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兩難之間

讀經: 箴言3章5-18節


因為乖僻人為耶和華所憎惡;正直人為祂所親密。—箴言3章32節


大偉和安琪覺得上帝呼召他們到海外宣教,隨後卓有成效的事工也證實了這一點。但他們離開家鄉卻有個不利之處,即大偉年邁的父母將孤單地度過接下來的每個聖誕節。

為了減輕父母的孤獨感,大偉和安琪提前寄送禮物並在聖誕節早上打電話給父母。但父母真正想要的是他們,而大偉的收入卻只夠他們偶爾回家一趟,怎麼辦呢?大偉需要智慧。

箴言3章可說是尋求智慧的速成班,教導我們如何藉著將自己的處境帶到上帝面前,以得到智慧(5-6節)。它描述了智慧的各種特質,例如愛和信實(3-4、7-12節),以及智慧帶來的益處,如平安和長壽(13-18節)。作者還補充說,上帝藉著與我們「親密」談話,把這樣的智慧賜給我們(32節)。上帝向那些親近祂的人,輕聲訴說祂的解決方案。

一天晚上,大偉在向上帝訴說煩惱時得到了一個主意。在那年的聖誕節,他和安琪穿上最華麗的衣服,用彩帶裝飾餐桌,端上烤肉大餐,而他的父母也是如此。然後,他和父母在各自的餐桌上擺放一台筆記型電腦,透過視頻一起用餐,感覺就像大家齊聚一堂。此後,這也成了他們的家庭傳統。

上帝與大偉親密談話,並賜給他智慧。上帝也樂意向我們輕聲訴說創意十足的方案,來解決各種棘手的問題。

— 霍薛頓

你正面對何種兩難的狀況?
上帝怎麼幫助你以愛來解決問題?

天父上帝,請幫助我解決難題,對我的心輕聲訴說祢那滿有創意的解決方案。



全年讀經:
阿摩司書7-9章;啟示錄8章


靈命日糧 : 主內群體

讀經: 使徒行傳2章38-47節


他們都專注於⋯⋯彼此的團契。—使徒行傳2章42節,和合本修訂版


在巴哈馬南部有一小塊土地,叫做破爛島。在19世紀,這個地方的鹽業十分昌盛,但後來由於鹽業衰落,許多人就移居到附近的島嶼。到了2016年,島上的居民只剩不到80人。儘管他們分屬於三個不同的宗派,但每一週所有人都會聚集在一個地方,一同敬拜上帝,並享受團契生活。由於島上的居民不多,因此群體意識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

初代教會的信徒也迫切需要和渴望群體的生活。耶穌的受死和復活,令他們對這新認識的信仰感到興奮。但他們也知道,耶穌不會再像從前那樣與他們一起生活,所以他們極需要彼此。眾信徒專注於使徒的教導和彼此的團契,也一起守聖餐(使徒行傳2章42節)。他們在不同的家中聚會,一同敬拜上帝,舉行愛筵,並關心他人的需要。使徒行傳的作者如此描述當時的教會:「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4章32節)。他們被聖靈充滿,不斷地讚美上帝,並藉著禱告將教會的需要帶到上帝面前。

群體對我們至關重要,我們能在當中得到成長,也能彼此扶持。千萬不要試圖一個人奔走天路。當你與其他主內肢體分享你的困難和喜樂,並且一起親近上帝時,上帝就會建立這種群體意識。

— 施安妮

你要如何刻意花時間與其他主內肢體相處?
你會在何時何地與他們相聚?

上帝,我需要祢和主內弟兄姐妹,好讓我能為祢活出最充實、最有意義的生命!



全年讀經:
阿摩司書4-6章;啟示錄7章


靈命日糧 : 人人平等

讀經: 羅馬書3章21-26節


富戶窮人在世相遇,都為耶和華所造。—箴言22章2節


我和妻子在度假期間,恣意享受清晨騎自行車的樂趣。其中一條路線可行經一個豪宅社區,每棟房子都價值數百萬美元。在那條路上,我們看見形形色色的人──外出遛狗的居民、騎自行車的同好,以及許多建造新屋或維護美麗景觀的工人。那裡匯集了各行各業的人,提醒我一個寶貴的事實,那就是我們之間沒有真正的區別。無論是富足或貧窮,資產階級或勞動階級,鼎鼎大名或默默無聞,那天早上,我們所有出現在那條街上的人都是一樣的。就像箴言22章2節,說:「富戶窮人在世相遇,都為耶和華所造。」不管彼此間有何差異,你我都是上帝按祂的形象所造的(創世記1章27節)。

但不只如此。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也意味著無論我們是什麼種族,經濟狀況或社會地位,我們都是生下來就有了罪。正如羅馬書3章23節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在上帝面前,我們都同樣悖逆、有罪,而且都需要耶穌!

我們常出於各種原因將人們分為不同的群體,但實際上,無論什麼國籍或種族,我們同樣都是上帝所造的人。再者,雖然我們都身處同樣的景況,都是需要救主的罪人,但我們能倚靠祂的恩典,「白白地稱義」(24節),與上帝和好。

— 白德夫

當你明白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如何使你更關愛別人?
耶穌如何滿足你最深的需要?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差遣耶穌降世為人,活出完美、無罪的生活,並甘心樂意為我的罪流血捨命。

面對文化、信仰多元的職場環境,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與人建立美好的關係,傳遞福音的好消息呢?歡迎瀏覽:



全年讀經:
阿摩司書1-3章;啟示錄6章


靈命日糧 : 分心

讀經: 詩篇131篇


我使我心安穩平靜,好像母親懷中斷奶的孩子。—詩篇131篇2節,和合本修訂版


我放下手機,厭倦了那些不斷出現在小螢幕上,輪番轟炸的影像、觀念和通知。但很快地,我又拿起手機,再度打開它。為什麼會這樣?

知名作家卡爾(Nicholas Carr)在其著作(The Shallows)中,描述了網路如何讓人們無法安靜思考:「網路似乎正在削弱我專注與沉思的能力。不管我是否正在使用網路,現在我的大腦已經習慣用網路傳播信息的方式,即透過迅速移動的粒子流,接收各種資訊。我曾經是沉浸在文字海洋中的潛水員,而現在我卻像騎乘水上摩托車的人,在水面上呼嘯而過。」

這種讓思緒呼嘯而過的生活,似乎不太健康。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放慢腳步,深深潛入平靜的靈性水域呢?

在詩篇131篇,大衛寫道:「我使我心安穩平靜」(2節,和合本修訂版)。這句話提醒我,在這件事上我有責任,改變習慣要從我選擇平靜開始。也許我必須一次次做出這樣的選擇,但慢慢地,我們將體驗到上帝那使人得滿足的美善。我們就像小孩子一樣,心滿意足地得享安歇,牢記唯有祂能帶來盼望(3節)。這般心靈的滿足,沒有任何手機的應用程式可以提供,也沒有任何社群網站可以供應。

— 何安德

科技如何影響你,使你無法在上帝面前保持平靜安穩?
你的手機是否能提升你的滿足感?為什麼?

天父,這世上充斥各種干擾,無法滿足我的心靈,求祢幫助我相信,祢會讓我得到真正的滿足。



全年讀經:
約珥書1-3章;啟示錄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