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求職期間學到的3個功課(有聲中文)

 

作者: 謝葆芳

翻譯:Nancy

有聲播讀:楊瀾

 

 

葆芳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從事與語言相關的職業;化學是她的最初所愛。當她在15歲接受耶穌為她的救主,並向祂表達她想要創作觸動生命的書籍時,轉折點出現了。目前,她是靈命日糧事工新加坡辦公室的總編輯。

 

大學剛畢業,我決定先花一年的時間在一個非營利組織服侍,參與青年外聯工作。我想,我還很年輕,也有一個好大學、好學位,以後再找工作應該不會有困難。

然而我錯了。

一年後,我的國家新加坡經歷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衰退。找工作的人比工作多。而我就是那些求職者中的一個。我花了整整九個月才最終找到一份全職工作。

也許現在你的處境和我當年一樣,在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下擔心你的工作前景。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希望我將要分享的經驗能幫助你度過這個不確定又艱難的時期。

 

你會懷疑自己…..這是正常的。

 

當你發出無數份簡歷,參加面試(在這段時期很可能是通過視頻),等待潛在僱主的消息時,你可能一會兒充滿希望,一會兒又感到失望。隨著這個循環的繼續,也許你會像我一樣,開始懷疑自己的技能和能力。難道我不夠好嗎?

在經歷了無數的面試,並且現在我也已經站在了面試的另一端——成為面試官之後,我向你保證,如果你已經獲得了面試機會,那就表明你已經具備了必要的技能。但招聘過程是一個高度主觀的過程,取決於許多其他因素,比如你如何推銷自己,或者你是否適合公司的目標和當前的團隊。所以,你沒有得到這份工作,並不意味著你不夠好。

在我沒有找到工作的時候,詩篇139章14-18節中熟悉的詩句鼓勵了我:「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上帝啊,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寶貴!其數何等眾多!我若數點,比海沙更多。我睡醒的時候,仍和你同在。」

當我們自我懷疑的時候,提醒自己:我是上帝所造的,我的生命在祂慈愛的手中。我一直在祂的心裡,祂一直與我同在!

上帝知道你在經歷什麼,祂知道你的擔心和憂慮而且祂關心你。因為祂創造了你,把你握在手中,祂會引導你在正確的時間做最適合你的工作——就像祂在我生命中所做的一樣。

 

你會懷疑上帝…..這是可以的。

 

在那段不確定的日子裡,我寫了一本日記,其中有一篇是這樣寫的:「對於不認識主的父母,我是不是成了他們的絆腳石?爸爸認為我把畢業後的幾年都浪費在了非盈利機構里……我不想成為任何人的負擔,但我覺得我現在就是一個負擔。我非但不能用我掙來的錢孝敬我的父母,反而仍然在用他們的錢。」

那時,我想知道上帝在馬太福音6章33節中所應許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是不是真的。雖然我覺得我履行了自己的承諾,但上帝似乎並沒有遵守祂的諾言,給我「這些東西」。

我真的能相信上帝的話嗎?甚至上帝值得追隨嗎?當時,我們的靈命日糧事工製作了一本名為《為什麼基督徒會懷疑(Why Christians Doubt)》的小冊子,給了我很多鼓勵。它使我確信,我可以誠實地把我的疑惑帶到上帝面前,祂願意幫助我們信靠祂。

先知哈巴谷的一生印證了這一真理。在哈巴谷覺得上帝的屬性與祂的行為不一致時,他向上帝哀告(哈巴谷書1章1節),上帝並沒有拒絕他。相反,上帝耐心地向他解釋祂的計劃,因此,在書的結尾,哈巴谷可以自信地宣稱,「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3章17-19節)。

當我在疑惑中與上帝摔跤的時候,祂也通過禱告和讀經帶我進入更深層次的信心和與祂的關係。我學會了從祂不變的屬性中觀察環境,而不是讓變化的環境來決定我對上帝屬性的判斷。

後來,我在日記中寫道:「『靠信心而不是靠眼見生活』要求我們放棄可預見性所帶來的舒適和把握,放棄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和努力做成某事的選項。」當我們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時,它意味著完全的信靠和完全的順服。」

