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J

每日旅程:人生的意義

WeChat Image_20170508080707

作者:Roxanne Robbins
翻譯:湘穎
讀經:加拉太書4章1-20節

我為你們害怕,惟恐我在你們身上是枉費了工夫(加拉太書4章11節)。

《標杆人生》是有史以來在 《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上停留時間最長的書之一。這本書有超過3000萬份的銷量,顯然,許多讀者把它當做了教導如何過有意義人生的秘籍。

追求人生的意義並不是21世紀才有的。早在很久以前,人們就開始追求過有目標有意義的生活。

連使徒保羅也渴望知道他對他人生命的付出是有意義的。繼保羅從一個基督徒的迫害者首領轉變成耶穌基督的門徒后,他一生都致力於傳播福音。他想讓所有人知道上帝「差祂兒子的靈進入你們的心,呼叫『阿爸!父!』」(加拉太書4章6節)。他希望人能明白他們「不是奴僕,乃是兒子了;既是兒子,就靠着上帝為後嗣」(加拉太書4章7節)。

保羅解釋了在耶穌基督里真正的意義是什麼。他希望加拉太人明白,若沒有基督,他們就是給那「本來不是上帝的作奴僕」(加拉太書4章8節)。因着許多人開始認識上帝,後來卻又回到了無用的屬世精神原則中去,保羅感到很憂傷。這些人試圖討好上帝,而不是藉著耶穌基督與上帝建立關係(加拉太書4章9-10節)。

「我為你們害怕,」保羅說。「惟恐我在你們身上是枉費了工夫」(加拉太書4章11節)。使徒保羅深深渴望他所教導和培訓的門徒能夠明白真正的意義只能在基督里找到。我們都渴望找到生命的意義,耶穌基督邀請我們通過祂找到這個意義——因為正是祂賜給了我們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相關閱讀:

讀約翰福音15章16節,思考耶穌向信徒們揭示了祂給我們的生活意義是什麼。

思考:使徒保羅的一生如何向你展現了上帝的“目的”?有哪些事會妨礙你活出在基督里的價值?你如何能靠着上帝的大能戰勝這些事呢?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每日旅程:真正的成功

WeChat Image_20170501105339

作者:Sheridan Voysey

翻譯: Penny

讀經:路加福音10章1-20節

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路加福音10章20節)

對你來說,成功的定義是什麼?人們會說:「要快樂地生活,」「要實現我的目標,」「看到他人接受救恩。」我的一個朋友這麼說:“我覺得成功就是在各個方面得到上帝的造就,無論是在身心靈、財務,還是人際關係方面,都得到上帝的賜福。」

如果我們把取得的成就定義為成功,那我們要怎麼衡量它呢?通過比較嗎?例如,一間30人的教會和2000人的教會相比,哪個比較成功?一個小康之家(三個孩子、一輛SUV和一個舒適的屋子)和一個推着他人捐贈的嬰兒車的單親媽媽相比,哪個比較成功?若成功就是我們取得的成就而且是可以拿來比較和衡量的,那就容易得多了。你越快樂、越富有、達到的目標,拯救的靈魂越多,你就越成功。

但是在聖經中,當72位門徒在完成了使命后歡歡喜喜地回來時,主耶穌教導了他們什麼是真正的成功。他們告訴耶穌說:「主啊,因你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們(路加福音10章17節)。」耶穌卻對他們說:「我曾看見撒旦從天上墮落,像閃電一樣(路加福音10章18節)。」 「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路加福音10章20節)。」

主耶穌對成功的定義與我們是多麼的不同!我們所取得的一切,都是短暫的,來得快,去得也快。真正有永恆意義的是我們在天上的名分!

耶穌基督很看重我們的生活是否能結出果子來(約翰福音15章1-4節)。成績或許重要,但卻不是最緊要的。我們所取得的成果,不能決定我們是否成功,更不能通過比較來衡量成功的大小。對耶穌基督而言,成功是與祂緊緊相連的——就是上帝親手在生命冊上寫下我們的名字(啟示錄3章5節)。這不是能夠靠着自己的行為賺取的,乃是上帝所賜的恩典(以弗所書2章8-9節)。

唯有在基督里,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永生的生命。

相關閱讀:
閱讀詩篇37篇4節。思考這節經對於何為真正的成功以及成就的來源是如何說的。

思考:你時常與別人比較誰更成功嗎?要達到上帝所說的成功,我們今天可以做哪些事呢?

