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得著喜樂

讀經:

約翰一書1章1-4節


[我們將]顯現於我們那永遠的生命傳給你們。⋯⋯我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使你們的喜樂充足。—約翰一書1章2、4節


佩妮是一名照顧臨終病人的護士。她在部落格中,提到了她從臨終者口中聽到的各種遺憾。其中包括「我真希望以前沒那麼拼命工作」和「我希望以前和朋友保持聯絡」。或許最耐人尋味的是「真希望我讓自己過得快樂一點」。

佩妮寫道:「正視我們自身無可避免的死亡,是讓生活充滿喜樂的最佳方法!」這是個明智的建議,但這樣的喜樂要從何而來?我們要從哪裡尋找生命的終極意義?

門徒約翰年輕時,對生命的意義看法有所偏差。他和他的兄弟向耶穌祈求:「賜我們在祢的榮耀裡,一個坐在祢右邊,一個坐在祢左邊」(馬可福音10章37節)。他們的請求挑起了門徒之間的爭端(41節)。

數十年後,約翰對生命意義的看法已截然不同,他更看重愛耶穌和主內肢體。他將耶穌的生命、受死與復活,看作是一切的基礎。他寫道:「[我們將]那永遠的生命傳給你們」(約翰一書1章2節)。約翰傳講耶穌,使我們能與信徒們團契(3節)。他又說:「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我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使你們的喜樂充足。」(3-4節)

人的一生難免會有些遺憾。耶穌鼓勵我們將這些遺憾交給祂,以換取唯有祂能賜下的滿足喜樂!

— 葛庭墨

你有哪些遺憾?什麼使你無法享受耶穌所賜滿溢的喜樂?

天父,人生有許多遺憾,求祢介入我生命中的傷痛。
我需要與祢相交團契所帶來的喜樂。

這三位一體的真神,祂垂聽我們的禱告,瞭解我們所遭遇的痛苦,並會保守看顧我們,平安穩妥地回到天家。



全年讀經:


靈命日糧 : 耶穌接納

讀經:

馬可福音1章40-45節


耶穌⋯⋯就伸手摸他。—馬可福音1章41節


莉莉是一棟辦公大樓的清潔工,大家都知道她走路很快,真的非常快。因為這樣,她才能輕易避開人群。她出身貧窮又總是被人瞧不起,所以當她從別人身旁走過時,都會本能地用一隻手遮住自己的臉龐。她說她不像一般人那樣,又漂亮又受過教育,所以她有很深的羞恥感。直到一位女同事主動接近她,與她做朋友,莉莉才開始改變。

有個痲瘋病人或許比莉莉有更深的羞恥感。按照摩西律法的標準,他的疾病使他令人厭惡,在宗教禮儀上被視為不潔淨,這讓他成為社會邊緣人。這人不僅身體飽受痛苦,他的心靈更是飽受折磨。這個痲瘋病人帶著傷痛靠近耶穌,乞求說:「祢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馬可福音1章40節)。他不僅求耶穌醫治他的疾病,更是求耶穌除去他的羞恥。

耶穌的回應不是厭棄他而是憐憫他。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41節)。耶穌的舉動表明祂瞭解這人所承受的痛苦,並無條件地接納他,正如莉莉的那位同事以友善的態度接納了莉莉。

有時我們覺得自己不像一般人那樣,又漂亮又受過教育,因而想要隱藏自己。祈盼你我都願意讓耶穌觸摸,讓祂撫平我們的傷痛,除去我們的羞恥感。願我們這些上帝的兒女,都知道自己是上帝深愛和接納的人。

— 黃嘉仁

在什麼情況下你會有羞恥感?
你如何讓基督的愛撫平你的傷痛?

親愛的耶穌,謝謝祢撫平我的傷痛並接納我。



全年讀經:
詩篇132-134篇;哥林多前書11章17-34節


靈命日糧 : 深掘智慧

讀經:

傳道書8章14-17節


我就看明上帝一切的作為。—傳道書8章17節


佛羅里達州的建築工程隊在進行一項4,200萬美元的排水工程時,意外挖掘出一個珍貴的寶藏。他們在地下深處發現一艘保存完好的19世紀漁船。在這艘船上有許多有趣的文物,包括殘缺不全的煤油燈、用椰子殼做成的水杯,以及一些硬幣。目前專家們正在對這艘船進行研究,希望能進一步瞭解一百多年前那個地區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一位海洋考古學家表示:「這不僅僅是一艘船,它還見證了一代人的過去。」在深入挖掘的過程中,人們會獲得寶貴的知識與智慧。

當我們研讀傳道書,便會發現書中蘊含寶貴的智慧,這些古老的智慧不僅適用於昔日的生活,也適用於現代的日常生活中。所羅門提到「智慧人的心知道⋯⋯各樣事務都有時機和過程」(傳道書8章5-6節,和合本修訂版)。他寫到智慧來自謹記「上帝一切的作為」(17節),以及明白祂是造物主(12章1節)。唯有上帝能讓生命具有意義,離了上帝,便是「虛空」(8章14節)。上帝的智慧使我們能在祂裡面享受滿足、喜樂的生活(15節)。

傳道書告訴我們「一代過去,一代又來」(1章4節),就像在佛羅里達州發現的那艘船一樣。但上帝的智慧讓我們擁有豐盛的永恆生命,並且活得有意義(約翰福音10章10節)。讓我們深入研讀聖經,尋找上帝所賜的古老智慧。

— 馮得恩

聖經如何為你提供智慧?
你如何深入挖掘聖經智慧?

全知的上帝,謝謝祢賜下真正的智慧。



全年讀經:
詩篇129-131篇;哥林多前書11章1-16節


靈命日糧 : 上帝的同在

讀經:

撒母耳記下6章1-2、6-15節


大衛就去,歡歡喜喜地將上帝的約櫃從俄別以東家中抬到大衛的城裡。—撒母耳記下6章12節


傑夫牧師的教會在我家附近的營地舉辦秋季退修會。一天,傑夫牧師和我兒子一起散步,我兒子帶他走過一條林間小徑,來到露天的禮拜堂。忽然,他們看到了一個約櫃!當然,那不是真的約櫃,而是一個按實際大小製作的金色複製品。多年前我丈夫在傑夫牧師的鼓勵下開始製作這個約櫃,最近沒想到我的兒子竟能將之完成。

傑夫牧師看到後興奮不已,連忙找人幫忙將這個約櫃搬到營地的餐廳裡。看著那些人一邊走一邊抬著約櫃,牧師的兩個小孫子手牽著手跟在後面,真是令人感動!

撒母耳記下6章記述眾人歡慶的時刻。那時,以色列民把象徵上帝與百姓同在的約櫃,從一個人的家裡抬出來,一路抬到耶路撒冷,也就是「大衛的城裡」(12節),要安放在所預備的地方。大衛王興奮地「在耶和華面前極力跳舞」,百姓大聲歡呼,吹響號角(14-15節)。

多年後,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耶路撒冷被毀(列王紀下25章),聖經沒有記載約櫃的下落。雖然眾說紛紜,但我們不再需要依靠約櫃才能享受上帝的同在(約翰福音14章16-17節)。上帝藉著耶穌的受死、復活和聖靈的降臨,與所有相信基督的人同在。這就是最值得我們歡慶的原因!

— 柯愛莉

知道上帝與你同在,對你有什麼影響?
你何時曾感受到祂的同在?

親愛的上帝,謝謝祢賜下聖靈。
想到祢住在我裡面,這實在太奇妙了!



全年讀經:
詩篇126-128篇;哥林多前書10章19-3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