時

作者:Voni Lim       翻譯:Nancy       有聲播讀:小七

 

 

26歲的時候,我的生活發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變化。當時我的男朋友接到了一個獵頭的電話,對方給他提供了一個海外職位。當他告訴我這個消息時,我們決定儘快結婚,這樣我們就可以一起搬去海外了。

所以我辭了工作,結了婚,和丈夫一起離開了家鄉。我們當時認為最好不要等我先找到工作,因為那將意味著我們要彼此分離,聽起來很不明智。就這樣,我帶著上帝會為我另安排一份工作的期待離開了。畢竟,我因著順服祂,把婚姻放在了第一位。我卻不知道這將是我職業生涯的終結。

在我們搬家後的第一年,我嘗試了不同的事情。我試著畫畫、烹飪和家政,還試著教孩子們英語和聖經。作為一個年輕的基督徒,我還在學習辨別上帝對我的旨意,所以我花時間尋求祂要我做的事。

雖然能體驗到很多新事物是很好的,但我一直在為沒有事業和沒有收入而掙扎。我覺得我嘗試的這一切都只是「愛好」,而不是真正的工作。

到了第二年,我終於找到了一份獵頭的工作。但我很快就比丈夫回家還晚,而且總是壓力很大、很累,無法像以前那樣照顧他和我們的家——而這曾經是我們婚姻的祝福。

 

 

就在那時,我意識到上帝很仁慈地允許我經歷這一切,這樣我就知道祂能夠為我打開任何一扇門,即使可能不是最好的計劃。最後,在祂話語的確信下,我平靜地辭職了。

隨著我繼續參與到教孩子的過程,我的心和對他們的態度都發生了變化,我有感動願意花時間和他們在一起,關心他們,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出乎意料的。

我本想至少等結婚後三到五年再開始嘗試要孩子。但在我們結婚一年多後,有一天,當我在唱《我奉獻所有》這首詩歌時,我突然意識到,我並沒有真的把一切都交給上帝。

意識到自己的罪後,我們決定放棄最初的計劃,把主權交給上帝。我原以為自己很快就會懷孕,心想,如果上帝讓我離開工作,那一定是為了別的事。沒準兒是讓我成為母親吧!

而如今我離開公司已經5年了,現在是我們嘗試要孩子的第4個年頭。不誇張地說,真的很難。我感到困惑,並且覺得自己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很多時候,我都忍不住問:

為什麼上帝讓我在這麼年輕的年紀就離開工作崗位?

為什麼祂給了我對孩子的愛,卻沒有賜給我們一個孩子呢?

如果祂不想讓我工作,也不讓我做母親,我該做什麼?

 

 

1、上帝透過破滅的希望和夢想在做工

 

每當我感到沮喪和難過時,上帝就會通過祂的話語,一首歌,或是教會的朋友來安慰我。祂總是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安慰我。

我記得有一次,在教會做禮拜的時候,我不想站起來唱歌。當時我很生氣。但最後我還是站了起來,只是我沒有唱,因為我心裡很痛苦。但當這首讚美詩開始響起,我看到歌詞時,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我主最穩固的愛永不止息

祂的憐憫也不會結束

它們每晨都更新

哦主,你是何等信實

我被上帝對我的慈愛所感動。雖然我對上帝很生氣(當然我無權生氣),但祂對我是那麼親切,那麼溫柔。祂用祂的恩典和憐憫充滿我。

在我繼續掙扎在不孕和成為一名家庭主婦的過程里,我的丈夫一直是我很大的支柱和支持。雖然他也想要孩子,但他告訴我,即使沒有孩子,就我們兩個,對他來說也足夠了。就像以利加拿愛哈拿那樣,他也稱我為他的「雙份」。

他不會因為我沒有收入而讓我感到低人一等,當別人貶低我家庭主婦的身份時,他總是和我站在一邊。他鼓勵我,肯定我為家裡所做的貢獻,並總是把我帶回主裡面,幫助我專註於上帝要我做的事。

一位虔誠的老婦人曾經告訴我,如果我一直關注我所缺乏的,我就會錯過面前的一切祝福。她告訴我,我作為家庭主婦的角色與我丈夫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相互補充——我丈夫以前也跟我說過這一點,但我並不認同。這讓我意識到,我的慾望和不滿足導致我忽視了上帝給我的生活。

