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誰說真話


讀經: 約翰福音8章31-47節


你們中間誰能指證我有罪呢?我既然將真理告訴你們,為什麼不信我呢? —約翰福音8章46節


在2012年美國總統競選期間,電視報導相關的演講和辯論時,往往有分析員對競選人進行「真相調查」,比較他們的言論和實際行為,檢視他們是說了真話,或是為了贏得競選優勢而操弄是非。

使徒約翰記載了耶穌與群眾之間的一場辯論,當時群眾認為耶穌所宣告的都是謊言,但耶穌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8章31-32節)。這些人卻說自己從來沒有作過誰的奴僕,質問耶穌:「你怎麼說『你們必得以自由』呢?」(33節)

辯論持續著,耶穌一再表示,祂所說的是真理(34、40、45-46、51節)。後來,有些人相信了耶穌,有些人卻仍然惱怒衪,不肯相信。

其實,這場辯論今天仍然持續,反對耶穌的人仍想要扭曲祂的言論,使其成為謊言。耶穌說:「我將真理告訴你們。」並且應許我們能夠得享自由,是別處無法尋著的。

聖經記載了耶穌的生平,而且經得起「真相調查」,讓我們知道誰說了真話,誰是我們應當跟隨的,我們可以作出正確的選擇。

— David C. McCasland

堅信不移,因祂應許是真;

信靠耶穌,力量得以更新;

甜美歇息,因祂話語穩妥;

抵擋危機,唯以救主能力。

Teasley

上帝的真理,經得起任何考驗。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7-29章 提多書3章


靈命日糧:愛祂愛人


讀經: 申命記10章12-22節


你上帝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遵行祂的道,愛祂,盡心盡性事奉祂。 —申命記10章12節


「鑒定一顆善良的心,不是看你愛別人多深,而是看別人愛你有幾分。」我在精品店的牆匾上看到這句《綠野仙蹤》的對白。

《綠野仙蹤》的故事可能很精彩,但卻不能成為靈修資料。因為上帝的教導,與之大大不同,祂說,最大的誡命就是愛,首先要愛祂,其次要愛人(馬可福音12章29-31節)。經上說,愛不要求回報。事實上,耶穌在最為人熟悉的登山寶訓提到:「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馬太福音5章11-12節)

說到愛,我們必須要知道一件重要的事:愛是從上帝而來的(約翰一書4章19節),正如摩西告訴以色列人說,耶和華喜悅他們,愛他們(申命記10章15節);這樣,他們就能夠愛人,甚至也能愛陌生的人(19節)。上帝的美意,是要那些接受祂愛的人成為流通管道,傳揚祂的愛。

上帝就是愛,離開了衪,我們沒有一個人可以真正去愛和被愛。(約翰一書4章7-8節)

— Julie Ackerman Link

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

祂不與上帝同留天上,

卻選擇馬槽與十字架,

向我們顯明祂就是愛。

Wilmshurst

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上帝,因為上帝就是愛。(約翰一書4章8節)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4-26章 提多書2章


靈命日糧:愛的眼光

讀經: 馬可福音10章17-27節


耶穌看著他,就愛他。 —馬可福音10章21節


許多人去觀賞馬克(Marc Salem)的舞台表演,因為他們覺得他具有讀心術。但是馬克說自己並非靈媒、巫師,也不是魔術師,只不過是對人觀察入微罷了。他告訴科羅拉多州一份報章的記者說:「由於我們對周遭的事物漠不關心,以致我們對許多事物都視而不見……我只是對於人們的反應和肢體語言特別敏銳罷了。」

因此,細想耶穌接觸人群時看到了些什麼,應該是很有趣的事。在馬太、馬可以及路加福音中都記載,耶穌碰到一位富有的少年人,正在尋求永生,馬可福音特別提到一些細節:「耶穌看著他,就愛他」(馬可福音10章21節)。有些人或許視這個年輕人為狂傲之徒(19-20節),另有些人可能會嫉妒他的財富,但是耶穌卻以愛的眼光看著他。

我們通常把焦點放在那個少年人憂憂愁愁地離開,以及他顯然不願意放棄財富來跟從耶穌(22節)。然而,當門徒們議論紛紛,提到一個富有的人要進上帝的國是何等艱難的時候(26節),「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是不能,在上帝卻不然,因為上帝凡事都能。』」(27節)

今天,耶穌正以滿有慈愛的眼光看著我們,並邀請我們來跟從祂。

— David C. McCasland

耶穌基督離開天上榮華,

降世受災受禍;

祂背負我一切罪惡羞辱,

為何這樣愛我?

Roth

上帝的眼遍察全地,祂的心也樂意赦免。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2-23章 提多書1章


靈命日糧:最後一章

讀經: 啟示錄22章6-20節


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 —腓立比書4章5節


我有個朋友,在開始閱讀一本新的驚險小說時,她都先看最後一章。她說:「這樣讀就比較不會那麼緊張。」其實基督徒也是一樣,因為我們已經預先知道生命的結局,所以不管外在的世界如何紛亂,我們心中仍有平安,即使災難當前,依舊能夠淡然處之。

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4章5節提到的「謙讓」,有溫和、穩定的意思,意指「在壓力下的平安」。也就是我們具有平靜的心態、謹慎的能力,去面對每天令人憂慮不安的情況。國家可能敗亡、朋友可能不牢靠、教會或許會關閉、大海也會翻騰、高山可能坍塌,但是我們仍然能享有平安。

我們如何能保有這樣的鎮定、平安?當記得「主已經近了」(腓立比書4章5節),主再來的日子已經近了。我們的主就站在門外,預備好要破門而入,且將除去世上的罪污使萬有回到正道。當上帝的國度降臨時,這個世界所有的紛亂都要過去,因為「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哈巴谷書2章14節)

在聖經最後一章裡,耶穌說的最後一句話:「我必快來!」(啟示錄22章20節)沒錯,可能就是今天!

— David H. Roper

主啊!謝謝祢告訴我們結局,
驅散了我們心中的恐懼。
我們確切地知道:身為祢的信徒,
在那榮耀的天國,祢會永遠與我們同在!

基督再來的應許,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0-21章 提摩太後書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