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了頭銜,我是誰?

作者:Bonnie Junell V. Abanid,菲律賓

翻譯:奇奇,中國

有聲播讀:木木,中國

 

職業頭銜可能說沒就沒。當監管我工作的辦公室不再給我續簽執照時,我意識到了這一點。對此,我非常震驚,因為我持有這一執照已經很多年了。被拒絕續簽執照成為我職業生涯中的一大重創。

我是在2015年成為註冊心理測驗師的。這意味著我接受過進行心理測量的培訓,獲得了政府的正式認可並得到了政府頒發的執照。有了執照,我就可以給他人進行心理測量、評分並進行結果解讀。

六年來,這個頭銜成為了我身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簽發一些文件時,我開始在我的姓氏後面加上「RPm」(心理測驗師的簡寫),並為自己能夠這樣做感到自豪。擁有該證書讓我有機會進行教學、演講和進行諮詢。我還因此在高中做了兩年輔導員。

我的執照本來應該在 2021 年 4 月續簽的。鑒於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我決定提前兩個月申請。 「這應該很容易。」我想,因為我對整個過程非常熟悉。

那天,我來到續簽的辦公室,確信自己可以在幾小時後拿著一張新列印的執照回家。輪到我時,我出示了我的文件,並等待負責人告訴我下一步做什麼。令我驚訝的是,我被告知我的資信狀被發送到另一家分行去了(距我所在的位置約 3 小時路程),如果沒有該證書,我將無法更新我的執照。

沒有了頭銜的我是誰?

驚慌失措中,我試圖通過出示我收到的官方電子郵件來乞求辦公室,以確定我已經獲得了該資信狀,然而並沒有湊效。然後我打電話給為我頒發資信狀的協會,但電話線忙碌,我需要等待。幫助遲遲沒有到來,再多的乞求也無法改變他們堅決的決定。我絕望極了,因為我所做的所有一切準備以及我那天花的時間都付諸東流了。

那種絕望的感覺持續了好幾天。我感到命懸一線,我知道沒有執照我就沒有辦法繼續工作。我無法想像,只是缺少這一份文件,就會導致我無發繼續工作。這也意味著下次在我簽署文件時,我不能再在我的名字前面附上職業的首字母縮寫。當我再做自我介紹時,我不能再說我是持有註冊證的專業人士。

所有這些給我帶來了一個奇怪的自我評估時刻:如果沒有了頭銜,我是什麼?我是誰?

我把自己的身份建立在了一個短短几年內就可能失去的頭銜上。我感到讓這個頭銜定義我是誰,實在太愚蠢了。

我在破碎之中,意識到真正重要的是擁有一個沒有人可以剝奪走的身份——不依賴於頒發的證書或參加的研討會,也沒有到期日的身份。

一個永不過期的身份

約翰福音 1 章 12 節說:「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做上帝的兒女。」這節經文讓我看到了一個沒有過期日的身份。想像一下,如果聖經給我們的指示是和我們考取執照類似的話,我們很容易會因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而不達標並失去我們的頭銜。然而,上帝很仁慈,儘管我們不好,祂仍然給我們權柄作祂的孩子!做祂孩子這個身份可不是一個寫在一張卡片上,可能被放錯地方或被偷走的東西。

這個身份永遠在我們裡面!

讓我驚訝的是上帝如何使用我這次的經歷來喚醒我的內在身份。很多天之後,我收到一封電子郵件,說我的資信狀已重新交付給那間辦公室,如此,我就能夠拿到我的新執照了。儘管如此,被拒絕的經歷仍然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和讓我覺醒的時刻。

儘管我很喜歡我的職業頭銜,但我知道,在職業頭銜之上,我擁有一個任何人或辦公室都無法奪走的身份——在耶穌里的身份。我知道我總是可以倚靠我這個身份,希望你也一樣。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我為什麼要原諒那些毫無歉意的人?

作者:Chris MacLeod

翻譯:Nancy

有聲播讀:木木

 

「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做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祂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馬太福音5章44-45節)

你曾經原諒過某個傷害了你,但對此毫無歉意的人嗎?

