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名中意義

讀經: 約翰福音1章35-42節


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 —約翰福音1章42節


朋友喜獲麟兒,便寫了一封信,讓兒子長大後閱讀:「親愛的兒子,爸爸媽媽希望你會尋見耶穌,專心仰望這生命之光,因此為你取名為信暄。『信』代表信實、滿足和正直,『暄』代表溫暖和光明。」基於對兒子的期望,他和妻子精心挑選了這個名字。

耶穌給西門重新起名為彼得/磯法(約翰福音1章42節),也不是個隨便的選擇。「彼得」是「岩石」之意,但他經過了一段時間才活出與新名字相稱的生命。在記載中,彼得本是個行事魯莽的漁夫,脾氣急躁多變。他曾和耶穌意見相左(馬太福音16章22-23節)、用刀攻擊人(約翰福音18章10-11節),並曾否認耶穌(18章15-27節)。但在使徒行傳中,我們看到上帝在他裡面動工,且藉著他建立上帝的教會,彼得真的成了堅固的岩石。

如果你也像彼得一樣跟從耶穌,那麼你也有了新的身分。在使徒行傳11章26節,我們讀到「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基督徒」這個名稱代表「屬基督之人」。你現在是屬於基督的人了,這個稱呼提升了你的身分,並呼召你成為合上帝心意的人。上帝是信實的,祂也會在你裡面成就這美好的工作(腓立比書1章6節)。

— Poh Fang Chia

親愛天父,謝謝祢讓我們得以被稱為祢的兒女,

這實在是不可思議的殊榮。

願我們更了解與祢愛子耶穌基督同稱兒女的意義。

在我們裡面動工,也藉著我們成就祢的工。

當我們稱上帝為天父,且活得如祂兒女一般,便是榮譽祂的名。



全年讀經:
士師記19-21章 路加福音7章31-50節


靈命日糧:你有一良友

讀經: 詩篇23篇


[耶穌說]:「我乃稱你們為朋友。」 —約翰福音15章15節


勢不可擋的社群網站急速成長,許多人都透過網路平台分享、討論和溝通。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似乎增加了,但我們卻感覺更加孤單,這樣的結果真是一大諷刺。有篇網路文章提出警告:「有些人不贊成過著成天上網或依賴網路的生活,他們認為網路上虛擬的朋友並無法替代真實世界的朋友,而且……那些以虛擬朋友取代真人朋友的人,比以前感到​​更加寂寞、沮喪。」

且不論科技發達與否,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寂寞孤單的時刻,都會納悶是否有任何人知道、明白並在乎我們所背負的重擔和面對的掙扎。但基督的跟隨者有個確據,那就是救主的同在,能安慰我們疲憊的心靈。我們透過聖經看到祂確實的應許,因詩人大衛寫到:「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詩篇23篇4節)

我們的孤單感可能是出於自己的選擇,可能受到周圍的文化影響,也可能因為失去至愛而痛苦,但每個認識基督的人,都可以因大牧者的同在而得享心中平安。我們有至好的朋友,那就是主耶穌!

— Bill Crowder

我得一友,真是良友,
未認識,祂已愛我,
祂用慈繩愛索牽我,
使我與祂相連合。
Small

那些與耶穌為友的人永不孤單。



全年讀經:
士師記16-18章 路加福音7章1-30節


靈命日糧:甘心樂意

讀經: 出埃及記35章20-29節


凡心裡⋯⋯甘心樂意的都拿耶和華的禮物來,用以做會幕。 —出埃及記35章21節


當我正忙著把買好的雜貨放進後車廂時,不經意地看了看隔壁的車子。透過後車窗,可以看到裡頭有好幾箱的鮮紅番茄,這些番茄既飽滿又光滑,比我在店裡所看到的都好。幾分鐘後,車主出現了,我對她說:「你的這些番茄看起來真棒!」她回答:「我今年有很好的收成,你要不要一些?」她如此樂意地慷慨分享,讓我感到驚訝,但也欣然地接受。她給了我一些番茄帶回家,嚐起來和看起來一樣美味!

當以色列人獻禮物建造主的會幕時,我們看到了更慷慨的表現。在上帝吩咐他們提供建造聖所的材料時,「凡心裡……甘心樂意的都拿耶和華的禮物來,用以做會幕」(出埃及記35章21節)。以色列人熱切地捐獻出他們的黃金首飾、彩色的線、細麻、銀、銅、寶石和香料。有些人也獻上他們的時間和才藝(25-26節)。

如果我們效法以色列人的榜樣,甘心樂意地獻出我們的資源,我們的態度和奉獻將會蒙上帝悅納,且能榮耀祂。上帝明察且知曉我們的心思意念,祂喜愛那些甘心樂意給予的人。主自己就是慷慨給予的最佳範例(約翰福音3章16節)。

— Jennifer Benson Schuldt

親愛的耶穌,祢為了我,
捨棄一切所有;求祢幫助我,
讓我也能甘心樂意地獻上;
使我能用我的恩賜來榮耀祢。

獻上多少非首要,甘心付出最重要。



全年讀經:
士師記13-15章 路加福音6章27-49節


靈命日糧:花錢買水

讀經: 羅馬書5章12-21節


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 —羅馬書5章18節


多年來,許多美國人都大量飲用瓶裝水。即使大部分人都隨時可以得到免費、安全的食用水供應,因為水龍頭或是飲水機隨處可見,但他們仍在購買瓶裝水。明明能有免費的享受,卻選擇付款購買,這真讓我百思不解。但有些人就認為,需要付款購買的產品,一定比任何免費的東西優越。

這樣的想法有時也存在於我們的屬靈生命。有些人很難接受救恩是白白賞賜的禮物,他們想要做些事情來賺得救恩。問題是:根本沒有人能夠付得起這代價,那是完全的(馬太福音19章21節),且只有耶穌能做到(羅馬書5章18節)。對於心靈乾渴的人,祂應許說:「我要將生命泉的水白白賜給那口渴的人喝。」(啟示錄21章6節)

有些人以為只要有好行為與慈善捐款,就可以購買救恩的活水。雖然上帝認為這些也是基督徒有價值的屬靈服事,但上帝寬恕我們的罪,並不是因為我們的行為。上帝差派了耶穌來替我們死,償付了罪的代價,並且耶穌將上帝的救恩泉源供應給我們,那是永不乾涸的,我們能白白地享用,滿足心靈乾渴。

— Julie Ackerman Link

耶穌是生命的活水,
一口飲下使你完全;
每日從這泉源汲取,
給你靈裡帶來更新。
D. DeHaan

耶穌是那唯一能滿足乾渴心靈的泉源。



全年讀經:
士師記11-12章 路加福音6章1-2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