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被愛而愛

讀經: 申命記10章12-22節


所以你們要憐愛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 —申命記10章19節


神學家潘霍華生活在希特勒政權的德國,對他來說,每天都可能有生命的危險,但是他卻沒有離開。我猜想,他和使徒保羅有同樣的觀點,雖盼望天家,卻願意留在需要他的地方,因那是上帝的心意(腓立比書1章21節)。因此,潘霍華選擇留在那裡,以牧師的身分聚集眾人暗中敬拜,反抗希特勒的惡權。

雖然每天都危機四伏,潘霍華仍執筆撰寫《團契生活》一書,內容提到把接待他人當作一種服事。無論是在修道院裡生活和工作,或是在監獄裡,他都以身作則活出這樣的原則。潘霍華認為,每一餐飯、每一件事、每一段對話,都是向他人彰顯基督的機會,即便在重大的壓力之下也當如此行。

申命記裡記載:上帝吩咐離開埃及的以色列人,要效法祂憐愛並接待寄居者與寡婦,正如上帝當初照顧以色列人一樣(10章18-19節;出埃及記22章21-22節)。同樣地,上帝也是這樣愛我們,祂的聖靈賜下能力,使我們藉著各方面的好言語、好行為來服事他人,同時也服事上帝。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人是孤單或迷惘的?當我們為主而活、與祂同工時,相信主必加添我們能力,帶給他們希望與憐憫。

— Randy Kilgore

我願順服事奉主,
一生跟隨主腳步;
生命氣息主賜予,
獻上至好不反顧。
Anon.

越明白上帝的愛,就越能向他人表達愛。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3-14章 路加福音10章1-24節


靈命日糧:超越自我

讀經: 哥林多後書3章7-18節


我們眾人⋯⋯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 —哥林多後書3章18節


我有個朋友,幾乎在每件事上都比我強,他比我聰明,考慮更周詳,還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好書,甚至高爾夫球都打得比我好。和他在一起,敦促我要做得更好,成為更優秀、更有思想的人。他在各方面的優秀表現成為我的目標,激勵我更加努力,追求卓越。

這件事也帶出了一項屬靈的原則:花時間閱讀上帝的話語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讓我們能與主基督親近,時時與祂同行。當我讀到耶穌無條件地愛我們,這催逼我愛人不求回報。當我看到祂賜憐憫與白白的恩典給我們這些不配的人,使我對自己無法饒恕他人,以及想要尋求報復的心感到羞愧。

我發現自己漸漸成為更懂得感恩的人,雖然我因罪而蒙羞,主卻為我披上全然公義的外袍,穿戴祂的榮美。祂奇妙的作為和無比的智慧激勵我、改變我。每當來到主的面前,我就看到自己的不足,促使我想要更加像祂。

使徒保羅呼籲我們仰望基督,得著喜樂,一旦我們照著去行,我們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哥林多後書3章18節)。

— Joe Stowell

主,幫助我們以敞開的心靈來到祢面前,
並樂於成為祢喜悅的樣式。
感謝祢向我們顯現祢自己,
讓我們享受在祢大榮耀中的喜樂。

時時親近上帝,生命就不一樣。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0-12章 路加福音9章37-62節


靈命日糧:修復關係

讀經: 腓立比書4章1-5節


要在主裡同心。 —腓立比書4章2節


最近,我和先生剛搬進我們的新房子。有人在我們家門前的走道上放了一大盒的草莓,那人還留了張紙條,希望我們能與鄰居一同分享。他是一番好意,但是在我們還未到家前,有幾個孩子發現了那盒草莓,並在我們白色房子的門前打起了草莓仗。當我們回到家時,看見幾個認識的孩子躲在籬笆後鬼鬼祟祟地張望,他們「回到犯罪現場」,要察看我們如何收拾殘局。我們可以自行清理,但是為了修復彼此的關係,我們認為有必要與他們談一談,並且要他們一起幫忙清理善後。

緊張的人際關係也會造成混亂,這正是腓立比教會的情況。兩位忠心的僕人,友阿蝶和循都基,產生強烈分歧的意見,因此,使徒保羅寫信給教會,鼓勵她們解決問題,在主裡同心(腓立比書4章2節)。他還要求別人以謙讓的心和她們一起處理問題。他寫道:「我也求你這真實同負一軛的,幫助這兩個女人,因為他們在福音上曾與我一同勞苦。」(3節)

當知我們都曾製造混亂,因此我們要信靠主,使我們能謙和待人,且幫助別人化解衝突。

— Anne Cetas

親愛的主,求祢讓我與人相處時,
滿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勇氣。
願我因著祢的力量與幫助,能夠溫和謙卑,
向他人展現愛心,如祢愛我一般。

真愛讓我們願意處理問題,並修復關係。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7-9章 路加福音9章18-36節


靈命日糧:選擇生命

讀經: 申命記30章11-20節


你要選擇生命,好讓你和你的後裔都可以活著,愛耶和華你的上帝,聽從祂的話。 —申命記30章 19-20節,新譯本


上帝對我的生命有什麼旨意呢?在成長過程中,這個問題經常困擾著我。如果我找不著,或是無法明瞭,該怎麼辦?明白上帝的旨意似乎如大海撈針,因為隱晦不明,類似的太多,似是而非的更是無以計數。

其實,我對上帝旨意的認知是錯誤的,因為我對上帝的認知不正確。上帝並不願意我們迷失方向、陷於迷惘、尋尋覓覓。祂要我們明白祂的旨意,祂清楚地表明心意,淺顯易懂。祂也不設定多重選擇,而只給我們兩種選擇:「生與福」或「死與禍」(申命記30章15節)。因顧慮到我們可能看不出最好的選擇是哪一個,祂甚至說:「選擇生命」(19節),就是選擇上帝,並且遵守祂的話。

當摩西最後一次對以色列民說話時,他呼籲眾人做正確的選擇,且要知道「這律法上的話……乃是你們的生命」(申命記32章46-47節)。上帝的旨意就是要賜我們豐盛的生命,祂的道即是生命,耶穌基督就是上帝的道。上帝或許不會在我們生活的每件事上給一個處方,但祂賜下耶穌成為完美的典範,讓我們跟隨。做正確的選擇或許不太容易,但是若讓上帝的道來引導我們的生命,讓敬拜祂成為生命的目標,上帝就會賜予智慧,幫助我們「選擇生命」。

— Julie Ackerman Link

主啊,我們知道真智慧來自於信靠祢。
求祢使我們更加信靠祢、尋求祢的面、
遵循祢的心意,
讓我們從祢賜生命的話語中尋著祢。

回顧過去比瞻望未來,更能看清楚上帝的引領。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4-6章 路加福音9章1-17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