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慷慨與喜樂

讀經: 歷代志上29章1-9節


因這些人誠心樂意獻給耶和華,百姓就歡喜。—歷代志上29章9節


研究人員告訴我們,慷慨與快樂之間是有關聯的:那些為人付出金錢與時間的人,會比不願付出的人快樂。一位心理學家依據這個說法做出了一個結論:「不要再將給予和付出當作一種道德義務,而要將之視為快樂的來源。」

雖然給予能使我們快樂,但得到快樂或許不應該成為我們的目的。若我們只為那些能令自己感覺良好的事而慷慨解囊,那麼我們會大方地支持那些更艱難或平凡無奇的事嗎?

聖經也將慷慨與喜樂連接起來,但連接的基礎不同。大衛王為建造聖殿而獻上自己的財物之後,也呼籲以色列百姓積極奉獻(歷代志上29章1-5節)。人民反應熱烈,慷慨獻上金銀和寶石(6-8節)。但他們為何感到喜樂呢?聖經說:「因這些人誠心樂意獻給耶和華,百姓就歡喜」(9節)。聖經從沒告訴我們奉獻是為了使自己快樂,而是說我們要誠心樂意地獻上,以滿足需求,喜樂往往會隨之而來。

許多宣教士都知道,為傳福音籌集資金會比為行政管理籌集資金來得容易,因為基督徒更喜歡那種資助前線工作的良好感覺。但願我們不僅限於此,而是對其他的需求也同樣能慷慨解囊。畢竟,耶穌是為了我們的需要而甘心樂意地獻上自己(哥林多後書8章9節)。

— 霍薛頓

你認為慷慨與喜樂有關聯嗎?為什麼呢?
有何「平凡無奇」的需求能因你慷慨捐助而獲益?

天父,謝謝祢讓我因給予而得喜樂。求祢讓我對那些平凡的需求,也同樣慷慨解囊。

當我們誠心樂意地順服上帝時,就會發現自己正逐漸擁有超乎想像的生命。歡迎點擊連結: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0-31章;約翰福音18章1-18節



靈命日糧 : 耶穌在這裡

讀經: 馬太福音28章16-20節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章20節


記得我和父母一起去探望年事已高的姨婆,當時她躺在病床上,但面帶微笑。她滿頭的灰髮全往後梳,臉上布滿皺紋。她說的話不多,但我還記得她說的幾句話。她輕聲地說:「我不寂寞,耶穌在這裡陪我。」

姨婆的這句話讓我驚嘆不已。她的丈夫好幾年前就過世了,兒女們都定居遠方。如今她已將近90歲,一人獨居,臥病在床,而且幾乎不能動彈。然而,她卻說自己並不孤單。

姨婆真心相信耶穌對門徒所說的話:「我就常與你們同在」(馬太福音28章20節),而我們也應像姨婆一樣堅信這個應許。姨婆知道基督的靈與她同在,因為耶穌囑咐門徒要將福音傳給萬民時(19節),應許門徒會常與他們同在。耶穌說聖靈將與門徒及我們「同在」(約翰福音14章16-17節)。

我確信姨婆已親身經歷了這個應許。當她躺臥在床上時,聖靈在她裡面。不但如此,聖靈更藉著她與我這個年輕的甥孫女分享這個真理,而這正是我需要聽到,且謹記在心的真理。

— 潘愷蘭(Katara Patton)

今天,耶穌與你同在的這個真理,
如何使你得激勵?
你曾如何經歷聖靈的安慰?

耶穌,感謝祢差派聖靈成為我的安慰和陪伴。求祢提醒我,祢時刻與我同在。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8-29章;約翰福音17章


靈命日糧 : 溫和的忠告

讀經: 箴言27章1-9節


朋友誠實的勸教也是如此甘美。—箴言27章9節


曾有朋友對我說:「嘿,有時你聽起來很屬靈,但實際上並不是喔!」

當時他面帶笑容且目光坦誠,緩和了這些話的尖銳性。假若這些話是別人說的,我可能會覺得受傷,但說這話的卻是我的一位摯友兼導師,我一向重視他的看法。所以那時我聽了之後,愣了一下隨即笑了出來,因為我知道他的話雖然「刺耳」,但卻句句屬實。當我與人談論信仰時,有時會用些別人聽不太懂的基督教術語,讓人覺得我不夠誠懇。我的這位朋友愛我,他想要幫助我能更有效地與人分享我信靠的上帝。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這是對我極有幫助的建議。

所羅門滿有智慧地寫道:「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箴言27章6節)。我朋友的洞見正說明了這個真理。我很感謝他如此在乎我,就算他知道我可能沒那麼容易接受,他也願意給我真正需要的建議。有時,別人只會說一些他們認為你想聽的話,但那毫無幫助,因這會使你在許多重要的方面無法成長和求進步。

忠言雖然逆耳,但若是帶著真誠與謙卑的愛,我們可以很溫和地直話直說。願上帝賜給我們智慧,不僅能接受別人坦率的建言,也溫和地勸告別人,以此彰顯上帝關愛的心。

— 龐雅各

為什麼有時我們很難接受逆耳的忠告?
有誰曾以關愛和有助益的方式,對你直話直說呢?

阿爸天父,感謝祢藉著聖經讓我明白真理。求祢幫助我,信靠祢的帶領,能接受忠告,也能溫和地規勸別人。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5-27章;約翰福音16章


靈命日糧 : 對主有信心

讀經: 約翰一書5章13-15節


我們若按著上帝的旨意祈求,祂必垂聽,這是我們對上帝的信心。—約翰一書5章14節,當代譯本修訂版


在2018年,英國針對成年人的一項研究指出:「除了睡覺以外,每人平均每隔12分鐘就會滑一次手機。」但老實說,當我想到自己一整天都用手機上網找資料,或回覆無數的通知、簡訊、來電或郵件,就知道這個統計數據實在過於保守了。通常我們都會一直查看手機,深信它能提供我們需要的訊息,讓我們有很好的規劃,掌握各種消息並與外界保持聯繫。

身為基督徒,其實我們擁有一個遠勝於智慧型手機的資源。上帝愛我們並顧念我們,還渴望我們向祂傾訴自己的需求。聖經說,我們禱告時可以確信,「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什麼,祂就聽我們」(約翰一書5章14節)。藉著研讀聖經並將上帝的話存記在心,我們能放心地祈求上帝定意要賜給你我的一切,包括平安、智慧和信心,並且確信祂必會賜下我們所需要的(15節)。

有時我們的處境沒有出現轉機,會以為上帝沒有垂聽我們的禱告。然而,我們若能在每一種情況中,都堅定地向上帝尋求幫助(詩篇116篇2節),就能建立起對上帝的信心。這使我們能在信心中成長,雖然所祈求的事不一定都會實現,但我們仍然可以確信,上帝已應許會在祂最美好的時間裡,供應我們一切所需。

— 駱金妍(Kimya Loder)

你何時曾無法坦然無懼地向上帝禱告?
你要如何才能有信心、有恆心地向上帝祈求呢?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讓我能有信心地向祢禱告,相信祢能供應我一切所需。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3-24章;約翰福音1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