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全為耶穌

讀經: 歌羅西書3章15-24節


無論做什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歌羅西書3章17節


在傑夫十四歲時,他媽媽帶他去看了一位著名歌手的演出。這位美國歌手比利·喬·托瑪斯(B. J. Thomas)曾經像許多他那個時代的歌手一樣,在巡迴表演時過著糜爛的生活。然而,這是在他與妻子認識耶穌之前的事了,他們在成為基督徒之後,生命就徹底改變了。

演唱會當晚,歌手開始為熱情的觀眾演唱。但在唱了幾首他的著名歌曲後,觀眾席中有人喊道﹕「嘿,為耶穌唱一首歌!」托瑪斯毫不猶豫地說﹕「我剛剛為耶穌唱了四首歌。」

雖然這件事已經過了幾十年,但傑夫仍然記得,因在那一刻,他意識到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應該是為了耶穌,即使是一些被界定為「與信仰無關」的事情。

我們有時會想要把生活中所做的事情分類,例如:讀聖經、與人分享我們信主的故事、唱一首讚美詩,屬於神聖的事;修剪草坪、去跑步、唱一首鄉村歌曲,屬於世俗的事。

歌羅西書3章16節提醒我們,要將基督的道理存在心裡,彼此教導,歌唱,以感恩的心歌頌上帝。但第17節更進一步強調,我們作為上帝的兒女,「無論做什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祂感謝父上帝」。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耶穌。

— 凱辛蒂

你要如何奉耶穌的名做所有的事?
你要怎麼用你的言行來榮耀上帝?

慈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讓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為祢而做,使祢的名得榮耀。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25-27章;約翰福音9章1-23節


靈命日糧 : 平凡是福

讀經: 傳道書2章17-26節


離了上帝,誰還能吃喝享受呢?—傳道書2章25節,當代譯本修訂版


我看著早晨的上班族擠進車廂,星期一的憂鬱湧上心頭。在擁擠的車廂裡大多是昏昏欲睡、滿臉怨懟的臉孔,沒有人期待去上班。車內的人想要一些空間,而車外的人拼命擠進去,大家都緊蹙眉頭。我們又回到一個平凡的工作日。

這時我突然想到,在一年前,車廂裡是空蕩蕩的,因為新冠肺炎的封城措施擾亂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甚至不能外出吃飯,有些人其實很想念可以回到辦公室的日子。但現在我們的生活幾乎恢復正常,很多人都像往常一樣重返工作崗位。我意識到原來能過「公式化的生活」是件值得慶幸的事,「枯燥乏味」也是一種祝福!

所羅門王在思考日常的勞苦看似毫無意義之後,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傳道書2章17-23節)。有時,日常的勞苦似乎是永無止境、「虛空」和沒有回報的(21節)。但後來他意識到每天能夠吃喝和工作,其實是上帝所賜的福分(24節)。

當我們連「公式化的生活」都被剝奪時,我們就會發現這些平凡無奇的事也可以變成一種奢侈的享受。所以當我們可以吃喝,並在辛勞中得到滿足時,讓我們感謝上帝,因為這是祂的恩賜(3章13節)。

— 許文榮

今天你可以為哪些平凡的祝福感謝上帝?
你能為有需要或無法享受常規生活的人做些什麼?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讓我過著「公式化的生活」,儘管有時看似枯燥乏味,但求祢幫助我,讓我能為生命中祢所賜的每一個祝福心存感恩。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22-24章;約翰福音8章28-59節


靈命日糧 : 這不是夢

讀經: 使徒行傳12章1-11節


你這睡著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裡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以弗所書5章14節


患有「人格解體」或「失實症」的人常常覺得身邊的一切都不太真實,就像生活在一個無法醒來的夢中一般。雖然長期有這種感覺的人會被診斷為患有此症,但這種情況也被視為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尤其在壓力大的時候。有時即使生活看似十分美好,這種做夢的感覺依然存在,我們的頭腦似乎無法相信好事真的發生了。

聖經也描述上帝的子民面對類似的感覺,他們在經歷上帝的大能和拯救之後,需要時間體會這是真實的,而不是一個夢。在使徒行傳12章提到,彼得被關進監獄裡,隨時都有可能被處決(2、4節)。當天使將彼得從獄中救出來的時候,聖經形容彼得跟著天使走出牢房,但還處於茫然的狀態,不知道這一切都是真的(9-10節)。天使將彼得帶到監獄外面,然後離開了,彼得這才如夢初醒,意識到這一切都是他真實的經歷(11節)。

無論我們是在順境還是逆境,有時會很難完全相信或體驗到上帝真的在我們的生命中工作,但我們可以相信,當我們專心等候上帝時,祂復活的大能終有一天會成為不能否認的奇妙事實。上帝的光會把我們從沉睡中喚醒,讓我們真的永遠與祂同住(以弗所書5章14節)。

— 白茉妮

為什麼有時你很難感受到上帝的大能和愛?
你要怎樣才能更真切地體驗到祂的愛呢?

上帝啊,無論在順境或逆境,無論我是否能夠感覺到,感謝祢一直那麼真實,持續賜給人新的生命和盼望。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19-21章;約翰福音8章1-27節


靈命日糧 : 為主作見證

讀經: 約翰一書1章1-4節


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約翰一書1章3節


美國林肯總統的兒子羅伯特·托德·林肯見證了三起重大事件,在他父親被暗殺,以及詹姆斯總統和威廉·麥金萊總統遇刺時,他都身在現場。

但使徒約翰卻是見證了歷史上四起最關鍵的事件,包括與耶穌共進最後的晚餐、基督在客西馬尼園的憂傷禱告,以及祂的受難與復活。約翰知道,這些事情發生時他都在現場的最終原因,是要讓他為此作見證。約翰福音21章24節記載:「為這些事作見證,並且記載這些事的就是這門徒。我們也知道他的見證是真的。」

約翰在他的書信中重申了這一點。他寫道﹕「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約翰一書1章1節)。約翰覺得自己有不可推諉的責任,必須與人分享他親眼見到耶穌的一言一行。為什麼呢?他說﹕「我們把所看見所聽見的向你們宣揚,使你們也可以和我們彼此相通。」(3節,新譯本)

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事,可能是令人驚訝的,也可能是平凡無奇的,但無論哪種情況,都是上帝的悉心安排,使我們可以為祂作見證。當我們倚靠基督的恩典和智慧生活時,願我們在生命的驚濤駭浪中仍能為祂作見證。

— 柯貝爾

在你的信仰歷程中,有哪些令人驚訝的事情?
你會如何與人分享你的故事,讓他們認識上帝的愛?

主耶穌,求祢賜給我一顆敏銳的心,能夠把握機會,隨時與他人分享祢對我們的愛。

我們應學習以聖經真理來維護我們的信仰,為上帝作見證。歡迎點擊連結: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16-18章;約翰福音7章28-5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