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人人都能得到

讀經: 馬太福音7章13-14節


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7章14節


加勒比海的伊柳塞拉島(Eleuthera)上,有一座人造橋梁,遊客可以在橋上同時欣賞大西洋的洶湧深藍,以及加勒比海的平靜翠綠,兩者形成壯觀的對比。那裡曾有座天然的石拱橋,但隨著暴風雨沖刷漸漸侵蝕。後來便建了這座人造橋,名為玻璃窗大橋,它成為伊柳塞拉島的觀光勝地,因其分隔太平洋與大西洋,而被譽為「地球上最窄的地方」。

聖經告訴我們,通往永生的那條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7章14節)。通往永生的門也是窄的,因為有罪的人必須透過聖子這唯一的橋梁,並倚靠聖靈的能力,才能與天父和好(13-14節;參閱約翰福音10章7-9節,16章13節)。但聖經也說,來自各民、各國,各種社會階層的信徒都可以進入天國,在這位萬王之王的寶座前屈膝敬拜(啟示錄5章9節)。這充滿差異卻彼此合一的景象,融合了上帝所造來自各方的多元子民。

我們雖因自己的罪而與上帝隔離,但上帝期盼祂所造的每一個人都能與基督建立個人的關係,藉此踏上這條和解的窄路,進入上帝永恆的國度。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捨命,後來從死裡復活、升入高天,這就是大好消息,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的,而這個消息值得你我天天傳揚!

— 鄧書琪

天父,求祢藉著聖靈賜給我力量,
使我能指引其他人走向那條通往祢愛子耶穌的道路。


你曾如何回應這個好消息?你如何更積極地與人分享這個好消息?



全年讀經:
詩篇81-83篇;羅馬書11章19-36節


靈命日糧 : 愛的管教

讀經: 箴言3章11-12節


不可輕看耶和華的管教。—箴言3章11節


她用力甩門,又一次用力甩門。我就去車庫拿錘子和螺絲起子,走到她房間,冷靜而輕聲地說:「女兒啊,妳必須學習控制自己的脾氣。」然後,我把她的房門拆下來,希望暫時拆了她的房門,能幫助她記得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在箴言3章11-12節,這位睿智的教師邀請讀者接受上帝的管教。管教也可翻譯為「糾正」。這位良善又慈愛的天父,透過聖靈與聖經對我們說話,糾正我們傷害自己的行為。上帝的管教是基於祂和我們的關係,是出於祂的愛,也是為了我們的益處。有時上帝的管教看起來像是承受後果,有時上帝也會讓人指出我們的盲點。這通常令人感到難受,但上帝的管教其實是一份出於愛的禮物。

但我們通常不會這麼認為,所以這位智者警戒我們:「你不可輕看耶和華的管教」(11節)。有時我們會害怕上帝的管教;有時我們會將不幸的事誤當成是上帝的管教。但這位慈愛天父的心意絕非如此,祂施行管教是因祂看我們為寶貴;祂提出糾正是因祂愛我們。

與其害怕上帝的管教,不如試著虛心領受吧!當我們感受到聖靈的指正,或在讀經時看到自己的罪,讓我們感謝上帝,因祂看我們為寶貴,要使我們得著最大的益處。

— 戴丹爾

上帝,請幫助我能分辨出哪些是祢的管教,
好使我能明白祢所賜的自由。


你怎麼看出哪些是上帝的管教?在這當中你如何感受到上帝的愛?



全年讀經:
詩篇79-80篇;羅馬書11章1-18節


靈命日糧 : 無懼的愛

讀經: 約翰一書3章1、11-18節


我們因為愛弟兄,就曉得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沒有愛心的,仍住在死中。—約翰一書3章14節


有些照片實在太讓人震憾而永難忘懷,這也是我看到一幀已故威爾斯王妃黛安娜著名的照片時的經驗。乍看之下,不過是王妃正與一位不知名的人士握手,臉上洋溢溫暖的笑容。但這張看似普通的照片,卻有個非凡的故事。

在1987年4月19日,戴安娜王妃造訪倫敦米德爾塞克斯醫院時,英國正遭受愛滋病的威脅,民眾陷入一片恐慌。那時,社會大眾不知道這種常以驚人速度奪命的疾病是如何傳播的,因此對愛滋病患存有偏見而排斥他們。

那天,王妃沒戴手套,以真誠的微笑,從容自在地與一位愛滋病患握手,真是震撼人心!這種尊重與仁慈的形象也感動了世人,能激勵人們以同樣的愛與憐憫對待愛滋病患。

這張照片使我想起了我經常忘記的事:坦然並毫無保留地與人分享耶穌的愛絕不徒然。約翰提醒初代的信徒,若任由愛變得枯乾或被恐懼掩蓋,我們其實「仍住在死中」(約翰一書3章14節)。然而,當我們心中有聖靈捨己的愛所充滿,有能力可以從容無畏地愛人,我們就能經歷復活生命所帶來的豐盛(14、16節)。

— 白茉妮

慈愛的上帝,祢就是愛,住在愛裡面就是住在祢裡面。
我渴望活出喜樂、無懼的愛。請祢的聖靈充滿我,
讓我能更深體會祢的愛,使我不再懼怕,並能流露祢的愛。


你何時最容易因懼怕而無法愛人?你如何在恐懼中愈發與人分享聖靈那無盡的愛?



全年讀經:
詩篇77-78篇;羅馬書10章


靈命日糧 : 「好」麻煩

讀經: 阿摩司書5章10-24節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阿摩司書5章24節


身兼美國國會議員和公民權利領袖的約翰·路易斯(John Lewis)於2020年逝世,許多不同政治立場的人都表達哀悼。路易斯在1965年與馬丁·路德·金恩一起遊行,爭取黑人公民的投票權。路易斯在遊行中雖被打得頭破血流,傷疤遺留終生,但他仍堅稱:「當你看到不對、不正義、不公平的事,你有道德義務說出來,做點事。」他也說:「絕對不要害怕發出不同的聲音,也不要怕介入一些必要的、『好的』麻煩。」

路易斯早就明白做對的事、堅守真理,必須製造「好的」麻煩,他必須說人們不想聽的話。先知阿摩司對此也深有同感,他看見以色列人的罪與不公義,便無法保持沉默,發聲譴責當權者不但為自己用「石頭建造房屋」、「栽種美好的葡萄園」,甚至「苦待義人,收受賄賂,在城門口屈枉窮乏人」(阿摩司書5章11-12節)。先知沒有單顧自己的安逸與舒適而避開衝突,反倒指出惡人惡事,製造必要的、「好的」麻煩。

這種麻煩有美好的目的,要讓所有人都得到公平和公義。阿摩司宣告說:「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24節)。當我們涉入好的麻煩(那種彰顯公義所需的正義與非暴力的麻煩)時,常是為了達到良善與醫治的目標。

— 郭惟恩

天父,如果按照我自己的意思,我寧可尋求安逸舒適,
保持緘默,但我知道這或許並不是祢的心意。
請幫助我明白怎麼做才能榮耀祢。


聖靈正催促你在哪方面製造「好的」麻煩?你要怎樣按上帝的心意而行?



全年讀經:
詩篇74-76篇;羅馬書9章16-3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