上帝邀請我們去信靠祂,意味著要把我們的全部擔子都交給祂。上帝是完全可靠的。

當你在製作你的簡歷、為面試做準備和參加面試時,把你全部的壓力都放在上帝的肩上!這會使你不那麼緊張,讓你不再認為是否能得到那份工作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你會感覺自己猶如在坐過山車…..但上帝與你同在。

 

求職的過程將是一個加深我們信仰的旅程,但它也是一個情緒的過山車。有些時候,你會充滿信心和希望;但有些日子,你會充滿懷疑和絕望。我還記得,當我接到工作面試的通知時,腦子裡充滿了各種期待的可能性,而當一切歸於平靜的時候,我卻感到徹底的絕望。但在這一切的事上,上帝與你同在。

也許你擔心你的積蓄會被用完,或者你的錢不夠讓你在找到工作之前度過難關。我們中大部分人希望上帝給我們多過我們每天所需的。但我們慈愛的父親低聲說:相信我。

就像祂用烏鴉和寡婦供養以利亞一樣(列王紀上17章1-9節),對祂來說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依靠祂的愛和大能,祂會供應我們的日常需要。

經過9個月的求職,我最終找到了一份營銷主管的工作。說實話,這份工作並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我預想的職業發展方向。但我接受了,因為我遵循基督徒作家伊麗莎白·埃略特(Elizabeth Elliot)的建議,「做接下該做的事情」,對我來說,那就是謀生。

但是上帝從不犯錯,祂的計劃是完美的。事後,我意識到這對我來說是完美的工作,因為我學到了重要的技能:如電子郵件禮儀,以及如何在大型組織中與各部門合作,達成最終的目標,進而裝備了我真正的夢想——即我的目前工作,在靈命日糧事工中擔任主編。

所以,如果你正在這個時節找工作,我要鼓勵你:親近上帝並多讀祂的話語,祂會帶領你度過難關。在這段旅程的最後,你不僅會找到一份工作,還會與祂建立更深的親密關係!相信祂!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多彩的世界

6月主題:無限公司Offer

 

找工作很難,特別是現在。

一邊刷招聘網站,一邊算銀行卡餘額;你可能已經體會過投簡歷沒回應、面試被“已讀不回”、甚至入職後發現根本不是自己想做的事。

我們努力進“好公司”,追求穩定收入、有清晰發展路徑、體面的職稱,渴望從這些地方獲得一種“確定感”和“保障”。但你我都知道——這些公司,其實都是 “有限公司”。它們能給的,是有限的資源、有限的保障、甚至有限的尊重。

但,有一間公司,祂開的職位沒有裁員風險,給的身份不是打工人,而是家人;祂不是看你的學歷履歷,而是認識你是誰,知道你的名字、恩賜、使命。

這間公司,叫做“無限公司”。祂的創辦者,是創造天地的主,是那位永不動搖的上帝。

祂發出的 offer,不是用短期合同衡量你,而是用永恆的眼光邀請你加入祂的計劃。哥林多後書 5章20節 說:“我們是基督的使者。”也就是說,祂不僅讓你“被雇傭”,更是派你出去執行祂國度的使命。

我們在這有限的土地上做工,但我們真正效忠的是那位無限的老闆。

所以,當你為工作憂慮時,別忘了:你已經收到了一個來自“無限公司”的 offer。祂的供應不會短缺,祂的計劃不被經濟波動左右。正如詩篇23篇1節:“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這不是一句“靈性口號”,而是一個可以站穩的真理。是你在投出第88份簡歷仍然沒有回音時,依然可以不慌不亂的底氣。

當然,我們仍然要努力、學習、打拼,因為在“無限公司”的崗位說明書裡,寫著:“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

你的工作也許看起來平凡無奇,但你在其中的忠心與真實,會成為一種“榮耀上帝”的方式。

所以,讓我們換一個視角看自己的人生——

我們不是在茫茫人海中投簡歷求一份認可,而是已經被“無限公司”錄取,正在這個世界各個角落執行祂的計劃。

你的身份早已確定,你的價值不靠績效打分,你的未來不被裁員定義。

願你帶著“無限公司”的 offer,在“有限公司”的世界中,自由地、勇敢地、榮耀上帝地工作與生活。

你的崗位,上帝早已為你預留。

我們期待你也來分享:你是怎麼活出這份 offer 的?創作題材不限,繪畫、短視頻、文章、漫畫、音樂……只要能表達你的觀點,我們都歡迎!