在我13歲生日之後,由於經濟外加婚姻壓力,我有一方父母開始酗酒。那是一段可怕而動蕩的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危機似乎沒有盡頭。我的心變得絕望而充滿怨恨,因為我很擔心家人的安全,並對他們不公的行為感到憤怒。在我15歲的時候,我發現我心中對這位家長充滿了仇恨,我對得醫治的盼望轉而成為了報復。

因為家長酗酒的問題,我開始去看心理輔導。一天下午,我不顧輔導師的建議,去拜訪了那位家長,想解決我們的家庭問題。當時,我的內心充滿了論斷——我希望這個人也像我一樣痛苦。當他們在我們的交談中表現出悔改的跡象時,我的內在動機終於浮出水面了。我勃然大怒,扔東西,盡我所能破壞一切和好的可能,很快我就被帶出了房間。

「他們不值得被原諒!」他們應該像我一樣痛苦!他們太差勁了」我憤怒難平。


幸運的是,此時耶穌介入了。

過了一會兒,我發現自己躺在地上,望向天空,心在狂跳,滿腦子都是痛苦的念頭。我躺在那裡,一連串毀滅性的想法忽然被一個聲音打斷了:「如果你的憤怒讓你變得和他們一樣怎麼辦?」

「你的怨恨和恐懼會讓你像那個你憎恨和恐懼的人。」

突然,一種陌生的感覺溫暖了我的心,我對父母的真實感情開始浮出水面——我開始感受到對他們的關心、憐憫,最重要的是,我希望看到他們從羞恥感、恐懼和憤怒中解脫出來。

現在我知道,那種感覺可以被稱為同理心、憐憫或寬恕。但當時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情感上的突破!

一天後,當我醒來時,對那個人的仇恨和憤怒完全不見了。相反,我感到自己在憤怒中也傷害了這個人。我已經不再希望看到他們受到審判和懲罰,如此,我就走向了原諒。

說我再也沒有對這位家長感到憤怒是不真實的。但是,意識到「怨恨、不寬恕和憤怒會讓我變得更糟」從根本上改變了我的想法,讓我重新回到耶穌非暴力(馬太福音5章38-40節)和使人和睦的道路上(馬太福音5章9節)。

多年以後,當我試圖與這位家長建立新的關係時,上帝教會了我另一個關於原諒的真理。原諒不僅僅是放棄「譴責和審判」的權利、也是放棄「希望對方成為你所希望的樣子」的權利。

原諒不是一份合同。不是「我原諒你了,所以你要做得更好」。其中沒有交換或交易。簡單地說,原諒是一份我們給予的禮物,即使對方不接受。

但如果是這樣,為什麼我們還要原諒呢?如果不是基於獎勵或結果會變好,是什麼激勵我們去原諒呢?

因為這幫助我們更像耶穌

《聖經》中有一個故事,說耶穌治癒了十個麻瘋病人(路加福音17章11-19節),但只有一個人回來感謝祂。

關於耶穌、上帝的愛和原諒,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呢?它告訴我們,耶穌對那十個麻瘋病人的愛不是以他們是否信祂為前提的,而是以耶穌的憐憫和白白給予的愛為條件。

耶穌是世上最大的恩賜賜予者。祂的性格如此堅毅,決心如此強大,以致十字架上的痛苦都不能阻止祂再給人類一件禮物:「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章34節)。

什麼樣的父親會原諒殺害祂兒子的兇手?什麼樣的人會用愛來看待把祂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士兵?就是這獨一的 「愛世人」的上帝(約翰福音3章16節) 。

我們很難原諒那些傷害我們的人。也許他們不理解或者不想理解。這個人認為你犧牲的愛是多餘的——他們認為自己的行為並沒有錯。你的原諒甚至侮辱到了他們,因為他們不願承認自己需要被原諒。可悲的是,儘管你給了他們恩典,但你們之間沒有任何改變,傷害一如既往。

