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歡迎異鄉人

讀經: 申命記10章17-20節


[上帝]為孤兒寡婦伸冤,又憐愛寄居的,賜給他衣食。—申命記10章18節


為了逃避戰爭,數以千計的烏克蘭婦女和兒童離開了家園。當他們抵達柏林火車站時,看到了令人驚喜和感動的一幕:許多德國家庭手持紙板,表示願意在家中為難民提供住處。有些紙板上寫著:「可接待兩人!」「有大房間!」有人好奇為什麼他們如此樂意接待陌生人時,一位女士說,從前她母親逃離納粹的追捕時曾需要容身之處,所以她願意幫助有同樣需要的人。

在申命記10章記載,上帝要以色列人看顧遠離家園的人。為什麼呢?因為祂是孤兒寡婦的天父,也是寄居者的天父(18節),而且以色列人明白這種徬徨無助的感覺,正如第19節說:「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同理心會促使他們去關懷別人。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撒勒法的寡婦接待異鄉人以利亞住在她家,反而得了祝福(列王紀上17章9-24節),就像亞伯拉罕在接待三個異鄉人時得到祝福(創世記18章1-15節)。上帝賜福予異鄉人,也常讓那些接待他們的人蒙福受益。

歡迎陌生人進到自己家裡並不容易,但那些德國家庭可能才是真正的受惠者。當我們以上帝的憐憫去幫助弱勢群體時,可能會驚訝地發現,上帝透過他們賜福給我們!

— 霍薛頓

你覺得上帝為何如此關心孤兒寡婦和難民?
本週你可以如何「歡迎」一個需要幫助的異鄉人呢?

親愛的上帝,求祢使我的心能像祢的心那樣寬廣,好讓我能接納並幫助孤兒寡婦和弱勢群體。



全年讀經:
箴言16-18章;哥林多後書6章


靈命日糧 : 安靜下來

讀經: 詩篇37篇5-7節


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詩篇37篇7節


最近,我體驗了一次隔離艙的治療。隔離艙是一個隔音、注滿鹽水的水箱,也稱為鹽水漂浮療法。我躺在隔離艙裡,身體舒適地漂浮於水面上。艙裡的燈光轉暗,柔和的背景音樂逐漸消失。我知道隔離艙具有治療作用,能紓解壓力和焦慮,但這種感覺我還真的從未經歷過。在隔離艙中,世上的喧囂全都停止了,我可以清楚聽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離開時,我感覺身心平衡、精神煥發,也想起了安靜的力量。

在上帝面前安靜下來,我們可以得到最舒適的休息。祂更新我們的能力,賜予你我所需的智慧來面對每一天的挑戰。當我們安靜下來,除去生活中一切雜音和干擾,上帝會加添我們力量,讓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聽到祂溫柔的聲音(詩篇37篇7節)。

待在隔離艙固然是一種安靜的方式,但上帝提供一種更簡單的方法,讓我們能不受干擾地親近祂。正如耶穌說:「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馬太福音6章6節)。當我們在上帝面前安靜下來,尋求如何應對生活中的重重挑戰時,上帝會引導我們的腳步,並且透過我們彰顯祂的公義(詩篇37篇5-6節)。

— 駱金妍(Kimya Loder)

有哪些事佔據了你的時間?
你如何騰出更多時間安靜、親近上帝?

親愛的天父,我知道自己陷入快節奏的生活中,求祢幫助我無論做什麼事,都能安靜下來尋求祢的引導。歡迎上網閱讀探索叢書《與主同在》。



全年讀經:
箴言13-15章;哥林多後書5章


靈命日糧 : 何種智慧?

讀經: 雅各書3章13-18節


你們中間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呢?他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雅各書3章13節


在2018年復活節的前幾天,一名恐怖分子進入一個商場,殺害了兩名民眾,還抓了一名婦女當人質。在拯救人質的行動失敗後,一位警官向恐怖分子提出一個要求:釋放那位婦女,然後以他為人質。

這個違反常理的要求,實在不符合大眾智慧。我們能從某群體推崇的名言語錄,看出該文化的「智慧」。如社交媒體發布的名人語錄:「人生最大的冒險就是過自己夢想的生活」;「先愛自己,其他的事必水到渠成」;「為自己做必須做的事」。那位警官若聽從這些建議,就會先顧自己,逃命要緊。

雅各書告訴我們,智慧有兩種:「屬世」和「屬天」的。屬世智慧的特徵是自私的野心和混亂(3章14-16節);屬天智慧的特徵則是謙卑、柔順及使人和睦(13、17-18節)。屬世的智慧是先顧自己;屬天的智慧是先顧他人,帶來謙卑行善的生命(13節)。

後來,恐怖分子按照警官的要求,釋放那位婦女。但最後那位警官卻遭槍擊,就在2018年的復活節,世人見證了一個無辜的人為他人而死的事實。

屬天的智慧引導人謙卑行善,因它將上帝置於自己之上(箴言9章10節),今天你跟隨的是哪一種智慧?

— 霍薛頓

這世界給了你怎樣的「智慧」?
你要如何最好地評估這世界所提供的智慧?

上帝啊,請賜我所需的智慧,好讓我能在愛中謙卑行善。歡迎上網閱讀探索叢書《認識聖經:智慧書》。



全年讀經:
箴言10-12章;哥林多後書4章


靈命日糧 : 應許實現

讀經: 路加福音1章26-38節


這相信的女子是有福的!因為主對她所說的話都要應驗。—路加福音1章45節


童年時期,每年暑假我都會到300公里外的祖父母家,與他們同住一個星期。直到後來,我才發覺自己從這兩位我所愛的人身上,吸取了何其多的智慧。他們的人生經驗以及與上帝同行的經歷,給了他們寬廣的視野,是當時我那稚嫩的心靈尚未能想像的。與他們談及上帝的信實,讓我確信上帝值得信靠,知道祂所說的每一個應許都必然應驗。

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在天使對她說話時,還是個年輕少女。天使加百列帶來那驚人的訊息,必叫她大受震撼,但她甘心樂意地接下這項艱難的任務(路加福音1章38節)。或許,後來馬利亞拜訪了伊利沙伯,她這位年長卻奇蹟般懷孕的親戚(有些學者認為,伊利沙伯可能已年屆六十)說了一些話,讓馬利亞心得安慰。當時伊利沙伯熱心地證實天使加百列所說的話,宣告馬利亞將會成為上帝應許的彌賽亞的母親(39-45節)。

當我們在基督裡長大成熟,就像我祖父母一樣,我們就會知道上帝必會成就祂的應許。上帝實現了應許,賜給伊利沙伯及她的丈夫撒迦利亞一個兒子(57-58節)。這孩子就是施洗約翰,他成為彌賽亞的開路先鋒,宣告上帝在幾百年前所應許的、將改變人類未來的彌賽亞,世界的救主,就要來到!(馬太福音1章21-23節)

— 凱辛蒂

為何你相信上帝會成就祂的應許?
祂應許的哪一件事,帶給你最大的喜樂?

慈愛的天父,謝謝祢,因祢值得信靠。感謝祢,因祢會成就祢所有的應許。



全年讀經:
箴言8-9章;哥林多後書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