  1. 關於職場、求職、工作相關的真實故事和心路歷程。
  2. “我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也看不到什麼特別的恩賜”,我要怎樣改變?
  3. “不是我不想事奉,是我下班只想癱著。”是什麼讓我們失去了對事奉的熱情?有沒有一種不靠“燃燒自己”的方式事奉?
  4. 我的工作無聊、成長慢、薪資低,我想問:“這真的是上帝讓我做的工作嗎?這有意義嗎?”
  5. 我如何從“工作給我確定感和安全感”走向“完全信靠上帝”?
  6. “我拿到的 offer好像不是我真正想要的,現實和理想有可能都要嗎?
  7. “我想有影響力,但我不想卷。”自媒體、創業、個人品牌,年輕人渴望活出意義,但又被“輸出焦慮”困住。信仰如何幫助你活出真實的影響,而不是被流量模式挾持?
  8. “我怕一旦‘慢下來’,就被世界甩掉。”如何面對不拼命就會掉隊的焦慮?
  9. “我也想回應呼召,但我也要生活糊口,怎麼辦?如何面對這種兩難和掙扎、如何抉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

微小說:穿過衣櫃,遇見我

作者:Nico 

安柔望著鏡子裡的自己。那張曾經白皙的鵝蛋臉,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添了幾條細紋;飽滿的蘋果肌如今也有些下垂,臉上還多了幾顆在陽光下陪孩子們在遊樂場玩耍時曬出的雀斑。

她低頭看了看自己,捏了捏肚子上鬆垮的肉,不禁苦笑。此刻,她穿著一身寬鬆的黑色上衣和短褲,正洗著奶瓶。

這樣的對話,她問過鏡子裡的人無數次:「你是誰?我又是誰?我是我丈夫的妻子,我女兒的媽媽。除了這些,我還能是誰?」

「我回來了!」丈夫爽朗的聲音從大門傳來。安柔連忙收起她的思緒,抹乾手,然後擠出了一絲笑容,回應她的丈夫:「回來了?晚餐在桌子上了。你洗澡後就可以吃了喔。」

「媽媽,抱抱!」兩歲的小女兒張開手,用稚嫩的聲音向安柔撒嬌著。另一邊,六歲的大女兒拿著一張照片跑到安柔身邊,好奇問道:「媽咪,這是你嗎?」安柔湊近一看,那是她和丈夫結婚前在湖邊拍的照片。照片裡的女孩穿著淡藍色的短裙,嘴角揚起時,彷彿有人在她唇邊撒了一把星星,亮得讓人移不開眼。

「我都差點忘記我以前的模樣了呢……」安柔嘟囔著,沒有發現此刻丈夫正站在她的身後靜靜地看著她。

凌晨,是安柔難得的一個人時光。哄好女兒入睡後,安柔就動手折疊好已經累積了兩天的衣服。凌晨也是安柔喜歡一個人和上帝聊天的時光。她會像和好朋友聊天一樣,慢慢和上帝說起她今天發生的每件事。有時她會想,上帝是否會厭煩聽她每天千篇一律、日復一日的家庭主婦生活?可有些心情就算在愛她的丈夫和孩子面前,她都不懂怎麼開口。唯有在夜裡,她才有這個空間好好整理她一天的情緒。

她打開衣櫃。裡面塞滿了丈夫的西裝襯衫,和孩子們色彩鮮豔的衣服短裙。她的衣服在最角落。那裡只有寬鬆家居服和幾件「媽媽專屬」打折T恤。當她要關上衣櫥時,她發現衣櫥裡貼著一張便利貼。上面寫著:「小柔,你知道嗎?《聖經》上說『艷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但我覺得——你兩樣都有。」她的手指微微顫抖,順著便利貼的箭頭往下摸索,在疊放整齊的毛衣後面觸到一個墨綠色的絲絨盒子。掀開盒蓋的瞬間,一條閃亮的銀手鍊靜靜地躺在裡面。安柔從衣櫃裡拿出那個小巧的綠色盒子,輕笑一聲,轉頭看著床上打著呼嚕的丈夫。