26歲時,上帝開啟了我屬靈的成長,讓我更好地認識祂,與祂建立個人關係。祂讓我成為全職家庭主婦,以使我能體驗到做家務和為家人服侍的快樂。祂點燃了我心中對做母親的渴望,加深了我與祂的關係。

上帝最關注的是我與祂的關係,祂使用我的處境來加深我們的關係。通過不給我我自認為需要的東西,祂讓我看清了我內心無比珍愛的是哪些,比祂的愛和同在我更珍惜的又是哪些。

 

 

2、找到自由,在基督里建立我的身份

 

當我從我與上帝關係的角度思考我的掙扎時,我發現一切都歸結為我的身份認同。首先,我剛開始就放大了工作對我的定義。然後,當我沒有工作的時候,我就把注意力轉移到做一個母親上。在這一切中,我意識到很大程度上我讓自己所做的事在定義我是誰。

為了讓自己在基督里找到真正的自由,上帝讓我經歷了挑戰我舊價值觀的環境,教會我向祂順服,這樣我就不會被自己的慾望、不安全感和世俗壓力所奴役。祂想讓我知道,我的價值與金錢收益或世人所看重的標籤無關。祂想要我在基督里得到滿足,在我作為祂孩子的身份上能有安全感。

但要做到這一點,我需要在情緒和慾望中掙扎的時候親自體驗祂的信實, ——在艱難的時候體驗祂的安慰,在痛苦中體驗祂的確信,在我呼求祂的時候聽到祂的回應。

我現在正在學習擁抱上帝給我的生活。隨著上帝不斷完善我的價值觀,我正在學習享受家務和照顧丈夫。我也發現了自己在藝術創作上的熱情,有機會成為一名自由插畫師。這讓我得以培養上帝賦予我的才能,同時又不影響我照顧家庭。

更重要的是,隨著我在信心和在上帝話語上的成長,主讓我通過門徒訓練、團契小組和其他事工來服事別人。因著有靈活的時間,我可以在他人有需要的時候主動地伸出援手,比如幫助生病的家人,或者需要代禱和安慰的朋友。

 

 

3、單單在基督里得滿足,就是不再嫉妒或貪求別人的生活。

 

當我在信心中等待的時候,我就可以為朋友懷孕的消息而高興;可以快樂地投入我的時間去服侍別人,而不用擔心我沒有花時間愛自己;我可以安心地待在我現在的位置上,因為我知道這是上帝在這個時期對我的計劃。

儘管我沒有工作也沒有做母親,但我因認識基督而得到的屬靈祝福是無與倫比的(腓立比書3章8節)。在過去的五年里,我逐漸了解到祂的信實並不依賴於我的信心(提摩太後書2章13節)。作為我們信心的創造者和成終者(希伯來書12章2節),祂確切地知道我們需要什麼,祂會完成祂在我身上開始的善工(腓立比書1章6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我們從失敗中學習謙卑,也發現自己的有限和渺小……

 

作者:美好的雅米讀者們

 

從2010年開始,每年的10月13日是芬蘭的「國際失敗日」。這個特別的日子聽起來一點也不喜慶,在這崇尚輝煌和成功的世界裡,「失敗」哪有什麼好紀念的?巴不得快快忘記,最好從沒發生過。

然而這個日子的目的正是要提醒人們:失敗是我們人生中必經過程。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就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無法顯出它的溫潤美好。

所以失敗一點也不羞恥,只是我們成長過程的一部分。

我們從失敗中學習謙卑,也發現自己的有限和渺小,從而尋找我們生命的至高者。

所以雅米提供大家一個抒發失敗經歷的平台,藉著彼此鼓勵,幫助我們去接納自己生命中的失敗。並且在失敗中看見上帝的手一直都在帶領。

在世人眼中,也許當主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的那刻,祂的國度就徹底失敗了,但事實上,那是祂永遠的得勝!在人或許是失敗了,在在上帝那裡卻有另一種可能哦。

以下是徵集的題目以及部分留言:

 

Q&A

你最記憶猶新的一次失敗是什麼?……………①

你有什麼感受?……………②

你從中領悟到了什麼?……………③

 

 

奧義*王:

