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讀利未記

讀經: 利未記13章1-8節


你們要歸我為聖,因為我耶和華是聖潔的。—利未記20章26節,新譯本


這次的查經主題是利未記,而我跟大家坦白了一件事。我告訴查經小組的組員們:「利未記大部分的內容我都直接略過,我也不想再讀關於皮膚病的條例。」

這時我的朋友德福,說:「我有一個朋友就是因為那段經文而信耶穌。」德福解釋道,這位朋友是位醫生,曾經是個無神論者。他決定在完全否定聖經之前,最好先親自讀一讀。但利未記中關於皮膚病的記述引起了他的興趣,他沒想到聖經竟會如此詳盡地講述關於傳染性和非傳染性的瘡(13章1-46節),以及如何治療(14章8-9節)。他知道這遠遠超越當時的醫學知識,但利未記卻有此記載。他想:摩西不可能知道這些知識。於是,這位醫生開始相信,摩西的確是從上帝那裡得到啟示。最後,他相信了耶穌。

如果聖經的部分內容讓你感到枯燥乏味,我完全能理解。但聖經記載的一切都有其目的。利未記的內容是要讓以色列人知道,如何按上帝的心意而活,並與祂建立親密的關係。當我們更瞭解上帝與祂子民的關係時,我們就會認識這位上帝。

在提摩太後書3章16節,使徒保羅寫道:「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讓我們仔細閱讀聖經,包括利未記。

— 葛庭墨

聖經的哪些章節讓你感到乏味或覺得與自己無關?
你如何學習欣賞其寶貴之處?

天父,求祢教導我珍視聖經,讓我能從每一部分的內容看到祢要對我說的話。



全年讀經:


靈命日糧 : 幫助我的不信!

讀經: 馬可福音9章14-24節


孩子的父親立刻喊著說:「我信!但我的信心不夠,求祢幫助我。」—馬可福音9章24節,新譯本


「我的信心在哪裡?我內心深處只有空虛與黑暗。⋯⋯如果真有上帝,請赦免我。」

你也許會很訝異,這竟是德蕾莎修女所說的話。大家都知道,德蕾莎修女曾在印度加爾各答不眠不休地幫助窮人,並且受人愛戴。但50多年來,她的內心深處卻時常懷疑上帝的存在。德蕾莎修女於1997年去世後,她有幾篇日記被刊登在《來作我的光》一書中,她內心的掙扎才為人知曉。

我們該如何處理懷疑或上帝不存在的感覺?或許有些基督徒特別會有這方面的困擾。但即便是很有信心的基督徒,在他們生命中的某個時刻或某個階段,可能也會有這樣的懷疑。

我很感恩聖經記載一個美好又看似矛盾的禱告,因這禱告同時表露了信心以及信心不足。馬可福音第9章提到,耶穌遇見一位父親,他兒子從小被鬼折磨(21節)。耶穌告訴那位父親要有信心,「在信的人,凡事都能」(23節)。他就立刻回答說:「我信!但我的信心不夠,求祢幫助我。」(24節,新譯本)

這發自內心真誠的呼求,也鼓勵我們當中信心受動搖的人將疑惑交給上帝,相信祂能堅固我們的信心,在我們行經最深、最黑暗的山谷時,祂仍緊緊抓住我們。

— 何安德

在信仰的旅程中,你何時曾對上帝心存懷疑?
什麼樣的屬靈資源曾幫助你持守信心?

親愛的天父,有時我會懷疑。當我感受不到祢的同在時,求祢幫助我。



全年讀經:
民數記20-22章;馬可福音7章1-13節


靈命日糧 : 停下腳步

讀經: 路加福音18章35-43節


耶穌站住,吩咐把他領過來。—路加福音18章40節


在我工作地點附近,有隻病懨懨的貓咪蜷縮在箱子裡,不停發出哀鳴聲,已經好幾天了。這隻貓咪被遺棄在大街上,許多路過的人都不曾注意到牠,直到俊恩出現。這位街道清潔工將貓咪帶回家,而他早就養了兩隻流浪犬。

俊恩說:「我照顧牠們,因為沒有人會注意到牠們。牠們的處境讓我想到自己。畢竟,沒人會注意到掃街的清潔工。」

當耶穌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朝耶利哥走去時,有一個瞎子坐在路旁乞討。這瞎子也覺得沒有人會注意到自己。尤其是在這天,經過他身邊的眾人都把目光集中在耶穌身上,沒有人停下腳步來幫助這個乞丐。

但耶穌卻不一樣,在喧鬧的人群中,祂聽到這被人遺忘的瞎子發出的呼求。耶穌停下來,問道:「你要我為你做什麼?」瞎子真誠地回答:「主啊,我要能看見!」耶穌說:「你可以看見!你的信救了你了。」(路加福音18章41-42節)

你是否覺得自己不受人注意?你的呼求是否被那些看似更重要的人淹沒了?但我們的救主會注意到世人不屑關注的人。讓我們向祂求助吧!即使別人只是從旁經過,但耶穌將會為我們停下腳步。

— 黃嘉仁

知道耶穌關注你,如何改變你對自己的看法?
你周遭有哪些人需要得到關注?
你如何「停下腳步」,以救主的愛來鼓勵他們?

親愛的耶穌,感謝祢垂聽我的呼求。求祢幫助我,如同那位重見光明的瞎子,一生跟隨並讚美祢。



全年讀經:
民數記17-19章;馬可福音6章30-56節


靈命日糧 : 甜美的睡眠

讀經: 詩篇3篇


我躺下睡覺,我醒著,耶和華都保佑我。—詩篇3篇5節


紹傑的腦海充斥著痛苦的回憶和各項指控,心中充滿恐懼,全身大汗淋漓,使他完全無法入眠。這是他受洗的前一天晚上,他內心一直受到黑暗權勢的攪擾。紹傑已接受耶穌的救恩,且知道自己的罪已被赦免,但屬靈的爭戰仍未停息。這時,他的妻子握著他的手為他禱告。不久,紹傑不再感到恐懼,而是滿有平安。他起身寫下在受洗前想要跟大家分享的見證,這是他之前做不到的。後來,他享受了甜美的睡眠。

大衛王也知道無法安然入睡的滋味。在躲避舉兵謀叛、意圖奪取王位的兒子押沙龍時(撒母耳記下15-17章),大衛知道「有成萬的百姓來周圍攻擊[他]」(詩篇3篇6節),以致大衛悲嘆:「我的敵人何其加增!」(1節)然而,儘管心中充滿恐懼和懷疑,他還是向上帝呼求,因上帝是他的「盾牌」(3節)。後來,他發現自己可以「躺下,……睡覺,都因耶和華在扶持著[他]」(5節,新譯本)。

當恐懼和困難佔據我們的心思,心中的平安被焦慮取代時,我們可以向上帝禱告,以尋得盼望。雖然我們未必會像紹傑和大衛那樣,立刻可以享受甜美的睡眠,但我們可以「安然躺下……安然居住」(4篇8節)。因為上帝與我們同在,祂將成為我們的安息之所。

— 馮得恩

哪些事情正壓在你的心頭?
你如何藉著禱告將重擔完全交託給上帝?

親愛的上帝,當我向祢禱告時,感謝祢賜下盼望與平安。



全年讀經:
民數記15-16章;馬可福音6章1-29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