隔天中午,她收到好友林雅的電話。「安柔,我們今天一起去吃晚餐好嗎?明天是休假呢。」安柔想著,家庭主婦可沒有假期。不過她也好久沒有和林雅出去了。結婚前,她們總喜歡在假日裡吃甜品和逛街。可是她又想到,她的衣櫃裡只有幾件普通的T恤,並沒有適合出街的衣服和裙子。

正當安柔腦袋快速運轉盤算是否要答應林雅時,林雅又搶先繼續說:「今晚先把孩子交給你的丈夫照顧。就陪我兩個小時。」

「好吧……」見拗不過林雅,安柔答應了。掛完電話後,她的目光落在衣櫥的一角。

安柔在看到林雅的那一刻,心裡對聚會的期待像被戳破的氣球,悄悄癟了下去。

她出門前在衣櫃前猶豫了很久,最終選了一條洗得發軟但還算整潔的牛仔長褲,搭配去年優衣庫打折時買的圓領褐色T恤。而眼前的林雅,卻像從時尚雜誌裡走出來的:一件紅色絲質吊帶裙,外搭一件剪裁俐落的純白西裝外套。當她揮手向安柔迎來的時候,她的自信像是被陽光鍍了一層邊,靈動中帶著不容忽視的鋒芒。安柔不自覺地捏了捏自己的T恤下擺,那裡有一塊去年大女兒吃草莓時蹭上的淡紅印子,怎麼洗都沒能完全褪掉。

林雅親切地牽起安柔的手,走進以前她們常去的甜品店。閒話家常一會兒,安柔才鼓起勇氣對林雅說:「雅,我好羨慕你呀!你總是穿得這麼美麗,又那麼會打扮自己。而我……」安柔摸了摸衣服上有點鬆垮的領口。

林雅怔了怔,挖了一勺巧克力蛋糕送進嘴裡,慢慢嚥下後才開口:「你是不是覺得……我穿成這樣,就一定很自信?」

安柔點點頭,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茶杯邊緣。

林雅忽然笑了,伸手握住她的手腕:「其實我一直很佩服你,鐘安柔。」

她的指尖沾著一點奶油,聲音卻異常清晰:

「你還記得大學時我失戀,躲在宿舍哭了三天三夜嗎?那時候你對我說——」

她頓了頓,一字不差地複述:

「『你的價值從來不是由任何人來決定的。你本身的美麗是上帝早早就放在你的裡面。猶如一顆鑽石。就算它安安靜靜,識貨的人也會看到屬於鑽石獨一無二的寶貴。』」

蛋糕叉在盤子上輕輕一敲:「現在,這句話該物歸原主了。」

安柔的記憶回到十年前的晚上,那個林雅在她面前哭得唏哩嘩啦的凌晨。她還記得林雅一直重複:「像我這麼糟糕的人是不是就不值得被人愛?」而那個時候的安柔大聲堅定地對她喊話:「有一位上帝無條件愛你。祂看人不看外表,而是看內心。祂是第一個先愛你的人!」

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林雅認識了上帝,成為了天父的寶貝女兒。

安柔嘆了一口氣,終於忍不住道出了她結婚後自我價值的認同感和常常在鏡子前的對話——她是誰?