在青春年少不懂事時被人利用去跟一個陌生異性要電話,因為想要證明自己的勇敢追了他一條街,然後看著他坐上別人的車從我身邊跑掉,這一幕尷尬了我大半生。現在想來,人際關係不應該是出於目的和被利用的,更不是為了冒失證明自己品質的,上帝創造了每一個人,祂把處關係的不同密碼放在每一個人心裡,需要我們耐心仔細地推敲和破解。唯有敬畏祂的人,才懂得如何與其他的人處關係。感謝上帝給我經歷與人相處的失敗,更懂得正視和珍惜與人的關係,從而思想上帝的作為。

 

 

栗子:

✞ 最記憶猶新的一次失敗:

就在前幾天,大四的我申請國家獎學金失敗。全院只有一個名額,我是綜測第一,學業第二,要了學業第一。由於對這個目標的渴望太強烈,重要的考研都沒有提前準備,現在只能在自我否定的廢墟中再繼續前行,準備考研,但更加害怕再一次的失敗。

✞ 我有什麼感受:

很痛苦,彷彿我做什麼都是無用的,彷彿我最擅長做無用的事情。患得患失,經常擺爛,害怕面對。清晨,辨別夢境與現實的方式便是:啊,這是現實,因為我是一個失敗者。

✞ 我的收穫:

1.後期鬆懈,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2.總是熱衷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參加活動,導致時間被擠占;

3.僥倖心理,賭徒心態,將自己的願望強加為上帝的旨意;

4.不懂得雙管齊下,留好後路,目光短淺,導致考研也沒有及時複習。

 

 

美*金:

✞ 我最記憶猶新的一次失敗是什麼?

中考的時候數學意外發揮失常,班主任騙我說她自己有關係可以幫我拿到進入我們當地最好高中的資格,費用比正常途徑交擇校費便宜一半。

當我陷在自己發揮失常的無盡懊悔,並猶豫要不要讓父母為了自己再額外承擔這筆不小的擇校費時,我發現了自己所信任的班主任的謊言。原來我的分數並不需要額外費用還是可以被保送進當地最好的高中。

因為我初中三年在校優異表現,學校給我爭取機會。但原本一直相信可以憑自己的成績考上的,結果發揮失常,加上差點被自己最信任的老師騙,這成為我人生中很長一段時間裡最難以啟齒的失敗。

✞ 我有什麼感受?

羞恥 ,懊悔,憤怒,埋怨,丟臉……….

✞ 我從中領悟到了什麼?

我在某年開始面對這個失敗,分享出來後,我發現我輕鬆了很多。看待這件事情的眼光也轉變了很多。

雖然在當下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會遭遇這樣的事情,考試失敗還要被欺騙,但當我去梳理和面對的時候,也看到了很多恩典。雖然班主任欺騙了我,但是因為其他任課老師的幫助,才讓我沒有被騙,也沒有付出額外的成本就上了當時當地最好的高中。

只不過整個高中三年我都因為這件事很自卑,然後也不信任老師,所以很難在學習上專註。以致後來成績平平,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學。所以我一直活在自卑 ,懊悔,悔恨和埋怨裡面不得自由。

但那年有機會也鼓起勇氣面對這件事的時候,才發現其中也是有很多恩典,也很感恩上帝的恩典,讓我沒有在更晚的時候看到這些。

 

 

Jess:

我經歷過很多不同的失敗,但真正比較在意的是人際關係上的失敗。

從小到大我都很難接受別人對我不滿意,或是失望。我內心渴望得到人的稱讚和認同,所以當別人對我表示不贊同,或是指出我令對方不舒服的地方,我就會很痛苦、很煎熬,想要用盡一切辦法來讓對方認可我。

其實,我是在人的稱讚和認同上獲取價值感,若沒有了認同,我就會感到自卑。後來,主找到了我,在逐漸認識祂的過程中我也重新認識了自己。

原來我的價值和尊貴不在人的稱讚里,而在上帝。是因為上帝按著祂的形象創造了我,所以我是有價值的,並且祂看我不像人從外貌看我,祂認識我的靈魂,所以即使祂光照我的黑暗,我也不用感到懼怕。因為在祂面前,我本就是沒有什麼可隱藏的。祂愛我,為我舍己。

 

 

小G:

我很多年都很難面對的失敗是高考失利。本來想要衝刺一本的我竟然最後只上了個專科。一直以成績優異為榮且對自己有很高期望的我很難面對這樣的結果,因此後來的很多年都不敢和別人提我學校的全稱。雖然也在上大學期間通過加倍努力考到了學位,但高考失敗仍然是我一個很大的陰影和恥辱。每次和別人聊天聊到大學時我總有種低人一等的感覺。

