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窄門咖啡館

讀經: 路加福音13章22-30節


你們要努力進窄門。—路加福音13章24節


這家咖啡館提供牛角麵包、餃子、豬肉咖哩和各式美味的料理,等待著找到狹小入口的客人前來品嚐。位於台灣台南市的這家「窄門咖啡館」,入口是非常窄小的巷子,寬度只有約40公分(不到16英吋),剛剛好能讓體型適中的人側身走進去!儘管進個門這麼不容易,但這家獨特的咖啡館仍吸引了許多人來光顧。

路加福音13章22-30節描述的進窄門,也是如此嗎?有人問耶穌說:「得救的人少嗎?」(23節)耶穌的回答是挑戰那人「要努力進窄門」到上帝的國(24節)。其實,耶穌是在問他:「得救的人包括你嗎?」耶穌用這個比喻來勸勉猶太人不要狂妄自大。當時許多猶太人都認為,他們肯定會進入上帝的國,因為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或者因為他們謹守律法。但耶穌要他們回應祂的呼召,若等到「家主起來關了門」就沒有機會了(25節)。

我們的家庭背景或行為,都無法使我們與上帝和好。唯有接受耶穌的救恩,才能使我們脫離罪惡和死亡(以弗所書2章8-9節;提多書3章5-7節)。進入天國的門是窄的,但凡是願意相信耶穌的人都能進去。今天,耶穌正邀請我們把握機會,從那窄門進入上帝的國。

— 謝葆芳

你如何有把握能進窄門,與耶穌同享永恆生命?為何決定進窄門至關重要?

耶穌,謝謝祢邀請我進入祢的國度。我相信祢為我捨命並從死裡復活。請祢進入我的生命,成為我的救主。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4-6章;約翰福音10章24-42節


靈命日糧 : 預報者的失誤

讀經: 耶利米書23章16-22節


得我話的人,可以誠實講說我的話。—耶利米書23章28節


在1938年9月21日中午,一位年輕的氣象學家查理·皮爾斯(Charles Pierce)對美國氣象局發出預警說,有兩道鋒面正造成強大颶風,吹向美國北部的新英格蘭。但當時的氣象局局長卻嘲笑皮爾斯的預測,並斷言颶風這種熱帶風暴不會到達那麼偏北的區域。

兩小時後,「1938年新英格蘭颶風」在紐約州的長島登陸。下午4點,颶風抵達新英格蘭,將許多船隻拋上陸地,摧毀數千座房屋,造成600多人死亡。若是這些受難者能接獲皮爾斯的警報,或許有生還的機會,因為他的預測是基於完整的數據與詳盡的地圖分析,確實可靠。

聖經也教導我們該聽從誰的話,就如在耶利米的時代,上帝提醒祂的百姓要防備假先知,祂說:「這些先知向你們說預言,你們不要聽他們的話。他們以虛空教訓你們,所說的異象,是出於自己的心,不是出於耶和華的口」(耶利米書23章16節)。上帝論到那些假先知時還說:「如果他們曾參與我的議會,就必向我的子民宣告我的信息。」(22節,新譯本)

現今,我們周遭仍有許多「假先知」。這些「專家」罔顧甚或扭曲上帝話語的本意,為符合自己的目的而提出建議。但上帝藉由祂的靈與話語,讓我們能辨別真偽。當我們凡事以上帝話語的真理為判斷準則,我們的生命與話語也能反映出上帝的真理。

— 葛庭墨


我是以什麼準則斷定事件的真偽?我在面對那些持反對意見的人時,如何調整態度呢?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3章;約翰福音10章1-23節


靈命日糧 : 重燃熱忱

讀經: 啟示錄3章14-22節


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啟示錄3章19節


我們居住在科羅拉多州,這裡的氣溫可以急速改變,有時幾分鐘內就有變化,因此我丈夫丹倪對室內和室外的溫差十分好奇。丹倪酷愛小工具,便興高采烈地打開最新的「玩具」,一個可以顯示房子周圍四個區域之溫度的溫度計。我笑說這是個「多餘」的小工具,但過後我竟然也時時去查看溫度,因室內和室外的溫差實在令我很感興趣。

耶穌曾用溫度來形容老底嘉教會「也不冷也不熱」。在啟示錄提到的七個城市中,老底嘉是最富有的城市之一。但老底嘉雖是一個繁華的金融、紡織和醫療中心,卻面臨供水不足的問題,因而需要一條水管將溫泉水引到城內。然而,當溫泉水輸送到老底嘉時,水溫已變得不冷不熱了。

同樣地,老底嘉教會也是不冷不熱。耶穌說﹕「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啟示錄3章15-16節)。耶穌還進一步解釋說﹕「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19節)

如今,這位救主也是如此熱切地向你我發出呼籲。你的信仰生活也是不冷不熱嗎?接受救主的糾正,祈求祂幫助你信心再次火熱,活出真誠的信仰生活吧!

— 雷翠霞

你的信仰生活現在的溫度是多少?
若是不冷不熱,你會如何禱告以重燃愛火和熱忱?

天父,若我愛祢的心冷淡下來了,求祢的聖靈再次點燃愛火,挑旺激發我的信心。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28-29章;約翰福音9章24-41節


靈命日糧 : 逃跑

讀經: 馬太福音26章47-56節


若是這樣,經上所說事情必須如此的話,怎麼應驗呢?—馬太福音26章54節


合氣道是日本傳統武術,其入門課讓人大開眼界。教練告訴我們,面對敵方攻擊時,第一反應是立刻「逃跑」。他認真地說﹕「只有當你無法逃跑時,方可與敵人對戰。」

逃跑?我真的大吃一驚。這位防身術教練的技藝高超,為何叫我們逃避戰鬥?這似乎有違常理,直到他解釋說,最好的自衛方式就是先避免戰鬥。噢,那當然!

聖經記載,當人們前來捉拿耶穌時,彼得的反應就像我們當中的一些人一樣,拔出刀來攻擊對方(馬太福音26章51節;參閱約翰福音18章10節)。但耶穌吩咐彼得:「收刀入鞘吧!……若是這樣,經上所說事情必須如此的話,怎麼應驗呢?」(馬太福音26章54節)

雖然正義感很重要,但明白上帝的旨意和認識祂的國度也同樣重要。上帝的國度似乎「有違常理」,因上帝吩咐我們要愛仇敵,並要以善報惡(5章44節)。這與一般人的反應截然不同,但上帝卻要在你我的身上培養出這樣的回應方式。

路加福音22章51節甚至提到,耶穌醫治了被彼得削掉耳朵的那個人。期盼你我能效法耶穌面對緊張局面的反應,始終尋求和平與修復,因上帝會供應我們所需的一切。

— 許文榮

你最近曾如何應對困難的局面?
你認為耶穌可能會有什麼不同的應對方式呢?

天父,讓我對祢在祢國度中更偉大的旨意有新的認識。賜我敬虔、仁愛和尋求和平的心,好讓我能像耶穌一樣去應對各種情況。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25-27章;約翰福音9章1-2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