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上帝聆聽

讀經: 列王紀上18章25-27、30-38節


求祢今日使人知道祢是⋯⋯上帝。—列王紀上18章36節


歷史上其中一個郵政延誤最長的紀錄是89年。2008年,英國有位屋主收到一張寄給前屋主的請帖,是在1919年寄出的。英國皇家郵政終於送達這封邀請函,但延誤這麼久的原因依然成謎。

即使人類在溝通交流方面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有時仍會有失誤,但聖經清楚告訴我們,上帝永遠都會聆聽祂忠心的子民發出的呼求。在列王紀上18章,以利亞展示出異教之神巴力和耶和華上帝之間的鮮明對比。在以利亞與巴力的先知證明真神的對決上,巴力的先知向巴力祈求了幾個小時之後,以利亞譏諷道:「大聲求告吧!因為他是神,他或默想,或走到一邊,或行路,或睡覺,你們當叫醒他」(27節)。接下來,以利亞向耶和華禱告,求祂回應,好讓祂的百姓可以回轉信靠祂,而上帝的能力就清楚地彰顯出來!

縱然我們的禱告未必像以利亞那樣能馬上得到回應,但我們可以確信,上帝已經聽見我們的祈求(詩篇34篇17節)。聖經提醒我們,祂何等看重我們的禱告,以至於祂將眾聖徒的祈禱看作是寶貴的香,放在祂面前的「金爐」中(啟示錄5章8節)。上帝必定以祂完美的智慧和方式回應每個人的禱告,在天堂絕不會有丟失的信件。

— 龐雅各

天父,祢總是傾聽我的呼求,這真是太奇妙了!
我要讚美祢,因為祢將我的禱告看為寶貴。


知道上帝在乎並傾聽你的禱告,對你有何意義?你今天要如何感謝上帝信實地聆聽你的懇求呢?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7-29章﹔提多書3章


靈命日糧 : 一個玉米餅

讀經: 馬太福音10章37-42節


無論何人,……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這人不能不得賞賜。—馬太福音10章42節


撒姆爾遜這對夫婦(Ashton and Austin Samuelson)畢業於一間基督教大學,他們強烈渴望能事奉耶穌,但他們對一般傳統教會的事工沒有負擔。那麼教會以外的事工呢?當然可以!於是,他們抱著幫助飢餓孩童的熱忱,以及上帝賦予他們的創業恩賜,展開了關懷兒童的事工。在2014年,他們開了一間賣墨西哥玉米餅的餐廳。但這不是一間普通的餐廳,夫妻倆的經營理念是「買一份就捐一份」。每賣出一份餐點,就捐贈一份金額,可以為營養不良的孩童提供一份特別營養餐。如今,他們已經在60多個國家為兒童預備營養餐食,目標就是為終止孩童飢餓盡自己的一份心力,從一次一個玉米餅開始。

耶穌在馬太福音10章所說的話不是隱晦不明的,祂清楚指出,愛上帝不是口頭說說而是要用行動證明。其中一個行動就是把一杯涼水給「小子」喝(37-42節)。對撒姆爾遜夫婦來說,「小子」就是兒童,但要記得,這裡的「小子」不僅是指年紀小的人。基督呼召我們去付出、給予的對象,其實是包括那些在社會中被忽略的人,就像窮人、病人、囚犯、難民和任何弱勢族群。我們可以給他們些什麼呢?耶穌說的只是「一杯涼水」(42節)。如果只給一杯水就是一種付出,那麼一個玉米餅當然也算!

— 博約翰

耶穌,當我接觸到一些不起眼的人,求祢打開我的眼、
我的耳,即使只能做微小的事,
我也願盡心地服事他們。


在你的生活中,有誰是被人忽略的呢?你今天可以做哪些小事來服事這些「小子」呢?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4-26章﹔提多書2章


靈命日糧 : 斷瓦殘垣與上帝

讀經: 約伯記1章18-22節


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記1章21節


馬克和尼娜為上帝呼召他們人生中下個階段要做的事而禱告,一段時間之後,他們都認為搬到這座城市的市中心是他們該做的事。於是他們買了一間空置的房屋,裝修工程也進展順利,但卻突然遭到暴風吹襲。馬克在發給我的短訊中寫道﹕「今早讓我們感到很驚訝,席捲市中心的龍捲風使我們的裝修工程毀於一旦,只剩下一堆斷瓦殘垣,上帝似乎另有計劃。」

生活中讓我們感到驚訝並打亂計劃的事,並不只是這些無法控制的風暴。然而,在不幸之中定睛仰望上帝才是渡過難關的重要關鍵。

約伯記也提到了風暴,這天災使約伯損失財物,痛失兒女(約伯記1章19節),但這只是令他震驚的消息之一。在此之前,已有三個使者傳來不少壞消息(13-17節)。

在任何一天,我們都可能從宴樂轉為哀悼,從歡慶生命轉為面對死亡,或是其他的挑戰。我們的生活無論是在財務、關係、健康、情感、靈命上,都有可能在一瞬間只剩下一堆「斷瓦殘垣」。但上帝勝過任何風暴,若要克服人生的考驗,必須憑信心定睛於上帝,這樣的信心使我們能與約伯和其他人同聲說﹕「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21節)

— 簡恩德

天父,原諒我在遇到困難時忘記了祢,
求祢使我以全新的目光定睛仰望祢。


當你的焦點偏離上帝時,是什麼幫助你再次定睛於祂?約伯的經歷如何幫助你面對生命中的風暴?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2-23章;提多書1章


靈命日糧 : 良師益友

讀經: 提多書2章1-8節


現在寫信給提多,就是照著我們共信之道作我真兒子的。—提多書1章4節


我忐忑不安地走進新主管的辦公室,心中滿是擔心害怕。我的前主管對我們部門十分苛刻,而且態度傲慢,經常令我和其他人委屈落淚。現在我很想知道,這位新來的主管會是一個怎樣的人?我走進他的辦公室後不久,恐懼感完全消失了,他熱烈地歡迎我,又請我談談自己的工作和挫折。他專心地聆聽,從他友善的表情和溫柔的言語中,我知道他是出於真正的關心。他是一位基督徒,後來更成為我工作上的導師、鼓勵者和朋友。

使徒保羅不但是提多的導師,他更將提多視為自己的「真兒子」(提多書1章4節)。保羅在寫給提多的書信中,為他在教會中的角色提供了有益的指引和教導。他不僅勸勉提多,「你所講的,總要合乎那純正的道理」(2章1節),而且還以身作則,樹立「顯出善行」和「言語純全,無可指責」的榜樣(7-8節)。結果,提多成了保羅的夥伴、兄弟和同工(哥林多後書2章13節,8章23節),以及許多人的導師。

我們當中有許多人都曾受益於某位導師,例如老師、教練、祖父母、青年領袖或牧師,他們憑著對上帝的信心,以知識、智慧和勸勉來帶領我們。你我從他們身上所學到的一切,能讓誰得著益處呢?

— 柯愛莉

天父,許多人在我最需要的時候指導我,為此我獻上感謝。
求祢讓我知道今天有誰正需要我的鼓勵。


誰做過你的屬靈導師?你曾做過誰的導師?誰正需要你成為他的屬靈導師呢?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0-21章;提摩太後書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