直到我畢業之後的兩年信主重生,慢慢明白了我的價值在祂那裡,不在於我學歷的高低,自然也不在於我畢業於哪所大學。當然這個過程也還是花了一點時間,期間我被一個做雜活卻非常喜樂和完全看不出自卑的弟兄的生命鼓勵。因我是被祂花了重價贖買的,所以我非常寶貴,我的學歷我的經歷都不能增添或者減少我的價值。

而且我的一生都在祂的保守和帶領裡面,過去的經歷也都是在祂的允許下才發生的,並且都有祂的美意在裡面。如今回過頭來思考,若是我按照我的預期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學,想必會成為一個很驕傲並且高舉知識的人,未必會遇見主和願意降服於祂。

 

 

waiting :

記憶深刻的一次失敗是沒有考上正式編製,但回到了上D面前,踏上了全職服侍的路途,開啟了全新的人生新篇章!

 

安婧:

記憶最猶新的失敗怕就是現在吧。第三次開始考研,然後順帶把自己搞抑鬱了。或者本來就抑鬱了,這一次次的考試失敗讓我終於意識到小黑狗的存在了吧。這一次是真真的體會到了啥叫自己把自己打敗了又無能為力。以前的負面情緒不過是轉念之間,現在的負面情緒可以把你吞掉。

感覺現在就在懸崖邊上吧,哈哈哈,感恩還沒有掉進懸崖。珍惜這會能寫下點東西的好心情。實話說,這個困境我並沒有度過,所以我沒有什麼領悟可以分享,希望有一天走過去了,能夠有領悟吧。

 

結語:

失敗常常使我們不敢面對自己的過去,更不敢相信自己還有未來。失敗也常常讓我們懷疑自己的價值和意義。但保羅在歌羅西書中提醒道:「你們在祂裡面也得了豐盛」(又譯:「所以你們在祂之中也變得完整了」),並且「上帝赦免了你們一切過犯,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歌羅西書2章10,13節)。願我們在下一個苦苦懊悔沒有出路的時刻,記住,這只是人生的一個瞬間,我們還有美好的路途要奔走,我們的結局也有祂的擁抱,祂已經使我們完全。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工作辛苦,報酬不到位,我是否該躺平?

 

作者:Jane Lim      翻譯:奇奇

 

最近網路上有很多關於「躺平」的討論,首先是一系列抖音視頻,講述了當下喧囂文化給我們帶來的不好影響,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奪回屬於自己的生活。最基本的,「躺平」是指嚴格遵守工作時間,絕不加班做任何工作範圍之外的事。

許多關於工作如何吞噬我們的擔憂推動了這場運動,尤其是在過去兩年看到工作侵佔家庭生活、壓力和倦怠變得如此普遍之後。

除此之外,很多人也意識到,在多年的努力沒有得到回報的情況下,工作不再值得我們全力以赴。還有一些人認為工作只是支付賬單的工具而已,所以只做好最基本的工作沒毛病。

除了感到沮喪、期待破滅和無法融入之外,至少還有一個積極的理由讓大家選擇「躺平」——人們現在對「工作必須是生活的首要任務」的想法不再認同——當然這這是一件好事。

一如既往,一切運動都會有人支持有人反對,商業領袖和職場教練們對「躺平」持強烈反對,他們放大了「躺」這個詞的負面含義,認為這些人一定是懶惰的「放棄者」。

 

 

並不是我們不在乎

 

當我回想我之前的工作時,不難回憶起那些我進入「躺平」模式的時期。當然不只是到點打卡下班這麼簡單,真正的問題是我對工作感到無所適從和灰心——看不到我所做事情的意義,感覺不到未來會變得更好,不相信會有成長的空間。

至於那些分享過工作中挫敗感並處於「脫離」模式的朋友們,我看到這樣的狀態是源於他們想要在工作中找到滿足感。即使他們早早離開公司而且表現得很抽離,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再關心工作。

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很多時候仍然掛心著工作,並想找方法來改善情況,或者想如果實在改善不了就換一份新工作。

正如傳道書中的傳道者所指出的,勞苦是生活中一個艱難的事實(傳道書 2章17-26節, 4章)——我們常常會在工作中感受到一種無意義感。

但一如既往,聖經並沒有讓我們陷入絕望的境地。即使傳道書多次強調今生的無意義,它也一再告訴我們(2章24-25節, 3章12-14節, 5章18節),在勞苦中仍然是有幸福的:

「上帝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份,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上帝的恩賜。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為上帝應他的心使他喜樂」(傳道書 5章19-20節)。

可能世界要我們做的要麼是要求我們的僱主改善我們的工作,要麼是要我們向內尋找和追求意義感。但聖經一如既往地給我們指出了另一條路——離開上帝,我們就不可能有意義感和幸福感,這些都是祂給我們的禮物。

 

 

「躺平」是我們的命運嗎?

