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信靠祂名

讀經: 詩篇9篇7-12節


認識祢名的人要倚靠祢。—詩篇9篇10節


在我小時候,曾有一段時間害怕上學,因為有些女生會欺負我,以殘酷的惡作劇捉弄我。所以每當休息的時間,我都會躲到圖書館去。在那裡,我讀到了一系列與基督教有關的故事書。我記得第一次讀到「耶穌」這個名字時,不知怎麼,我就知道耶穌深愛著我。在隨後的幾個月,每當我踏進學校,害怕將會被人折磨、捉弄時,我就會禱告說:「耶穌,請保護我。」因為知道耶穌正看顧著我,我就會比較堅強與鎮定。慢慢地,那些女生也因為厭倦了欺負我而罷手了。

許多年過去了,信靠耶穌的名繼續支撐我度過許多艱難時期。信靠祂的名,就是相信祂所說關於祂的特質都是真實的,這使我能全然仰賴祂。

大衛也深知信靠上帝的名所帶來的安全感。當他寫下詩篇第9篇的時候,已體驗到上帝是公義信實的全能掌權者(7-8、10、16節)。因此,大衛在戰場迎敵時,展現出對上帝之名的信靠,他倚靠的不是他的武器或戰術,而是相信上帝終會介入,因祂「要給受欺壓的人作高台」(9節)。

在我還是個小女孩時,我曾呼求祂的名,並經歷到祂就是我所認識的那位上帝。願我們永遠信靠耶穌之名,祂深愛我們。

— 黃嘉仁

有什麼事一直困擾著你?默想耶穌的名,如何建立你的信心,使你能全然倚靠祂呢?

天父,請教導我更認識祢,使我面對任何景況,都不會懷疑祢的愛。



全年讀經:
箴言13-15章;哥林多後書5章


靈命日糧 : 憐憫勝過苦毒

讀經: 以弗所書4章25-32節


一切苦毒、惱恨、忿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以弗所書4章31節


當紐約世貿雙塔在2001年9月11日轟然倒下時,格雷格·羅德里格斯是受難者之一。他的父母在悲傷欲絕之際,仍謹慎思考自己對這種恐怖攻擊的反應。隔年,他的母親菲麗思遇到了艾莎·瓦菲(她兒子被指控協助恐怖分子)。菲麗思說:「我展開雙臂走向艾莎,抱著對方一起哭泣……我們彼此沒有隔閡,因為同樣都是傷心的母親……同樣為兒子傷心哀痛。」

菲麗思與艾莎面對相同的痛苦與悲傷。菲麗思相信,如果自己因為兒子的罹難而心懷忿恨,雖然合於情理,但卻無法治癒喪子的錐心之痛。菲麗思聽了艾莎講述的家族故事,憐憫之心油然而生,抵擋了內心只想將他們視為敵人的誘惑。菲麗思渴望公義,但仍相信我們必須停止想尋求報復的誘惑,因這種報復心理會在我們受到傷害時,不斷啃噬我們的心靈。

使徒保羅也有同樣的看法,他勸誡我們要除去「一切苦毒、惱恨、忿怒……並一切的惡毒」(以弗所書4章31節)。當我們除掉這些破壞性的力量時,上帝的靈將賦予我們新的視角。正如保羅說:「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32節)。當我們努力糾正錯誤的時候,可以拒絕採取忿怒的報復行動。願聖靈幫助我們能以憐憫勝過苦毒。

— 郭惟恩

你曾因何事而心中充滿苦毒、惱恨或忿怒?
上帝如何幫助你活出憐憫,而非採取報復?

親愛的上帝,世上有如此多的錯事。請賜給我憐憫的心去看待那些錯誤,而非滿懷苦毒。



全年讀經:
箴言10-12章;哥林多後書4章


靈命日糧 : 獨特的紀元

讀經: 以斯帖記9章20-23、29-32節


猶大人按著末底改所寫與他們的信,應承照初次所守的守為永例。—以斯帖記9章23節


羅馬皇帝康士坦丁(公元272-337年)雖然大半生都是異教徒,但卻執行一些改革,阻止了對基督徒一連串有計劃的迫害。他甚至設立我們如今所用的曆法,將歷史劃分為主前(before Christ,縮寫BC)以及主後(拉丁文anno Domini,縮寫AD,又稱主的紀年)。

後來,學者為了淡化這套曆法系統的宗教色彩,將之改為公元(Common Era,縮寫CE)與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縮寫BCE)。有些人認為,這是世人將上帝排除在外的另一個例子。

但上帝從未消失,無論紀年的名稱是否提及主耶穌,我們的曆法仍然以耶穌的降世來作為分水嶺。

在聖經中,以斯帖記是一部與眾不同的書,因其內容沒有明確提及上帝,但整卷書卻是講述上帝解救祂的子民。猶太人亡國之後,被擄到一個不敬畏上帝的國家。一位權勢滔天的官員想將猶太人趕盡殺絕(以斯帖記3章8-9、12-14節)。但藉由皇后以斯帖和她的堂兄末底改,上帝解救了祂的子民,成為至今仍在猶太人普珥節中歡慶傳唱的一則故事(9章20-32節)。

不論如今世人如何回應耶穌,祂還是改變了一切。祂將我們帶入一個獨特的紀元,一個充滿真實盼望及應許的紀元。我們只需觀察四周,就會看見祂。

— 葛庭墨

當上帝看似被世界排除在外時,你要如何回應?今天,你在哪些人事物當中能看見祂?

天父,謝謝祢賜下那改變歷史事實的愛子耶穌。



全年讀經:
箴言8-9章;哥林多後書3章


靈命日糧 : 天家重聚

讀經: 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18節


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7節


我在撰寫母親的訃聞時,為了表示我們與她不是永別,並且我也持有上帝應許將來會在天堂重聚的盼望,於是我寫下了:「她已安息主懷,被主接回天家。」儘管如此,有時我看到近期家族的合照都少了母親的身影,還是會感到悲傷。然而,最近我發現有一位畫家能描繪包括過世親人在內的全家福。這位畫家照著我們過世親人的相片,將他們畫進家族畫像裡。藉著畫筆的一筆一劃,這名畫家呈現了上帝所應許的天堂重聚的景象。一想到能再次看見母親在我身旁微笑,就讓我感激地潸然淚下。

使徒保羅也很肯定地告訴我們,基督徒無須「像那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哀傷(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節)。因為「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上帝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14節)。保羅不僅保證耶穌必會再來,並且宣告所有相信耶穌的人,都將和耶穌團聚,永遠與祂同在(17節)。

當我們因為信主的親友離世而哀傷時,我們會因上帝已應許信徒將在天家重聚而得安慰。上帝應許我們未來能與復活的君王同在,讓我們可以在世上持有永生的恆久盼望,等候耶穌再來或召我們回天家的那一天。

— 鄧書琪

上帝應許的天家重聚,如何在你哀慟時安慰你?為何天家重聚的應許能帶給你極大的盼望?

慈愛的救主,謝謝祢給了我恆久的盼望,並讓我能與人分享這份盼望,直到祢召我回天家或祢再來的那一天。



全年讀經:
箴言6-7章;哥林多後書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