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我們不孤單

讀經: 啟示錄3章14-22節


我站在門外叩門。—啟示錄3章20節


在美國作家弗雷德里克·布朗(Fredric Brown)的短篇懸疑小說《敲門》中,他寫道:「地球上的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裡,忽然響起了敲門聲。」咦!是誰在敲門,他們想要什麼?是什麼神祕的生物來找他?看來這人並不是孤身一人,你我也不是!

老底嘉教會響起了敲門聲(啟示錄3章20節),是什麼超自然的神祕人物來找他們?那是耶穌基督,「是首先⋯⋯末後的,又是那存活的」(1章17-18節)。祂的眼睛閃耀如同火焰,祂的「面貌如同烈日放光」(16節)。當祂最親密的朋友約翰看見祂的榮光,「就仆倒在祂腳前,像死了一樣」(17節)。信靠基督始於對上帝的敬畏。

我們並不孤單,這是件令人欣慰的事。耶穌「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是上帝本體的真像,常用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希伯來書1章3節)。基督以祂的能力愛我們,而不是將我們置於死地。祂發出邀請:「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示錄3章20節)。是誰在敲門?我們相信耶穌,是始於對上帝的敬畏,繼而敞開心門欣然接受耶穌。即使有時我們覺得全世界只剩自己一個人,別忘了,耶穌應許永遠與你我同在。感謝上帝,你我並不孤單!

— 韋陌格

為什麼基督的能力和慈愛是不可分開的?
為何兩者都至關重要?

耶穌,我要敞開心門,歡迎祢進入我的生命。



全年讀經:
申命記30-31章;馬可福音15章1-25節


靈命日糧 : 讀經操練

讀經: 提摩太後書3章1-9、14-17節


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摩太後書3章16節


在19世紀後期,許多地區的人都在相同的時間開始了相似的事工。首先是加拿大的蒙特婁在1877年開展了一項事工。在1898年,美國的紐約市也推行類似的事工。到了1922年,估計每年夏天約有五千個這類的事工於北美各處進行。

這就是假期聖經學校(Vacation Bible School,簡稱VBS)早年的發展歷程,而這些先驅者之所以會熱情投入,是因為他們衷心期盼兒童和青少年能明白聖經。

保羅對他的年輕門生提摩太也有相似的熱切期盼,他指出「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並裝備我們「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3章16-17節)。但保羅不只是告訴我們閱讀聖經是一件好事而已,他在先前就已經提出警告:「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1節),會有讓人「終久不能明白真道」(7節)的假教師。所以我們要用聖經裝備自己,這是至關重要的,因聖經能使我們對這位救主有正確的認識,讓我們「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15節)。

研讀聖經並不僅限於孩子,也是大人該做的事;研讀聖經也不僅是假日的活動,而是每天當做的事。保羅說提摩太「是從小明白聖經」(15節),但研讀聖經,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無論我們處於哪個人生階段,聖經的智慧都能使我們與耶穌緊密連結,這是上帝為我們設的假期聖經學校課程。

— 畢愷騰

你最喜歡哪一段聖經經文?這些經文如何指向基督?

慈愛的上帝,感謝祢賜下聖經,幫助我能藉此認識耶穌。



全年讀經:
申命記28-29章;馬可福音14章54-72節


靈命日糧 : 靜止不動

讀經: 詩篇46篇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詩篇46篇10節


史上第一張拍到人的照片,是法國發明家路易·達蓋爾(Louis Daguerre)於1838年所拍攝的。照片顯示了一個人在中午時分,站在巴黎空蕩蕩的大街上。但這其中顯然有令人不解之處,因在那段時間,人行道和車道上應該是熙來攘往的行人與絡繹不絕的馬車,可是在照片中都沒有看到。

其實,照片裡的這個人並不是單獨一人。這張照片拍攝於巴黎繁華熱鬧的聖殿大道,當時一定有許多人與馬匹在那裡,只是沒有出現在照片中。達蓋爾發明的銀版攝影法需要七分鐘的曝光時間才能捕捉到影像,而且在七分鐘內,拍攝主體必須保持靜止。顯然人行道上的這個人之所以能被拍到,乃因他是當時唯一靜止不動的人,他正站著讓人給他擦皮鞋。

有時候,靜止不動所帶來的結果是行動和努力無法達到的。在詩篇46篇10節,上帝告訴祂的子民:「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即使列國喧嚷(6節),大地搖動(2節),但安靜信靠上帝的人會發現,上帝「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1節)。

在這裡被譯為「休息」的希伯來文,也可譯為「住手」(新譯本)或「安靜」(當代譯本修訂版)。當我們安靜下來,不魯莽行動,只倚靠上帝,而不倚靠自己,我們就會發現,上帝是我們最穩固的避難所和力量(1節)。

— 龐雅各

你如何「安靜」倚靠上帝,好讓別人看見祂?
你在哪方面需要更加信靠上帝?

天父,請幫助我信靠祢,在祢永不止息的愛中安靜休息。

「休息」是上帝對人的心意,但我們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歡迎瀏覽:全年讀經:
申命記26-27章;馬可福音14章27-53節



靈命日糧 : 改變

讀經: 路加福音6章27-31節


當愛你們的仇敵。—路加福音6章27節,新譯本


那是意義深刻的一次握手。在1963年3月的一個晚上,來自兩間大學的籃球隊員(一位黑人,一位白人)不顧種族隔離主義者的仇恨,相互握手。這是密西西比州歷史上的頭一遭,純白人的男子球隊與有黑人的球隊進行較量。當時該州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白人球隊不准與有黑人球員的隊伍比賽。所以密西西比州立大學隊為了與有四個黑人球員的洛約拉大學比賽,用替補球員以掩人耳目的方式避開禁令,進行了這場象徵著「改變」的比賽。而洛約拉大學的黑人球員則在整個賽季忍受著種族歧視,被觀眾丟爆米花和冰塊且處處遭排斥。

但這些年輕球員沒有放棄。當晚洛約拉大學隊以61-51擊敗密西西比州大學隊,後來還贏得了全國冠軍。但那晚真正勝利的是什麼?是化仇恨為友愛。正如耶穌的教導:「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路加福音6章27節)

耶穌的教導是一個改變生命的概念。我們若要像耶穌教導的那樣愛敵人,就必須服從祂那革新的命令而有所改變。如同保羅寫道:「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章17節)。但耶穌革新的方式如何在我們裡面勝過舊有的模式呢?答案是藉著愛。然後,在彼此的身上,我們最終得以看見祂。

— 雷翠霞

在你的生活中,什麼原因會讓你視他人為敵?
你要做出哪些改變,才能用耶穌的愛來對抗仇恨?

慈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不將別人視為仇敵,而是祢寶貴的子民,並像耶穌那樣去愛他們。



全年讀經:
申命記23-25章;馬可福音14章1-2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