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工作中的憐憫

讀經: 馬太福音14章1-14節


耶穌⋯⋯就憐憫他們,治好了他們的病人。—馬太福音14章14節


我的朋友美倫在一間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負責為各公司行號計算員工的薪資。或許這聽起來像是一份簡單的工作,但有些公司常常在指定的期限過後才繳交員工資料。在這種情況下,美倫就會超時工作,好讓這些公司的員工可以及時收到他們的薪資。美倫之所以這麼做,是考慮到許多家庭都需要依靠這份薪金過活,購買食物、藥品和支付房租。

美倫在工作上所展現的憐憫之心使我想到主耶穌。當耶穌在世上時,即使是受到干擾也願意繼續服事人。例如:耶穌聽說施洗約翰被殺之後,想要有一段獨處的時間,便坐船打算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馬太福音14章13節)。也許,耶穌是想要為祂的親戚約翰哀哭,以禱告度過哀慟。

但問題來了。那時,有許多人尾隨著耶穌,而這些人都有各種身體上的需要。當然,若讓這些人離開會省事得多,但耶穌上了岸,「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治好了他們的病人」(14節)。

雖然耶穌在世上傳道時,教導眾人和醫治疾病是祂工作的一部分,但祂的憐憫卻影響了祂履行職責的方式。願上帝幫助我們在生活中也能體會祂的憐憫,並給我們力量能以這樣的憐憫對待他人。

— 史珍妮

親愛的耶穌,謝謝祢滿足我屬靈和物質方面的需要。
求祢使我能因著對祢的感恩,以憐憫待人來榮耀祢。


你如何經歷上帝的憐憫和看顧?在履行日常職責時,有什麼會妨礙你彰顯上帝的愛?



全年讀經:
箴言22-24章 ; 哥林多後書8章


靈命日糧 : 道別與重聚

讀經: 啟示錄21章1-5節


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啟示錄21章3-4節


我哥哥大衛因心臟衰竭突然過世,使我的人生觀產生了巨大的改變。我們家有七個兄弟姐妹,大衛排行老四,但他卻是我們之中第一個過世的。當時他的意外猝死讓我反覆思考了很多事。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家未來會面對更多親人離世,而較少迎接新生命的到來,道別的機會也會像問候那樣多。

從理智的層面來看,這種情況絕對不會令人訝異,因為這就是人生。但在情感上卻是沉重的打擊,使我對有限生命中的每時每刻和每個機會,都有全新的體會。同時,也讓我更嚮往將來永恆的相聚,在我們未來的重聚中,將永遠都不必道別。

這最終要實現的就是啟示錄21章3-4節的核心:「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雖然,今日我們可能正經歷親人辭世的傷痛,但對信靠基督的人來說,祂的受死與復活讓我們在永恆中有重聚的機會,可再次彼此問候,永不需要道別。

— 柯貝爾

天父,謝謝祢,祢是永活的上帝,並賜給我們永生。當我們因痛失至親而哀傷時,懇求祢以永恆的盼望安慰我們。


你如何面對失去親人的悲傷和失落?知道有一天還會與他們相見,如何使你得安慰呢?



全年讀經:
箴言19-21章 ; 哥林多後書7章


靈命日糧 : 友善的鰭

讀經: 創世記4章8-16節


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創世記4章9節


一名海洋生物學家在南太平洋的庫克群島附近游泳時,突然游來了一隻重約23公噸的座頭鯨,還將她夾在自己的魚鰭下。這名生物學家原本以為自己命在旦夕,但這隻龐然大物慢慢游了幾圈後就讓她離開了。就在那時,這名生物學家看見一隻虎鯊正游離附近的海域。這位生物學家相信,這隻鯨魚是在保護她,救她脫離危險。

在這個充滿危機的世界裡,上帝要我們看顧他人。但你可能會問:我真的應該對別人負責嗎?或是用該隱的話說:「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創世記4章9節)舊約其他的書卷則發出宏亮的回響:是的!就像亞當要照看伊甸園一樣,該隱也要看顧亞伯。以色列百姓原本應該看顧弱者和窮人,然而,他們所行的卻與此相反。他們剝削百姓、欺壓貧民(以賽亞書3章14-15節),違背了上帝要他們愛人如己的誡命。

然而,即使該隱因殺害亞伯而被驅逐離開,上帝依然看顧該隱(創世記4章15-16節)。上帝為該隱做了該隱本應為亞伯做的事,美好地預表了上帝藉著耶穌為我們成就的一切。耶穌總是看顧我們,祂也賜給我們能力,使我們也可以為他人付出。

— 裴格倫

慈悲的上帝,謝謝祢看顧我。祢保守我、眷顧我。
求祢幫助我,也能如此待人。


上帝將誰託付給你?你如何承擔這項責任?你曾如何試圖逃避這項責任?



全年讀經:
箴言16-18章 ; 哥林多後書6章


靈命日糧 : 勉勵他人

讀經: 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2-28節


我們又勸弟兄們,……勉勵灰心的人。—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4節


每當災害發生時,最先上陣的救難人員都會展現出敬業的精神與無比的勇氣。2001年,紐約世貿中心遭受恐怖攻擊,造成數千人死傷,還導致400多名救難人員英勇殉職。為紀念這些救難人員,美國參議院便將每年的9月12日定為全國勉勵日。

雖然政府設立全國勉勵日似乎很特別,但使徒保羅卻認為勉勵他人是教會增長不可或缺的元素。保羅寫信勸勉在馬其頓的帖撒羅尼迦教會,要求這個新興的教會要「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4節)。雖然他們正遭到迫害,保羅仍勉勵大家無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15節)。因他深知,人們很容易灰心沮喪、自私自利,並與人發生衝突,若沒有上帝的幫助與能力,信徒便無法互相扶持。

現今仍是如此。我們都需要他人的扶持,也需要如此對待我們周圍的人。但我們沒辦法靠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所以保羅勸勉眾信徒說:「那召你們的[耶穌]本是信實的,祂必成就這事」(24節)。我們可以靠著耶穌的幫助,天天彼此勉勵。

— 彭絲嵐

親愛的耶穌,謝謝祢每天都鼓勵我。
也請讓我知道,我應當去勉勵誰。


何以一句勉勵的話,足以驅散心中的陰霾?今天你要去激勵誰呢?



全年讀經:
箴言13-15章 ; 哥林多後書5章