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勝利的吶喊

讀經: 約翰福音19章28-37節


成了!—約翰福音19章30節


最近我讀到關於艾倫.羅斯頓(Aron Ralston)的故事。這位美國登山者在一次攀登大峽谷時,發生了意外,被單獨困在一個荒涼的谷底。他的體力逐漸消失,覺得被尋獲的希望渺茫。為了保全生命,他不得不狠下心來,用一把瑞士刀切掉自己卡在石縫中的右臂。最後,在劇烈的疼痛中,他發出痛苦和勝利的吶喊,因為他已經從被困的岩石中掙脫出來,得到了逃脫死亡和生存的機會。 

那些見證耶穌受難的人,看見耶穌極度痛苦的狀況,他們聽到祂斷氣之前,大喊:「成了!」(約翰福音19章30節)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後的吶喊,不是失敗的哀號,而是勝利的吶喊,因為祂已經完成天父託付祂的工作。

耶穌透過死亡,擔當了我們所有的人必須經歷的過程。但更甚於此,祂所完成的事,是我們無法做到的。祂為我們的罪付上了贖價,我們因著相信祂而得到饒恕和永生。

「成了!」是主得勝的吶喊,因為藉著祂,我們現在就可以脫離罪的權勢;我們能夠得著生命和自由。

因為耶穌為我們犧牲,我們把祂受難的日子稱為:美好的星期五(Good Friday)。DCM

— David C. McCasland

我曾上十字架,救主受難之處,

為此我的生命被更新。

祂代替現在的我被釘十架,

我曾上十字架。你呢?Frazee-Bower


因耶穌受死,使我們得活。



全年讀經:
士師記7-8章; 路加福音5章1-16節


靈命日糧 :那時候是黑夜

讀經: 約翰福音13章21-30節


猶大受了那點餅,立刻就出去。那時候是夜間了。 —約翰福音13章30節


有一次,我到費城出差,在復活節前的週四晚上,參加了一個聖餐熄燈禮拜。禮拜是在一個小教堂裡舉行,裡頭點著15根蠟燭。在領用了餅和杯之後,有人朗讀一段出自約翰福音的經文。接著,一根蠟燭被熄滅了,我們隨之唱了一節關於耶穌走上十字架道路的詩歌。如此重複了14次,直到小禮拜堂完全陷入一片黑暗。在靜默中,我們跪下祈禱,然後一個個靜靜地離開。

在黑暗中進行的這種禮拜儀式,可以提醒我們耶穌在面對死亡前,被黑暗包圍的場景。思想耶穌和門徒的最後晚餐(約翰福音13章21-30節),如耶穌所說,門徒當中有一個人要出賣祂,而只有耶穌知道那人就是猶大。「猶大受了那點餅,立刻就出去。那時候是夜間了。」(30節)

在耶穌一生中最黑暗那個夜裡,祂極其難過地在花園中禱告,祂面對不公平的逮捕,忍受宗教領袖的屈辱,以及承受彼得的否認。然而耶穌持守祂的使命,走向十字架,在那裡為我們的罪受死。

耶穌忍受黑暗和死亡,為了賜我們光明和生命。讓我們因著耶穌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讚美祂吧!DCM

— David C. McCasland

試看祂頭,祂足,祂手,

慈愛憂傷和血並流,

從前可曾愛憂交織?

荊棘可曾化作冕旒?Watts


十字架揭示了我們污穢的罪惡,彰顯上帝深厚的大愛。



全年讀經:
士師記4-6章 路加福音4章31-44節


靈命日糧 :斷章取義

讀經: 路加福音4章1-13節


祢的道就是真理。—約翰福音17章17節


有一次,有一個朋友隨口說了一些感到絕望的話,大家都很關心他,並給予一些忠告和鼓勵。但最後卻發現,原來他只是斷章取義地引用一段歌詞來開開玩笑,藉此製造新話題。結果,白白地浪費了那些想幫助他的朋友們的時間,因為他根本不需要這些忠告和幫助。這位朋友輕率而誤導人的言辭所帶來的後果雖不算嚴重,但卻可能造成嚴重的影響。因為當有人花時間回應他的無病呻吟時,就可能忽略了其他更急需幫助的人。

有人說話斷章取義,可能只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或是贏得爭辯,但有些人斷章取義卻是別有用心。他們為奪取權力而扭曲真相,這樣不只危害生命,還會造成心靈創傷。

當人們利用言語操縱他人做某些事時,或是更甚者,斷章取義地引用聖經來使他人行不當的事。對於這樣的行為,我們只有一條防範之道,就是必須清楚明白上帝話語的真意。耶穌以真理抵擋試探(路加福音4章),我們也有同樣的資源,上帝已賜下祂的真理與聖靈,指引和保守我們不受欺騙而被誤導。JAL

— Julie Ackerman Link

人心意願一切籌畫,

有如糠秕隨風消失;

聖潔主話永恆真理,

無法動搖堅定不移。Anon.


謹守上帝的真理,就不會被撒但欺騙。



全年讀經:
士師記1-3章; 路加福音4章1-30節


靈命日糧 :天父世界

讀經: 創世記1章26-28節


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詩篇24篇1節


當安蔓達.班納維迪斯在加州聖地牙哥市一所基督教大學就讀二年級時,她開始重新思考基督徒對地球的管理職責。過去,安蔓達一直認為保護地球環境與她的信仰毫無關聯。但當她重新思考基督徒對保護地球應盡的責任時,她的觀點完全改變了,因為她明白保護地球,其實與關懷世上貧困的人有極大的關係。

事實上,當我們履行上帝所賜的管家職分,管理這個美麗的世界,以及關心居住其間的人們時,就是在表達對上帝的敬畏之心。這是根據聖經的兩個原則。

第一,這世界是屬耶和華的(詩篇24篇1-2節)。詩人讚美上帝的創造及祂的主權,天地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上帝創造萬物,祂有絕對的主權(93篇1-2節),而且祂關心天地間的一切事物(馬太福音6章26-30節)。第二,上帝委任我們管理並愛護祂所造的世界(創世記1章26-28節)。這當中包括對自然與人們的珍惜、關愛(利未記25章2-5、11節;箴言12章10節;羅馬書15章2節)。

這是天父的世界,讓我們透過尊重世界及關懷居住其間的人,來表達我們對祂的愛。MW

— Marvin Williams

自然乃上帝所造,

不可輕視怠忽之,

成為世界的管家,

向造物主負責任。 D. DeHaan


糟蹋上帝的創造就是冒犯了創造的主。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22-24章; 路加福音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