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傳講耶穌故事

讀經: 歌羅西書1章13-23節


你們從前與上帝隔絕,⋯⋯但如今祂藉著基督⋯⋯,叫你們與自己和好。—歌羅西書1章21-22節


在美國內戰(1861-1865年)之後數年,聯合軍的華萊士將軍(Lew Wallace)一直擔任新墨西哥州地區的地方長官,當時,新墨西哥州尚未正式成為一個州。由於當地的職務,使他有機會接觸許多人物,包括警長派特·加勒特(Sheriff Pat Garrett)和惡名昭彰的比利小子(Billy the Kid),這些人正是美國西部荒原的經典人物。就在這裡,華萊士將軍完成了一本著作《賓漢:基督的故事》,這本書曾被譽為19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基督教書籍。

華萊士將軍親身經歷美國內戰及西部荒原的暴力衝突,目睹了罪對人類造成可怕的影響。從生命的經歷以及他的暢銷書籍中,華萊士將軍深深體會唯有耶穌基督的故事才有救贖的能力,並能使人與上帝和好。

對基督徒而言,上帝「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祂愛子的國裡;我們在愛子裡得蒙救贖,罪過得以赦免」(歌羅西書1章13-14節),那一刻就是我們生命中的至高點。因此,我們有幸能夠成為傳講耶穌故事的人,告訴人們上帝奇妙的救贖。

— Randy Kilgore

主啊,求祢今日掌管我口中的言語,
使我滿懷祢愛與恩典的話語,
讓人們因此回心轉意歸向祢。
若是離了祢,我什麼都不能做。

基督如何改變你的生命,是最值得傳講的故事。



全年讀經:
創世記29-30章 馬太福音9章1-17節


靈命日糧:不要怕!

讀經: 路加福音12章4-7,22-32節


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 —路加福音12章7節


在動畫片《古魯家族》(The Croods)裡,山洞人古魯是一家之主,他堅信除了他們的山洞以外,其他地方都是危險的。夜晚他們全家人會捲縮在一起,這樣他才能保護他們。古魯也認為他正值少年時期的女兒應該放棄冒險,因為那只會招致危險。他給家人的格言是:「絕對不能不害怕!」換句話說,就是:「永遠都要害怕!」

然而,耶穌卻教導祂的門徒完全不同的觀念。在呼召西門來跟從祂時,祂對西門說:「不要怕!」(路加福音5章10節)那管會堂的睚魯來到耶穌跟前,後來他的女兒死了,耶穌也說了同樣的話來安慰他(路加福音8章50節)。

在路加福音12章,耶穌告訴門徒上帝顧念他們勝過麻雀,祂教導他們不要懼怕(路加福音12章7節)。耶穌復活之後,對那些來到墳墓前的婦女說:「願你們平安!……不要害怕!」(馬太福音28章9-10節)

每個人都會感到害怕。我們都會擔心摯愛、個人的需要,以及未知的將來。我們要如何才能擁有信心呢?主耶穌已經為我們奠定基礎,讓我們可以信靠祂:「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所以我們可以放膽說:『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希伯來書13章5-6節)

— Anne Cetas

天父,生活在這世界常使人感到恐懼,
感謝祢應許祢的慈愛與關懷永不離開我們。
當恐懼幾乎將我們擊垮時,
幫助我們記得祢的美好應許。

上帝的愛使我們擺脫恐懼的陰影,不再害怕。



全年讀經:
創世記27-28章 馬太福音8章18-34節


靈命日糧:太遲了?

讀經: 約翰福音3章1-8,13-16節


尼哥德慕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約翰福音3章4節


要改變一個長久的習慣非常困難,很多語言裡都有類似的說法。英語說:「老狗變不出新把戲。」法語說:「你無法教老猴子扮鬼臉。」西班牙語說:「老鸚鵡學不了說話。」中文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耶穌告訴尼哥德慕,他必須要「重生」,才可以「看到上帝的國」,尼哥德慕回答:「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約翰福音3章3-4節)教授兼作家滕慕理(Merrill Tenney)認為尼哥德慕這話的實際意思是:「我明白新生命是必要的,不過我太老了,已經改變不了,我已有固定的生活模式。肉體的重生根本不可能,而心靈的重生似乎也很渺茫……我的人生是否絕望了呢?」

在耶穌回答他的話當中,包含了這句話:「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16節)。這表示上帝願意賜予所有的人新生命和新開始,不論老幼。

不管我們的年歲多少,生命的境況如何,只要信靠上帝的大能,改變永遠不會來得太遲。

— David C. McCasland

天父,老習慣很難改變,新習慣更難學習,
有時候,我們兩者都不想做。
感謝祢的信實,不斷教導我們學習新的方式,
就是祢的方式。

因上帝是全能的,故改變是可能的。



全年讀經:
創世記25-26章 馬太福音8章1-17節


Photo credit: SomeDriftwood / Foter / CC BY-NC

靈命日糧:情書

讀經: 詩篇119篇97-104節


我何等愛慕祢的律法,終日不住地思想。—詩篇119篇97節


每天早上我抵達辦公室時,我的習慣就是檢查所有的電子郵件。大部分時候,我只會隨意瀏覽一下。但有些郵件,我卻會迫不及待地想要打開,你猜對了,那些都是我摯愛的人寄來的電郵。

有人說,聖經是上帝給我們的情書。不過,可能在某些時候,你跟我一樣都不大願意把聖經打開;而你的心,也沒有跟詩人的描述產生共鳴:「我何等愛慕祢的律法」(詩篇119篇97節);聖經是「祢的命令」(詩篇119篇98節);「祢的法度」(詩篇119篇99節);「祢的訓詞」(詩篇119篇100節);「祢的話」(詩篇119篇101節)。

曾任西敏寺講師的湯瑪士·曼頓(Thomas Manton,1620-1677)提出一個問題,今天仍值得我們思考。他問道:「聖經的作者是誰?上帝。……聖經的結局是什麼?上帝。為什麼賜下聖經呢?豈不是要讓我們能永遠享受賜福的上帝嗎?」

有些人你可能越熟悉就越不欣賞他們。不過,這話放在上帝身上卻剛好相反。對上帝的話語越是深入了解,或是對這些話語背後的上帝越是熟悉,我們對祂的愛慕就越深,而這份愛慕,又會激發我們更想認識上帝。

當你翻開聖經時,請別忘了,那位愛你至深的上帝,有話要對你說。

— Poh Fang Chia

願我愛慕寶貴主言,
發掘真理寶藏;
願我採摘芬芳花朵,
滿得聖言亮光。
Hodder

閱讀聖經,幫助我們認識聖經中的上帝。



全年讀經:
創世記23-24章 馬太福音7章


Photo credit: Mrs4duh / Foter / CC BY-NC-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