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超越後果的盼望

讀經: 民數記20章2-12節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羅馬書5章8節


你可曾在憤怒中做過一些讓自己後悔的事呢?在我兒子對抗毒癮的那段時間,我曾因他選擇吸毒而對他說了一些苛刻的話。但我的憤怒只讓他更加挫敗。還好後來他遇到一些基督徒,鼓勵他愛惜生命,持守盼望,使他逐漸擺脫毒癮。

就算如摩西這樣的信心偉人,也曾做過一些讓他後悔的事。當以色列百姓在曠野沒有水喝時,就憤懣地大發怨言。因此,上帝清楚交代摩西和亞倫:「在他們眼前吩咐磐石發出水來,水就從磐石流出」(民數記20章8節)。但摩西以憤怒回應百姓,將功勞攬在自己和亞倫身上,不歸榮耀給上帝。他說:「你們這些背叛的人聽我說,我為你們使水從這磐石中流出來嗎?」(10節)接著,摩西直接違逆上帝,「舉手,用杖擊打磐石兩下」(11節)。

雖然水流出來了,但後果卻很悲慘,上帝禁止摩西和亞倫進入祂已應許要賜給百姓的那片土地。然而,上帝仍然有憐憫,允許摩西遠遠觀看那地(27章12-13節)。

上帝對我們也像對摩西一樣,當我們不順服上帝的時候,祂仍憐憫我們,與我們同在。上帝藉著耶穌的死與復活,慈愛地賜給我們赦免與盼望。不論我們在哪裡或做過些什麼,只要我們歸向祂,祂就會引領我們得到生命。

— 龐雅各

上帝曾賜給你哪些你本不配得到的恩典呢?
今天,你如何告訴人上帝的慈愛?

慈愛的天父,感謝祢,儘管許多後果難以承受,但祢仍賜給我永恆的盼望。



全年讀經:
約伯記32-33章;使徒行傳14章


靈命日糧 : 模仿耶穌

讀經: 羅馬書12章1-8節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馬書12章2節


在印尼和澳洲大堡礁一帶的水域,生長著一種「偽裝大師」,牠就是擬態章魚(mimic octopus)。牠像其他種類的章魚一樣,可以改變皮膚色素與周遭環境融為一體。不但如此,當這聰明的生物受到威脅的時候,牠還能改變自己的外型、移動模式和動作,來模仿其他生物,例如有毒的獅子魚,或是致命的海蛇。

對於相信耶穌的人來說,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中,卻不是要像擬態章魚那樣模仿世人的行為和習俗,而是要與他們有所分別。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因不被人認同而覺得受到威脅,想要妥協、讓步,忍不住想融入這個世界,好讓自己不被人認出是基督徒。然而,使徒保羅卻勸勉我們將身體獻上,「作聖潔而蒙上帝悅納的活祭」(羅馬書12章1節,新譯本),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耶穌的代表。

家人或朋友可能會給我們壓力,使我們想「模仿這個世代」(2節,新譯本)。但身為上帝的兒女,我們可以藉著與信仰一致的生活,表明我們所服事的是誰。當我們遵行聖經並反映上帝慈愛的特質時,我們的生命可以讓人知道因順服而得的獎賞,永遠大過任何虧損。今天,你要如何模仿耶穌呢?

— 鄧書琪

你曾在何時不想讓別人看出你是基督徒?
你何時曾因決定在言行上代表耶穌,而與親友疏離?

慈愛的耶穌,求祢賜我勇氣和信心,讓我能活出祢的樣式。



全年讀經:
約伯記30-31章;使徒行傳13章26-52節


靈命日糧 : 永不改變的上帝

讀經: 雅各書1章2-8、12-18節


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雅各書1章12節


在一幀著名的照片上,一片灰色的背景,地面上有一個清晰可見的鞋印。這是太空人巴茲.艾德林(Buzz Aldrin)於1969年留在月球表面的鞋印。科學家說,即使經過了許多年,這個鞋印可能還在原地,繼續保持原樣,一點都沒變。因為在月球上沒有風也沒有水,不會造成任何侵蝕,因此,人們在月球表面留下的足跡會一直存留。

若我們深思上帝永恆的存在,更會令你我驚嘆連連。雅各寫道:「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祂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雅各書1章17節)。雅各藉此勸勉那些面對困境的眾信徒:「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2節)。原因是什麼呢?因為那偉大且永不改變的上帝深愛著我們。

在遭遇困境時,我們應當謹記上帝恆久的供應。也許,我們可以仔細想想《祢的信實廣大》這首詩歌優美的歌詞:「祢的信實廣大,我神我天父,在祢永遠沒有轉動影兒;永不改變,父神每天施憐憫,無始無終上主,施恩不盡。」是的,這位上帝已經在這世界上留下祂永恆的足跡。祂將永遠在你我身旁,祂的信實廣大。

— 畢愷騰

你今天遇到什麼樣的難處?
明白上帝永恆且不變,如何幫助你面對困境?

上帝,我因最近遭遇的難處而感到灰心,而且憂心忡忡。求祢幫助我,讓我堅定信靠祢,因我知道祢一直與我同在,而且會看顧供應我。



全年讀經:
約伯記28-29章;使徒行傳13章1-25節


靈命日糧 : 愛你的鄰舍

讀經: 利未記19章9-18節


要愛你的鄰舍好像愛自己。—利未記19章18節,新譯本


這只是青年團契一個有趣的遊戲,卻讓我們學到一個功課:與其換鄰舍,不如學習愛你毗鄰而居的人。在進行活動時,所有的人坐成一大圓圈,只剩一個人站在中間。那站著的人要問一個坐著的人:「你愛你的鄰舍嗎?」坐著的人可以回答「愛」或「不愛」。他有機會決定是否要更換坐在他身旁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也希望能選擇「鄰舍」嗎?尤其是如果我們有一位很難相處的同事,或者總是愛擾人清夢的鄰居。不過,在一般情況下,無論鄰居(或同事)如何令人難以忍受,我們都必須學習與他們相處。

古時候,當以色列百姓進入應許之地時,上帝給了他們重要的指示,讓他們明白上帝的子民應該如何生活。上帝告訴他們:「要愛你的鄰舍好像愛自己」(利未記19章18節,新譯本),包括不要搬弄是非、不可佔鄰舍的便宜,以及若對鄰舍有什麼意見,應該當面指正(9-18節)。

雖然我們很難去愛每一個人,但是當耶穌在我們內心與透過我們動工時,你我就可以用恩慈的方式待人。當我們積極地活出上帝子民的身分時,上帝會提供智慧與力量,讓我們能夠愛鄰舍好像愛自己。

— 謝葆芳

有誰是你覺得難以相處的「鄰舍」?
你要如何更愛他們?

天父,幫助我向周遭的人展現祢的愛,即使是對那些難相處的人,也是如此。



全年讀經:
約伯記25-27章;使徒行傳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