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被愛與愛他人

讀經: 約翰福音15章9-17節


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福音15章13節


在義大利的卡斯尼哥鎮,有一位神父名叫貝拉德利(Giuseppe Berardelli),當地的居民形容他是個深受所有人愛戴的人。這位受人敬愛的神父,經常騎著一台老舊的摩托車在鎮上轉悠,逢人便問候:「你好!願你平安!」他為了幫助他人而孜孜不倦地工作。可是,他晚年的健康狀況不佳,在感染新冠病毒後更是每況愈下。於是,社區居民買了一台呼吸器給他。但隨著他的病情惡化,他放棄使用呼吸器,並將之讓給另一位急需治療的年輕患者。眾人知道了神父這樣的選擇,都不感到意外,因為對於他這樣一個因愛他人而受到愛戴和敬仰的人來說,這本來就是他的特質。

因被愛而愛他人,卻是使徒約翰在所寫的福音書中不斷傳達的信息。被愛和愛他人就像教堂的鐘聲一樣,不論晴雨日夜,不曾間斷。約翰福音15章闡述了愛的極致表現,約翰清楚指出,最大的愛不是受所有人的愛戴,而是去愛所有的人,甚至「為朋友捨命」(13節)。

因著愛而捨己救人的故事,總是會讓我們深受感動,但與上帝的大愛相比卻微不足道。然而,我們不應錯過任何關愛別人的機會,因耶穌的命令是「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12節)。的確,就是要愛每一個人!

— 博約翰

你是因「被愛」而「愛他人」,
還是因「愛他人」而「被愛」?為什麼呢?
今天,你要為朋友做出怎樣的犧牲?

親愛的耶穌,請幫助我能像祢愛我一樣去愛人。



全年讀經:
利未記19-20章;馬太福音27章51-66節


靈命日糧 : 謙卑的好處

讀經: 箴言22章1-5節


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箴言22章4節


嘉莉像許多老師一樣,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教職工作上。她時常為了批改作業,或與學生和家長溝通而忙到深夜。為了保持教學熱忱,她和一群同事時常交流,並彼此給予實質的幫助。透過相互合作,使她這份充滿挑戰的工作變得較為容易。最近一份針對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發現,當同事們以謙卑的態度共事就能擴大合作的效益。當同事願意承認自己的弱點,其他人就可以分享知識、提供建議,從而有效地讓群體中的每一個人都得到幫助。

聖經教導謙卑的重要性,遠不只是為了加強團隊合作。「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即我們藉著與上帝的榮美、大能和威嚴相比較,正確地認識了自己的身分,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到「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箴言22章4節)。謙卑讓我們能以富有成效的方式在群體中生活,不僅是在世界上,在上帝的國度中更是如此,因我們追求的是要使其他上帝所造的人得到益處。

但我們不應該將敬畏上帝當成獲得「富有、尊榮、生命」的途徑,因為這根本不是真正的謙卑。我們應當效法耶穌那樣,甘願放下一切,「取了奴僕的形象」(腓立比書2章7節),好讓我們能與其他肢體謙卑地合作,一起做上帝的工作,將榮耀歸給祂,並將福音傳遞給周圍的人。

— 洪可婷

對你而言,何謂謙卑?
你曾看過有誰謙卑的態度使別人受益呢?

親愛的耶穌,我要放下驕傲,降服於祢。



全年讀經:
利未記17-18章;馬太福音27章27-50節


靈命日糧 : 因著愛

讀經: 哥林多前書13章


我若⋯⋯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哥林多前書13章3節


杰米和萊妮妲(Jim and Laneeda)是大學情侶,結為夫妻後,多年來一直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可是後來萊妮妲的舉止開始有些不尋常,出門時常常迷路,也會忘記自己跟人有約。在47歲那年,她被診斷罹患了早發性阿茲海默症。杰米照顧她10年之後,說了這樣的一段話:「阿茲海默症讓我有機會以不同的方式來愛我的妻子和服事她,這是當初我說『我願意』時,怎麼也想不到的。」

使徒保羅在講述聖靈的恩賜時,特別強調愛的特質(哥林多前書13章)。他比較了公式化的服事與自然流露的愛心服事,如此寫道,能言善道固然是好,但若沒有愛就只是無意義的噪音(1節)。他又說:「我若⋯⋯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3節)。最後保羅指出,最大的恩賜就是愛(13節)。

在照顧萊妮妲的過程中,杰米對愛與服事有了更深的體會。他明白只有深刻持久的愛才能給他力量,天天服事他的妻子。但自始至終,唯有上帝對我們的愛,才能完美地詮釋這種犧牲的愛,祂因為愛我們而差遣耶穌來為你我的罪而死(約翰福音3章16節)。這個因著愛所激發的偉大犧牲,永遠改變了這個世界。

— 平凱靈

你何時曾公式化地服事人,而不是出於愛心?
今天,你對上帝與對人的愛如何讓你有所行動?

慈愛的上帝,感謝祢愛我,願我今日所做的一切都是因著愛。



全年讀經:
利未記15-16章;馬太福音27章1-26節


靈命日糧 : 耶穌的寶血

讀經: 以賽亞書1章15-20節


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以賽亞書1章18節


在人類製造的物品中,紅色其實得來不易。試想你要如何將蘋果的艷紅色印在T恤上或融入唇膏裡?在古代,紅色顏料是人們用陶土或紅色的岩石製成的。到了15世紀,阿茲特克人發明了一種新的方法,利用胭脂蟲製作紅色染料。直到今日,世界各地的人們還是從這種胭脂蟲獲取紅色染料。

在聖經中,紅色雖然是王室的顏色,但也代表罪惡與羞辱,而且是鮮血的顏色。當兵丁脫了耶穌的衣服,給祂「穿上一件朱紅色袍子」(馬太福音27章28節)時,這三個意象交織成一幅令人心碎的紅色圖像:兵丁嘲諷耶穌竟妄想當君王;給祂穿上紅色的袍子為要羞辱祂;外袍的顏色就像祂即將流出的血那般鮮紅。然而,先知以賽亞的話語早已預示上帝的應許,這位為我們流出紅色寶血的耶穌,要救我們脫離硃紅般的罪惡:「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以賽亞書1章18節)

另外,被用來製作紅色染料的胭脂蟲還有一個特點:牠們原是乳白色,只有被碾壓時才會流出紅色的血液。這也呼應了以賽亞所說:「[耶穌]為我們的罪孽壓傷。」(53章5節)

無罪的耶穌拯救了罪如硃紅的世人。祂被壓傷、流出紅色鮮血、受死,好使你我能潔白如雪。

— 畢愷騰

「像硃紅」的罪如何玷污你的生命?
耶穌如何復興你,使你再次得到潔淨?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賜下愛子耶穌,以及祂流寶血所帶來的救贖恩典。



全年讀經:
利未記14章;馬太福音26章51-7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