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嶄新的開始

讀經: 詩篇120篇1節-121篇2節


耶和華啊,求祢救我脫離說謊的嘴唇和詭詐的舌頭。—詩篇120篇2節


「基督徒的覺醒始於痛苦的認知,即發現世界讓我們相信的真理,其實全是謊言。」這是畢德生牧師(Eugene Peterson)對詩篇120篇的感悟。詩篇120篇是朝聖者在前往耶路撒冷時,吟唱的第一首「上行之詩」(詩篇120-134篇)。正如畢牧師在《恆久專一的順服》一書中所探討的,這些詩篇也為我們描繪了親近上帝的天路歷程。

要開始這段天路歷程,人必須先深刻意識到自己與世人有不一樣的渴望。正如畢牧師說:「一個人必須先完全厭棄生活的現狀,才能找到踏上基督信仰道路的動力。⋯⋯一個人要先徹底厭倦這世界的生活方式,才會渴想品嚐恩典的滋味。」

當我們看見這世界的破碎與絕望時,很容易會心灰意冷,因為我們的社會往往對於他人所受的傷害冷漠以對。在詩篇120篇,詩人沉痛地說:「我希望有和平,但我一說話,他們就要爭戰。」(7節,新譯本)

但這份痛苦的認知會帶來覺醒,使我們邁向嶄新的開始,若能體會這一點,醫治和自由就會隨之而來,因救主是我們唯一的幫助(121篇2節),祂能帶領我們脫離敗壞人心的謊言,走向和平與整全之路。在踏入新的一年之際,願你我都能尋求上帝和祂的道路。

— 白茉妮

你是否對世界的敗壞之事習以為常?為什麼?
福音如何邀請你締造和平?

慈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渴慕祢的道路,讓我能藉著聖靈的能力,努力締造和平。



全年讀經:
創世記33-35章;馬太福音10章1-20節


靈命日糧 : 嶄新的開始

讀經: 詩篇120篇1節-121篇2節


耶和華啊,求祢救我脫離說謊的嘴唇和詭詐的舌頭。—詩篇120篇2節


「基督徒的覺醒始於痛苦的認知,即發現世界讓我們相信的真理,其實全是謊言。」這是畢德生牧師(Eugene Peterson)對詩篇120篇的感悟。詩篇120篇是朝聖者在前往耶路撒冷時,吟唱的第一首「上行之詩」(詩篇120-134篇)。正如畢牧師在《恆久專一的順服》一書中所探討的,這些詩篇也為我們描繪了親近上帝的天路歷程。

要開始這段天路歷程,人必須先深刻意識到自己與世人有不一樣的渴望。正如畢牧師說:「一個人必須先完全厭棄生活的現狀,才能找到踏上基督信仰道路的動力。⋯⋯一個人要先徹底厭倦這世界的生活方式,才會渴想品嚐恩典的滋味。」

當我們看見這世界的破碎與絕望時,很容易會心灰意冷,因為我們的社會往往對於他人所受的傷害冷漠以對。在詩篇120篇,詩人沉痛地說:「我希望有和平,但我一說話,他們就要爭戰。」(7節,新譯本)

但這份痛苦的認知會帶來覺醒,使我們邁向嶄新的開始,若能體會這一點,醫治和自由就會隨之而來,因救主是我們唯一的幫助(121篇2節),祂能帶領我們脫離敗壞人心的謊言,走向和平與整全之路。在踏入新的一年之際,願你我都能尋求上帝和祂的道路。

— 白茉妮

你是否對世界的敗壞之事習以為常?為什麼?
福音如何邀請你締造和平?

慈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渴慕祢的道路,讓我能藉著聖靈的能力,努力締造和平。



全年讀經:
創世記33-35章;馬太福音10章1-20節


靈命日糧 : 群眾

讀經: 羅馬書9章1-5節


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馬書9章3節


哲學家兼作家的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1906-1975 年)認為:「人們一直在抗拒強大的君王,拒絕向他們屈服。」她補充說:「可是很少有人能對抗群眾,獨自與被誤導的人群對立,手無寸鐵地面對他們的無情與狂暴。」作為一名猶太人,阿倫特在她的祖國德國親眼目睹了這一點,被群眾排斥的確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使徒保羅就經歷過這樣的排斥。保羅是個受過訓練的法利賽人和拉比,他原本要前往大馬士革去迫害那些相信基督的人(使徒行傳9章),但在途中遇到了復活的耶穌,生命被徹底地改變了。保羅悔改之後,卻被自己的同胞排斥。在他所寫的哥林多後書中,保羅描述自己受到眾人的逼迫,其中包括被「鞭打」和「監禁」(6章5節)。

保羅沒有以憤怒或苦毒來回應這種排斥,而是渴望他們也能認識耶穌。他寫道:「我是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馬書9章2-3節)

上帝已接納我們加入祂的家庭,願祂也幫助我們能邀請他人,包括我們的敵人,與祂建立關係。

— 柯貝爾

當你遭到排斥時,你會如何回應?
被排斥為何令人如此難受?

慈愛的上帝,請幫助我關懷他人,儘管他們可能會排斥我,使我傷心失望,我仍要帶領他們歸向祢,進入祢的國度。



全年讀經:
創世記31-32章;馬太福音9章18-38節


靈命日糧 : 群眾

讀經: 羅馬書9章1-5節


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馬書9章3節


哲學家兼作家的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1906-1975 年)認為:「人們一直在抗拒強大的君王,拒絕向他們屈服。」她補充說:「可是很少有人能對抗群眾,獨自與被誤導的人群對立,手無寸鐵地面對他們的無情與狂暴。」作為一名猶太人,阿倫特在她的祖國德國親眼目睹了這一點,被群眾排斥的確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使徒保羅就經歷過這樣的排斥。保羅是個受過訓練的法利賽人和拉比,他原本要前往大馬士革去迫害那些相信基督的人(使徒行傳9章),但在途中遇到了復活的耶穌,生命被徹底地改變了。保羅悔改之後,卻被自己的同胞排斥。在他所寫的哥林多後書中,保羅描述自己受到眾人的逼迫,其中包括被「鞭打」和「監禁」(6章5節)。

保羅沒有以憤怒或苦毒來回應這種排斥,而是渴望他們也能認識耶穌。他寫道:「我是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馬書9章2-3節)

上帝已接納我們加入祂的家庭,願祂也幫助我們能邀請他人,包括我們的敵人,與祂建立關係。

— 柯貝爾

當你遭到排斥時,你會如何回應?
被排斥為何令人如此難受?

慈愛的上帝,請幫助我關懷他人,儘管他們可能會排斥我,使我傷心失望,我仍要帶領他們歸向祢,進入祢的國度。



全年讀經:
創世記31-32章;馬太福音9章18-3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