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樹與醫治

讀經: 創世記3章1-11節


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嗎?—創世記3章11節


只要花30萬美元,你就能購買一部全新的麥拉倫720S跑車。這款車配有V8引擎,並具備710匹馬力的性能,遠遠超過你每天早晨的交通需要!

當然,你可能會想感受一下跑車的極限速度。在維吉尼亞州,一位擁有麥拉倫跑車的車主就體驗到它非凡的速度,從展示廳到爛鐵堆,原來只需24小時!在購買新車的隔天,他的跑車就因撞樹而成了一堆爛鐵,還好他自己倖免於難。

聖經的第一卷書才剛進展到第三章,我們就看見一棵樹和人類錯誤的選擇,如何破壞了上帝美好的創造。亞當和夏娃吃了上帝吩咐他們不可吃的果子(創世記3章11節),以致聖經故事才剛開始,樂園就受到咒詛(14-19節)。

然而,另一棵樹卻在解除咒詛中擔任重要的角色,就是耶穌受死的十字架。耶穌被掛在木頭上為我們受死,救贖我們,保障你我的未來(申命記21章23節;加拉太書3章13節)。

在聖經末卷的最後一章有個圓滿的結局。我們讀到「生命水的河」之左右兩岸都有生命樹(啟示錄22章1-2節)。約翰描述這樹上的葉子可「醫治萬民」(2節),並向我們保證「以後再沒有咒詛」(3節)。上帝應許賜給我們所渴望永遠的幸福快樂!

— 葛庭墨

天父,求祢讓我牢記我能擺脫伊甸園留下的咒詛,是因祢愛子所付的代價。我感謝祢,我所能做的就是將生命獻給祢!


今天,你如何再次體會耶穌勝過罪和死亡的真意?你要如何回應祂為你我所做的犧牲呢?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21-22章;路加福音18章24-43節


靈命日糧 : 變得更好

讀經: 但以理書1章11-16節,2章19-<


智慧能力都屬乎祂。—但以理書2章20節


我孫女在大學的排球隊中學會了制勝的法則。當球朝她迎面而來時,無論角度如何刁鑽,她都能把球打得「更好」。她可以在不發脾氣、不抱怨或不找藉口的情況下,讓隊友能處於更好的位置來反擊,她總是設法令情況變得更好。

這正是但以理的反應。當時他與三位希伯來朋友被擄到巴比倫,預備伺候尼布甲尼撒王,雖然太監長給他們起了異教徒的名字,並命令他們在宮殿裡「受訓」三年,可是但以理並沒有心生怒氣。相反地,他請求太監長允許他不吃宮中的美酒佳餚,以免玷污自己得罪上帝。有趣的是,經過十天只吃蔬菜和喝水後(但以理書1章12節),但以理和他的朋友「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15節)。

還有一次,尼布甲尼撒王下令如果沒有人能說出並講解那個令他不安的夢,就要處死但以理和王宮裡所有的哲士。但以理沉著以對,並且求「天上的上帝」施恩憐憫。後來上帝就在異象中,向他顯明了這奧秘的事(2章19節)。因此,但以理稱頌上帝並且宣告:「智慧能力都屬乎祂。」(20節)

但以理在巴比倫的期間,無論他面對何種衝突,他都會向上帝尋求最好的解決辦法。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讓我們效法但以理把事情交託給上帝,讓上帝把情況變得更好!

— 雷翠霞

慈愛的上帝,我已無法承受生命中的挑戰。
當我轉向祢時,求祢幫助我擺脫絕望,堅定地與祢同行。


你正面對哪些挑戰?當你轉而尋求上帝時,祂如何使你更好地面對這些挑戰?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9-20章;路加福音18章1-23節


靈命日糧 : 新的視角

讀經: 腓立比書2章1-5節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章4節


現時有一款流行的電子遊戲,甚至還形成了一種文化。這款遊戲是把一百名玩家設置在一個虛擬的島嶼上進行比賽,直至剩下最後一名玩家。即使你在比賽中遭到另一個玩家淘汰,你仍可以透過那個玩家的視角繼續觀察比賽。正如一位記者所說﹕「當你站在另一位玩家的立場並代入他的觀點時,就會產生情感共鳴,從對立的角度變為同一陣線。你會開始關注那位讓你被淘汰的陌生人,在乎他的輸贏。」

每當我們放開胸懷去看別人的經歷,超越自己的視角,體會別人的痛苦、恐懼或希望時,就會帶來一些改變。當我們效法耶穌的榜樣,不自私自利也不貪圖虛榮,並且謙卑地看別人比自己強(腓立比書2章3節),我們就會發現常被忽略的一些事。於是,我們關注的範圍開始擴大;提出不同的問題;不再專注於自己的需要或憂慮,而是會顧及別人的福祉。我們不再單顧自己的事,而是盡力顧念別人的需求(4節);不再只著重追求自己的成功,而是樂於幫助別人成長。

有了視角上的轉變,我們就能對別人產生同理心,也能發現一些新的方法去愛我們的家人,甚至能將敵人變成朋友!

— 郭惟恩

主耶穌,我經常只看到自己的恐懼、痛苦或缺乏。
求祢幫助我以祢的眼光看待弟兄姐妹,
我渴望能正確地看待他們並且愛他們。


聖靈如何幫助你避免小氣、狹隘或自私自利?上帝要你如何以新的視角去看待別人呢?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6-18章;路加福音17章20-37節


靈命日糧 : 賜安慰的上帝

讀經: 哥林多後書1章3-7節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1章4節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波蘭北部一間動物收容所有隻「黑貓護士」。牠從小就被遺棄在收容所,因為牠的原主人覺得牠已病入膏肓,無法治好。但牠在收容所獸醫的照料下康復了而且被領養。從此,牠便住在收容所裡,以溫柔的陪伴和療癒的呼嚕聲來「安慰」術後或大病初癒的貓狗。

這個故事讓我們一窺慈愛的上帝為我們所做的事,以及我們能為別人所做的付出。上帝在我們患病和面對掙扎時關心我們,以祂的陪伴來安慰我們。在哥林多後書,使徒保羅將這位上帝稱為「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上帝」(1章3節)。當我們感到失望、沮喪或遭受苛待時,祂總是陪伴在我們身邊。當我們在禱告中轉向祂時,祂就讓我們在一切患難中得安慰(4節)。

但這第4節還有下一句,曾遭受極大苦難的保羅接著說﹕「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天父安慰了我們,當我們經歷祂的安慰時,也得著能力去安慰別人。

滿有憐憫的救主為我們受苦,祂不僅使我們在患難與痛苦中得著安慰(5節),祂還幫助我們度過苦難,並使我們有能力去陪伴與安慰別人。

— 柯愛莉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在我痛苦和悲傷時安慰我,
求祢幫助我也能給別人帶來安慰。


你何時曾在患難中經歷上帝的安慰?你何時曾將上帝的安慰帶給別人呢?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4-15章;路加福音17章1-19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