但是當我們仰望耶穌的時候,我們就會明白原諒是如何起作用的。

我們可以原諒,因為我們也被上帝原諒了。但與此同時,我們並不是耶穌,原諒對我們來說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重要的是要記住,我們不是因為自己已經像基督而原諒,而是因為原諒會幫助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看到「基督成形在我們心裡」(加拉太書4章19節)。我們都是正在成長(像基督)的人,所以如果你還沒有「到達」(有誰已經到達了嗎?),不要氣餒。在我們凌亂複雜的生活中,聖靈依然引導和幫助我們。感謝上帝!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智慧地原諒他人呢?以下是我自己關於給予和接受原諒的一些經驗:


原諒此時就可生效

不幸的是,生活中許多關係上面的傷害在沒有道歉的情況下就結束了(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傷害會如此之深)。但我們不必坐在那裡等著對方道歉,然後才能原諒他們——原諒現在就可以生效。原諒別人,不管對方是否道歉,能讓我們擺脫痛苦和怨恨。它使我們免於被別人的不悔改所捆綁。

原諒是一個過程

我們很難在一瞬間完全原諒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更多的時候,原諒是一段多站點的旅程,其間充滿了傷害和難過的回憶,還有不斷地學會放手。如果你發現自己需要不斷地原諒別人,不要氣餒。耶穌知道我們會是這樣,所以祂教導祂的門徒們,需要學習不斷地饒恕(馬太福音18章21-22節)。

原諒並不總會讓關係和解,這沒關係

有時候我們認為原諒就是和解,但這在關係層面上並不總是有益的。原諒是我們給彼此的禮物,就像上帝給我們的一樣(以弗所書4章32節),和解是雙方認識到有問題,並走到一起交流,懺悔,改變關係的過程。

遺憾的是,原諒並不總是會以和解告終。雖然我們可以自由地原諒對方,但和解只發生在道歉和行為改變的時候。

有時候,我們必須與生活中不悔改的人劃清界限。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仍然可以原諒,但也要記住,在我們和這些人之間保持安全的距離,同時繼續為對方的悔改和關係的和解禱告。

在這一點上,這就是我和我父母現在的關係狀態了——雖然我們已經達成了某種程度的和睦(羅馬書12章18節),但和解似乎永遠不會發生——儘管我希望可以和解。我們擁有的一切平安都來自我內心因著對上帝的虔誠而產生的單方面的饒恕。

有時候,生活就是這樣:混亂、不可預測又常常困難重重。但沒關係,有時候是這樣的。不要讓這些阻止我們繼續前進,成長,成為祂要我們成為的那個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突破舒適區,全新的成長

作者:雪倫

有聲播讀:洋瀾

 

翻開2022年的日曆,不敢相信2021年這麼快就過去了。除了新冠病毒還是沒有消失,甚至還有變異毒株出現,過去這一年對我來說也 是充滿挑戰和不易的一年。去年年初,我做了一個很大的決定,踏出舒適區,從我工作了好幾年的機構中離職,到國外去工作。做這個決定不容易,因為相當於要放下熟悉的一切,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

從找工作開始,我就向主禱告:「若禰願意,請為我開路」 ;畢竟疫情期間到國外工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整個申請過程雖然幾經波折,但在上帝奇妙的帶領下,我最後竟也順利地踏上了前往國外的旅程。

我本以為既然上帝允許我到這個地方工作,那麼一切應該都會很美好。然而,事實卻有所不同。在國外工作沒有我想像中的美好,反而充滿了挑戰,而我也久違地感受到了工作上帶來的壓力和困難,體會到了自己能力的不足。由於是自己之前沒接觸過的新領域,加上是新公司——有很多制度上的不完善,我的工作量很大,時常要加班;工作安排偶爾也會讓人摸不著頭腦;更挑戰的是與上司溝通不順暢。因此,我一度懷疑是否自己不應該冒然出國工作,應該繼續待在之前的工作才對,甚至想打退堂鼓。但是我也深知,上帝不會只在某個地方祝福我,相反,無論我往哪裡去(只要不做不義的事情),上帝都應許看顧我,與我同在,我可以靠祂得勝。久而久之,我居然也一步一步突破自己的極限,慢慢適應下來。若非主的力量,我無法做到。所以,當我得以冷靜下來後,我開始問祂,既然帶我來到這個地方,我可以在這裡為祂做什麼呢。