「走,我帶你去一個地方。」聽完安柔的心事,林雅站起來結帳。她突然想帶她的好姐妹做一件事。

她們來到一家服飾店。林雅指向門口的芭比粉緊身露背裝,朝著安柔做了一個鬼臉:「我之前瘋狂跟風,很喜歡模仿網紅的穿搭。結果我就買下了這件衣服。我拍了一張照片,給你看看。」

林雅點開手機的螢幕,「你看——」她把手機轉向安柔,「我買的『網紅同款』,結果我像超市促銷的氣球!」林雅忍不住噗哧大笑起來。

安柔不敢置信地望著照片中有點狼狽的林雅,然後也被林雅的笑聲感染,和她笑作一團。

林雅慢慢收起笑容,目光飄向遠方。「後來我才懂,那些衣服只是在扮演別人,而不是我自己。我一直以為只要我穿得像網紅一樣,我就能成為她們,擁有那些閃耀的生活,被人看見,並且讓我愛的人也可以選擇我……我總想用衣服去填滿我心裡的洞。」林雅指向胸口,抿唇笑了笑,像是看見了曾經那個自卑的自己。「過了好久,才發現我還是我。我應該要更喜歡真正的自己才對——那個上帝希望我成為的我。當我越和上帝一起去更多了解自己,我就越知道什麼才是真正適合我的樣子。」林雅調皮地眨下眼睛,笑著補上一句:「這樣也省了不少冤枉錢,不會再衝動買一堆不適合自己的衣服了。」

安柔一時語塞,不懂如何回應林雅。在林雅認識上帝後,她就改變了很多。可安柔現在才知道,原來林雅也曾經在蛻變的過程中遺忘了自己是誰。

「安柔,這件衣服也許適合你,可以試試看。」林雅拿起了一件淡藍色的碎花裙子。「我記得你以前可喜歡藍色了。」

安柔輕輕撫摸裙子,低聲說道:「我一個做媽媽的,不大方便穿裙子。而且這個款式有點太花俏,應該不適合我的年齡。」

林雅輕輕搖頭,舉起食指,溫柔地反駁道:「這是你自己給自己設下的框架。上帝從來沒有說過,做了媽媽就該有某種特定的穿搭標準。祂是那位充滿創意的上帝,也盼望祂的孩子能勇敢地找回自己,穿出真正適合自己的樣子。」

她深深看著安柔的眼睛,語氣堅定地說:「你是你,你是鐘安柔,是上帝眼中的寶貝女兒。不管到了幾歲,我們女孩子都還是可以愛美。但別忘了,衣服永遠不能定義你是否夠好!」

安柔看著林雅手中的裙子,猶豫片刻,終於輕輕點了點頭。

她走進試衣間,脫下那件寬大的褐色上衣和牛仔褲,動作緩慢而笨拙。她把那件淡藍色的碎花裙套在身上,布料柔軟輕盈,貼在她的皮膚上,彷彿喚醒了她內心沉睡已久的某種感覺。

她站在鏡子前,愣住了。鏡子裡的女人依舊有雀斑、細紋,還有不再緊實的肌膚。但那雙眼睛,在柔和的藍色裙擺映襯下,似乎亮了一些。她抬起手,輕輕地理了理頭髮,嘴角浮現一絲久違的微笑。

她好久沒有這樣認真地看自己了。不是以「媽媽」和「太太」身份,而是作為「安柔」——一個被造奇妙又獨特的女人。

林雅在門外輕聲問:「試得怎麼樣?」

安柔輕輕打開簾子,帶著一抹羞澀卻明亮的笑容走了出來:「這裙子……好像沒我想像中那麼不適合。」

林雅眼中一亮,笑著說:「我早就說了,這個顏色真的很像你——溫柔、安靜,卻帶著光。」

安柔低頭看著裙擺輕輕晃動,心中某個角落像被悄悄點亮。她輕聲說:「也許……我真的可以重新認識自己一次。」

回程的途中,安柔不再像之前那樣一直用手小心翼翼地遮掩衣角上被女兒沾上的草莓汁印漬。那一塊的淺紅,是屬於她和女兒的獨家甜蜜回憶。夕陽灑在她的肩上,這次她覺得自己也隨著光閃閃發亮起來。

「小柔——」一個熟悉而溫柔的聲音在她身後響起。丈夫從車上走下來,手裡牽著兩個女兒的手。「我們來接你回家。你吃飽了嗎?要不要去附近的 Mamak 檔吃點宵夜?就像以前那個時候,在大學忙完活動的我們……」

