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準備好了

讀經: 腓立比書1章21-30節


我……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然而,我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腓立比書1章23-24節


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期間,許多人承受喪親之痛。2020年11月27日,我們家也失去一位親人,我95歲的母親碧·克勞德(Bee Crowder)與世長辭。她雖並非死於新冠病毒,但我們家就跟別人家一樣,無法聚在一起為母親致哀、緬懷她的一生,也無法彼此安慰。但我們用別的方式,讚揚她慈愛的影響力。她生前堅稱若上帝召她回天家,她已準備好了,甚至渴盼盡快前往,這帶給我們莫大的安慰。這種滿有把握的盼望,在母親的生命中明顯可見,在她面對死亡時也是如此。

當保羅面對死亡的威脅時,他寫道:「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腓立比書1章21、23-24節)。即使保羅知道自己理當留在世上幫助別人,但他仍渴望去天家跟基督同住。

這樣的信心能改變我們對死亡的看法,以不同的觀點看待從今生步入來世的那一刻。我們所懷抱的盼望,可以讓那些承受喪親之痛的人得到極大的安慰。雖然我們會因失去至親好友而哀傷,但基督徒卻不是像「沒有指望」的人那樣憂傷(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節)。所有認識耶穌的人,都擁有這真實的盼望。

— 柯貝爾

面對世上的各種艱險苦難,你會如何回應?
心存盼望,如何改變你對人生困境的觀點?

上帝啊,祢是所有盼望的源頭,請提醒我,耶穌已勝過了死亡,勝過了世界。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23-25章;腓立比書1章


靈命日糧 : 得到生命

讀經: 約翰一書5章1-5節


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上帝而生。—約翰一書5章1節


對瑞特而言,進入基督教大學研究聖經是很自然的事。畢竟,他從小到大,無論是在家裡、學校或教會,身邊全都是基督徒。甚至他在大學選讀的課程,都是以從事「基督教工作」為目標。

但在21歲那年,他有了驚人的發現。那時,他在一間古老的鄉下小教會聆聽牧師分享約翰一書的信息。他赫然發現自己一直依賴的不過是宗教知識和儀式,卻從未真正領受耶穌的救恩。那天,他覺得基督在他心中敲響一記警鐘,告訴他說:「你根本不認識我!」

使徒約翰的信息清楚指出:「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上帝而生」(約翰一書5章1節),唯有信靠耶穌,我們才能「勝過世界」(4節)。不是依賴關於耶穌的知識,而是深刻、誠摯的信心,展現出我們相信祂在十字架上,為你我所做的一切。那一天,瑞特決定單單信靠基督!

如今,許多人都知道,瑞特深愛耶穌,並看重耶穌的救恩。每當瑞特走上講台,以教會牧師的身分講道時,我們都能清楚感受到他對耶穌的愛。

「上帝賜給我們永生,這永生也是在祂兒子裡面。人有了上帝的兒子就有生命」(11-12節)。對所有在耶穌裡得到生命的人來說,這是多麼撫慰人心的提醒啊!

— 白德夫

你是怎麼相信耶穌的?什麼使你明白自己需要耶穌?

耶穌,我要為了祢所賜的救恩,也為了那些指引我來信靠祢的人,而向祢獻上感謝。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20-22章;以弗所書6章


靈命日糧 : 我能看見你了!

讀經: 哥林多前書13章4-13節


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哥林多前書13章12節


驗光師幫三歲的阿德調整他的第一副眼鏡,然後對阿德說:「看看鏡子。」阿德瞥了一眼自己的影像,就開心地轉向爸爸,不一會兒眼淚便奪眶而出。爸爸溫柔地擦掉兒子臉頰上的淚珠,問他:「怎麼了?」阿德用雙手環抱爸爸的脖子,說:「我能看見你了!」接著,他稍微往後仰,歪著頭,凝視著爸爸的眼睛,再一次說:「我能看見你了!」

當我們研讀聖經時,聖靈會開啟我們的眼睛看見耶穌──「那不能看見之上帝的像」(歌羅西書1章15節)。然而,即使聖靈使我們的心眼明亮,從聖經逐漸明白真理,我們活在世上,依然只能從永恆的這一端,稍微瞥見上帝無盡的浩瀚。只有當我們在世上的日子結束了,或是當耶穌實現祂再臨的應許的時候,我們才能清楚地看見祂(哥林多前書13章12節)。

在那充滿喜樂的時刻,我們將要與基督面對面,我們無需特殊的眼鏡就能看見祂,認識祂,如同祂認識我們每一個人,認識我們是教會這個基督身體中蒙愛的一員。如今,聖靈將以信心、盼望和愛來澆灌我們,使我們站立得穩,直到將來我們得以凝視那位慈愛永活的救主,對祂說:「我看見祢了,耶穌,我能看見祢了!」

— 鄧書琪

最近在你讀聖經時,聖靈對你有何啟示?
你對上帝有了更深的認識,如何使你有所改變?

耶穌,我願意每天忠心與祢同行,求祢使我能更清楚地看見祢,更深地認識祢,直到祢召我回天家,或祢再臨的那日。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17-19章;以弗所書5章17-33節


靈命日糧 : 顯明傑作

讀經: 以弗所書2章1-10節


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以弗所書2章10節


作家亞瑟·布魯克斯(Arthur C. Brooks)在《大西洋》雜誌上,寫到自己參訪台灣故宮博物院的經驗,那裡收藏的中國藝術品數量之多可說是世上數一數二的。博物館的導覽員問他:「如果我請你想像一件還沒開始動工的藝術品,你會想到什麼?」布魯克斯回答:「我會想到空白的油畫布。」這位導覽員說:「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藝術品早就存在了,而藝術家的任務只是將作品顯露出來。」

以弗所書2章10節中的「工作」一詞,也可被譯為「所造之物」或「傑作」,這個希臘語(poiēma)就是現今英語「詩歌」(poetry)一字的語源。我們原是上帝創造的傑作、活潑的詩歌,但如今我們卻因罪而黯然失色,因為我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1節)。導覽員的話也可以這麼說:「我們這些傑作早已存在,而上帝這位藝術家的工作就是將我們顯露出來。」確實,上帝正在修復我們這些祂的傑作:「上帝既有豐富的憐憫,……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4-5節)

在經歷各樣挑戰和困難時,我們能因知道上帝這位藝術家正在動工而得安慰:「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立比書2章13節)。要知道上帝正在你心裡動工,為要顯明祂的傑作。

— 畢愷騰

身為上帝的傑作,你在哪些方面因罪而變得灰暗?
最近你可曾感受到上帝在你生命裡動工?

創造萬物的上帝,感謝祢創造了我,更感謝祢,因我是祢的傑作之一。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14-16章;以弗所書5章1-1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