之前,我生活中充滿了很多有愛的弟兄姐妹,職場上也是如此。為此我感到十分感恩,上帝總是透過他們祝福我,讓我無時無刻不體會到從祂而來的愛。然而似乎在不知不覺中,我在基督徒這一身份上,變得很依賴他人。比如關懷他人時,我總是跟在領袖或小組長的身後去做;在服侍上也是如此,跟著安排行事就好,很少會主動去了解,或想自己可以怎麼做。然而當我來到新的環境後,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非信徒。隨著跟他們相處,我有了更多的機會親身去了解他們的需要。我也有了更多的機會去學習如何在沒有他人帶領和安排的情況下,自動自發去給予人關心和幫助,而不是把他們丟給關懷小組,然後我就再也不聞不問。我需要更多地禱告,求主給我智慧去邀請大家,或當大家遇到困難時,知道該如何去回應。我也更加深切體會為主做光做鹽的重要性。馬太福音5章15節說:「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這一切的一切,對我來說,之前更多是腦袋裡知道,如今卻是需要把它們行出來。我從一味地接受祝福,變為開始學習如何給予他人祝福。

你問我後悔做出改變嗎?我偶爾還是會想如果當初沒做這個決定,會是怎麼樣的情況,是不是就不會遇到這麼多複雜的事。但是我不後悔我做了這個決定,我可以感受到,上帝在幫助我成長,讓我成為更討祂喜悅的人。2021年,每個人都辛苦了,禱告2022年我們仍然靠主站立得穩,為主做光做鹽,在這不容易的情況里,把祂的光照到每個需要的人身上。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我是誰?

作者:提子
有聲播讀:佳音

 

我很不喜歡自己的名字,當我意識到我配不上它的時候。

我的名字中有個「卓」字。卓,指傑出、不平凡,常見組詞:卓越、卓著、卓絕。
小時候憑藉孜孜不倦的學習一直保持拔尖的成績,很受老師喜歡、同學羨慕,以及親戚朋友的讚賞,那時候覺得,我不卓越,誰卓越呢。

進入高手如雲的高中後,光環消失,我的成績顯得平平無奇,高考也發揮失常,上了個很一般的大學。但內心中的驕傲仍在繼續,但我並不自知,我覺得自己只是一次考試沒考好罷了,我仍然個優等生,比別人都強。那時候,我用成績定義自己——我是個優秀的學生。

後來進入團契和教會,我的理性被上帝光照,開始認真地去認識母親口中的那位上帝和祂的獨生愛子,也於大二時決志受洗。

如果把大學比喻作一個溫室,那麼大學時的團契就像溫室中的溫室一樣。告別高中繁重的課業壓力,遠離社會的殘酷競爭。與此同時,不僅有家裡的經濟來源,也有弟兄姐妹的接納與關愛、團契出遊的歡聲笑語,日子過得輕省且舒適。由於每周小組與主日的牧養,我聽到了很多新鮮的屬靈知識、理念,並且假裝謙卑。然而知識叫人自高自大,我自以為聽了就是會了,自以為自己的生命很好,實則活在驕傲中。那時候,我用幻想出來的「好的」生命來定義自己——我是個好基督徒。

直到大四時,我遇到人生第二次大的挫敗(第一次是高考)——感情受挫,我喜歡的男生不喜歡我。

我一直為此禱告,原以為上帝會成就這段感情,原以為他會喜歡我,因為我那麼追求主那麼火熱。但沒想到,最終以我的一廂情願收場。我陷入大約半年的低迷期,覺得人生黑暗。聖靈光照出我內心的驕傲,我看到過往一幕幕假裝謙卑敬虔的外表下,那顆驕傲詭詐的心,甚覺羞恥。那時我天天覺得自己是一個被上帝唾棄的人,每天活著就是虛度光陰白佔地土,後來一位姐姐和我一起讀以弗所書第二章,我才重新相信上帝的憐憫。從那時起,我開始在實際經歷而非理論頭腦中去認識上帝。

大學畢業後,我誤打誤撞進了一家財務公司,幹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覺得工作內容過於機械和虛浮,於是離職,休息一段時間,梳理過去,規劃未來。

