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痛苦的真相

讀經: 傳道書1章12-18節


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傳道書1章18節


在新冠疫情剛開始時,克禮和朋友們在大峽谷結束了為期25天的泛舟之旅,把船停靠岸邊。前來取船筏的人告訴他們有關新冠病毒的消息時,他們以為對方是在開玩笑。但在離開大峽谷的途中,他們的手機接連作響,各自收到父母的緊急信息。這令他們大為震驚。他們真希望能再回到河邊,逃離殘酷的現實。

在一個墮落的世界,知道得越多往往就越痛苦。撰寫傳道書的智者說:「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1章18節)。有誰不羨慕孩童能享受單純無知的幸福?他們還不懂什麼是種族歧視、暴力和癌症。在我們長大並開始認識到自己的弱點和惡習之前、在我們發現家族的秘密之前(叔叔酗酒的真相或導致父母離婚的原因),我們不是活得更快樂嗎?

人們無法擺脫知識所帶來的痛苦。一旦我們知道些什麼,便無法假裝不知道。但有一種至高的知識,使我們能夠堅忍,甚至能成長茁壯。耶穌是上帝的道,祂也是真光,能照亮我們的黑暗(約翰福音1章1-5節),「上帝又使祂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哥林多前書1章30節)。你的痛苦正是使你奔向耶穌的緣由,因祂瞭解你,關心你。

— 韋陌格

有哪件事是你不希望知道真相的?告訴耶穌,把這事交給祂。每當這又使你心煩意亂時,就再次求告耶穌。

耶穌啊,我不喜歡受苦,但如果痛苦能使我親近祢,那麼受苦就是值得的。



全年讀經:
詩篇132-134篇;哥林多前書11章17-34節


靈命日糧 : 為主發光

讀經: 馬太福音5章13-16節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馬太福音5章14節


在一家連鎖旅店的廣告中,只有一棟小樓矗立在黑夜裡,唯一的亮光來自門廊上靠近門口的一盞小燈。這盞小燈發出的亮光,足以照亮旅客腳下的台階,讓他們走進這棟小樓。廣告的結語是:「我們將為你留下一盞燈。」

門廊上的燈光就像一個歡迎招牌,提醒疲憊的旅客,已經為他們預備一個舒適的地方,可以歇歇腳、好好休息。這盞亮著的燈邀請路過的人進來,脫離黑暗、疲憊的旅程。

耶穌說,基督徒的生命應該像那盞燈一樣發光,讓人覺得受歡迎。耶穌告訴跟隨者:「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馬太福音5章14節)。身為信徒,我們要照亮這黑暗的世界。

當耶穌帶領我們並賦予我們力量採取行動時,「[別人]看見[我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我們]在天上的父」(16節)。當我們的生命散發光芒時,會讓別人感受到我們樂意接納他們,並願意認識這世界唯一的真光──耶穌(約翰福音8章12節)。在充滿疲憊與黑暗的世界裡,祂的光總是為你留著。

你的燈還亮著嗎?今天,當耶穌透過你發光時,別人就能看見,並也開始反映出祂的榮光。

— 潘愷蘭(Katara Patton)

今天你可以用什麼方式為耶穌發光?
什麼事物會阻礙你為主發光呢?

主耶穌,求祢幫助我能如明光照耀,好引領人來歸向祢。



全年讀經:
詩篇129-131篇;哥林多前書11章1-16節


靈命日糧 : 跨時代的種子

讀經: 馬可福音4章13-20節


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馬可福音4章20節


在1879年,人們可能會把植物學教授威廉·比爾(William Beal)當成怪人。因他在20個瓶子裡裝滿各類的種子,然後將這些瓶子埋在深土裡。人們不知道的是,比爾正在進行一項跨世紀的種子生存能力測驗。每隔20年,研究人員會挖出一個瓶子,將瓶內的種子撒在土裡,觀察哪些還會發芽。

耶穌多次談及撒種,常將所撒的種子比喻為上帝的道(馬可福音4章14節)。祂教導說,有些種子會被撒但奪去,有些種子沒有根基,不能生根,還有一些種子受到今世事物的阻礙而被擠住了(15-19節)。我們在傳福音時,並不能決定撒下的種子是否可以存活。我們當做的只是撒下福音的種子,向人傳講耶穌。正如耶穌囑咐門徒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16章15節)

在2021年,比爾所埋的另一個瓶子被挖了出來。研究人員將種子撒在土裡種植,有些種子發芽了,這些種子竟然存活了超過142年!當上帝使用我們與人分享信仰時,我們無法得知所分享的道能否或何時在他們的心中扎根。但使人得激勵的是:即使在多年後,撒下的福音種子還是有可能會被人「接受了,並且結出果實」(4章20節,新譯本)。

— Kenneth Petersen

回想一下,你傳福音給某人的經歷。
那人當時如何回應?今日你如何為那人禱告?

親愛的上帝,請賜給我勇氣能與朋友及同事分享耶穌。



全年讀經:
詩篇126-128篇;哥林多前書10章19-33節


靈命日糧 : 愛與倚靠

讀經: 路得記1章11-19節


路得捨不得拿俄米。—路得記1章14節


札克表面看來是個風趣、聰明,人緣極佳的男生,但內心卻深受憂鬱症困擾。在他15歲自殺身亡之後,他的母親羅萍每當提起他時,總是說:「真的很難理解,這麼優秀討喜的人竟會走到這一步,我真沒想到札克也會自殺。」羅萍在安靜獨處的時候,常會向上帝傾訴她內心的傷慟。她說在札克輕生後,她感到悲傷欲絕,那種錐心的深沉哀痛是無法以言語表達的。然而,她與家人已經學會倚靠上帝和朋友們的扶持,並從中得著力量。如今他們會花許多時間,去關懷那些飽受憂鬱症折磨的人。

羅萍的座右銘是「愛與倚靠」,在舊約路得記中,也能看見這個概念。拿俄米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娶了路得。後來,拿俄米接連喪夫喪子(路得記1章3-5節),心中充滿哀痛和憂傷,便催促路得回去倚靠娘家。但路得雖然悲傷卻「捨不得」婆婆拿俄米,並誓言要留在婆婆身邊照顧她(14-17節)。她們一起回到拿俄米的故鄉伯利恆,而路得成了一個外邦人。但她們彼此相愛扶持,上帝也供應她們一切所需(2章11-12節)。

在我們悲傷欲絕的時刻,上帝的愛仍堅定不移。我們時時都能倚靠祂,也能靠著祂的能力去愛人,並接受別人的扶持。

— 施安妮

對你來說,要如何在悲傷的時候倚靠上帝?
這時有誰正需要你的扶持呢?

天父,感謝祢以永不改變的愛,關懷照顧我。求祢使用我,能鼓勵別人來信靠祢。



全年讀經:
詩篇123-125篇;哥林多前書10章1-1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