 

我們可以很容易想到那些呼籲我們慷慨地給予(箴言 11章25節,羅馬書 12章1節,提摩太前書 6章18節)並全心全意工作的經文(歌羅西書 3章23節,哥林多前書 10章31節,加拉太書6章9-10節)。但要找到上帝命令誰只做最基礎的工作、並為工作劃定嚴格界限的例子並不容易。

如果我們更深入地挖掘促使我們「躺平」的原因,會不會是因為我們太執著於對工作結果的期望,以至於當沒有達到我們的期望時,就會失望和想要放棄?

我們是否將工作想像成一種簡單的投資,如果它無法提供理想的回報,我們就退出?

我們是否在與一種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心態作鬥爭——如果我們怎麼都達不到工作的要求,還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只做基本的產出?

雖然我們會想用這樣二元化的方式來看待工作,但聖經鼓勵我們看到,即使在我們的軟弱中,上帝也會動工(哥林多後書 12章9節)。當我們發現自己裡面很空時,祂會賜給我們繼續前進所需的一切。此外,祂還賜給我們安息這個禮物。

當我們想到自己會失去多少時,上帝提醒我們,祂會加給我們足夠的力量使我們有能力自由地付出,並多做善工(哥林多後書 9章8節)。

然而,如果我們以匱乏的心態工作,滿心戒備,拳頭緊握,要如何才能真正得到上帝的賜予呢?

 

 

當我們一無所有無法付出時

 

如果你一直想要「躺平」,那麼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你與工作的關係對你來說可能是一個挑戰——看到工作不僅僅是找到一個令你滿意的夢想或被迫做的苦差事。

因著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我們在工作中的每一刻(包括其中最無聊的時刻),都是來到上帝面前誠實地與祂分享我們的感受的機會——即使我們只能說,「上帝啊,我的工作真的太糟了,我不想再繼續下去了。」

歌羅西書 3 章提醒我們,我們要「存心誠實敬拜主」,「我們所侍奉的是主基督」(22、24 節)。保羅不是要我們工作至死,而是要仰望耶穌,讓祂做我們的主,因為祂不是工頭,而是我們溫柔謙卑的救主。

與我們可以想像到人們可能會如何回應(或我們可能對自己說的話)不同,祂不會不理會我們或只是簡單地告訴我們「振作起來!」,而是會同理我們。

我知道有很多時候縱使我再努力也還是沒有辦法處在最佳狀態。但是在那些我的心和思想都在努力想要做好的日子裡,我可以選擇禱告並祈求上帝給我力量。

在我無法火力全開時,我可以選擇一個更易行的任務並好好做。當我發現自己遇到瓶頸時,可以看看是否可以向哪個同事求助,也許可以集思廣益。

由於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內容不盡相同,因此全心全意地工作狀態可能看起來並不相同。但是當我們求上帝察看我們的心時(詩篇 139篇23-24節),我們可以相信祂會帶領我們以榮耀祂的方式工作。

 

 

「躺平」是基於「除了靠我自己,沒有人能靠得住」的觀念,但作為信徒,我們絕對有上帝看顧我們。

在基督里,我們有智慧和力量做得更好,而不是「躺平」。我們可以深入找出困擾我們的根本問題,無論是需要休息,需要正式辭職,還是退後一步為工作設定更合適的界限,不讓工作定義和消耗我們。

「無論做什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借著祂感謝父上帝。」

「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

(歌羅西書 3章17節, 23-24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在令人抑鬱的職場PUA中,我學到的三樣功課

 

作者:Radish

 

在經歷不少上帝的恩典之後,對於「恩典」我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常規性看法,那就是靠自己就是痛苦並絕望著,且不會擁有一個完美ending,所以當一件事情非常的糟糕,並且充滿攔阻的時候,我就會認為這一定不是上帝預備的。但是靠著上帝那就不一樣了,那絕對是平安、喜樂、甘甜、一帆風順…..感覺所有美好的詞語都可以加在上帝為我們的量身定製的恩典之中的。

