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安身何處

讀經: 以賽亞書22章15-24節


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啓示錄14章13節


愛爾蘭詩人葉慈(W. B. Yeats)希望自己死後能被葬在本布爾本山下,這是愛爾蘭西部一座宏偉的平頂山。他晚年所寫的一首詩就是《本布爾本山下》,如今他的墓碑上刻著那首詩的最後一句:「冷眼觀生死,騎士策馬行!」

對這句詩的意思,人們進行了很多猜測。我想,這或許是詩人對生死現實的默認。不管怎樣,葉慈最終得償所願,被安葬在他選擇的地方,墓碑上也刻著他所要的詩句。但事實是冷酷的,沒有我們,世界依然運轉,且對我們的離世漠不關心。

在猶大歷史的一段悲慘時期,一位宮廷總管舍伯那為了能死後名垂後世,就為自己鑿了墳墓。但上帝藉先知以賽亞對他說:「你在這裡靠誰?竟敢在這裡為自己鑿墳墓,在高處為自己鑿墳墓,在巖石中為自己挖安身之所!」(以賽亞書22章16節,和合本修訂版)又說:「[上帝]必將你捲成一團,好像拋球一樣拋向寬闊之地。⋯⋯你必死在那裡。」(18節,同上)

舍伯那抓錯了重點。其實我們葬在何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事奉誰。那些事奉耶穌的人,享有這極大的安慰:「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啟示錄14章13節)我們事奉的這位上帝,絕不會對我們的離世漠不關心。祂期待我們到祂那裡,歡迎我們回家!

— 葛庭墨

你的生命如何說明你正在事奉誰呢?
你希望別人將來如何記得你?

天父啊,請幫助我帶著與祢永遠同住的期待,活出祢所喜悅的生命。



全年讀經:
以斯拉記1-2章;約翰福音19章23-42節


靈命日糧 : 分秒必爭

讀經: 提摩太後書4章1-8節


你卻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做傳道的工夫。—提摩太後書4章5節


當1912年4月鐵達尼號撞上冰山時,約翰.哈普爾牧師(John Harper)為他六歲的女兒,在數量不多的救生艇上爭取到一個位子。然後,他把自己的救生衣給了同船的一位乘客,還跟任何一位願意聽的人傳講福音。當船沉沒時,數百人等著無望的救援,哈普爾牧師游向一個個落海的乘客,說:「當信主耶穌,你⋯⋯必得救。」(使徒行傳16章31節)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舉辦的一場鐵達尼號倖存者的聚會中,一位男士自稱是「約翰·哈普爾引領信主的最後一人」。當哈普爾牧師第一次邀請他信主時,他拒絕了,但當牧師再次邀請時,他就接受了基督。他眼見哈普爾牧師在生命最後一刻仍致力傳講耶穌,最終因體溫過低而死,沉入冰冷的海面下。

使徒保羅在對提摩太的囑咐中,也勉勵他同樣以分秒必爭、無私犧牲的精神傳講福音。保羅肯定地告訴提摩太,上帝一直同在,且耶穌必會再來,叮囑他在傳道時要有耐心,教導要精確(提摩太後書4章1-2節)。保羅提醒這年輕的傳道人,儘管有些人會拒絕接受耶穌,他仍要專心傳道(3-5節)。

我們的生命有限,因此分分秒秒都很重要。在我們宣告耶穌拯救世人時,我們也可以確信,天父已經為你我在天堂保留了位子。

— 鄧書琪

知道自己年日有限,
如何使你更急切地向人傳講耶穌的愛?
你今日要如何向人傳福音?

耶穌,請賜給我更多機會能向人分享祢的愛。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4-36章;約翰福音19章1-22節


靈命日糧 : 慷慨捐助

讀經: 哥林多後書9章6-11節


各人要照著心裡所決定的捐輸。—哥林多後書9章7節,新譯本


我妻子蘇珊在學校的課外聖經社團服事,每週一次。最近,社團鼓勵孩子們捐錢救助飽受戰爭蹂躪的烏克蘭孩童,於是蘇珊把這項捐助計劃告訴我們11歲的孫女瑪姬。約一週之後,我們收到瑪姬寄來的一封信,裡面裝著美金3.45元,信上面寫著:「我把自己全部的錢都捐給烏克蘭的孩童,以後我還會再寄。」

蘇珊不曾要求瑪姬捐助,但或許是聖靈感動了瑪姬,而瑪姬愛耶穌並願意為祂而活,因此做出了回應。

若想到這微小的禮物其實是出於一顆慷慨的心,我們便能從中學到許多功課。這也讓我們想到在哥林多後書9章,使徒保羅對於捐助的一些教導。首先,保羅建議我們要「多」種(6節),那麼將「全部的錢」都捐出去,無疑是多的。保羅還寫到,我們應隨從上帝的引導,按自己的能力,捐得樂意,「不要勉強」(7節)。保羅還引用詩篇112篇9節強調「賙濟窮人」的重要性(新譯本)。

當我們有機會慷慨捐助時,讓我們詢問上帝,祂要我們如何回應。當我們隨從上帝的帶領,樂意慷慨地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你我的捐贈就能「使感謝歸於上帝」(哥林多後書9章11節),這就是慷慨捐助!

— 白德夫

有什麼會促使你對別人慷慨解囊?
你如何竭力滿足他人真正的需要?

親愛的上帝,求祢賜給我像祢那樣的慷慨之心,讓我能成為祢所期望的那種慷慨捐助者。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2-33章;約翰福音18章19-40節


靈命日糧 : 除掉偶像

讀經: 創世記35章1-5節


你們現在要除掉你們中間的外邦神,專心歸向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約書亞記24章23節


這查經小組中的弟兄們都已年近80,所以當我得知他們仍因情慾而痛苦掙扎時,感到非常訝異。這場從他們年少時就開始的爭戰,至今仍在進行。每一天,他們都立志要在這件事上堅守耶穌的教導,也在失敗時祈求赦免。

敬虔的人到了晚年還在抵抗情慾的試探,或許會讓我們感到驚訝,但或許也無需感到意外。在你我的生命中,任何取代上帝之地位的事物,都會成為我們的偶像,而這些偶像很可能在我們以為早就擺脫了之後,又再次出現。

創世記35章記載,雅各蒙上帝拯救脫離舅舅拉班,並且與哥哥以掃和解之後,準備回伯特利去敬拜上帝,慶祝他得了許多祝福。然而,他的家人卻還留著外邦的偶像,所以雅各必須除去那些偶像(2-4節)。在約書亞記的結尾,以色列人打敗敵人,定居迦南時,約書亞仍敦促他們:「除掉你們中間的外邦神,專心歸向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24章23節)。大衛王的妻子米甲顯然也收藏偶像,因她將其中一個放在大衛的床上,騙過那些來捉拿大衛的士兵(撒母耳記上19章11-16節)。

偶像的問題比我們想像的更常見,但上帝比我們所想像的更有耐心,這原是我們不配得的。引誘我們去犯罪、轉向偶像的試探固然很大,但上帝的赦免更大。願我們能為了耶穌而分別為聖,遠離罪惡,在祂裡面尋求赦免。

— 韋陌格

你最容易受到哪種罪的引誘?
你可以採取哪些步驟來毀掉這個偶像?

天父,我承認自己的罪,感謝祢藉著耶穌賜下了赦免。

信徒蒙召之后的生命特點:是活祭、是聖潔的、討上帝喜悅、不效法這世界、思想更新,並且明白上帝的旨意。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0-31章;約翰福音18章1-1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