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無論何人

讀經: 羅馬書10章5-15節


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羅馬書10章13節


薩爾瓦多共和國為尊崇耶穌,在首都的市中心豎立一座耶穌的雕像。雖然這座雕像是位於繁忙的交通樞紐地段,但因為非常高大壯觀,所以很容易就能讓人看見。其名為「神聖救世主紀念碑」,更傳達了耶穌崇高且備受敬畏的地位。

同時,這個名稱也肯定了聖經對耶穌的描述(約翰一書4章14節),祂要將救恩賜給每一個人。耶穌跨越文化的界限,接納所有真心想認識祂的人,不論年齡大小、教育程度、種族、犯過何罪,或是社會地位。

使徒保羅周遊各地,向所有人傳講耶穌的生平、受死及復活。他傳福音的對象包括政治及宗教權威人士、軍兵、猶太人和外邦人,而且不分男女老少。保羅說,若有任何人宣稱「耶穌是主」,並相信上帝確實使耶穌從死裡復活(羅馬書10章9節),便開始與基督建立關係。他還說:「凡信祂的人,必不至於羞愧。……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11、13節)

耶穌並不是一個受人尊崇而遙不可及的紀念雕像,我們需要透過信心與祂建立個人的關係。盼望我們能明白耶穌所賜的救恩是何等寶貴,今天就與祂建立親密的關係!

— 史珍妮

耶穌,感謝祢愛世上的每一個人,並將永生賜給所有
渴慕認識祢的人。求祢幫助我在生活中成為祢的福音使者。


今天你如何更親近耶穌?你會像保羅一樣,不管對方是什麼人,都能向他分享耶穌的好消息嗎?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24-26章﹔彼得前書2章


靈命日糧 : 火雞學堂

讀經: 馬太福音6章25-34節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馬太福音6章26節


你看過一大群火雞嗎?為何我會這麼說呢?因為我剛在山中小屋度過一個週末。在山間的每一天,我都驚嘆地看著那成排的火雞,如遊行隊伍般經過小屋的門廊。

我以前從未仔細觀察火雞。但在那幾天我發現到,牠們會先以驚人的利爪用力扒土,尋覓一會兒之後再低頭啄食。我猜,牠們應該是在啄食,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觀察火雞,所以不太能完全肯定。我住的那個地區僅有一些低矮的灌木叢,似乎不足以為這十幾隻火雞提供充足的食物。然而,牠們竟然每一隻都看似相當肥胖豐滿。

看著這些肥壯的火雞,讓我不禁想起馬太福音6章26節,耶穌說:「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耶穌提醒我們,上帝既看顧那微不足道的雀鳥,祂也必定會供應我們一切所需。如果祂顧念一隻雀鳥的生命,那祂豈不更加看顧我們嗎?隨後,耶穌讓我們看到兩個鮮明的對比,一個是為生活所需而憂慮(27-31節);另一個是「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33節),完全相信上帝會豐富供應我們的需求。上帝既顧念那一大群野火雞,祂必定也會看顧你和我。

— 何安德

天父,有時我會害怕、擔憂而難以信靠祢。求祢讓我回想祢過去的供應,並獻上感謝,我要把對未來的恐懼全交給祢。


當你為某事感到愁煩,上帝如何幫助你?思想過去上帝的供應,如何幫助你不再為將來而憂慮?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22-23章﹔彼得前書1章


靈命日糧 : 有我的位置

讀經: 馬可福音3章13-19節


耶穌上了山,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他們便來到祂那裡。—馬可福音3章13節


有一位退伍老兵不修邊幅,且說話粗俗。一個朋友關心地詢問他的信仰狀況。那位老兵立刻用輕蔑的口氣說:「在上帝那裡沒有我的位置!」

那位老兵或許是想展現剛硬的作風,但他所說的卻完全不符合真理。因上帝已特別為那些粗俗、被罪捆綁和受排擠的人保留位置,歡迎他們進入祂的家。耶穌在傳道初期就挑選了一批意想不到的門徒。首先,耶穌挑選了一些加利利的漁夫,是被耶路撒冷人輕視的。耶穌還挑選了稅吏馬太,當時的稅吏經常透過工作職權壓榨自己的同胞。耶穌做的還不只如此,祂還邀請了奮銳黨的西門成為祂的門徒(馬可福音3章18節)。

我們對這位奮銳黨的西門(並非西門彼得)所知不多,但我們知道,奮銳黨痛恨像馬太這樣的叛徒,因為稅吏常與以色列民所鄙視的羅馬人合作,進而累積自己的財富。耶穌揀選西門和馬太為門徒,並使他們一起同工,這看似矛盾的做法卻有上帝美好的心意。

我們千萬不要認為,有些人「罪孽深重」而不配在耶穌的家中享有一席之地。畢竟,耶穌說:「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加福音5章32節)。耶穌早已為有如你我一般不配的人預留了位置。

— 葛庭墨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
因祢讓所有願意信靠耶穌的人都能得著救恩!


你認為誰最不可能接受耶穌?你如何邀請他們認識耶穌基督,並能明白耶穌已為他們預留了位置?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20-21章﹔雅各書5章


靈命日糧 : 慷慨給予

讀經: 提摩太前書6章17-19節


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提摩太前書6章18節


當薇琪的老爺車再次故障而無法維修時,她開始省吃儉用,想盡辦法買一輛代步的車子。薇琪在一家餐廳負責車道點餐的服務,店裡的常客凱澤在某天得知薇琪需要一輛車。凱澤說:「我一直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覺得自己必須做點什麼。」於是,凱澤買下他兒子正準備出售的二手車,並且將車子整理一番之後,才把車鑰匙給了薇琪。薇琪對此感到十分訝異,她既感激又驚訝地說:「竟然有人會做這樣的事?」

聖經教導我們,當盡己所能地活出樂於慷慨給予的生命,並針對他人的需要給予最好的幫助。正如同保羅說,要囑咐那些富足的人行善,在好事上富足(提摩太前書6章18節)。我們不應只是偶爾行善,而是要活出一個樂於給予的生命。慷慨待人當成為我們的生活常態,因上帝的話告訴我們,要「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18節)。

當我們樂意慷慨地與人分享時,不必擔心自己會有所缺乏。聖經告訴我們,若能以恩慈與慷慨待人,我們反而能「持定那真正的生命」(19節)。由此可見,對上帝來說,不再緊緊抓住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能慷慨大方地給予別人,是討祂喜悅的生命。

— 郭惟恩

上帝啊,我不想緊抓著我所擁有的,
我願像祢一樣慷慨。
求祢改變我的心,幫助我能樂意與人分享。


你在什麼情況下最難慷慨給予?上帝的慷慨如何鼓勵你大方給予?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18-19章﹔雅各書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