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凡事禱告

讀經: 腓立比書4章6-8節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腓立比書4章6節


那隻骯髒的野貓從容地坐在水泥地上,以一種安靜而高雅的眼神凝視著我。這隻野貓與牠的兄弟姐妹住在大廈的地下停車場,那是我的客戶上班的地方。我覺得這群小貓很可憐,所以將貓糧交給保安員每天餵食,吃完時我會再添購。

然而,某一天這位保安員要換崗位了。我禱告說:「主啊,這些無助的小貓是祢創造的。求祢預備一個人讓我可以將貓糧交託給他。」但我不禁疑惑,上帝會關注如此微小的請求嗎?祂一定會關心更重要的事吧?

使徒保羅提醒我們:「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腓立比書4章6節)。我們有一位慈愛的天父,祂渴望我們將所有的憂慮都帶到祂面前──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事。

那天傍晚,在大廈工作多年的一位年長清潔工走向我。在我開口之前,這位仁慈的男士說:「既然保安員不在這裡了,從現在起我可以幫忙餵小貓。」

事實上,沒有任何太難或太微小的事情,是不能告訴上帝的。我們的掛慮及所在乎的每一件事,上帝都關心,讓我們把這些都交給上帝來看顧。

— 黃嘉仁(特約作者)

天父,感謝祢如此愛我,我知道即使是我最小的掛慮,
祢也會關心,我要把一切全交託給祢。


有哪些看似太微小的憂愁或掛慮,你沒帶到上帝面前?腓立比書4章6節如何鼓勵你呢?



全年讀經:
民數記12-14章;馬可福音5章21-43節


靈命日糧 : 永不孤單

讀經: 傳道書4章8-12節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傳道書4章9-10節


在《經濟學人》的姐妹刊《1843》,作者瑪姬·佛格森(Maggie Fergusson)寫道:「這種痛苦可能比無家可歸、飢餓或患病,更教人受盡折磨。」她是指什麼呢?孤單。佛格森記述有越來越多人感到孤單,這與個人的社會地位或經濟狀況無關。她用各種令人心酸的例子,來說明孤單的滋味。

感覺孤單帶來的傷害對我們來說並不是新鮮事。事實上,孤單的苦楚早已反映在聖經的傳道書中,一般認為這位傳道者就是所羅門王。書卷中描繪有些人因缺乏美好的人際關係而感到哀傷(4章7-8節)。傳道者哀嘆,縱然坐擁巨大的財富,或許仍覺得毫無價值,因為無人能夠分享。

因此,傳道者意識到有人陪伴的美妙之處。他寫道,朋友能幫助你完成的事,超過你單獨能完成的(9節);同伴會在你有需要的時候出手相助(10節);搭檔能給予安慰(11節);朋友能在困境中提供保護(12節)。

孤單是我們都會面對的挑戰。上帝創造我們,是要我們在友誼及社群中為人付出,也獲得幫助。要是你覺得孤單,就當祈求上帝幫助你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聯繫。同時,你也能從一個事實得著激勵:因耶穌的靈常與我們同在,信徒永遠不會感到真正的孤單(馬太福音28章20節)。

— 夏莉珊

天父,當我感到孤單時,請賜我勇氣,
能主動與他人聯繫,願意做別人的朋友。


你如何幫助那些感到孤單的人呢?你在孤單時,曾如何經歷聖靈的幫助呢?



全年讀經:
民數記9-11章;馬可福音5章1-20節


靈命日糧 : 照亮四周

讀經: 馬太福音5章14-16節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章16節


當我和丈夫準備搬往美國另一端的州屬時,我希望仍能與成年的兒子們保持聯繫。我找到一份特別的禮物,是能透過網路而遠程啟動的友誼燈。我為自己及兒子們各買了一盞燈並告訴他們,當我觸摸我的燈座時,他們的燈也會同時亮起,閃亮的燈光代表我的愛與恆切的禱告。無論我們距離有多遠,他們只要輕觸燈座,我的燈也會亮起來。儘管我們知道,沒有任何事物能取代我們親密的相處時光,但每當這些燈被點亮時,就能得著鼓勵,因為知道有人愛我們並為我們禱告。

藉著聖靈的大能,上帝的兒女都有特權成為照亮這世界的光。上帝要我們的生命如同光芒四射的燈塔,反映出祂永恆的盼望及無條件的愛。當我們因主耶穌的名,與人分享福音或服事他人時,就成為耀眼的聚光燈及活生生的見證。每個善意的舉動、親切的笑容、溫柔的鼓勵和真誠的禱告,都會散發光彩,使人記起上帝的信實,以及祂那無條件、能改變生命的愛(馬太福音5章14-16節)。

無論上帝領我們往何處去,無論我們以何種方式服事祂,祂都能藉著我們去幫助別人,反映祂的榮光。期盼當上帝藉著聖靈賜下真光時,我們能反映祂同在的榮光與慈愛。

— 鄧書琪

慈愛的天父,求祢以祢完全的真理和愛來激勵我,
使我無論往何處去,都能因愛祢、愛人來反映祢的榮光。


本週你如何為基督發光,主動向身邊的人表達祂的愛?當你服事非信徒時,你會如何彰顯上帝的愛?



全年讀經:
民數記7-8章;馬可福音4章21-41節


靈命日糧 : 像耶穌一樣

讀經: 羅馬書8章22-30節


因為祂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祂兒子的模樣。—羅馬書8章29節


美國神學家布魯斯·威爾(Bruce Ware)在小時候,看到彼得前書2章21-23節教導我們的言行要像耶穌一樣,感到很氣餒。威爾在他的著作(The Man Christ Jesus)中寫下自己年少時的懊惱:「我認為這太不合理了,尤其是這段經文指出,要像『並沒有犯罪』的耶穌一樣,跟隨祂的腳蹤,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上帝怎麼可能要我們這麼做呢?」

我能理解為何威爾認為很難遵行這個聖經教導。有一首古老的英文聖詩說道:「像耶穌一樣,像耶穌一樣。我心渴望,像祂一樣。」但威爾說得沒錯,我們無法達到這樣的境界。靠著自己,我們永遠不可能像耶穌一樣。

然而,我們不是靠著自己。上帝已賜下聖靈給祂的兒女,使基督的生命可以開始在我們裡面成形(加拉太書4章19節)。在保羅談及聖靈的篇章中,我們讀到「因為祂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祂兒子的模樣」(羅馬書8章29節),也就不足為奇了。上帝能看見祂的工作必在我們裡面完成,祂會藉著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塑造我們。

當我們降服於聖靈在我們生命裡的工作時,我們就能更像耶穌。知道上帝如此愛我們,是何等令人欣慰啊!

— 柯貝爾

天父,我渴望能更像祢的兒子,但在言行與思想上
總是做不到。求祢赦免我,幫助我降服於聖靈的工作,使耶穌的生命能在我裡面成形。


加拉太書5章22-23節描述聖靈的果子,哪個是你要進一步操練的?有什麼能幫助你呢?



全年讀經:
民數記4-6章;馬可福音4章1-2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