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上帝是避難所

讀經: 箴言18章10-12節


耶和華的名是堅固台,義人奔入,便得安穩。—箴言18章10節


在2019年上映的精彩電影《小婦人》(Little Women,台灣譯名《她們》),讓我重溫了我這本已經破舊的小說,尤其是睿智溫柔的母親馬區太太所說的那些安慰人的話,特別令人回味。小說裡描述她堅定不移的信心最吸引我,而這信心促使她對女兒們說了許多鼓勵的話。有一句話最深得我心,她說:「苦難與試探……也許很多,但如果你學習去感受天父的能力與溫柔憐憫,你便可以克服與勝過一切。」

馬區太太的話呼應了箴言中的真理:「耶和華的名是堅固台,義人奔入,便得安穩」(18章10節)。許多古代城市建造塔樓,好在危急的時刻,比如面對敵人攻擊時,讓城內居民有個安全的避難所。同樣地,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詩篇46篇1節),當我們奔向祂,就能因祂的看顧而經歷平安。

箴言18章10節告訴我們,保護是來自上帝的「名」──表明祂所有的特質。聖經描述上帝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富的慈愛和誠實」(出埃及記34章6節)。上帝的保護出自祂的大能大力,以及祂的溫柔慈愛,因此祂渴望為受傷害的人提供庇護。我們的天父以祂的大能與憐憫,為所有遭逢逆境的人提供了一個避難所。

— 夏莉珊

你在困境中曾如何經歷上帝的大能?
你曾在哪方面看到祂慈愛的保守?

天父,無論我是身處順境或逆境,請幫助我能奔向祢。



全年讀經:
申命記3-4章;馬可福音10章32-52節


靈命日糧 : 預備作善工

讀經: 提多書3章4-8節


你要提醒眾人,⋯⋯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多書3章1節


德恩在學校工作,在一般的情況下,他出門都不會帶現金。然而,這天他覺得上帝引導他在早上離家之前,把一張5元美鈔塞進口袋裡。當他在學校吃午餐的時候,才知道原來上帝是要他幫助一個有迫切需要的學生。在學校餐廳的吵雜聲裡,德恩聽到有人說:「克強的餐費餘額不足。他必須存5塊錢到帳戶裡,這個禮拜才有午餐吃。」你可以想像,當德恩用那5塊錢幫助克強時,心裡會有多大的觸動!

在提多書裡,保羅提醒眾信徒,雖然他們得救並不是靠「自己所行的義」(3章5節),但仍然應該「常常留心作善工」(8節,參見14節,新譯本)。生活可能總是充斥著忙碌和擾攘,單單自己的事已經讓我們自顧不暇。但身為基督徒,我們要隨時準備作各樣美善的事。與其總想著自己缺乏什麼或不能做什麼,不如想想,藉著上帝的幫助,我們具備什麼與能做什麼。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可以在別人需要時幫助他們,而使上帝得榮耀。馬太福音5章16節,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 簡恩德

在你的生活中,有什麼會妨礙你隨時預備作善工?
你如何調整生活的優先次序,
使你能騰出時間幫助有需要的人?

親愛的天父,請祢饒恕我曾經忽略作善事的機會。求祢幫助我能準備好,隨時向人伸出援手。



全年讀經:
申命記1-2章;馬可福音10章1-31節


靈命日糧 : 靠祂的大能

讀經: 士師記7章7-8、16-22節


耶和華……說:「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中。」—士師記7章9節


在1945年3月,「幽靈部隊」幫助美軍成功橫渡萊茵河,為二戰盟軍的西部防線,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作戰基地。這些士兵絕對是人,而不是幽靈,他們都是第23司令部的直屬特戰隊。在這次的行動中,這支僅有1,100人的隊伍以充氣戰車、音響喇叭播放軍隊與車輛的聲響等策略,營造出30,000人的聲勢。幽靈部隊的成員雖然相對較少,卻使敵軍誤認為他們是比己方更加龐大的軍隊,進而心生恐懼。

一小群的以色列士兵也曾在夜色中營造出龐大軍隊的聲勢,讓米甸人及其盟友感到驚懼害怕(士師記7章8-22節)。上帝使用基甸這位以色列的士師與軍事領袖,帶領弱小的以色列軍隊,使敵軍恐懼不已。他們也使用聲音效果(吹號角、打破瓶子、人聲呼喊)和視覺效果(熊熊火炬),使「如同蝗蟲那樣多」(12節)的龐大敵軍,誤認為遭遇大軍襲擊。當晚以色列軍隊一舉擊潰敵軍,但他們的軍力之前已按照上帝的命令從32,000人縮減到300人(2-8節)。為什麼呢?因這能清楚顯明是誰真正贏得這場戰役,正如上帝對基甸說:「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中。」(9節)

當我們覺得自己弱小卑微時,讓我們尋求上帝並單單信靠祂的能力,因為祂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 馮得恩

你正面對的強敵或挑戰是什麼?
你如何靠上帝的能力去對抗?

親愛的耶穌,求祢幫助我在軟弱時能倚靠祢的能力。



全年讀經:
民數記34-36章;馬可福音9章30-50節


靈命日糧 : 有主住在心裡

讀經: 以弗所書3章14-20節


基督⋯⋯住在你們心裡。—以弗所書3章17節


因為一場暴風雪將襲擊我所居住的美國西部地區,寡居的母親同意來我家暫住,和我們一起度過這場風暴。然而,暴風雪過去之後,她再也沒有返回她的住家,而是搬過來和我們同住,直到她離世。她的同住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正向的改變,例如:她能隨時向家人提供智慧的建言,並與我們分享祖輩的故事;她跟我丈夫變成最好的朋友,因兩人都有幽默感,並且喜歡運動。她再也不是一位訪客,而是重要的永久住戶。我們的心一直受到她正面的影響,甚至到上帝召喚她回天家之後,仍是如此。

這個經驗令我想到約翰對耶穌的描述──祂「住在我們中間」(約翰福音1章14節)。這是很貼切的描述,因為被翻譯成住的希臘詞語,意思是「搭帳篷」。

我們也因為相信耶穌,而接受祂住在我們心中。正如保羅寫道:「我祈求上帝……以祂的榮耀、無限之源使你們的內心剛強起來。這樣,基督便因著你們相信祂而住在你們心裡,你們就會扎根在上帝的愛裡,保持強壯。」(以弗所書3章16-17節,新普及譯本)

對於跟隨耶穌的人來說,耶穌不是一位訪客,而是賜力量的永久住戶。願你我能敞開心門,歡迎祂來長住。

— 雷翠霞

對你來說,何謂向基督敞開心?
你如何更熱切地接待祂?

慈愛的耶穌,祢住在我心中,求祢使我更像祢。



全年讀經:
民數記31-33章;馬可福音9章1-29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