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你做得到!

讀經: 使徒行傳14章21-28節


[保羅和巴拿巴]就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堅固門徒的心,勸他們恆守所信的道。—使徒行傳14章21-22節


有人說,鼓勵就像氧氣一樣,我們沒有它就活不下去。對美國加州一名9歲的小男孩薩維吉而言,確實如此。他因著他人的鼓勵,從舊金山海岸游泳到阿卡特茲島再折返,來回超過3公里,創下完成此壯舉最小年齡的紀錄。其實,下水30分鐘後,薩維吉就因洶湧冰冷的海水而想要放棄。但是,有一群在附近划獨木舟的人對他大聲喊著說:「加油,你做得到!」這些鼓勵帶給薩維吉動力,完成了目標。

當磨難有如洶湧冰冷的海水衝擊初代教會的信徒,使他們信心軟弱時,保羅和巴拿巴鼓勵他們要繼續奔走天路。保羅和巴拿巴在特庇城傳講福音後,「就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堅固門徒的心,勸他們恆守所信的道」(使徒行傳14章21-22節),幫助信徒繼續堅定相信耶穌。苦難使信徒軟弱,但鼓勵的話使他們為基督而活的決心更加堅定。他們明白倚靠上帝的力量便能持守信仰。最後,保羅與巴拿巴讓他們瞭解,他們「進入上帝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22節)。

為耶穌而活可能是一項艱鉅的挑戰,我們有時會想要放棄。還好耶穌和主內肢體能帶給我們所需要的鼓勵,讓我們能堅持下去。靠著主耶穌,我們就做得到!

— 魏馬文

在你身邊的人,有誰需要聽到「你做得到」?
你這週能與人分享哪些鼓勵的話?

耶穌,每當我想要放棄時,請差派人來鼓勵我,使我再次有信心與勇氣,繼續與祢同行。



全年讀經:
約伯記32-33章;使徒行傳14章


靈命日糧 : 智慧和理解

讀經: 箴言2章1-11節


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祂口而出。—箴言2章6節


在公元1373年,英國諾里奇市的朱利安年約30歲,她患上重病,瀕臨死亡。當她的牧者與她一同禱告時,她看到了幾個異象,她認為這些異象都是關於耶穌的受難。在她奇蹟似地病得痊癒之後,她就獨居在教堂的一間邊房長達二十年,為這個經歷持續禱告,思索其中的含意。最後她的結論是「愛就是上帝的意思」,也就是說,基督流血捨命是上帝的愛至高的展現。

朱利安的啟示廣為人知,但人們經常會忽略,她為了明白上帝給的啟示所付出的時間與努力。在那二十年當中,她迫切尋求上帝的智慧與幫助,好讓她能明白這段上帝同在的經歷有何意義。

正如上帝啟示朱利安一樣,上帝也藉著不同方式向祂的子民啟示祂自己,例如藉著聖經的話語;藉著祂微小的聲音;藉著縈繞心頭的詩歌;甚或只是察覺祂的同在。當我們領受上帝的啟示,我們可以尋求祂的智慧與幫助。所羅門王教導他的兒子要追尋這樣的智慧,說他應該側耳聆聽智慧,專心尋求聰明(箴言2章2節),然後就「得以認識上帝」(5節)。

上帝應許賜予我們分辨與理解的能力。當我們更明白上帝的特質與行事方式時,便能更尊崇祂並更認識祂。

— 潘艾梅

上帝經常如何向你啟示祂自己?當你領受啟示時,你如何領悟到祂所要啟示的是什麼?

滿有恩慈的上帝,求祢使我的智慧增長。



全年讀經:
約伯記30-31章;使徒行傳13章26-52節


靈命日糧 : 最大的愛

讀經: 約翰福音15章9-17節


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福音15章13節


在2019年紀念諾曼第登陸75週年的儀式中,有超過156,000位軍人受表揚。這些人參與了有史以來最大型的海上進攻行動,讓西歐地區的人重獲自由。在1944年6月6日的一個廣播節目中,美國羅斯福總統為這些軍人禱告,求上帝保護他們。他在禱告中提到:「這些軍人不是為了滿足征服的慾望而戰。他們是為了終止戰爭而戰,是為了讓人得自由而戰。」

這些人為了遏止邪惡權勢的擴張,讓受壓制者重獲自由,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這讓我們想起耶穌說:「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福音15章13節)。當耶穌說這些話時,正教導門徒要彼此相愛。祂要門徒明白這種愛的代價與深度:這是一種願意為別人犧牲自己性命的愛。耶穌吩咐我們要「彼此相愛」(17節),祂所指的就是這種願意為他人捨己的愛。

要表達這種捨己的愛,也許我們可以付出時間,照顧一位年長家人的需要;我們可以優先考慮家中弟妹的需要,在他們學校課業壓力很大的那一週,幫他們做家事;我們可以多花點時間照顧生病的孩子,讓配偶好好睡覺休息。當我們捨己愛人,就是對愛最佳的詮釋。

— 夏莉珊

今天你可以用哪一種方式展現捨己的愛?
是什麼使你無法捨己愛人?

天父,請幫助我每天都能以捨己的方式去愛人。



全年讀經:
約伯記28-29章;使徒行傳13章1-25節


靈命日糧 : 祂知我心

讀經: 以賽亞書11章1-5節


祂……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以賽亞書11章3節


我在超市的自助結帳區前面排隊等候,看見一位顧客完成了交易,我就走過去把選購的商品放在台上,開始用機器掃過條碼和秤重。突然,一位女士怒氣沖沖地到我面前來指責我。原來,我沒有注意到她排在我前面,應該是她先結帳。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馬上真誠地向她道歉:「我沒注意到妳在前面,實在很抱歉。」但她一再謾罵,說:「不,你是故意插隊的!」

你是否也曾有同樣的經歷,當你做錯了事,承認自己的過失,並試圖改正,結果卻被人斷然拒絕?遭到誤解或被人冤枉的感覺令人難受。不管是我們得罪人或別人得罪我們,關係越親近,痛苦就越深。我們多麼希望對方能瞭解我們的心!

在以賽亞書11章1-5節描述上帝任命一位統治者,有智慧能做完美的判斷,正如以賽亞說:「祂……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卻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人,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卑人」(3-4節)。這番話正應驗在耶穌的生活和事工當中。雖然我們既有罪又軟弱,總是難免會犯錯,但我們可以放心,這位全知全能的上帝完全瞭解我們,也不會冤枉我們。

— 簡恩德

你何時曾遭人誤解或錯怪?即使別人誤會你,上帝卻完全瞭解你,知道了這一點如何激勵你呢?

天父,感謝祢瞭解我的心,知道關於我的一切,祢深知我的言語行為、心思意念。當我因有限的眼光而嚴苛地論斷他人時,求祢原諒我。



全年讀經:
約伯記25-27章;使徒行傳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