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聖靈的工作

讀經: 使徒行傳2章1-13節


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使徒行傳2章4節


德國神學家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寫過一本有關聖靈的書,他九十四歲時曾就這本書的內容接受專訪,有人問:「你是怎麼叫聖靈作工的?你做了什麼事,是吃藥嗎?或是讓什麼人把聖靈帶來給你?」莫特曼揚起兩道濃眉,搖頭一笑,用帶著口音的英語,說:「我能做什麼呢?什麼都不要做。等候聖靈,聖靈就會來。」

莫特曼點出了我們錯誤的想法,就是以為自己的能力和專長會成就萬事,而使徒行傳的記載表明,上帝會成就萬事。教會的建立,與人為的策略或卓越的領導能力毫無關係。當恐懼無助、不知所措的門徒聚集在一起時,聖靈「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整個屋子(2章2節)。接下來,聖靈消除了各人心中的種族優越感,讓原本不相合的人聚在一起,成為一個新的群體。上帝在門徒身上的作為,讓他們自己和所有目睹這一幕的人都震撼不已。門徒沒有成就任何事,他們所做一切奇妙的事都是「聖靈所賜」(4節)。

教會以及我們在世上的一切福音事工,都不是靠我們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完全仰賴聖靈的工作。正因如此,我們無需擔憂,只要安靜等候聖靈動工。在慶祝五旬節的這一天,甚願你我能等候聖靈,並且作出回應。

— 郭惟恩

你是如何想要憑藉自己的努力與毅力行事?
你需要在哪些方面等候聖靈動工?

上帝啊,我因為想凡事靠自己而疲憊不堪。聖靈啊,我要倚靠祢,求祢來幫助我。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4-6章;約翰福音10章24-42節


靈命日糧 : 小改變大不同

讀經: 撒迦利亞書4章4-10節


誰藐視這日的事為小呢?—撒迦利亞書4章10節


「我有資格參加奧運比賽嗎?」一位大學游泳選手擔心自己的速度太慢了。但負責泳隊的數學專家小野健(Ken Ono)教授研究她的泳技後,發現能幫助她加速整整六秒,這短短六秒在國際比賽中,足以帶來不同的結果。小野健在這位選手的背上安裝感測器,然後他並沒有要選手做出重大改變以提高速度。他只是找出需要矯正的細微動作,若能做些改變,游泳選手就會游得更快,進而取得勝利。

在屬靈方面,一些微小的修正也能產生極大的影響。先知撒迦利亞對那些被擄歸回的猶太人,也教導了類似的原則。那時他們與猶大省長所羅巴伯一起重建上帝的聖殿,面對重重困難。先知鼓勵他們:「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撒迦利亞書4章6節)

如撒迦利亞所宣告:「誰藐視這日的事為小呢?」(10節)那些被擄歸回的猶太人擔心,重建後的聖殿比不上所羅門王昔日所建的聖殿。但就像那位游泳選手接受指導,糾正一些小動作後贏得奧運獎牌那樣,所羅巴伯的團隊也認識到,如果我們微小的舉動能榮耀上帝,那麼倚靠上帝的幫助去做微小但正確的事情,也能帶來勝利的喜悅。倚靠上帝,小改變就會帶來很不同的結果。

— 雷翠霞

哪些顯而易見的行為導致了你的靈命消沉?
哪些小而細微的改變幫助了你的靈命成長?

親愛的上帝,請指教我要作出哪些微小而美好的改變,好使我能為了祢,生命得到更新,與以往大不相同。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3章;約翰福音10章1-23節


靈命日糧 : 耶穌就是答案

讀經: 但以理書3章15-29節


看哪,我見有四個人,並沒有捆綁,在火中遊行,也沒有受傷,那第四個的相貌好像神子。—但以理書3章25節


據說,在愛因斯坦的一次巡迴演講中,他的司機宣稱因常聽他演講,自己也能上台演說了。愛因斯坦建議他們到下一所大學演講時互換身分,反正那邊的人也沒見過他。司機答應了,真的發表了一篇精彩的論述。到了問答環節,麻煩來了,還好在面對咄咄逼人的提問者時,司機巧妙地回答:「我看你是一位傑出的教授,但我很訝異你竟然問了一個簡單到連我的司機都能解釋的問題。」於是,假裝是司機的愛因斯坦就順理成章地回答了問題!這逗趣但純屬虛構的故事就結束了。

但以理的三個朋友所面對的卻是真正的大麻煩。尼布甲尼撒王恐嚇威脅他們,如果不肯敬拜王所立的金像,就要把他們扔在烈火的窯中。王問:「哪裡有神能救你們脫離我的手呢?」(但以理書3章15節,新譯本)。但這三人還是堅持不拜金像,於是王下令把窯燒熱了七倍,將他們扔進火窯中。

但在窯中有一位「使者」(28節),也許是耶穌,與他們同在,保護他們毫髮無傷,並為王的問題提供了確切的答案(24-25節)。最後尼布甲尼撒稱頌「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的上帝」,並承認「沒有別神能這樣施行拯救」(28-29節)。

有時,我們可能會陷入困境,覺得似乎走投無路,但耶穌與服事祂的人同在,祂會引領我們渡過難關。

— 韋陌格

什麼問題讓你束手無策?
耶穌如何減輕你面對挑戰的壓力?

耶穌,當沒有答案時,祢就是我的答案。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28-29章;約翰福音9章24-41節


靈命日糧 : 全為耶穌

讀經: 歌羅西書3章15-24節


無論做什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歌羅西書3章17節


在傑夫十四歲時,他媽媽帶他去看了一位著名歌手的演出。這位美國歌手比利·喬·托瑪斯(B. J. Thomas)曾經像許多他那個時代的歌手一樣,在巡迴表演時過著糜爛的生活。然而,這是在他與妻子認識耶穌之前的事了,他們在成為基督徒之後,生命就徹底改變了。

演唱會當晚,歌手開始為熱情的觀眾演唱。但在唱了幾首他的著名歌曲後,觀眾席中有人喊道﹕「嘿,為耶穌唱一首歌!」托瑪斯毫不猶豫地說﹕「我剛剛為耶穌唱了四首歌。」

雖然這件事已經過了幾十年,但傑夫仍然記得,因在那一刻,他意識到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應該是為了耶穌,即使是一些被界定為「與信仰無關」的事情。

我們有時會想要把生活中所做的事情分類,例如:讀聖經、與人分享我們信主的故事、唱一首讚美詩,屬於神聖的事;修剪草坪、去跑步、唱一首鄉村歌曲,屬於世俗的事。

歌羅西書3章16節提醒我們,要將基督的道理存在心裡,彼此教導,歌唱,以感恩的心歌頌上帝。但第17節更進一步強調,我們作為上帝的兒女,「無論做什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祂感謝父上帝」。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耶穌。

— 凱辛蒂

你要如何奉耶穌的名做所有的事?
你要怎麼用你的言行來榮耀上帝?

慈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讓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為祢而做,使祢的名得榮耀。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25-27章;約翰福音9章1-2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