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上帝的書

讀經: 創世記1章26-31節


上帝就賜福給他們,……上帝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世記1章28、31節


一天,難得天氣宜人,於是我出門散散步,享受溫暖的陽光。沒多久就碰到一個新來的鄰居小男孩,他自我介紹說:「我叫紀創世,今年六歲半。」

我驚訝地說:「紀創世?這是很棒的名字!你知道聖經裡有一卷書叫創世記嗎?」他問我:「聖經是什麼?」我說:「聖經是講到上帝的一本書,告訴我們上帝怎樣創造世界和人類,還有祂如何愛我們。」

他說:「為什麼祂要創造世界、人類、汽車和房子呢?祂的書裡有我的照片嗎?」這個好奇寶寶的反應讓我莞爾。

雖然,聖經並未附上這小男孩或我們其他人的照片,但我們都是這本書裡重要的一部分。創世記1章27節說:「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像造男造女。」上帝在伊甸園中與人同行,然後警告他們不可陷入試探,想尊自己為神(3章)。在聖經的後半部,上帝告訴我們,祂的兒子耶穌如何因為愛我們而來到人世,祂再度與人同行,並帶來一個救贖計劃,使我們的罪得赦免,恢復一切受造物的美好。

我們閱讀聖經,就能明白這位創造主希望我們能認識祂、和祂談話,甚至能向祂提出各種疑問。祂關心我們的程度,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 施安妮

慈愛的上帝,感謝祢使我成為聖經裡的一部分。
願我愛祢也愛人,如同祢愛我一樣。


聖經的哪個部分有你的蹤影?你如何經歷上帝的同在?



全年讀經:
申命記20-22章;馬可福音13章21-37節


靈命日糧 : 氣息

讀經: 以西結書37章1-3、7-10、


我必……使氣息進入你們裡面。—以西結書37章6節


智恩罹患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以致全身肌肉無力,甚至幾乎喪命。在患病期間,他領悟到能正常呼吸實在是寶貴的恩典。因為有超過一週的時間,他都不能自己呼吸,必須倚靠一台機器每隔幾秒把空氣灌入他的肺部,而且這樣的治療令他十分痛苦。

不久之後,智恩奇妙地康復了。如今他會提醒自己不要抱怨生活裡的難處。他說:「我會深呼吸,然後感謝上帝,我還能呼吸。」

我們很容易專注於需要或想要的事物,而忘了有時在生活中,最不起眼的事物可能是最大的奇蹟。在先知以西結的異象中(以西結書37章1-14節),上帝讓以西結看見,只有祂能賜予骸骨生命。即使枯骨有了筋、肉和皮膚,但「還沒有氣息」(8節)。唯等上帝賜下氣息,骸骨才能再活過來(10節)。

這個異象說明上帝應許要讓亡國的以色列得到復興。也提醒了我,若上帝沒有賜給我氣息,那麼我所擁有的一切,不論大小,都全然無用。

今天就為生活中最簡單的恩福感謝上帝吧!在忙碌的生活中,讓我們偶爾停下來,深呼吸一下,然後感謝上帝,因「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詩篇150篇6節)

— 許文榮

上帝啊,我要為祢賜給我的每一口氣息而謝謝祢。
為著生命中最小的恩典和最大的奇蹟,我深深地感謝祢。


現在,你要為哪些事感謝上帝?今天,你要如何提醒自己更常感謝上帝?



全年讀經:
申命記17-19章;馬可福音13章1-20節


靈命日糧 : 自己不足

讀經: 馬可福音12章38-44節


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裡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馬可福音12章44節


華倫·巴菲特與比爾蓋茲夫婦史無前例地發起了捐贈誓言,承諾捐出他們一半的財產。據統計,截至2018年他們已捐贈了920億美元。這個誓言讓心理學家保羅·皮福(Paul Piff)深感好奇,從而開始研究捐贈的行為模式。經過研究測試,他發現窮人比富有的人多捐出44%的財產。那些自己經歷過貧窮的人常常會變得更加慷慨。

耶穌也深明此理。祂進入聖殿,看著民眾把錢投入銀庫裡(馬可福音12章41節)。富裕的人投很多錢,但一個窮寡婦將僅存的兩個銅幣(約一美分)投入銀庫。我想,耶穌當時應該是又驚又喜地站起來,並立刻招聚門徒,要讓他們都看到這驚人之舉。耶穌大聲地說:「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43節)。相信門徒都一臉疑惑,面面相覷,希望有誰能解釋耶穌說這番話的含意。所以耶穌就告訴他們,那些奉獻很多的人,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裡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44節)。

我們能給予的或許只有一點點,但耶穌要我們學習在自己不足時仍願意獻上。或許別人覺得微不足道,但當我們獻上自己所有的,上帝會因我們的慷慨奉獻而大大喜樂。

— 郭惟恩

上帝,我沒什麼可獻上,我的奉獻微小又沒價值。
但我願把自己獻給祢,祢願意接納我這麼不足的人嗎?


對你來說,何謂自己不足而奉獻?今天,你要如何把「一切」都獻給耶穌?



全年讀經:
申命記14-16章;馬可福音12章28-44節


靈命日糧 : 行這些事

讀經: 腓立比書4章1-9節


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腓立比書4章9節


我陪著兒子做他的數學作業,對於解答同一個概念的多個問題,他顯然興趣缺缺。他堅稱自己已經懂了,希望我可以通融一下,不要求他把所有題目都做完。我溫和地向他解釋,概念就只是概念,除非我們學會怎麼實踐應用。

在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中,保羅也談到實踐,並勸勉信徒:「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腓立比書4章9節)。保羅提到五件事:和好,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同心(2-3節);喜樂,提醒讀者要培養喜樂的心(4節);謙讓,勸告他們在與人來往時,要讓人看見他們謙讓的心(5節);禱告,如同他曾親身和在信中為他們示範(6-7節);專注,就像保羅即使身陷囹圄仍然有的表現(8節)。和好、喜樂、謙讓、禱告和專注,都是基督徒應當要活出的美德。像其他的習慣一樣,這些美德也必須要一再地練習,才能培養精進。

然而,如同保羅早已告訴腓立比教會,這福音有個好消息,就是我們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我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2章13節)。我們不必靠自己的力量去行,因上帝會供應我們一切所需用的(4章19節)。

— 裴格倫

耶穌,願祢賜我恩典能倚靠聖靈的能力遵行祢的教導。
求祢賜我能力,能不斷實踐祢的話,
結出聖靈的果子。


當你要效法耶穌時,需要練習哪些事呢?你要如何靠著聖靈的能力去實踐呢?



全年讀經:
申命記11-13章;馬可福音12章1-27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