然而,當我面對我目前的工作(我深信這是上帝親自為我預備的工作),我發現原來恩典並不是我以為的那樣。

每一天去上班就像要去上墳一樣,老闆始終對我表現不滿意,對我大聲吆喝,責罵甚至言語傷害我,人事部明目張胆地招聘我的崗位。我也想過要離開,並且也行動了,我也曾得到過幾個面試機會,但都在滿心的期待和失望交錯中無果。漸漸地,我甚至開始失去對生活的熱忱,變得消極……我知道我已經因為工作導致抑鬱。

我不停地質疑,我不斷地問上帝,這個工作是我在禱告一個月之後,祢為我預備的,既然當初已經滿足了我所有的期待,但如今卻為何如此痛苦,祢到底要我在這個工作中學習什麼?

在很長的時間裡我都得不到上帝的回應。我也不厭其煩地問,我到底要在這裡學習什麼,直到有一天上帝給了我答案,祂讓我看見,我要在這裡學習三個功課:

 

 

  • 忍耐和堅持

 

在我之前的工作中,一旦有不如我意的地方,我就會立刻離職。因為我不能忍受加班、同事之間的爾虞我詐、沒完沒了的工作意見和挑剔、公司制度和時間安排……

但是在我買房之後,為了還房貸,我開始學習忍耐。過去的我有太多的自我,我非常在乎舒適和感覺良好,我不願意放棄它們。並且我非常在乎自己的感受,也非常驕傲。但是現在,我失去了任性的資本,我才發現自己缺乏一個成年人該有的責任和擔當,一顆玻璃心要如何承擔祂給的重任呢?我過去所不能忍受的,如今是天天在上演,我被迫學習忍耐的功課,也從中發現自己的問題。

 

 

  • 聽命與順服

 

每一次老闆提出很多無理要求,或者只是我認為不合理的要求時,心裡的那個「我」就要跳起來反抗,我常常被氣得半死。我想起過去,當牧師給我安排服事工作,而我覺得不合理、或是覺得自己受傷害時,我就會不停地埋怨上帝。或許我並沒有在言語中有任何抱怨,但是我開始不認真讀經,不認真禱告,我不再相信祂,我不再跟祂道早安晚安,我用行動表達著我的不滿和憤怒。

可是在這份可謂我「生活的供應者」的工作中,我不得不學習去聽命並順服。雖然有時候我仍舊不滿,我也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我又再次被迫學習順服的功課。於是,我看見了我在服事中的悖逆,我不順服我的牧者,我不順服我「生命的供應者」,由於我的不順服,我走了更多的彎路,也嘗到了比別人更多的失敗。

一個不能順服長官的隊伍,如何能成為精兵打那美好仗呢?

 

 

  • 向上看 不要向下看

 

如果眼光只是著眼於當下,那便是毫無指望了。面對難搞的老闆,沒日沒夜的工作量,還要面對與同事之間的明爭暗鬥……我常常覺得每日的心情都要隨著老闆和同事對自己的態度而變化,那真是令人絕望的每一天。

原來,我的眼光只著眼於我所看得見的,卻忽略了那看不見的。忽視了那上面的比這世界更大,那看不見的才是我們永遠值得追尋的所在。

工作上的不順和壓力迫使我不得不跪下來禱告完才能去上班,或者需要用空閑的時間來抄寫禱告詞,以及不斷地請弟兄姊妹代禱,我才覺得有勇氣去面對每一天。

祂是信實的,祂看顧了我的苦情,垂聽了我的呼求。祂讓我看見我需要學習的功課,祂讓我知道自己是多麼的軟弱無力,若不藉著祂我不能面對每一個明天。祂讓我不斷地學習倚靠祂而不是倚靠我自己,祂讓我知道我需要把自己從生命的寶座上拉下來,我要邀請祂回到我生命的寶座上去。

上帝不僅是我生命中的底牌,祂更是我生命中的王牌。在我絕望的時候祂在我的工作中開出一條又新又活的道路。謝謝主,我即使軟弱且小信,但禰的慈愛卻沒有離開我。

如果今天的你也陷在工作的泥沼中,那不妨來到祂的面前尋求祂的幫助和指引吧,我們不知明天將如何,但祂掌管我們的明天!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