離職到現在已經快四個月。中途在兩家公司待了一段時間,第一家設計公司,我順利通過面試,卻只幹了兩周,因為忍受不了同一個辦公室老會計對我工作能力的冷嘲熱諷。我又辭職了,接著陷入好幾天消極情緒中:我為什麼這麼忍不住氣、耐不住性子?我真的像她說的那樣腦子不好使嗎?又因為自己情緒居然如此消極而更加沮喪。

緩過來,我又入職了一家試用期不簽勞動合同的公司(試用期不簽勞動合同是不合法的),帶著騎驢找馬的心態上了一周的班後,我被辭了,因為公司覺得我工作態度懶散、工作速度慢。強忍難過辦好離職手續,我去教會一位阿姨家崩潰大哭。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工作能力。而且,與生俱來的性格,原生家庭的影響,使我很難融入群體。這幾次的工作經歷,也讓我看到自己在公司時的心態像個怯生生的孩子,恐懼著、防備著,我害怕再進入工作環境,因為我害怕和別人說話。

「上帝一定會為你預備合適的工作。」舍友如此說。坦白說,我相信上帝愛我,祂掌管一切,看顧一切,我有這樣的理論確信,但不相信上帝會在我很具體的事上看顧引導我。祂讓我遇到很多令我痛苦和難過的事,我覺得祂只是在熬煉我、訓練我、試煉我,讓我成長。面對祂我其實很痛苦,但我又必須相信祂,因為相信祂的動機是為我好,是一件「政治正確」的信仰。

「祂是你的天父爸爸啊,怎麼可能不為你預備最合適的呢,祂一定會引導的,你要去尋求。」自從看了《尋求引導》,舍友的生命似乎在慢慢變得堅固有力。

看著她堅定的表情,我受到莫大的鼓舞。我開始帶著迫切尋求天父的心去禱告,把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和想法告訴祂,也帶著認真的心去讀聖經上的話語。我開始把上帝當作我天上的一位慈祥有憐憫的爸爸去對待,而不是一位嚴苛的喜歡道德綁架的訓練師。

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借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以弗所書1章5節)

靈修中,我讀到這裡,若有所思,突然屬靈的眼睛被打開:原來父上帝愛祂所揀選的人,父上帝喜悅人藉著基督成為祂的兒子,人本性的邪惡,並不會影響上帝待人的態度,因為愛是從上帝發出的。在基督里的人,藉著基督的血,得到了兒子的身份和地位。我突然明白了,我所有感受、所有失敗、所有情緒、所有性格、所有缺點、所有羞恥、所有不堪、所有黑暗、所有見不得人的、所有不被他人喜歡的、所有不被自己接納的、所有的私慾…..這些都不會使父上帝不愛我,都不會使我失落因基督寶血所帶來的兒女的名分。
也許我是被聖靈光照了,我的內心涌流出一陣寧靜的狂喜……

此後,我感到自己有一些不一樣了:念自己的名字時羞愧感少了,寫過的文章敢自己再看了,和別人說話更有底氣了,敢一個人聽之前的面試錄音了,開始自我鼓勵了,能正視自己的一些缺點而不感到自卑了,遇事情緒低落時也不會想要結束生命了……曾經無論我擁有什麼都不覺得心安,無論做什麼似乎都會否定自己論斷自己,但現在我心裡卻常常有平安和膽量,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深深相信背後有一位支撐我的上帝,祂超越時間和空間,祂全知全能。最重要的是,雖然我配不上,我依然那麼糟糕,但祂愛我,這愛是從祂發出的,並不取決於我,祂在基督里給我兒女的身份地位,什麼都撼動不了。原來,「做什麼」、「有什麼」,都比不上「我是誰」重要。

正如瑜姐妹一眼參透那般,「你的名字里有十字架,是基督在支撐你呢。」破碎不堪的自我,再一次被上帝建立起來了,不是建立在別人對我的期望和評價上,不是建立在自己的努力或頹廢上,而是建立在基督里。希望未來,不論何時何地,能夠相信天父爸爸,常常仰望基督,常常確認自己上帝兒女的身份,並用這個身份來面對遇到的所有事情。

原來只有當一個人認識上帝並相信祂時,這人的自我才能夠被穩固地建立,因為他得到了搶不走的愛和生命。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