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不速之客

讀經: 詩篇19篇1-4、7-14節


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願祢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求祢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詩篇19篇12-13節


凱爾和艾莉到風景宜人的地方度過了美好的蜜月假期。但他們回到家時,卻發現凱爾的腳上長了一種怪異且發癢的皮疹。他們諮詢了傳染病專家,才知道凱爾的新拖鞋讓他的腳起了水泡,而小小的寄生蟲就從這些水泡鑽進腳裡。他們沒想到一心渴望的假期,最終卻淪為與這些不速之客的爭戰。

大衛知道如果不祈求上帝幫助他對抗罪惡,那麼,他所渴望的那種討上帝喜悅的生活,就會淪為與罪孽和叛逆這些不速之客的爭戰。在詩篇19篇中,大衛首先宣告了上帝在自然界中顯現(1-6節),以及上帝的律例法度所流露的智慧(7-10節)。然後,大衛祈求上帝保守他,使他不犯無心、傲慢和故意不順服的罪。他向上帝呼求:「願祢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求祢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12-13節)。大衛非常清楚,他無法防止罪惡這種傳染病對自己的影響,因此他明智地向上帝尋求幫助。

我們要如何確保自己不受罪的影響,可以擁有我們渴望的那種榮耀上帝的生活呢?讓我們定睛仰望上帝,承認我們的罪和悔改,並且尋求上帝的幫助,防止那些破壞屬靈生命的寄生蟲侵入我們的生活。

— 魏馬文

認罪悔改的屬靈操練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過榮耀上帝的生活對你來說有多重要?

慈愛的上帝,我不夠瞭解自己,有時也無法判斷是非對錯,求祢幫助我完全倚靠祢的能力,努力不犯罪。



全年讀經:
詩篇20-22篇;使徒行傳21章1-17節


靈命日糧 : 一路引導

讀經: 申命記2章1-7節


這四十年,耶和華你的上帝常與你同在,故此你一無所缺。—申命記2章7節


如果你走一趟美國,可以從亞利桑那州黃沙漫天的「為什麼」小鎮出發。行經鄉野來到德州的「不確定」市。再往東北走,在田納西州的「荒涼」鎮稍作休息,最後你將抵達目的地,賓州的「恐慌」市。這些都是美國境內真實的地名,但或許不是你會想要踏上的旅程。

但有時這正是行走人生旅程的感受。我們可以體會以色列人在曠野的艱苦生活(申命記2章7節),因為人生多有苦難。但我們是否看到其他的相似點呢?我們像以色列人一樣自訂計劃而不聽從上帝的指示(1章42-43節);我們因自己的需要無法滿足而抱怨不休(民數記14章2節);在生活的愁煩中,我們同樣質疑上帝的心意(11節)。我們正重蹈以色列人的覆轍。

上帝應許只要我們走在祂的道路上,祂將帶我們前往遠勝於「荒涼」鎮的地方。祂將供應一切,使我們一無所缺(申命記2章7節;腓立比書4章19節)。但儘管我們心裡知道,卻還是常常做不到。我們實在需要遵循上帝的路線圖。

從「恐慌」市開車六小時,便可來到西維吉尼亞州的「確據」鎮。若我們讓上帝引導路程(詩篇119篇35節),就能享受由祂掌握方向盤的旅途之樂,這真是有福的確據!

— Kenneth Petersen

你在哪些事上遵循自己而非上帝的路線圖?
最近有哪些事令你愁煩呢?

信實的上帝,求祢赦免我有時沒有遵循祢為我設定的道路,饒恕我懷疑祢的供應。求祢幫助我能放心跟隨祢的引導。



全年讀經:
詩篇18-19篇;使徒行傳20章17-38節


靈命日糧 : 愛不可缺

讀經: 哥林多前書13章1-7節


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哥林多前書13章3節


收到特別訂製的桌子之後,我便從盒中將所有部件取出來,一一排列整齊,準備組裝。然而,我發現有點不對勁,其他的部件和美麗的桌面都到齊了,卻唯獨缺了一支桌腳。桌腳既不齊全,我便無法組裝桌子,所有的部件都無用武之地。

事實上,不管是組裝一張桌子或任何其他物品,只要缺少一個重要的部件,便會全無用處。在哥林多前書中,保羅也提醒哥林多教會,他們缺少了一個關鍵要素。這群信徒擁有諸多的屬靈恩賜,唯獨缺少了愛。

保羅用較誇張的言語強調他所要表達的重點,他說即使這群信徒擁有一切的知識,或願意獻出自己擁有的一切,甚至他們甘願受苦,但如果沒有最重要的愛為基礎,那麼,他們所做的都算不得什麼(哥林多前書13章1-3節)。保羅鼓勵他們,無論做什麼都要出於愛,他還描述這份愛的美好是在於寬容、相信、盼望和忍耐(4-7節)。

當我們使用屬靈恩賜時,無論是教導、勸勉,或在信仰群體中服事,都當謹記上帝的心意永遠是以愛為本。否則,上帝賜給我們的恩賜,就會像少了一支腳的桌子一樣,無法達成它應發揮的真正功能。

— 夏莉珊

你何時曾經歷過萬事俱備唯獨缺少了愛的景況?試說出一個以愛為本的例子。

天父,祢的一切作為皆出自愛,實在令我驚嘆。求祢幫助我能學像祢那樣,凡事以愛為本。



全年讀經:
詩篇16-17篇;使徒行傳20章1-16節


靈命日糧 : 你和你一家

讀經: 使徒行傳16章22-34節


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使徒行傳16章31節


詹森穿著條紋囚衣,走過熱氣蒸騰的監獄健身房,爬上了可攜式的充氣水池,讓監獄的牧師為他施洗。更令他欣喜的是,他那同為囚犯的女兒蘭妮,也在那天稍早受了洗,而且就在同一個水池中!當大家得知這個消息後,連工作人員都感動萬分,監獄牧師說:「每個人都熱淚盈眶。」在進出監獄多年後,蘭妮和詹森終於接受上帝的赦免,並一同領受上帝所賜的新生命。

聖經描述了另一個在獄中的場景,這次關係到一名獄卒,講述了耶穌的愛改變了獄卒一家。那天「地大震動」搖撼整座監獄,「監門全開」,但保羅和西拉並沒有逃走,而是留在牢房裡(使徒行傳16章26-28節)。看到他們沒有越獄,獄卒滿心感謝,於是帶他們回自己家裡,最後還提出一個帶來生命轉變的問題:「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30節)

保羅和西拉告訴這個獄卒,他和他一家都要信主耶穌(31節)。這番話彰顯上帝要向人施恩,不只針對個人,而是整個家庭。在明白上帝的愛之後,獄卒和他全家便都「信了上帝」(34節)。當我們殷切期盼至親好友能接受救恩時,要相信上帝比我們還更深愛他們,祂渴望更新我們每一個人,包括我們全家。

— 郭惟恩

知道上帝要拯救你全家,會如何改變你的想法?你要如何堅信上帝深愛你的家人?

上帝啊,我知道祢愛我的家人遠比我愛得更深,求祢向我家中每一個人彰顯祢自己,讓他們也能得救恩。

在聖經中,發生什麼事會使上帝和天使歡喜快樂呢?讓我們思想聖經中歡慶的真義,歡迎瀏覽:全年讀經:
詩篇13-15篇;使徒行傳19章21-41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