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上帝的話語
![]()
讀經:
上帝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希伯來書4章12節
史蒂芬是位前程似錦的喜劇演員,也是個回轉的浪子。他在基督化家庭中長大,但在他的父親和兩個兄弟死於空難後,他便開始對信仰產生懷疑。在二十歲出頭時,他完全放棄信仰。後來在某個冬夜,他在芝加哥寒風刺骨的街道上,重新找回了信心。當時有個陌生人送給他一本袖珍版新約聖經,他隨手翻開幾頁。索引頁上寫著,焦慮不安的人可以閱讀馬太福音6章27-34節,那是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所說的一段話。
史蒂芬翻到那段經文,耶穌所說的話就像在他心中點燃了一把火。他回憶說:「我覺得心裡的重擔卸下了。我站在寒冷的街角認真地閱讀登山寶訓,而我的生命從此再也不同了!」
這就是聖經的力量。聖經就是上帝的話語,它與其他書籍不同,因上帝的話語是活的,是有功效的。我們閱讀聖經,而聖經也剖視我們。「上帝的道……,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希伯來書4章12節)。
聖經顯明了世上最強大的力量,這股力量能改變我們,引導我們邁向屬靈成熟。讓我們翻開聖經,開聲朗讀,求上帝讓我們的心燃燒起來。上帝已承諾,祂口中所出的話絕不會徒然返回,必要成就祂的旨意,達成上帝差它的目的(以賽亞書55章11節)。我們的生命從此再也不同了!
— 韋陌格
當你讀聖經的時候,你會期盼什麼?
天父,感謝祢賜下聖經,求祢讓它成為我生命的指引。
靈命日糧 : 靠主節制
![]()
讀經:
上帝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彼得後書1章3節
在1972年,美國史丹佛大學發表了一項名為「棉花糖實驗」的研究報告,這個實驗是測試孩童的自制能力,是否能延遲滿足自己的慾望。研究人員給參與測試的每個孩子一顆棉花糖,並告訴他們如果十分鐘以後再吃,就能得到第二顆棉花糖。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能為了得到更大的獎賞而忍耐不吃,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在30秒內就一口把糖吞掉!
當有人提供我們所渴望的東西時,即使知道再等一會兒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多,我們還是很難克制自己不馬上去得到。然而,彼得勸勉我們有了信心還要加上各種美德,其中一個美德就是節制(彼得後書1章5-6節)。彼得鼓勵當時的讀者和我們,在對耶穌有了信心之後,還要在德行、知識、節制、忍耐、虔敬,以及愛心上繼續增長,這是擁有這份信心的行為表現(5-8節)。
這些美德並不是要使我們贏得上帝的悦納,也不是要確保我們在天國有一席之地,而是要表明我們對自己和身邊的人都需要學習節制,因為上帝已提供了我們所需要的智慧與力量。最棒的就是上帝「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3節),讓你我倚靠聖靈的大能活出討祂喜悅的生命。
— 洪可婷
你要如何倚靠上帝培養這些品格呢?
聖靈啊,求祢讓我能擁有那些能反映耶穌的美德,
使我能向周遭的人,彰顯祢的良善。
聖靈在我們的生命中,幫助我們活出基督的樣式,也使我們結出聖靈的果子。歡迎點擊連結:
全年讀經:
靈命日糧 : 天上的飛鳥
![]()
讀經:
不要為生命憂慮。—馬太福音6章25節
夏日太陽剛剛升起,我那一臉微笑的鄰居看見我在前院,便小聲地叫我過去看看。「看什麼?」我也低聲問她,心中十分好奇。她指著她家前廊的一個風鈴,上面的金屬環有個小小的杯形鳥窩。「那是蜂鳥的巢,」她低聲地說,「妳看到幼鳥嗎?」兩隻雛鳥的鳥喙細如針尖,朝上的時候幾乎看不見,令人驚嘆。我們站在那裡,猜想牠們是在等鳥媽媽。我舉起手機準備拍張照片,鄰居說:「別太靠近,免得嚇走鳥媽媽。」於是,我們就這樣遠遠地,關注保護這一窩蜂鳥。
可惜這樣的機會並不長久。過了一週之後,鳥媽媽和幼鳥們都不知去向,牠們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了。但是牠們離開了這裡,有誰照顧牠們呢?
聖經給了我們一個美好且熟悉的答案,但因為太熟悉了,我們或許會忘記其中美好的應許。耶穌說:「不要為生命憂慮」(馬太福音6章25節),這是一個簡單卻美好的指示。耶穌也告訴我們:「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26節)
上帝看顧小小的蜂鳥,祂也看顧我們,餵養我們的身心靈與屬靈生命。這是多麼寶貴的應許啊!讓我們不要憂慮,天天仰望祂,並且如鷹展翅上騰。
— 雷翠霞
看看你的生活,說說上帝如何每天供應你。
慈愛的上帝,感謝祢看顧我生命的一切需要。
請幫助我每日更信靠祢,因為祢已應許會供應我所需。
靈命日糧 : 憧憬未來
![]()
讀經:
你就要幫補他,使他與你同住。—利未記25章35節
美國堪薩斯州的尼歐德沙市是一個僅有兩千多人口的小市鎮。一天,鎮上的300位中學生與高中生參加了臨時召集的學校集會,聽到一個令他們難以置信的消息。一對與這小鎮頗有淵源的夫妻決定在未來25年,為每一個尼歐德沙市的學生支付大學學費。學生們都驚呆了,欣喜若狂,甚至淚流滿面。
尼歐德沙市在經濟上遭受了重創,許多家庭正擔憂如何支付孩子的大學費用。這份禮物足以改變一代人的未來,捐贈者希望這份贈禮能滿足那些家庭當前的需要,同時也能吸引其他人搬到尼歐德沙市。他們預見自己的慷慨解囊能製造新的工作機會,注入新的生命力,給小鎮帶來全然不同的未來。
上帝希望祂的子民慷慨付出,不要只照顧自己迫切的需要,也要幫助在困境中的鄰舍憧憬新的未來。上帝明確地說:「你的弟兄在你那裡若漸漸貧窮,手中缺乏,你就要幫補他」(利未記25章35節)。慷慨給予不僅是為滿足對方的基本生活需要,也是為了他們未來與我們共同生活的需求。上帝說:「你要資助他,使他可以與你一同生活。」(35節,新譯本)
最深層次的給予是讓人能重新建構一個不同的未來。上帝對我們無限且超乎想像的慷慨給予,激勵我們憧憬那一同生活、同享毫無缺欠與豐盛富足的未來。
— 郭惟恩
這如何鼓勵你為他們考慮得更長遠?
上帝啊,面對別人最基本的需要時,我常常不夠慷慨。
求祢幫助我,拓展我的眼界,並能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