「好哇!」安柔笑著應了一聲,挽起丈夫的手。她的手上終於戴上了昨晚丈夫藏在衣櫃裡的手鍊。她低頭看了看袋子裡的藍色裙子。結婚後,她總是以「實用」和「方便」為自己設下穿衣的界限。但今天,她為自己挑選了一件帶著溫柔圖案的裙子,不是為了討好誰,也不是為了模仿誰,而是因為她知道:她的身份不是由衣服決定的,而是由天父親自賦予的。

「我跟你講,今天我和林雅啊……」她轉頭開心地對丈夫說起剛才小聚的時光,眼中閃著光。
她是鐘安柔。除了是一個媽媽,一個妻子,也是一位在信仰中重新認識自己的女人。更重要的是——她是上帝深深愛著的女兒。

而現在的她,也被她所愛的人,好好地愛著。

當晚哄睡孩子後,安柔再次站在鏡前。這次她沒有數皺紋,而是對著鏡中的自己輕聲說道:「我愛你。」衣櫃門微微晃動,銀手鍊在微光中泛起柔和的光,像是一句無聲的「阿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

天國女孩的穿搭學

 

 

作者:Ant

有聲播讀:木木

 

 

關於服裝搭配這件事,我從小在媽媽的薰陶下,形成了自己的審美認知。媽媽穿著講究,也會把我和妹妹打扮得大方得體。這樣的成長環境使我在服裝搭配上耳濡目染,逐漸積累了自己的見解,也經常花時間去研究。

我想不只是我,對於幾乎所有女性來說,姣好的容貌,勻稱的身材,得體的裝扮都是我們關注且期望有所提升的。對於多數女性來說,為了追求美麗而花心思研究妝容穿衣,進行身材管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作為清心跟隨基督的姊妹,我們該如何看待這種對美的追求?

有些教會不允許女性穿裙子、染髮燙髮以及戴首飾,嚴重者甚至會被定罪。這些觀念不是空穴來風,大多都以下兩處經文作為依據:“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裝飾,只要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裝飾,這在上帝面前是極寶貴的“(彼得前書 3章3-4節)。“又願女人廉恥、自守,以正派衣裳為裝飾,不以編發、黃金、珍珠和貴價的衣裳為裝飾”(提摩太前書2章9節)這麼看來,難道粉妝玉琢只屬￿教外的女子,而姊妹們最好荊釵布褥,素面朝天?

這些經文都在闡釋一個價值觀,女性不應該以美為生活目的,而不是女性要以不打扮為美。聖經從來都沒有強制美麗的姐妹們要穿最樸素的衣服,不要帶任何的首飾,而是提醒我們,外在的美麗並不是最終的價值,顏值並不是最終的正義。而那些對“姊妹的打扮”一事提出批判的人才應當反思,“以打扮為美”和“以不打扮為美”都是注重外在的表現,這些提出批評的人才是把外貌當做衡量標準的人。

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只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撒母耳記上 16章7節 )。上帝是不看人外貌的,但不代表外貌的美沒有價值。如果一個人每天裝束整齊,並且穿衣也總是給人驚喜,不僅可以讓她自己保持自信有喜樂美好的狀態,也使其他人賞心悅目,何樂而不為?

當代社會進入網絡時代後,服裝風格愈發多元:韓系簡約、日系舒適、歐美張揚、港風復古…在這紛繁的時尚浪潮中,我們更需要屬靈分辨力。當”骷髏頭””露臍裝”等元素成為潮流時,這些設計背後可能隱含著個人主義或情欲誘導。作為姊妹,我們既要擁抱和欣賞上帝創造的多樣之美,也要謹慎選擇,避免盲目追隨潮流而使身邊的人陷入到試探中。

追本溯源,我們當明白:人類最初的衣裳正出自上帝之手。當始祖犯罪後,上帝用獸皮代替無花果葉為他們制衣(創世記3章21節)。這啟示我們:人靠自己的努力無法獲得真正的體面,唯有披戴基督的義袍才能得著永恆的美麗。外在的裝扮本可以用來讚美上帝的審美智慧,但若只為滿足虛榮或標榜自我,便失去了根本意義,也會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陷入網羅。願我們能夠看到和欣賞上帝的創造之美,追求外在得體的同時,更專注培育溫柔嫺靜的心,讓內在生命煥發出永恆之美。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