每日旅程:公義與憐憫

WeChat Image_20170424092254

作者:Russell Fralick

翻譯:陳琳

讀經:路加福音23章32-43節

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路加福音23章43節)。

2010年,一次毀滅性的地震幾乎摧毀了整個海地。一位哲學家這樣寫道:「那些相信上帝是完美和全能的人需要再次面對他們幾百年來一直被問及的問題,因為海地地震再一次把它推到風口浪尖——如果上帝真的存在,為什麼祂不阻止這場災難呢?」

當不公之事發生在無辜之人身上時,大多數人都會與生俱來地表示同情並想為他們伸張正義。當災難襲來時,他們也渴望得到憐憫。當人們對公義與憐憫的渴望其中一個得不到滿足時,他們就會非常憤怒,責怪上帝沒有盡到祂的責任。

十字架是公義和憐憫的完美結合。從客觀角度看,它終結了人們對上帝公義和憐憫的爭論:因為它兼并了兩者。然而在面對上帝時,我們也看到了人性淋漓盡致的體現。一個犯人譏笑和否認耶穌(路加福音23章39節),另一個則承認自己的罪,並求主耶穌能記念他(路加福音23章42節)。然而他真的認為他能去 「天堂」嗎?(路加福音23章43節)。我想並非如此。他只是想要得到一些憐憫罷了。

我們有時會成為那個嘲笑耶穌的盜賊,尤其是當我們面對困境,或遇到巨大的人生悲劇時,我們可能會辱罵上帝並且變得不信,因為上帝似乎沒有能力或不願意拯救我們脫離苦難。然而其實我們都應該要像那個謙卑的盜賊一樣:他意識到這一切都是他應得的懲罰,並謙卑地請求耶穌。他渴望的是憐憫而不是獎賞。因着上帝的恩典,這兩者他一併得到了!

相關閱讀:

閱讀馬太福音20章1-16節關於工人的比喻,思考耶穌是如何向所有尋求祂的人顯示祂的慈愛的。

思考:對於上帝的恩典和憐憫,你是如何向祂表達感激之情的?同時活出上帝的公義與憐憫為什麼那麼重要呢?

每日旅程:苦難中的安慰

The Orange is South Africa's largest river. At Augrabies in the Northern Cape the river channels through a granite gorge.

作者:Ruth O’Reilly-Smith 

翻譯:陳琳

讀經:哥林多後書12章1-10節

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 (哥林多後書12章10節)

1981年的萊恩斯堡洪水是南非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洪災。兩天之內將近半米的降雨量,造成了104人死亡,184間房屋被毀。萊恩斯堡鎮挨著布法羅河這條「乾涸的河床」而建造。然而,令市政工程師們意想不到的是,這條看起來不大的河流每100年就會決堤一次。雖然當地的農民一開始很感恩雨水,但是他們的欣慰很快變成了恐懼。六米高的大水沖過城鎮,把人,動物,房屋和財物一同吞沒。

當我們遭遇一連串的困境時,信心會受損,決心也會受挫。使徒保羅就經歷了一段十分艱難的歲月,他遇到了海難,後來又被關押、毆打和擄掠(哥林多後書11章23-29節),但他仍然堅定地依靠上帝,稱頌祂「就誇那關乎我軟弱的事便了」(哥林多後書11章30節)。

使徒保羅在他的軟弱中誇口,使基督的能力得以彰顯。他為著基督的緣故,就以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喜樂。上帝也一次又一次地向保羅展現了祂的信實。然而祂並沒有使他免受困苦的環境,而是宣揚:「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章9節)。耶穌在困境中與我們同行,使我們藉由這些困境學習基督的樣式。

保羅頓悟了,然後他宣告,「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哥林多後書12章10節)。定睛在耶穌身上吧!因祂在困苦中塑造你。

相關閱讀:

閱讀羅馬書5章3-5節,思想為什麼我們即便是在艱難時仍然可以喜樂。

 

思考: 你是否覺得自己深陷煩惱和痛苦中無法自拔?上帝的恩典是怎樣幫助你勝過苦難繼續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